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的心裡畫:理解與培養孩子,就從他的塗鴉開始!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讀懂孩子的心裡畫:理解與培養孩子,就從他的塗鴉開始!

作者:金善賢
出版社:碁峰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25日
ISBN:978986476614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4元

  讀懂孩子的心情,紓解媽媽內心的鬱悶!
  原來塗鴉可以療癒,可以了解心理,
  可以讓小孩有創意,還能讓他擁有面對世界的能力!
  
  世界藝術治療學會第一任會長
  電視台與廣播電台育兒節目來賓
  也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圖畫育兒法
  
  從圖畫看見孩子的內心!
  如果你有不會或不想表達心情的4~10歲孩子,
  歡迎閱讀本書!
  
  “孩子的塗鴉其實都隱藏著一些訊息!”
  
  很多家長都會送孩子去學畫畫,
  希望可以變成孩子的一項才藝,可是你知道嗎?
  塗鴉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屬於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
  在圖畫中可以看見他們認識的世界,以及表達自我的方式。
  有很多心裡想講的話其實就藏在他的塗鴉裡。
  
  孩子喜歡自己嗎?
  學習落後其他孩子也沒關係嗎 ?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怎麼讓他專心呢?
  不想與人互動的孩子是自閉兒嗎?
  我的孩子在家裡幸福嗎 ?
  突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是怎麼了 ?
  沉迷於遊戲的孩子,該怎麼辦?
  
  「紓解媽媽們帶小孩的內心鬱悶!」
  
  原本還很開心的孩子突然就哭了起來,躲進桌子底下好幾分鐘一動也不動,等到心情平穩,媽媽詢問原因後,孩子卻只是說「突然想到傷心的事」。
  
  暢銷作家金善賢教授將自己20年來從事藝術治療與身為媽媽教養孩子的經驗化成簡單易懂的文字,告訴我們可以聽見孩子內心聲音的聽診器就是圖畫。
  
  若想透過圖畫與孩子溝通,就必須先接受孩子原本的個性。用圖畫育兒也是如此,小孩天生就懂得畫圖,可以用圖畫來溝通,以美術遊戲來互動,而非單純只用教育的方式來要求。遊戲會激發孩子的五感發育,在長大後轉為應對世界的各種能力。不需過度解讀孩子圖畫的意義,也不是為了評價孩子的圖畫,而是把它當作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一個入口。用圖畫育兒使得身體與心靈能相互連結,讓孩子們確認自己的感情,並表現出來。
  
  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媽媽,願意理解孩子的妳就是好媽媽。這本書透過各種情境與圖畫來幫助媽媽們紓解內心的問號,以不同年齡層孩子的作品作為例子,提供實務的圖畫育兒法。雖然我們沒有可以顯現出孩子內心的魔鏡,但卻能透由圖畫讀懂他們的內心,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同時藉由小孩子喜歡的圖畫等美術遊戲來幫助他們穩定情緒、消除壓力與改善問題,培養自信、創造與應變的能力,也能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以及日後和他人的互動。
  
  超值附贈:「兒童圖畫心理測驗小別冊」
  提供專業卻簡單的測驗,媽媽在家就可以幫小朋友做自尊心測驗、
  自我調節能力測驗,以及憤怒調節能力測驗,
  也能了解測驗的結果。

誠摯推薦

  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林千鈴
  藝術治療師/邱寶慧
  心理諮商師/張天安
  親子教養繪本作家/陳櫻慧
  (以上推薦者係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金善賢

  國際藝術治療權威

  世界藝術治療學會(WCAT)第一屆會長,現任CHA醫科大學藝術治療研究所所長、CHA醫院臨床藝術治療中心教授。

  因為喜歡藝術,所以大學主修美術,也曾經當過講師。在授課與指導實習的過程中,發現了繪畫的療癒能量,看見因為接觸美術而活潑開朗的孩子們,也接觸到因為畫畫而釋放壓力的大人。認為「雖然完成繪畫作品只是自我滿足,但是我們卻可以透過藝術帶給其他人希望與幫助」,於是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不顧周遭的挽留與反對,極力投入藝術治療領域,成為第一位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附屬醫院藝術治療中心修畢藝術治療實習課程的亞洲人,也是首位在日本取得臨床藝術治療師資格的外國人,其後在日本木村治療中心、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與法國完成專業藝術治療課程。目前,也是美國藝術治療學會(AATA)正式會員。

  每當發生事件時,總是會被邀請到現場,專門治療許多受傷的心靈,在各種國際心理創傷案例中多次驗證了藝術治療的療效,例如日本311大地震大型災難事件、韓國世越號船難事故、天安艦事件,以及延坪島炮擊事件等,對受到心理創傷的兒童青少年進行藝術治療,讓不安的孩子們恢復情緒穩定。每當社會出現有關大眾心理話題時,電視、新聞、雜誌等媒體也總是會專訪她,在2015年3月也受到UN第3屆世界災難危機減輕會議(WCDRR)的邀請,發表演說。

  本書是金教授第一本圖畫育兒方面的著作,是20多年來透由圖畫進行心理治療的實務經驗分享,主張“孩子的塗鴉其實都隱藏著一些訊息,不諳表達的孩子也會利用圖畫透露內心。",且融入了身兼兩個孩子的母親,比任何人都了解媽媽的心聲。本書描述了真實的案例,有助於媽媽們讀懂孩子的心裡話。

  其他著作包括「圖畫的力量」、「繪畫心理評價」、「描繪出我的內心」、「色彩心理學」、「遇見畫中的我」、「Dream魔幻國境」、「Memory回憶時光」…等暢銷書籍。

推薦序 一本紓解媽媽們內心鬱悶的書
序言 讀懂隱藏在圖畫中的孩子心理

PART 01 從圖畫中看見孩子的內心
不要以為完全了解孩子
不經思考又過度用心的媽媽最危險
心理健康是孩子最大的資產
用圖畫連結媽媽與孩子
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孩子 如何了解孩子的氣質?

PART 02 孩子用圖畫說話
與孩子有共鳴治療才會有效
不要評價孩子的畫
看見孩子內心的藝術治療
讓孩子盡情地表現自己
畫畫就是媽媽治癒孩子的方法
孩子每個發展階段的圖畫特點
媽媽與孩子一起做的藝術治療3階段
畫圖有助於孩子腦部發展
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的氣質與育兒方式

PART 03 媽媽是家中的藝術治療師
透過畫圖測試了解孩子內心
孩子眼中的自己
孩子眼中的家人
孩子眼中的學校生活
孩子內心的顏色
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孩子 依照孩子的氣質進行對話與溝通

PART 04 透過圖畫了解孩子心理
自我形象 無法愛自己的孩子
學習障礙 落後同儕也沒關係嗎?
專注力 如何使散漫的孩子專注
家庭關係 我的孩子在家裡幸福嗎?
依附關係 不相信媽媽的孩子
社會化 無法與朋友融洽相處的孩子
憂鬱症 孩子突然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憤怒調節 一生氣就打人的孩子
ADHD 一刻也無法安靜的孩子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自閉症 無法社會化的孩子是自閉症嗎?
妥瑞氏症 以異常行動表達壓力的孩子
跨文化家庭 討厭其他膚色的孩子
網路成癮 沉迷於遊戲中的孩子,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孩子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PART 05 養育孩子後才明白的事
遊戲中的身體接觸
何時 該省錢或花錢?
你的教養方式是放養 嗎?
成功的基準在於父母
放眼 20 年後的世界

參考文獻
和媽媽一起做的孩子心理測驗
幼兒自尊心測驗
自我調節能力測驗
憤怒調節能力測驗
 

序言

讀懂隱藏在圖畫中的孩子心理

  「現在是最辛苦的時期。」有孩子的媽媽都會這樣說。

  「您如何能夠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呢 ?」

  這是我最常被職場媽媽及學生問的問題,每當被問到這個問題,一方面對於孩子們已度過幼兒期、兒童期感到欣慰,一方面也同時用身體及內心回想當時的情景,彷彿又再次回到過去,心情非常奇妙。

  結婚生小孩後,同時工作及育兒對我來說並不是簡單的事,但回想起那段只希望孩子快點長大的辛苦時期,不只是孩子,我在那個時期也獲得了許多成長,拓展了人生的深度。

  模糊不清的育兒理論與實際執行之間雖然存有差距,但幸好身為母親,可以透過藝術治療與美術教育與孩子一起體驗填滿這個差距,心中真是無限感激。

  我努力一邊工作讀書,一邊養大了孩子,那時的心願是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盡情睡覺,回娘家時我把孩子交給父母後便倒頭大睡,也曾在寫學位論文時把孩子送到娘家一個月以上。

  我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孩子時發生了許多插曲。讀碩士時,去學校上課打開包包後發現一本書也沒有,只裝滿了地瓜、尿布,原來當時我的兒子喜歡把東西裝在包包裡背著到處走,所以也在我的包包裡放了自己的東西,那時真是欲哭無淚,完全體現了養育子女與工作同時進行是多麼辛苦艱難。

  若是我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孩子便與爸爸一起玩耍,直接躺在房間地上睡覺,先生從兩個孩子還是新生兒時就負責幫他們洗澡一直到大。

  上了幼兒園後很辛苦,進了小學後又更辛苦,上了國高中又因其他的問題而辛苦,所以養育孩子是沒有盡頭的,但是隨著時間過去,看到一下子長大的孩子們陪伴在自己身邊,心中首先浮現就是感謝,因為有他們,我才可以拿出勇氣努力地過活。

  職場媽媽為工作而奔波,全職媽媽也有全職媽媽的辛苦,雖然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是任何人都必經的過程,但不只有我,對所有身心疲累的媽媽們來說,現在是最辛苦的時期,那麼要怎麼在這沒有盡頭的辛苦時期進行充滿希望的子女教育呢?

  「讀懂孩子的心裡畫」就是獻給那些希望孩子有健全心理的媽媽們的書。我透過圖畫看到了媽媽與孩子之間的各種感情,以及聽到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聲音,而我也是養育過孩子的前輩媽媽,所以以人生的前輩身份寫了這本書。

  在誰也不理解的辛苦時期,養育著孩子並勤勉堅持自我開發的媽媽們,我一邊想著她們一邊寫下了這本書,在育兒過程中,最基本的就是了解兒童心理,若是家中對這方面有所不足,就可透過藝術治療的圖畫例子來了解孩子的內心。

  雖然沒有可顯現出孩子內心的魔鏡,但卻有能夠讀懂他們內心的方法,即使不冠上藝術治療這樣的名詞,只要孩子能夠愉快地進行美術遊戲,便能更親近地感受到媽媽的愛。

  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學者Jung說:「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雖然需要很多東西,但是滋養心靈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溫暖』。」與媽媽之間的緊密感與親密感決定了孩子一輩子的精神狀態,本書提供了媽媽們一個利用圖畫看到孩子內心的珍貴機會。

  在圖畫中隱藏了孩子們特有的故事,比起語言,孩子們更可以安心地透過圖畫表達出自己的內心,完整顯現自己的感覺及想法,並且圖畫也反映出孩子們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更是理解矛盾衝突、擔心、心理創傷等的有效工具。

  「我的孩子我最懂。」

  大部份的媽媽都會這樣說,但往往並非如此,即使是順利度過嬰幼兒期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後也會因為同儕關係及過度的課業學習而承受壓力。

  「讀懂孩子的心裡畫」希望能成為身心疲累的媽媽與孩子們的暫時休憩所,透過美術遊戲享受一起歡笑的悠閒時光吧!

  也希望透過本書在教養子女方面能夠給父母親帶來更多的自信、欣喜與希望,回想起孩子的幼兒期、兒童期,那真是段珍貴的時光,就算現在很辛苦,也希望父母們能夠記住這段珍貴的時光不會再倒流,好好疼愛孩子們,與他們一起分享。
 
金善賢

PART 01 從圖畫中看見孩子的內心 不要以為完全了解孩子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常會被孩子的成長所驚訝,因為孩子在身體或智力方面迅速成長,甚至擴大到想像不到的地方,身為父母,即使用同樣的方式教育兩個孩子,孩子們在身高、性格、喜歡的食物或科目上還是會有驚人的差異,相信就連養育雙胞胎的父母也會對這點深表同感。 在過去有許多家庭是三代同堂,養育子女不至於太辛苦,但現在多是小家庭或是雙薪家庭,養育子女就變成了一項重要的社會課題,特別是職業婦女容易感到照顧孩子的時間不足,養育子女成了沉重的負擔,導致不結婚或是結了婚也不生孩子的女性不斷增加。 父母與孩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相處時間的量,即使相處時間很短也可以讓孩子在這段時間內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們用直覺就可以察覺自己是否被愛,不得已與父母分開居住的孩子可以感到很幸福,相反地也有孩子和父母一起居住,衣食無缺,卻認為自己不幸福。 許多媽媽們以為自己完全了解孩子,但問題發生後卻往往不知道為何會這樣。 「他要的都給他了,卻還是沒由來地焦躁不安,不願去學校。」有次與一位媽媽見面,她這樣說。 後來我與她的孩子見面,一起進行美術活動,並且用孩子的角度與他聊天談話。我在旁觀察媽媽與孩子一起活動,發現這位媽媽太過干涉孩子了,在媽媽看來這是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但對孩子而言這只是干涉、囉嗦與命令而已。因為媽媽的干涉使得孩子產生了「一定要做好」的強迫性觀念,導致孩子焦躁不安,進入小學後也因為要和其他孩子互相比較就更加不安,最後抗拒去學校。 孩子的不安來自於媽媽,於是我和這位媽媽面談了。媽媽本身的不安投射在孩子身上, 她無論做任何事都會確認再三,不斷催促孩子,藝術治療的對象應該是媽媽,而不是孩子,透過藝術治療,媽媽的心情變得平靜,孩子也自然穩定了許多。 若想好好了解孩子,媽媽們必須懂得管理自己的精神狀態,不要認為已經了解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立場理解他們說的每一個字的意義,努力加強溝通。 我們剛結婚時住的房子非常小,一直住到兒子一個七歲,一個四歲。我認為孩子會因為房子太小感到不舒適,但他們卻說那時非常快樂,我想是因為他們小時候在那裡有很多幸福的回憶吧!媽媽們也應該勇敢地走近孩子們才對。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