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眼科學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中醫眼科學

作者:彭清華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ISBN:978754784242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5元

全書共十五章,分為總論、各論和附錄三部分。總論為眼科學基礎知識介紹;各論為眼科疾病;附錄為常見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現、防盲治盲、眼科相關正常值、方劑索引等。全書主要介紹中醫眼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選材上儘量體現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實用性,汲取當代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理論、新觀點、新經驗。同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緊緊抓住眼科的特點,對在基礎課中講述過的知識,不再進行系統介紹。對每一個疾病按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依據、鑒別診斷、治療、預防與調護理等進行編寫。

彭清華

為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國家眼底病中醫醫療中心主任、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之星、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主要從事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眼科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眼科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第三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眼科分會副主委等。

總論

第一章 中醫眼科學發展史簡況3第一節萌芽時期(南北朝以前) / 3
一、早期非醫學史料中散在眼及眼病的記載 / 3
二、秦漢時代醫學著作對眼科知識的描述 / 4
第二節 奠基時期(隋代—唐代) / 4
一、醫學分科教育 / 4
二、眼科專著問世 / 4
三、重要醫籍中的眼科論述 / 5
第三節 獨立發展時期(宋代—元代) / 5
一、眼科的設立 / 5
二、眼科基本理論的創立 / 5
三、眼科治療方法及藥物不斷豐富 / 6
第四節 興盛時期(明代—清代鴉片戰爭之前) / 6
一、中醫眼科學專著大量湧現 / 6
二、中醫眼科學理論與臨床得到充實 / 7
第五節 衰落與復興時期(清代鴉片戰爭以後至今) / 7
一、中醫眼科學發展停滯衰落 / 7
二、中醫眼科學蓬勃發展 / 7

第二章 眼的解剖和生理9
第一節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 9
一、眼球壁 / 9
二、眼內容物 / 15
第二節 視路 / 17
一、視神經 / 18
二、視交叉 / 18
三、視束 / 19
四、外側膝狀體 / 19
五、視放射 / 19
六、視皮質 / 19
第三節 眼部血液供給和神經支配 / 20
一、血液供給 / 20
二、神經支配 / 21
第四節 眼附屬器的解剖和生理 / 22
一、眼瞼 / 22
二、結膜 / 24
三、淚器 / 24
四、眼外肌 / 25
五、眼眶 / 26
第五節 中醫對眼解剖和生理的認識 / 27
一、眼珠 / 27
二、胞瞼 / 29
三、兩眥 / 29
四、淚泉、淚竅 / 29
五、眼帶 / 29
六、目眶 / 29
附:中西醫眼部解剖名稱對照見表22 / 30

第三章 眼與臟腑經絡的生理關係31
第一節 眼與臟腑的生理關係 / 31
一、眼與五臟的生理關係 / 31
二、眼與六腑的生理關係 / 33
第二節 眼與經絡的關係 / 34
一、眼與十二經脈的關係 / 35
二、眼與奇經八脈的關係 / 36
三、眼與經別及經筋的關係 / 37
第三節 中醫眼科學說 / 38
一、五輪學說 / 38
二、八廓學說 / 39
三、玄府學說 / 39

第四章 眼病病因病機41
第一節 病因 / 41
一、六淫 / 41
二、癘氣 / 43
三、七情內傷 / 43
四、飲食失宜 / 43
五、勞倦過度 / 43
六、眼部外傷 / 43
七、先天與衰老 / 44
八、其他因素 / 44
第二節 病機 / 44
一、臟腑功能失調 / 44
二、氣血功能失調 / 46
三、津液代謝失調 / 47
四、經絡功能失調 / 47
五、玄府不利 / 47第五章眼科診法48第一節眼科四診/ 48
一、望診 / 48
二、聞診 / 50
三、問診 / 50
四、切診 / 51
第二節 眼科常用辨證方法 / 52
一、辨外障與內障 / 52
二、五輪辨證法 / 52
三、辨眼科常見症狀與體征 / 56
第三節 眼科檢查 / 58
一、視功能檢查 / 59
二、裂隙燈顯微鏡檢查 / 62
三、眼壓檢查 / 63
四、眼底檢查 / 64
五、眼球突出度檢查 / 66
六、眼位及眼球運動檢查 / 66
七、雙眼視覺功能測定 / 67
八、前房角檢查 / 68
九、角膜內皮細胞鏡檢查 / 68
十、視覺電生理檢查 / 69
十一、眼底血管造影檢查 / 70
附:眼底自發螢光檢查 / 71
十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 / 71
十三、眼科影像學檢查 / 72

第六章 眼科治療概要74
第一節 眼科常用內治法/ 74
一、祛風清熱法 / 74
二、瀉火解毒法 / 75
三、利水祛濕法 / 75
四、止血法 / 75
五、活血化瘀法 / 75
六、活血利水法 / 76
七、疏肝理氣法 / 76
八、補益氣血法 / 76
九、補益肝腎法 / 76
十、滋陰降火法 / 77
十一、軟堅散結法 / 77
十二、退翳明目法 / 77
第二節 眼科外治法 / 77
一、傳統外治法 / 77
二、常用外治法 / 79
第三節 眼科針灸治療 / 83
一、眼科常用穴位 / 83
二、眼科針灸方法 / 84
附1:眼科推拿療法 / 85
附2:刮痧療法 / 86
第四節 眼科鐳射治療 / 86
一、 YAG鐳射在眼科臨床的應用 / 86
二、氬鐳射在眼科臨床的應用 / 87
三、准分子鐳射在眼科臨床的應用 / 87
四、經瞳孔溫熱療法在眼科臨床的應用 / 88
五、光動力療法在眼科臨床的應用 / 88
六、 577nm鐳射在眼科臨床的應用 / 88
七、飛秒鐳射在眼科臨床的應用 / 89

第七章 眼病的調護與預防90
第一節 眼病的調護/ 90
一、醫護合作,辨病施護 / 90
二、根據病情,合理休養 / 91
三、調暢情志,保養臟腑 / 91
四、飲食宜忌,視證酌定 / 91
五、煎服藥物,注意方法 / 91
六、手術前後,護理得法 / 92
第二節 眼病的預防 / 92
一、未病先防,防患未然 / 92
二、既病防變,防微杜漸 / 94
三、愈後防複,防範始終 / 94
附:眼保健操 / 94
各論

第八章 胞瞼疾病97第一節針眼 / 97
附:眼丹 / 99
第二節 胞生痰核 / 100
第三節 風赤瘡痍 / 101
第四節 瞼弦赤爛 / 103
第五節 上胞下垂 / 105
第六節 胞輪振跳 / 107
附:椒瘡 / 108
第七節 目 / 110
附:瞼板腺功能障礙 / 111

第九章 兩眥疾病113
第一節 流淚症 / 113
第二節 漏睛 / 115
第三節 漏睛瘡 / 117

第十章 白睛疾病119
第一節 風熱赤眼/ 119
附:膿漏眼 / 121
第二節 天行赤眼 / 122
附:天行赤眼暴翳 / 124
第三節 時複目癢 / 125
第四節 白澀症 / 127
第五節 胬肉攀睛 / 129
第六節 金疳 / 131
第七節 火疳 / 132
附:白睛溢血 / 135

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137
第一節 聚星障 / 138
第二節 花翳白陷 / 140
第三節 濕翳 / 142
第四節 凝脂翳 / 145
第五節 混睛障 / 148
附:宿翳 / 150

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152
第一節 瞳神緊小、瞳神幹缺/ 153
附:葡萄膜炎的病因及類型 / 157
第二節 五風內障 / 157
一、綠風內障 / 158
二、青風內障 / 161
附:青光眼的分類及治療 / 164
第三節 晶珠內障 / 166
附:白內障的分類、術前檢查及主要手術方法 / 168
第四節 雲霧移睛 / 169
第五節 血溢神膏 / 172
第六節 暴盲 / 174
一、絡阻暴盲 / 174
二、絡瘀暴盲 / 177
三、絡損暴盲 / 179
四、目系暴盲 / 180
第七節 視衣脫離 / 183
第八節 消渴內障 / 185
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的臨床分期標準 / 188
第九節 視瞻有色 / 189
第十節 視瞻昏渺 / 191
附: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RMD)臨床診斷標準 / 194
第十一節 高風內障 / 195
第十二節 青盲 / 197

第十三章 目眶疾病200
第一節 眉棱骨痛/ 200
第二節 突起睛高 / 202
第三節 鶻眼凝睛 / 204
第四節 目眶瘕瘤 / 206

第十四章 外傷眼病209
第一節 異物入目/ 209
第二節 撞擊傷目 / 211
第三節 真睛破損 / 213
第四節 酸堿傷目 / 215
第五節 輻射傷目 / 217
第六節 熱燙傷目 / 219

第十五章 其他眼病221
第一節 近視 / 221
第二節 遠視 / 223
附1:老視 / 224
附2:屈光的檢查與治療 / 225
第三節 目倦 / 226
第四節 通睛 / 228
第五節 風牽偏視 / 229
附:弱視 / 231

附錄
一、常見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現 / 237
二、防盲治盲 / 244
三、眼科相關正常值 / 247
四、方劑名錄 / 249主要參考文獻256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