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西藏旅行記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韃靼西藏旅行記

作者:(法)古伯察 著
出版社:中國藏學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ISBN:780057556X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60元

《韃靼西藏旅行記》一書自1852年首次出版以,已經成為西方漢學界的一部經典,被譯成了東西方各主要語種並反復再版。全書既有學術性,又有趣味性,是一部難得關於中國西部文化的代表作。 作者古伯察(1813.6.1-1860年,享年47歲),是法國遣使會傳教士,1839年入華。1843年5月25日從西灣子出發,歷經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長途跋涉18個月,於1846年1月29日到達拉薩。《韃靼西藏旅行記》一書正是描述他從從西灣子到拉薩、再從拉薩到四川成都的一段經歷,將其間的曲折輾轉與風物山川娓娓道來。 古伯察的傳奇經歷,更在於他雖然不是西方進入西藏的第一人,但卻是從那里活著出來的第一人。 古伯察(1813.6.1-1860年,享年47歲),是法國入華遣使會會士。生於法國開魯斯,1839年3月24日赴中國,古伯察神父於1844年8月3日在其長上秦神父的陪同下開始橫穿中華帝國的旅行。他經過熱河、蒙古地區、鄂爾多斯、寧夏、甘肅、青海等地和18個月的長途跋涉,於1846年1月29日到達西藏首府拉薩。在拉薩居住近兩個月之後,駐藏大臣琦善奉清廷的命令予以驅逐,被解往四川。他們一行於1846年3月15日離開拉薩,經過3個多月的旅行於1846年6月初到達四川的打箭爐。然後他們從那兒出發,經過四川、湖北、江西,於1846年9月末到達廣州,最後於同年10月中旬到達澳門,從而完成了1841-1846年的這次環中國的長途旅行。 他是第一個進入西藏的法國人,也是最早從那里活著出來的幾個歐洲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夠活著出來,恐怕和他不是以一個武裝人員,而是以一個虔誠向善的神職人員的身份進入聖潔和苦難之地有關。古伯察還撰有《中華帝國——韃靼蒙古旅行記續》以及四卷本的《中國中原、韃靼和西藏的基督教》等著作。

法國遣使會士古伯察的入華之行1 古伯察的早期事跡及其入華旅行之緣起2 古伯察為入華旅行而在澳門作准備3 古伯察一行人澳門到內蒙古的旅行4 古伯察一行在內蒙古的居留5 古伯察一行從蒙古赴西藏旅行6 古伯察有關蒙古諸旗和鄂爾多斯的記述7 古伯察有關甘、寧、青地區的記述8 古伯察有關西藏的記述9 古伯察一行從拉薩到四川的旅行10 古伯察等從四川到澳門的旅行11 古伯察返法及此後的活動12 古伯察的有關中國的著作13 古伯察的有關中國的著作14 國外學者對於古伯察的研究15 與古伯察關系密切的秦噶嗶和桑達欽巴的情況新版本序言作者序言第一卷第一章 附錄1 法國北京傳教區2 被處死和被從中國驅逐的法國傳教區的傳教士3 蒙古土地的拓殖4 蒙古宗座代牧區和法國北京傳教區統計表5 遣使會士和中國教士6 草地7 學習韃靼語8 蒙古宗座代牧區的創建9 對這次遠途旅行的指示,宗座代牧區的邊界10 黑水川和哵咧溝11 高麗貨幣12 這可能是根據他們的毀林理論13 12磅重的冰雹14 歐李兒和櫻桃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附錄 熱河行宮和圍場第五章第六章附錄黃河第七章第八章附錄1 蒙古人中的離婚2 蒙古女子的獨立性3 鄂爾多斯傳教區┅┅第二卷跋附錄

這些游記過去受到了熱烈歡迎,我於此發表一個新的版本,但對其初版未作任何顯著的修改。我遠沒有想到自己會有寫一部文學著作的抱負,而僅僅是試圖朴素無華地敘述我們在高地亞洲漫長而又艱巨的長途跋涉中,最引我們注目的內容。我們參觀過的這些地區,幾乎都是近代歐洲人所陌生的,過去曾如此震撼了大地的那些古老的韃靼種族,顯得如同是一個新的世界。這就向我們解釋了讀者為什麽會懷有某種興趣瀏覽它,而這卻是不大習慣寫文章和14年來一直專心於學習亞洲語言的傳教土的一部游記。 我的許多朋友都很殷勤地向我指出,我的游記開始得過分唐突了。讀者們可能對突然發現被帶到了萬里長城之外和進入一個翁牛特旗,而感到不知所措,可能最有學問的地理學家們都不知其名。那些未能孜孜不倦地堅持閱讀《傳信年鑒》的人,實際上在看到法國傳教土們出現在蒙古草原時,可能會感到某種極大的驚奇,他們可能很樂於知道我們是怎樣到達那里的。始終都講自己個人是很難受的。但由於在閱讀一部游記時,有時大家都會很關心旅行家,所以我就更樂於填補有人已向我指出的缺陷,為那些忠實地和有毅力地追隨我們的人,勾勒一幅在韃靼和西藏游牧部族中旅游的路線圖。 1839年2月間,蓋倫主教先生選中了我,並以耶穌一基督的名義對我說:「走吧!向所有民族布教去吧!┅┅」數日之後,我便在勒阿弗爾港登上了一艘船的甲板。船長下令起錨,我心中充滿了勇氣和信心,但又難受地啜泣著離開了這個可愛的法國,我認為可能要永遠告別此地了┅┅阿德瑪爾號雙桅橫帆船揚帆向中國駛去。 在用了五個半月的時間穿過了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大洋、巽他海峽和中國海之後,我們到達了澳門。當時,英國人已開始用歐洲大炮隆隆地轟擊天朝帝國的海岸了。一名被囚禁在武昌獄中的法國遣使會會士——享真福者董文學正准備獲得殉教的榮譽,片戰爭持續的時間很長,也很激烈。歐洲強國英吉利的戰艦在長江中游弋,沿途中洗劫了不止一座大城,一直將其輪船和艦隊開往南京城下。中國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損害。英國輕而易舉地鐵得了勝利,歐洲堅信中國的大門已被打開。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中央帝國始終是封閉的,中國的外交官們開始修復由軍官們造成的災難。今天,維多利亞女王陛下的一名臣民不敢再冒險地在廣州城落腳了┅┅享真福者董文學也要堅持一場長期而可怕的斗爭,但他得以作為信徒而取勝,榮耀地在湖北省府的公共廣場上死去。現在如同過去一樣,天主教傳教士們是惟一敢於穿越中國各省的歐洲人。 正是在我們這位尊敬的教友的保護下,我們才向這些不歡迎我們的地區邁出了第一步。董文學先生在被處死時所穿過的衣服,剛剛寄到了我們的澳門司庫處。我們這些可憐的傳教士,有勇氣穿上他那最近被殉教者的鮮血染紅的珍貴的聖裝。 我們穿過遍是韃靼族和漢族士兵駐防的廣州城,他們正在無益地策划反抗印度公司大炮的進攻。我們經過三個月在這些遼闊而又令人好奇的省份內奔走之後,滿懷著對上帝的感激之情而到達北京,同時也驚奇地擺脫了如此之多的危險,置身於這一神奇帝國的首都。這一置身於世界之外並曾以其古老文明,而使歐洲所有年輕的國家都感到震驚的中國,僅被我們視為一個與外界人類隔絕和陷入蒙昧中的民族了。我們生活在該民族之中,可以用手觸摸到它,可以嗅到它的氣息。它的藝術、產業、風俗習慣的特殊性、單音節的語言以及我們剛剛開始釋讀的奇特方塊字、其經營商業和農業的才能,所有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陷入了深深的驚訝之中。但有一種事卻特別使我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和持久的震撼。在這些崇拜偶像的民族中旅行時,我們在各地的山上、城市和鄉鎮中以及大河兩岸,到處都能發現某些享有特權的家族,也跪在十字架下並念誦經文,如同那些天主教徒在所有地方所做的那樣。他們也像天主教徒們一樣,但卻是秘密地和在他們那簡陋的住處內部,隆重慶祝世界性的美好宗教節日!這是對地下墓道多麽動人的紀念啊!┅┅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