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診斷與臨床:中樞神經、頭頸及骨骼肌肉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MRI診斷與臨床:中樞神經、頭頸及骨骼肌肉

作者:鄭穗生(主編)
出版社:安徽科學技術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ISBN:978753376196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929元

本書包括概論、中樞神經、五官及頸部、骨骼肌肉四章,每章均介紹了本系統疾病的MRI檢查方法與正常表現,介紹中樞神經系統、頭面部、頸部、骨骼及肌肉的腫瘤、感染、血管、代謝方面疾病的基本知識、診斷要點、MRI表現及鑒別診斷,每個疾病都附有經病理證實的MRI圖片來補充說明該疾病MRI征象。

第一章 概論第一節 磁共振成像發展概況第二節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第三節 磁共振成像設備一、主磁體二、梯度系統三、射頻系統四、計算機系統五、輔助設備第四節 磁共振成像的優勢與限度一、磁共振成像的優勢二、磁共振成像的限度第五節 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磁共振信號表現一、正常組織的磁共振信號表現二、病變組織的磁共振信號表現第六節 磁共振檢查技術及其應用一、MRI脈沖序列二、MRI脈沖序列相關的概念三、常用MRI脈沖序列及其應用四、脂肪抑制技術五、MR血管成像六、MR水成像七、功能磁共振成像八、磁共振彈性成像第七節 磁共振檢查適應證一、中樞神經二、五官與頸部三、胸部四、心血管系統五、腹部六、泌尿生殖系統七、骨骼與軟組織八、乳腺第八節 磁共振檢查對比劑的應用一、使用磁共振對比劑的目的二、磁共振對比劑的作用原理三、磁共振對比劑的分類四、離子型非特異性細胞外液對比劑第九節 磁共振圖像分析與診斷第二章 中樞系統第一節 頭顱檢查方法與顱腦正常解剖一、頭顱檢查方法二、正常顱腦解剖三、正常顱腦MR影像第二節 顱腦病變的定位診斷一、額葉病變二、顳葉病變三、頂葉病變四、枕葉病變五、胼胝體病變六、半卵圓中心病變七、基底節和內囊病變八、間腦病變九、腦干病變十、顱底病變十一、小腦病變第三節 顱內腫瘤一、顱內腫瘤的定位和定性診斷二、顱內腫瘤的基本MR征象三、神經膠質瘤(一)星形細胞瘤(二)少突膠質細胞瘤(三)室管膜瘤(四)室管膜下瘤(五)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六)脈絡叢乳頭狀瘤(七)神經節細胞瘤和節細胞膠質瘤(八)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九)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十)混合性膠質瘤(十一)中樞神經細胞瘤四、腦膜瘤五、蝶鞍區病變(一)垂體腺瘤(二)Rathke囊腫(三)空泡蝶鞍綜合征六、松果體區腫瘤(一)生殖細胞腫瘤(二)松果體細胞瘤和松果體母細胞瘤七、神經源性腫瘤(一)聽神經瘤(二)三叉神經瘤(三)神經纖維瘤病八、血管源性腫瘤(一)血管母細胞瘤(二)海綿狀血管瘤(三)血管外皮細胞瘤九、胚胎殘余性腫瘤(一)顱咽管瘤(二)髓母細胞瘤(三)中樞神經系統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四)神經母細胞瘤(五)非典型畸胎樣/橫紋肌樣瘤(六)脊索瘤(七)脂肪瘤(八)表皮樣囊腫(九)皮樣囊腫(十)膠樣囊腫十、其他腫瘤(一)淋巴瘤(二)黑色素瘤(三)頸靜脈球瘤十一、顱內轉移瘤第四節 腦血管病變一、腦出血二、腦梗死三、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四、蛛網膜下隙出血五、顱內動脈瘤六、顱內動靜脈畸形七、Galen靜脈瘤八、腦內靜脈畸形九、海綿狀血管瘤十、腦顏面血管瘤病十一、煙霧病十二、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十三、靜脈竇和腦靜脈閉塞第五節 顱腦外傷一、彌漫性軸索損傷二、硬膜外血腫三、硬膜下血腫四、硬膜下積液五、腦內損傷(一)腦內血腫(二)腦挫裂傷第六節 顱內感染和炎性病變一、顱內化膿性感染二、顱內結核性感染三、顱內真菌性感染四、急性病毒性腦炎五、腦囊蟲病六、腦血吸蟲病七、腦弓形蟲病八、腦艾滋病九、放射性腦病十、紅斑狼瘡性腦炎十一、神經梅毒的腦病變十二、Alzheimer病第七節 腦白質病一、多發性硬化二、同心圓性硬化三、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四、脫髓鞘性假瘤五、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六、急性出血性腦白質腦炎七、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腦病八、腦橋中央和腦橋外髓鞘溶解症第八節 先天性顱腦畸形及其他一、腦膜膨出及腦膜腦膨出二、透明隔發育異常三、胼胝體發育不良四、Dandy—Walker綜合征五、蛛網膜囊腫六、室管膜囊腫七、脈絡膜裂囊腫八、結節性硬化九、腦裂畸形十、無腦回畸形十一、灰質異位症十二、腦穿通畸形十三、先天性導水管狹窄十四、肝豆狀核變性十五、橄欖體腦橋小腦萎縮十六、線粒體腦肌病十七、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十八、Wernicke腦病十九、一氧化碳中毒性腦病二十、血管周圍間隙二十一、腦積水二十二、腦萎縮二十三、新生兒低血糖腦病二十四、低顱壓綜合征第九節 椎管內病變一、正常MR影像二、脊髓內占位性病變(一)室管膜瘤(二)星形細胞瘤(三)脊髓血管母細胞瘤三、脊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變(一)神經鞘瘤(二)神經纖維瘤(三)脊膜瘤四、硬膜外占位性病變(一)轉移瘤(二)淋巴瘤五、急性脊髓炎六、脊髓空洞症七、脊柱脊髓先天性畸形第三章 五官與頸部第一節 檢查方法第二節 眼和眼眶一、正常眼部解剖和MR影像二、腫瘤性病變(一)淚腺癌(二)視網膜母細胞瘤(三)脈絡膜黑色素瘤(四)視神經膠質瘤(五)視神經腦膜瘤(六)神經鞘瘤(七)惡性淋巴瘤(八)淋巴管瘤(九)脈絡膜骨瘤(十)多形性腺瘤(十一)轉移瘤三、血管性病變(一)血管瘤(二)靜脈血管曲張(三)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四、感染性病變(一)眼眶感染性急性炎症(二)眼眶炎性假瘤五、格氏眼病六、眼眶外傷與眶內異物七、先天性病變(一)Crouzon綜合征(二)視神經乳頭異常(三)永存原始玻璃體增生症第三節 鼻、鼻竇、鼻咽、口咽一、正常鼻、鼻竇及鼻咽部解剖和MR影像(一)正常解剖(二)常用的MRI掃描序列及技術二、鼻竇炎三、鼻息肉四、鼻竇黏液囊腫五、牙源性囊腫六、上頜竇癌七、內翻性乳頭狀瘤八、鼻咽腺樣體肥大九、鼻咽纖維血管瘤十、鼻咽癌十一、鼻咽惡性淋巴瘤十二、鼻咽橫紋肌肉瘤十三、鼻腔NK/T細胞淋巴瘤十四、扁桃體癌第四節 耳部一、正常耳部解剖和MR影像二、先天性外耳和中耳畸形三、慢性中耳乳突炎四、膽脂瘤五、副神經節瘤六、中耳癌第五節 喉部一、正常喉部解剖和MR影像(一)喉部解剖(二)喉部MRI檢查(三)正常喉部MRI表現二、喉息肉三、喉囊腫四、喉乳頭狀瘤五、喉癌第六節 涎腺病變一、正常涎腺解剖和MR影像二、涎腺良性腫瘤(一)涎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二)腮腺腺淋巴瘤(三)肌上皮瘤(四)涎腺少見的良性腫瘤三、涎腺惡性腫瘤(一)黏液表皮樣癌(二)腺樣囊性癌(三)腺癌(四)惡性混合瘤四、涎腺炎症(一)慢性復發性涎腺炎(二)涎腺結核(三)涎腺嗜酸性肉芽腫第七節 頸部病變一、正常頸部解剖和MR影像(一)正常頸部解剖(二)MR影像二、頸部臟器區病變(一)甲狀腺彌漫性腫大(二)結節性甲狀腺腫(三)甲狀腺腺瘤(四)甲狀腺癌(五)甲狀腺轉移瘤(六)甲狀旁腺病變(七)甲狀舌管囊腫三、頸外側區病變(一)鰓裂囊腫(二)神經鞘瘤(三)神經纖維瘤(四)頸動脈體瘤(五)頸靜脈球瘤(六)淋巴管瘤(七)淋巴結核(八)轉移性腫瘤第四章 骨骼與軟組織第一節 檢查方法與正常解剖一、骨骼與軟組織檢查方法二、正常骨骼與軟組織解剖和MR影像(一)骨與骨髓(二)關節(三)軟組織第二節 骨腫瘤一、概述二、良性腫瘤(一)骨瘤(二)骨樣骨瘤(三)成骨細胞瘤(四)骨化性纖維瘤(五)非骨化性纖維瘤(六)內生軟骨瘤(七)骨軟骨瘤(八)軟骨黏液樣纖維瘤(九)骨巨細胞瘤(十)骨血管瘤三、惡性腫瘤(一)骨肉瘤(二)皮質旁骨肉瘤(三)Ewing肉瘤(四)軟骨肉瘤(五)白血病(六)骨髓瘤(七)脊索瘤(八)骨淋巴瘤(九)骨纖維肉瘤(十)骨脂肪肉瘤(十一)骨轉移性腫瘤第三節 腫瘤樣病變一、骨囊腫二、動脈瘤樣骨囊腫三、骨纖維異常增殖症四、纖維性骨皮質缺損五、骨嗜酸性肉芽腫六、畸形性骨炎第四節 骨感染一、化膿性骨髓炎二、骨關節 結核第五節 骨軟骨缺血壞死一、成人股骨頭缺血壞死二、月骨缺血壞死三、脛骨結節缺血壞死四、骨梗死第六節 軟組織病變一、感染二、血管瘤三、脂肪瘤四、脂肪肉瘤五、淋巴管瘤六、色素沉着絨毛結節性滑膜炎七、滑膜骨軟骨瘤病八、滑膜肉瘤九、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十、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十一、臀肌攣縮症第七節 骨與關節創傷一、肩關節創傷二、肘關節創傷三、腕關節創傷四、髖關節創傷五、膝關節創傷六、足與踝關節創傷七、胸鎖關節創傷八、骨盆創傷九、創傷性關節炎十、退行性骨關節病十一、類風濕關節炎第八節 脊柱病變一、椎管狹窄二、椎弓峽部裂三、椎間盤病變(一)椎間盤膨出(二)椎間盤突出四、脊柱外傷五、強直性脊柱炎六、脊椎結核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