警察(奈斯博作品集9)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警察(奈斯博作品集9)

作者:尤.奈斯博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09日
ISBN:9789865671549
語言:繁體中文

他的恨意來自於愛。
是愛,讓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不擇手段……

  ◎系列全球銷量2,600萬冊,版權賣出40餘國
  ◎紐約時報排行榜Top6、出版人週刊排行榜Top10、洛杉磯時報排行榜Top10、獨立書商協會排行榜Top8

  陳榮彬(《獵頭遊戲》譯者、臺大臺文所兼任助理教授)  專文推薦

  你怕死,你的身體正在散發一種味道,你有沒有聞到?
  那是腎上腺素的味道,在老人院和屠宰場都聞得到。
  這是凡人恐懼的氣味。

  這是個恨警察的季節……

  在前一集《幽靈》的最後,哈利.霍勒中槍倒地,生死未卜,讓喜愛他的讀者全都緊張地屏息以待,想知道哈利是否能在《警察》這集存活下來?奈斯博在最新的這本系列作裡,再次充分發揮了他多線並行、峰迴路轉的說故事技巧,以及營造恐怖懸疑氣氛的功力,以往的重要配角紛紛出場,之前系列曾提及的劇情伏筆也在本書一一揭曉,罪犯心理的偏執瘋狂,權力人士的貪婪算計,這次還有誰能力挽狂瀾?

  一名高大男子躺在國立醫院重症病房,陷入昏迷,據說他掌握著奧斯陸販毒集團的內幕消息,如果他醒來,提供的線索不只能將毒梟一網打盡,甚至能揭穿警界、政界跟販毒集團勾結的黑幕。他的身分不能透露,他的名字諱莫如深,連病房門口全天候看守的警察都無權知道。然而,有人希望他永遠別醒過來。

  與此同時,奧斯陸出現了一個「警察殺手」,凶手下手狠毒,被害者死狀殘忍。每一名遇害警察死亡的地點和日期,過去也曾發生過命案,至今未破,而且死者都是當初負責偵辦那些懸案的成員。這顯然不是巧合。隨著警察屍體一具具增加,凶手的殺人手法跟原始命案越來越像,技術也越來越純熟。

  這是當年殺人凶手的復出重演,在過去的命案現場殺人?還是有人要懲罰辦案不力的警察?一場接一場的嗜血殺戮,讓警界面臨沉重的破案壓力,也激起警、政高層的血腥政治角力。犯罪特警隊隊長甘納.哈根、鑑識中心主任貝雅特.隆恩、鑑識員畢爾.侯勒姆,曾經和哈利一起偵辦雪人案的卡翠娜.布萊特,以及心理醫師史戴.奧納,組成了一個特別任務小組,誓言要找出神祕的連續殺警犯。只是,他們心裡都很清楚,少了哈利.霍勒的任務小組,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創造奇蹟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之中有人將成為下一個遭殘殺的目標……

媒體評論

  閱讀本書的顫慄彷彿在神經裡都碰觸得到――令人震顫不已。――《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精采絕倫……奈斯博在精心構築的故事線中不斷以巧妙手法玩弄讀者,讓人不停替哈利擔心,同時又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轉情節,從意想不到的地方震撼人心。敘事手法十分巧妙,牢牢勾住讀者,因為在看過九本哈利系列小說之後,讀者早已和書中人物建立起關係,不希望看見他們受到作弄。但奈斯博在書中作弄每一個人,尤其是讀者,我們雖然很想發火,但最後也只能請奈斯博手下留情。――《書單》(Booklist)

  奈斯博在上集哈利小說中提高賭注,這集索性來個孤注一擲。這系列一集比一集黑暗,而這集稱得上是最具有壓迫感也最有野心的一集……書中有個宗教層面,關於扭曲的死亡與重生,以及人類扮演上帝,既扮演救贖者,也扮演復仇者……。――《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極有意思的貓抓老鼠遊戲……奈斯博將每個場景都處理得好到讓人坐立難安,他應該考慮去寫恐怖小說才對。――《里奇蒙時報》(Richmond Times Dispatch)

  奈斯博筆下以奧斯陸警探哈利.霍勒為主角的犯罪系列小說黑暗而吸睛,對人物的描寫越發深刻,風格近似影集《絕命毒師》,書中主角逐漸轉變成非正統派主角。――《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就像《冰與火之歌》的書迷一定都知道:凜冬將至。建議那些準備躍入尤.奈斯博黑暗挪威世界的讀者,趕緊把哈利系列的每一集都弄到手,蜷伏下來……深呼吸一口氣,準備來場狂野之旅。――《匹茲堡郵報》(Pittsburgh Post Gazette)

  故事內容涉及政治腐敗、毒品、監獄黑幕、警方不當行為,以及徹底的反社會行為,在這些有如雲霄飛車般高潮迭起的情節中,奈斯博維持一貫的緊湊風格,從頭到尾都逼得讀者喘不過氣。――《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宛如莫比烏斯帶般奧妙的曲折情節。」――《彭博社》(Bloomberg News)

  北歐犯罪小說天王尤.奈斯博再一次成功打造出曲折離奇、峰迴路轉的故事,端出鬼斧神工的懸疑情節,保證看得你暈頭轉向……就請你舒舒服服地坐下,好好享受每一個意外轉折。――英國《週日快報》(Sunday Express)

  奈斯博慢慢鋪陳劇情,沿途拋出大量紅鯡魚,建構出令人難以忍受的緊張感,接著再把讀者丟進一連串的殺人風暴中,最後再以暴力方式替故事畫下句點。這公式非常令人上癮。――英國《貝爾法斯特電訊報》(Belfast Telegraph)

  北歐犯罪小說中最黑暗的莫過於暢銷全球的哈利.霍勒系列,而第十集是最精采的一集。――英國《週日鏡報》(Sunday Mirror)

  這是一趟刺激無比的旅程……大師級的懸疑劇情、紅鯡魚、誤導線索,以及引人入勝的說故事方式。奈斯博獨樹一幟,自成一家。――《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作者簡介

尤.奈斯博

  「北歐犯罪小說天王」尤.奈斯博是挪威史上最暢銷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挪威排行榜冠軍暢銷書。挪威圖書館借閱率排行榜,前20名有5本是奈斯博的作品。他拿過所有北歐的犯罪小說大獎,包括玻璃鑰匙獎、挪威史上最佳犯罪小說、書店業者大獎等,還獲得英國的「國際匕首獎」和美國的「愛倫坡獎」提名,作品被翻譯成40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出版。全球銷量突破兩千六百萬冊。
 
  奈斯博曾是挪威知名的搖滾巨星,白天任職於金融業,利用晚上和週末時間演出。不久之後,他考上金融分析師的證照,被挪威最大的證券公司高薪挖走,然而工作和樂團越來越難以兼顧,瀕臨崩潰的奈斯博決定休半年長假,他帶著筆電,跳上飛機,前往地球最遙遠的彼端:澳洲,在那裡寫下日後讓自己聲名大噪的「哈利.霍勒警探」系列的第一集《蝙蝠》。
 
  奈斯博的讀者族群廣泛,涵蓋純文學讀者、冷硬推理、黑色小說讀者,以及通俗驚悚小說讀者。此外還受到英美犯罪小說名家一致擁戴,麥可.康納利稱讚他是「我最喜歡的驚悚作家」。評論家普遍認為奈斯博可與丹尼斯.勒翰、詹姆士.艾洛伊、麥可.康納利、伊恩.藍欽、雷蒙.錢德勒等名家相提並論,稱他是「挪威犯罪書寫的畢卡索」;德國《明鏡日報》則稱他是「斯堪地那維亞的奇蹟」。

  哈利警探系列——
  1.《蝙蝠》(暫名,預計2015年底出版)
  2.《蟑螂》(暫名,預計2016出版)
  3.《知更鳥的賭注》(2011.05,已出版)
  4.《復仇女神的懲罰》(2011.08,已出版)
  5.《魔鬼的法則》(2011.11,已出版)
  6.《救贖者》(2014.07,已出版)
  7.《雪人》(2012.01,已出版)
  8.《獵豹》(2013.07,已出版)
  9.《幽靈》(2015.04,已出版)
  10.《警察》

  獨立作——
  《獵頭遊戲》(2013.09,已出版)

譯者簡介

林立仁

  英國薩里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現為專職譯者。

序幕 它在門內沉睡。 轉角櫃裡瀰漫著老木頭、殘餘火藥和擦槍油的氣味。每當陽光從窗外照進房內,就會穿過櫃門的鑰匙孔,形成沙漏狀的光束,射進櫃子。陽光只要移動到某個角度,光束就會落在中間的層架上,讓它在層架上發出黯淡光芒。 它是一把敖德薩手槍,是小有名氣的斯捷奇金手槍的山寨版。 這把外型醜陋的自動手槍有一段流浪漂泊的過往,它曾被立陶宛的哥薩克人帶去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南部的多個厄爾卡據點之間移動,成為哥薩克領導人「阿塔曼」的所有物,後來被警察拿來殺了這個阿塔曼,再流落到下塔吉爾市一位喜歡收集槍枝的典獄長家中。最後魯道夫.阿薩耶夫把它帶來挪威。魯道夫外號「杜拜」,失蹤前曾以一種類似海洛英的鴉片類藥物「小提琴」壟斷奧斯陸毒品市場。如今這把手槍就在奧斯陸,就在侯曼科倫區,就在蘿凱.樊科的大宅裡。這把敖德薩手槍的彈匣可裝填二十發馬卡洛夫子彈,口徑9×18毫米,一次可發射一枚子彈,也可連射數發。目前彈匣裡還有十二發子彈。 已擊發的八發子彈中,三發用來瞄準競爭對手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藥頭,只有一發命中。 另外兩發子彈射殺了賈斯托.韓森,他是個少年竊賊,也是藥頭,曾竊取魯道夫的錢和毒品。 現在這把手槍依然飄散著最後三發射出子彈的火藥氣味。這三發子彈擊中了前任警官哈利.霍勒的頭部和胸部,當時他正在追查賈斯托命案,而他遭子彈擊中的地點正好就是賈斯托命案的現場:黑斯默街九十二號。 警方依然未能偵破賈斯托命案,案發後遭逮捕的十八歲少年也已獲釋,主因是警方找不到凶槍,也無法把少年跟任何武器連結起來。少年名叫歐雷克.樊科,他每晚都在睡夢中因為聽見槍聲而驚醒,瞪大眼睛看著黑夜。他聽見的槍聲並非來自射殺賈斯托的那兩發子彈,而是另外那三發。那三發子彈射中的警察在歐雷克的成長過程中對他而言如同父親。他曾夢想這位警察—也就是哈利—會娶他母親蘿凱為妻。歐雷克用灼灼目光望著黑夜,心思繫在房間另一側那個轉角櫃裡的手槍上。他希望自己永遠不會再見到那把槍,也希望沒有人會再見到那把槍。他希望那把槍就這樣靜靜躺著,沉睡到永遠。 他在門內沉睡。 這間病房有警衛看守,房裡瀰漫著藥品和油漆的氣味,床邊的監視器顯示他的心跳。 奧斯陸市政廳的社福議員伊莎貝拉.斯科延,以及剛上任的奧斯陸警察署長米凱.貝爾曼,都希望自己不會再見到他。 他們希望沒有人會再見到他。 希望他就這樣靜靜躺著,沉睡到永遠。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