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傷害,中醫治療癌症:用現代免疫學解讀中醫治癌的智慧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零傷害,中醫治療癌症:用現代免疫學解讀中醫治癌的智慧

作者:陳博聖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1年04月13日
ISBN:978957138828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42元

中西醫聯手,癌症治療未來趨勢!
多元治療,提升身體抗病力與修復力

  全面解說中醫治療癌症的科學理論,
  收錄罹癌不同階段中醫輔助治療的實際案例;
  癌症特診主治醫師,
  帶你重新認識「新科學中醫」!

  ●    用中醫古老智慧解讀癌症最新療法
  癌症治療已不侷限於化療、標靶藥物狙殺腫瘤細胞,更強調提升身體免疫系統抗癌能力的「免疫調控平衡」,以及調整細胞內外病理環境的「腫瘤微環境」。此概念,正與中醫扶正祛邪,提升抗病力,以及重視體質,由內而外兩者兼治失衡身體的觀念相符。

  ●    科學轉譯中醫,找出中西醫共通語言
  透過科學研究,將中醫古典用語翻譯成現代醫學語言。以治則為例:清熱解毒轉譯為科學原理,就是增加抗氧化能力和抗發炎;活血化瘀法,在癌症治療上則有抗凝血、抑制腫瘤血管異常新生的功效。藉由轉譯,讓中西醫在彼此能溝通的狀況下,攜手照顧癌友。

  ●    中醫介入癌症治療的五大時機點
  治療前,讓中醫調養體質以面對接下來的抗戰。治療中,幫助緩和化療的副作用,包括改善癌因性疲憊、維持腸胃功能、白血球數量回升避免感染等。當西醫治療不如預期,癌細胞產生抗藥性,也可經由中醫介入產生更好的療效。觀察期階段,中醫能調養身體,降低復發的機率。未期患者則可以藉由中醫緩減癌末的不適,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關於本書│

  作者為中醫師,行醫多年後,選擇了中醫治療癌症專科。在臺灣,一般罹癌的患者只想到西醫治療,忽略全面性醫療的重要,然而根據作者的臨床經驗,中西醫合併治療,其實可以帶給患者更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效果。這促使作者想把中醫調理治則、結合西醫科技進步的篩檢工具,將中西醫整合治療的觀念大力推廣,造福更多的癌友及其親屬。讓患者可以減少在治療過程的副作用或不適感,甚至將中醫學結合最新的轉譯醫學,讓治癌效果大大提升!

名人推薦

  影視媒體建康推薦

  丁丁  中廣新聞網「心靈的春天」節目主持人
  何方 幸福電臺102.5「幸福有方」節目主持人
  吳淡如 作家
  高文音 電視節目主持人
  楊月娥  健康有方主持人

  醫療科學界齊聲好評

  李岳倫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美櫻 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理事長
  杜宜霖 怡仁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莊佳穎 慈濟醫院中醫腫瘤科醫師
  陳彥廷 哈佛大學公衛博士
  黃敍愷 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楊雅媜 臺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
  劉紹祥 Celgen Biotech生基生技技術長

  ※:推薦人依首字筆畫排序。

  藉由本書,陳醫師帶領我們從中西醫的科學理論出發,達到讓癌症病人獲得更完善治療的目標。──杜宜霖 怡仁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同時以中醫、西醫、基礎科學理論深入淺出地解釋腫瘤治療學,同時結合豐富的臨床實務,是這年代難得又珍貴的著作,十分值得一讀。初識陳博聖醫師,是在中醫結合現代免疫學治療癌症講座,對他嘗試用科學語言結合中醫理論,探索困難的腫瘤治療學,感到深深認同。如今他課堂上的精彩論述,終於付梓,中醫治療腫瘤的知識與治則終能以較為淺顯易懂的科學語言,與大眾分享,在這個全民防癌的年代,推薦給所有有志於瞭解中醫腫瘤治療的民眾與醫界同道。──莊佳穎 慈濟醫院中醫腫瘤科醫師

  博聖是我的建中同學,雖然畢業後各奔東西,但大家都在醫學領域各自學習發展,在群組裡除了大叔們的閒聊,也會討論一些對癌症診斷治療相關的議題,偶而也有轉介肺癌病人讓我以外科醫師的角度提供諮詢;本書中博聖以中醫師的角度結合西醫目前很尖端的免疫學及腫瘤微環境觀念,以科學化的方式及實例來說明中醫癌症治療,期望能讓更多病人及醫師了解,對未來發展中西醫整合治療相當有幫助。──黃敍愷 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各大醫院紛紛增設中醫門診,中西合併治療是未來趨勢,病患之福。醫學不斷進步,更多臨床顯示中醫在重症上的無限可能,重拾健康醫療有望。──楊月娥 健康有方主持人

  本書對癌友為一大福音,透過實際案例,呈現中醫在腫瘤治療的多面向手法,兼容而全面,讓癌友治療過程更多了信心及希望。──楊雅媜 臺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

  現代科學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恰好用來發揚傳統的中醫。本書扮演一個溝通解釋的角色,粉墨登場,值得叫好。──劉紹祥 Celgen Biotech生基生技技術長
 

作者簡介

陳博聖

  中醫師。畢業於建國中學、臺中中國醫藥大學。曾任職於長庚醫院中醫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行醫十六年,在門診曾遇許多癌症患者求診,自己亦有親友罹癌,因而毅然踏上中醫癌症治療這條艱困專業之路。有感於一般民眾與西醫腫瘤專科對中醫不了解所產生的不信任,決心用科學解開中醫之謎,將中醫治則轉譯為現代醫學能理解的語言,當中西雙方能夠彼此溝通,才有機會互相合作、共治癌症。現任京禾中醫診所癌症特診主治醫師、歐恩特轉譯生醫執行長。

  經歷
  長庚醫院中醫部總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
  中西整合醫學會癌症研討會專題講師
  中醫師公會中醫學結合免疫學抗癌新解析專題講師
  警政署特約健康照護醫師
  行政院公務人力發展學院健康管理研習講師
  TPCMA and ETCMA 臺北中醫學會和歐洲中醫組織德國漢堡簽署MOU團長
  兩岸醫藥產業戰略合作「借鏡中醫智慧根治慢性疾病的科學配方」講師
  徐台兩岸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論壇「你不知道的健康真相」講師

  媒體
  幸福電臺、飛碟電臺、中廣電臺、教育廣播電臺健康專題講師
  年代聚焦2.0、年代MUCH臺健康好生活、東森ETTV健康同學會健康專題講師

  研究
  《前沿藥理學》(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國際期刊
  Published on 15 Jan 2021收錄研究主題
  Unlocking the Mystery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on Cancer

  專長
  中醫轉譯醫學、慢性病治療
  骨質疏鬆、肌少症、二型糖尿病、高血脂、退化性關節炎、抗老化
  癌症中西醫整合治療:癌因性疲憊、白血球不足、癌症分期調治
  慢性肝臟發炎、慢性腎臟發炎指數偏高
  難治性傷口:放化療引發皮膚傷口、糖尿病傷口、褥瘡
 

推薦序

各方推薦

前言  零傷害,中醫治療癌症的源起

第一章    因緣際會步入癌症治療領域!
結合傳統中藥與營養製劑,是抗癌新出路
癌症患者求診,引領我邁向癌症治療領域
德國整合醫療照護的觀點
遇到志同道合,走得更深入

第二章 中醫其實很科學!
中醫忌寒,很有道理!
體溫是免疫反應的開關
鼻病毒在「三十三~三十五度」時更活躍
中醫理論:寒邪導致疾病
癌政的治療:體溫影響免疫反應的機轉

中醫治癌的免疫調節理論
免疫系統對人體的作用
中醫的免疫力:衛氣
中醫治病強調全人思考

中醫不具科學性的迷思
第一個疑慮:藥物無法定性定量,不能進行動物實驗
第二個疑慮:中藥藥物動力學不明確
中醫理論系統不能用西醫的邏輯框架

第三章:抗癌大小事,讓你先知道
治療前,先認識癌症
癌症是如何生成的?
中醫典籍對癌症的記載
情緒與癌症的關係
癌症,令人聞之色變
醫學對癌症治療的征戰
中醫轉譯醫學是一道曙光

癌細胞的特性及招數(上):免疫逃脫
招數一:腫瘤細胞會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
免疫系統看待癌症都是單一疾病
從免疫觀點看中西醫治療癌症的方法
腫瘤微環境是中醫抗癌成效的關鍵

癌細胞的特性及招數(下):壞牆阻隔、捲土重來、腫瘤轉移
招數二:壞牆阻隔免疫細胞靠近癌細胞?!
我的中醫治則:軟堅散結,崩解腫瘤
招數三:捲土重來,復發後還產生抗藥性!
間斷性療法控制癌細胞,優於對癌細胞趕盡殺絕
招數四:腫瘤轉移,一步步在體內擴散
我的中醫治則:活血化瘀合併扶正祛邪,破壞癌細胞轉移

第四章:中醫智慧應用在癌症治療
中醫治療癌症,你應該要知道……
中醫幫癌友重建身體三個健康力
面對癌症,抗病力(扶正祛邪)如此重要!
中藥補氣補血提升抗病力    
服用中藥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善用中醫五大治則讓免疫系統對抗癌症
癌症病程及中醫處理治則
中醫治則智慧之一:扶正祛邪
中醫治則智慧之二:軟堅散結
中醫治則智慧之三:清熱解毒
中醫治則智慧之四:活血化瘀
中醫治則智慧之五:養心安神

中醫介入輔助西醫治療,療效更佳
在不同癌症療程中,中醫介入的好處
尋找正規腫瘤科中醫師協助的時機

第五章:零傷害,中醫治癌五類型
癌症治療第一類:罹癌即將接受西醫療程者
切除腫瘤前後,中醫調養讓修復力更快
【案例一】高小姐(乳癌)  
【案例二】劉先生(胰臟癌)

癌症治療第二類:西醫療程中(放療、化療、標靶、免疫療法)
化學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
「癌因性疲憊」的成因
中醫改善癌因性疲憊的方法
【案例一】林小弟(縱膈腔生殖細胞癌)
【案例二】洪先生(周邊性T細胞淋巴癌)
【案例三】張先生(肺癌)

癌症治療第三類:西醫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放療、化療、標靶藥、免疫療法)
化療初期效果好,為什麼又復發或轉移了?
小心,脫靶效應促使腫瘤復發或轉移!
【案例一】陳伯伯(肝癌晚期)
【案例二】張先生(直腸癌第三期)
【案例三】張女士(卵巢癌末期)

癌症治療第四類:療程皆已完成,必須定期回診
【案例一】汪女士(淋巴癌末期)
【案例二】劉小姐(乳癌)

癌症治療第五類:癌症末期
醫師宣告末期,你真的是末期了嗎?
罹癌期正確營養補充、不補癌
【案例一】劉女士(胰臟癌末期)
【案例二】周女士(肝癌末期)  

【後記】零傷害,中醫治療癌症新選擇!


 

書評

中醫與癌症免疫治療──重拾中醫智慧與信心的契機!

  從過去到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醫學投入巨大資源,誓言要消滅癌症。過去四、五十年來,手術、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和標靶藥物一直是癌症最主要四種治療策略。雖這些療法的確讓病人的存活率在短期內獲得增加,然而,以殺死癌細胞為目標的療法,一旦發展出抗藥性後,癌細胞將變得更加強壯、更難抑制,最後導致轉移和死亡。雖美國尼克森總統早在一九七一年頒布的《國家癌症法》對癌症宣戰,然而至今癌症並沒被消滅,威脅仍然存在;令人不禁想問,真的用對策略嗎?

  還好現在已露出一道曙光,在過去近十年來,由於「腫瘤微環境」的理論建立與「免疫療法」的重現,癌症醫學界正在進行一場顛覆觀念的治療革命,歐巴馬總統在二○一六年提出的「癌症登月計畫二○二○」就是重點支持大數據精準醫療與癌症免疫療法!臺灣衛福部在二○一八年九月在開放特定癌症病人免疫細胞療法後,宣示進入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時代。

  因此近年筆者也在此趨勢下,開始投入研究有利於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的腫瘤微環境課題。基於過去消滅癌症失利經驗,科學界開始意識到傳統癌症單一思維的侷限性,開始建立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的系統整體觀。也就是說,不能只著眼於癌細胞本身,也要放眼整個腫瘤微環境,包含基質、血管、還有免疫細胞,以及與各種信號分子一起組成了腫
瘤微環境。所以,免疫療法的成效也受微環境狀態左右,尤其是在實體腫瘤。

  作者陳博聖醫師因常看筆者的臉書而結識,幾次聊天討論後,發現他是仁心仁術且認真的中醫師。陳博聖醫師專攻腫瘤,他對於中醫治療癌症與其科學化詮釋,有著莫大的熱情與使命感;幾番討論後得知,原來中醫在治療癌症早已提出「全人醫療」、「種子與土壤」、「與癌共存」、與「增強免疫力」等觀念。癌症與微環境的關係猶如種子與土壤,唯有土壤條件適宜,種子才能發芽生根;有了好的微環境狀態(正常免疫狀態),自然癌症就不易在此土壤中生長,這與西方醫學根據個人免疫微環境及生物標記(體質) 實施免疫療法的觀點是相通的,只是無完整系統性論述與科學研究。於是,在陳醫師與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的規劃與邀請下,筆者一起在「中醫結合現代免疫學治療癌症講座」分享最新腫瘤微環境研究心得與中醫理論的關係。於是筆者發揮研究的精神,認真地爬梳中醫基本理論的陰陽五行學說、臟象、氣血津液學說,和中醫藥之四藥性、五味、歸經、升降浮沉等藥理,有了整體但粗淺地的概念,並理解其哲學。這才發現中醫本來就是持人體整體觀,與腫瘤微環境的系統整體觀不謀而合。

  那為何中醫治療癌症一直無法成為主流?追根究底還是跟不夠科學化有關。

  於是筆者跟陳醫師與劉紹祥博士嘗試整理出中醫與「腫瘤微環境」和「免疫療法」的關係,還有治療癌症的策略,希望用整體觀來理解中醫藥在癌症治療的藥理與現代語言,也是出現在書中的主要治療策略。不僅如此,本書部分內容,也整理撰寫成英文論文,發表在 《前沿藥理學》(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國際期刊,因此這些策略與方法都是經國際學者同儕審查過的。其中很多策略都是改善微環境,增強免疫作用,所以說「免疫療法是中西醫癌症治療的最佳共通語言」!

  筆者既不是西醫,也不是中醫,希望以第三者客觀身分,在科學藥理基礎下,嘗試將基本思維不同的兩邊,慢慢互取優點整合,也協助去除中醫藥神祕、不科學的面紗與懷疑。只不過因基本思維不同,若利用西方「化約論」或藥物單一化學成分思維來研究理解中醫藥,恐怕永遠無法達到中醫藥的成效,因中藥本身的邏輯就是複方、就是藥物組合治療。在免疫療法革命的趨勢下,西方醫學界也正如火如荼地研究腫瘤微環境機制,利用免疫系統來治療、控制癌症,與中醫理論是大「道」同歸,都是符合人體自然生存原則!

  不過要真正結合中西醫,還是得有一個完整體系的論述。欣見陳醫師將這些理論呈現在本書中並親身實踐投入臨床實證,提出零傷害,以中醫治療癌症來解決放、化療對病人的副作用,並以中醫智慧來讓免疫系統對抗癌症。他也秉持使命感期許中醫師有「大醫精誠」之志,令人敬佩;筆者也深覺現代二十一世紀中醫師躬逢其盛,應該以積極開放態度參與基礎/臨床研究,提出論述與臨床實證,若能輔以數千年中醫藥的臨床人體試驗與現代大數據的優勢,以跨領域醫療團隊模式真正達成中西醫整合癌症治療,中醫將不只是協助降低放、化療副作用而已,而是能與西醫共同為促進病人生活品質盡最大的努力,趨近「與癌症共存」之慢性病的願景;且在這醫療舞臺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吧!
 
李岳倫博士/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粒線體暨腫瘤微環境實驗室主持人,專攻以血管正常化來增強癌症免疫治療

【前言】零傷害,中醫治療癌症的源起千百年流傳至今的中醫是不斷累積實踐而成的醫學,白話來說,中醫就是經驗不斷累積和傳承的人體臨床醫學,因此有所謂「神農嘗百草」這樣的由來。早在千百年前還沒有顯微鏡檢驗病菌、病毒,也無法用科學儀器檢測人體疾病的時候,中醫治病的方法便是以觀察病患出現的症狀,和詢問病患本身的感受來收集主客觀症狀,再用邏輯推論找出病理機轉,之後才能開出藥方治療病症或利用調理處方來預防疾病,這就是中醫學稱之為「辨證論治」的治病方法。大家讀完這本書之後,千萬要修正以往從電視劇看來的神祕中醫,中醫師並不是單純只靠把脈就能夠將身體的疾病論斷出來,舉例來說,中醫師接觸到癌症患者時,絕大多數都是已經由醫院診斷檢驗出罹患癌症的種類,但中醫師還是需要透過望診、聞診和問診,來辨別病患目前身體的狀況,最後用「切診」,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把脈,才能夠將身體的病況統整出一個證型,這就是「辨證」。有了精準的癌症病況辨別後,中醫師才能思考出正確有效地治癌或調理癌症患者的處方。本書結合幾位中醫師的臨床經驗,以及最新的科學解析,來論述中醫治療癌症的原理。身為中醫師,行醫多年後,我們在什麼機緣下會特別選擇中醫治療癌症這條路?經過我們的交流和統合,發現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在我們初期幾年的臨床工作中,遇到不少癌症患者前來尋求協助。我在臨床診治的過程中發現,癌症患者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再是醫療資源不足,而是癌症醫療資訊不對等的態勢。一旦被宣告罹癌,患者對即將面臨的醫療選擇所知有限,畢竟癌症醫學既艱深複雜又日新月異。尤其對於初罹癌的患者來說,西醫癌症治療不斷有新的用藥出現,有的自費、有的健保有納入、也有些是臨床試驗階段;因此許多癌友光是弄清楚西醫治療的選項就已經夠吃力的了,還談不上全面性醫療的想法,更別說是西醫合併中醫治療這個最新的協同治療方法。也就是說,癌症患者沒有機會獲得更多整合性治療的建議。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