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們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女孩們

作者:艾瑪‧克萊恩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5日
ISBN:9789571370743
語言:繁體中文

長日漫漫,往事俯拾可得,有時候,我但願自己從未遇見她……
姊妹情誼是最原始的邪教

  十年一度!《GRANTA》雜誌評選美國最佳青年作家之首
  一九八九年出生,艾瑪.克萊恩改寫西方文壇全新風景

  2016年全美年度最暢銷處女作。

  以「曼森殺人魔」事件為藍本,書寫當中女性的渴望與心理暴力

  繼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及莎娣.史密斯《白牙》後,「抒情寫實」派的驚豔回眸

  首週雙雙登上《紐約時報》及英國暢銷書榜Top5

  「艾瑪‧克萊恩的《女孩們》著實令人驚歎。作者認得女孩們的錯亂,不忘女孩們的尊嚴──此不礙於彼,這也是費茲傑羅論小說時,力陳的最高境界。我且以「錯亂的尊嚴」,鄭重推薦此書。」──作家張亦絢,摘錄自推薦序〈攜手重返,曾是天堂的地獄〉,全文收於書中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年度首作獎決選
  ★風靡英美歐洲,售出超過30國版權,全球書評媒體一致推崇
  ★「龍紋身的女孩」「魔球」金獎製片史考特.魯丁即將改編電影

  那時的我,想要成為一名與眾不同的少女,
  能夠自在承接他人目光和需索,
  百無聊賴地想要愛人,強大又迫切的愛意就像一顆子彈。

  「在這個世上,僅僅身為女孩,就足以妨礙妳相信自己。」

  《女孩們》書名所指「那群女孩」,原型正是美國鼎鼎惡名的殺人魔──查爾斯‧曼森身邊,一群青春貌美卻手染鮮血的少女。作者精準刻畫青春期少女的心理,充滿焦慮、憤怒與愛戀。是什麼讓女孩甘願拋棄家庭,留在殘破的棄屋?卻又願意與彼此共享酒精、菸草、食物、服飾,以及男人。未成年少女的集體行動,棄絕世俗的價值、道德的枷鎖;在荒無凋敝的牧場,以羅素為首組成的邪惡團體。他們離經叛道、狂放不羈,充滿神祕的魅力,攫住每顆渴望被愛的少女心。一心渴望建立親密關係,獲得團體歸屬感的伊薇,奮不顧身地撲向風暴,最終她將成為風暴的中心,還是落得滿目瘡痍的下場?

  《女孩們》是年僅廿七歲作家艾瑪.克萊恩一鳴驚人處女作,出版當週即衝上《紐約時報》暢銷榜新書冠軍。作者選擇這個題材,無意重現凶案上的暴力,反而著墨在這群女孩的容貌、性格及生活細節。女孩們為何出現在這裡?她們怎麼了?有任何跡象暗示即將發生的事件嗎?想要與眾不同,又渴望團體歸屬感,想要被愛,卻被人利用。作者非凡文筆的精準描述與心理層面的深入探討,精確地寫出她們的怒氣與不安,被譽為福婁拜及巴爾札克「抒情寫實」(Lyrical Realism)路線沉寂多時後的一次華麗轉身。這也正是村上春樹書寫《挪威的森林》時的手法,在戀愛與性的常態生活細節下,卻傳神捕捉當時高壓的日本社會。

  《女孩們》是一本充滿魔力的小說,描寫令人難忘的女孩群像,以及年輕女孩的心理狀態。 風靡英、美、法國並暢銷全球,授權超過30國海外版權,作者更獲選著名文學《Granta》雜誌十年一度的美國最佳青年小說家,被文壇視為明日之星。

獲獎記錄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年度首作獎決選
  ★《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圖書獎決選
  ★美國獨立書商六月頭號選書
  ★美國亞馬遜六月頭號選書
  ★《Granta》雜誌評選美國最佳青年小說家

國內外暢銷記錄

  ★《紐約時報》暢銷榜Top3
  ★英國暢銷榜Top5
  ★2016年全美最暢銷處女作No.1

美國權威書評媒體年度選書,一致推崇

  華盛頓郵報.美國國家廣播電台.衛報.娛樂週刊.舊金山紀事報.經濟日報.君子雜誌.新聞週刊.VOGUE.Glamour.時人雜誌.赫芬登郵報.ELLE.書頁.出版人週刊.Time Out.Slate

名人推薦

  《時間裡的癡人》作者珍妮佛伊根、《深夜小狗神祕習題》作者馬克.海登一致推崇

  「艾瑪.克萊恩初試啼聲,洋溢著清新、驚人、耀眼的文采。《女孩們》揭示美國文壇出現一位令人興奮的新秀。」──珍妮佛‧伊根,《時間裡的癡人》普立茲獎得主

  「我不曉得是作家艾瑪.克萊恩太了解人性,還是她大師般的文筆能力,哪個比較了不起。」──馬克‧海登,《深夜小狗神祕習題》作者

  「《女孩們》是一部精采絕倫、超級令人愛不釋手的小說,不但考驗一個年輕作家的寫作功力,對任何時代的任何作家都是個挑戰。」──理查‧福特,普立茲奬得主

  「艾瑪.克萊恩 對少女們細膩的心態具有無與倫比的洞察力,在她的筆下,種種迷思變得更加私密。她提醒我們,在諸多文化傳聞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未被看見、未被聽見、怒氣騰騰的少女。這部小說將令你心碎,令你驚豔。」──莉娜‧丹恩,作家、演員&HBO「女孩我最大」製作人

書評

  「令人入迷……一部誘人、緊湊、以殺人魔查爾斯‧曼森為主軸的成長小說,書中的文句如此精雕細琢、巧妙相連,幾乎是一串可以配戴的珠寶。」- 《紐約時報》書評

  「精采絕倫……如此精采的處女作實在非常罕見……艾瑪.克萊恩以充滿詩意的文筆描繪少女的憂慮與渴求,卻不失真切的少女思懷,實為《女孩們》最精妙之處。」-《華盛頓郵報》

  「令人心醉神迷。」-《華爾街日報》

  「光彩奪目。」-《洛杉磯時報》

  「張狂奔放。」- 英國《衛報》

  「令人讚嘆。」-《波士頓環球報》

  「炫目之作。」- Lucy Atkins,《時代雜誌》

  「扣人心弦,令人驚嘆。」-《經濟學人》

  「優美典雅,勾動懷舊之心。」- Julie Beck,《大西洋月刊》

  「技藝高超……艾瑪.克萊恩 洞悉邪教信徒門共通的特性──他們的感情、慾望,乃至基本的心理需求,全都受到嚴重扭曲──她的小說把這個本質上是六○年代的故事,轉化為一個超越時間的傑作。」- Christian Lorentzen,《紐約雜誌》

作者簡介

艾瑪.克萊恩Emma Cline

  曾於二○一四年獲頒《巴黎評論》的「普利姆頓年度新人獎」。她來自加州,《女孩們》是她的第一本小說。

譯者簡介

施清真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現定居舊金山,專事翻譯寫作。譯作包括《蘇西的世界》、《神諭之夜》、《英倫魔法師》、《索特爾家的狗》、《老虎的妻子》、《防守的藝術》、《控制》等。

推薦序 攜手重返,曾是天堂的地獄    張亦絢

第一部
一九六九年

第二部
一九六九年

第三部
一九六九年

第四部

推薦序

攜手重返,曾是天堂的地獄
張亦絢

  艾瑪‧克萊恩的《女孩們》著實令人驚歎。

  屬於世紀大案的「曼森家族殺人事件」,不知多少作家導演 ,或基於獵奇心態,或本於嚴肅思考,對此磨刀霍霍──然而,介入熱門領域,並不會減輕創作的難度,相反地,它是嚴峻的試煉。小說能比紀實更有意義嗎?虛構能比犯罪事件更值得閱讀嗎?《女孩們》無疑通過了重重考驗,在眾多出版品當中,站穩了「萬夫莫敵」之姿──這本文學小說步伐輕盈,但也絕對沉著。
               
  首先,令人會對克萊恩肅然起敬的,是她極度忠於創作的勇氣──她沒有受到為著名事件全面詮釋的誘惑,眾人最熟悉的「四大魔頭」甚至不是小說的重心。女主角伊薇‧博伊德當時十四歲,殺戮發生的現場,她要沾上邊,都很勉強;小說開始不久,借住友人家中的她,聽到闖入者的女孩人聲──成年的她,這樣想:「但是我不該感到心安──蘇珊和其他人也是女孩,而這一點對誰都沒有好處。」一句話,就點出小說的多重旨趣:伊薇再次「經歷」了多年前的殺戮,只不過現在的她,卻在「另一邊」──

  當下的伊薇,恰如死於曼森家族刀下的受害者,不同的是,她比任何人都深有警惕與感觸──因為她,曾情深義重地,緊緊拉過「這一邊」(闖入殺人者)要角,蘇珊的手。

  這些設定,在在展現了不凡的視角。故事絕不單純,讀者將受到諸多衝擊──伊薇這個雙重邊緣人,手不染血,未可稱為罪犯;卻也因曼森家族前成員的身份,而難抬頭挺胸──如此的「不重要性」,令人想到高達對「頁緣」一事的說法。書頁的四周都有稱為頁緣的空白區,高達認為它們十分關鍵,因為正是這些「頁緣」保持了每張書頁的秩序及其可讀性。《女孩們》可說擁有強烈的「非正文」特性,它們是對頁緣之事的聚焦,那些難被主線納入的「邊邊」:伊薇偷錢維持「家族」開銷、也附議放浪的性關係──聲名大噪的殺人之事算不到她,「難逃其咎」的情緒一樣未曾停止。沒有一刻,伊薇以「完全的受害者」自視,這一點,雖略有違公道與常識──卻是《女孩們》中,讀來最揪心,也最令人動容處。

  伊薇這個角色有如一根不起眼的脫線線頭,克萊恩抽起它,源源不斷地拉扯,最後,某怪物般的社會事件,在我們眼中,越看,越似曾相識......

  ※※※※

  濫殺的曼森家族,很難不說它不是反體制的贗品。不過這也使我想起,某藝術史家,在幾可亂真的偽畫,將要遭毀時的反應,他表示,「冒充之作」應保留,它們是極佳教材,使專家透過比較,更透澈講解真品的藝術手法。

  《女孩們》研究「偽物偽反抗」的成就,也深同此理。小說尾聲,克萊恩用「錯亂的尊嚴」形容女孩們,也說出了小說精髓:認得女孩們的錯亂,不忘女孩們的尊嚴──此不礙於彼,這也是費茲傑羅論小說時,力陳的最高境界:一種矛盾總是不相抵消的前往之道。也讓我且以「錯亂的尊嚴」,鄭重推薦此書。

  (文長近三千字,此為部分節錄,全文載於書中)

我之所以抬頭看,原因在於那陣笑聲;之所以繼續看,是因為那群女孩。 我先注意到她們的頭髮,長髮飄逸,未經梳理,蓬鬆凌亂。然後是她們的首飾,飾物捕捉了日光,閃閃爍爍。她們三人跟我有段距離,所以只看到輪廓,但是沒關係──我知道她們跟遊樂園裡其他人都不一樣。遊客們攜家帶眷,漫步於隨便排成一列的隊伍之間,等著露天烤肉架上炙烤的香腸和漢堡。身穿花格洋裝的女子們急急走向男友身旁,孩童們朝著狀似兇狠、跑出狹長走道的雞群丟擲尤加利樹的種子。那幾個長髮女孩似乎凌駕於周遭情景之上,緩緩飄浮,感覺疏離而哀傷,好像流亡中的貴族。 我張口結舌、明目張膽、幾乎忝不知恥地端詳女孩們,即使她們似乎不可能轉頭一瞥,注意到我。我忘了吃我的漢堡,擱放在膝上。微風吹拂,河上飄來鰷魚的腥味。那個年紀的我,通常會忙著打量其他女孩,幫她們排名,忙著算計自己哪裡比不上她們,而我馬上就看出那個黑髮女孩最漂亮。即使尚未看清容貌,我已猜想得到。她身穿一件髒兮兮、幾乎遮掩不了臀部的連身洋裝,渾身飄散出一股不屬於凡間的氣息,一個瘦瘦的紅髮女孩和一個年紀較大的女孩把她夾在中間,兩人都跟她一樣衣衫襤褸,好像從湖裡被拖上岸邊、想了想才隨便披上一件破爛的衣裳。廉價的戒指看上去像是另一副指節。她們既漂亮,也醜陋,遊走於一個令人不安的臨界點,所到之處引起一波波注目,迴盪在遊樂場中。媽媽們感覺到一股不知名的情緒,轉頭看看孩子們在哪裡。女子們伸手握住男友的手。陽光射穿林木,一如往常──柳樹懶懶飄揚,一陣陣熱風吹過野餐桌巾 - 但是女孩們漫不經心地踏過尋常的世間,有如銀閃閃的鯊魚劃穿水面,留下一道道足印,干擾了尋常的時光。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