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演進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文化的演進

作者:(意)路易吉·盧卡·卡瓦裡·斯福爾紮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ISBN:978752032390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48元

文化的歷史,說到底是人類的歷史。現代人是如何從十萬年前的東非小部落,成長為如今超過70億人口並遍佈整個世界的?在人類進化早期,基因對文化起到決定性作用;而在“走出非洲”的擴張階段,文化演進才是現代人成功的最大秘密。

路易吉·盧卡·卡瓦裡·斯福爾紮著的《文化的演進(精)》講述了人類偉大的遷移史、人類基因的秘密以及基因與文化的深刻互動和相互影響,以生物進化理論為基礎,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宏大的人類文化演進的歷史畫卷。所有這些內容會説明我們重新認識種族差異、文化差異和人類本身。

路易吉·盧卡·卡瓦裡·斯福爾紮(Luig Luca Cavalli Sforza)(1922.1.25一),義大利著名遺傳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20世紀70年代開始任教於斯坦福大學,現為斯坦福大學名譽教授。因其在種群遺傳學、人類歷史大遷移、遺傳與文化的相互影響等領域的突出貢獻,被義大利總統授予共和國最高榮譽勳章——“大十字騎士勳章“。

第一章 文化和文化的演進
第二章 文化傳播和文化演進
第三章 文化的動物
第四章 人類作為遺傳學動物
第五章 人類進化的標準模型
第六章 人類的性質與人類學
第七章 基因、種群、“表型”和環境
第八章 對遺傳學歷史的回顧
第九章 從基因到基因組
第十章 生命的秘密
第十一章 全球遺傳多樣性
第十二章 “走出非洲”的擴張
第十三章 系列奠基者效應
第十四章 農牧經濟時代:人口新的飛躍
第十五章 社會單元:部落,民族,種族
第十六章 文化演進的要素
第十七章 文化作為適應機制
第十八章 文化的傳播
第十九章 穩定的文化遺產和快速的文化變異
第二十章 自然選擇控制文化變動
第二十一章 遺傳與文化的相互影響
第二十二章 人類行為的理性和非理性
第二十三章 創新的代價與裨益
參考文獻

《文化的演進》一書的作者路易吉·盧卡·卡瓦裡·斯福爾紮是享有世界聲譽的義大利遺傳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斯坦福大學名譽教授,義大利共和國“大十字騎士勳章”獲得者。

本書第一版於2004年在義大利出版發行,並於2005年獲得義大利第三屆“Merck Serono”科學類文學獎。2016年本書再版,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全新的章節。2叭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引進本書,委託我作為譯者,我深感榮幸。

文化的歷史,說到底是人類的歷史。只有瞭解人類的進化史和遷移史,才能夠真正地認識文化。人類是“文化的動物”,但我們並不是唯一“有文化”的動物,人們在一些哺乳動物和鳥類中也觀察到了文化現象。但是,人類擁有一個任何其他動物都不具備的能力,即傳播文化和推動文化演進的能力。這種能力得益於人類擁有一件強大工具——“語言”。正是憑藉語言,人類得以把知識世代相傳,讓知識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中累積,形成文化。

本書基於生物進化理論,類比文化的演進,為讀者打開了認識人類文化的全新視角。作者認為,生物進化和文化演進之間存在根本上的差別:人類繁衍一代的時間需要20一30年,而借助現代通信工具,文化的傳播能夠在頃刻間完成;然而,兩種機制也存在著深刻的相似性:生物進化中突變、自然選擇、遷移、傳播以及漂變等機制,均在文化的演進中發揮著作用。

在作者看來,基因和文化是相互影響、共同演進的。在人類進化早期,基因對文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人類強大的“語言”能力,正是基因突變,或者說進化帶來的結果。10萬一20萬年前生活在東非的現代人祖先,正是憑藉這種能力才得以“走出非洲”,最終征服整個地球。而人類的靈長類近親,如黑猩猩,卻沒能進化出能夠產生語言的器官。文化也會反過來影響基因。進入農牧經濟時代後,人類飲食結構的改變,也帶來了遺傳學上的變化。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不同地區人群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膚色差異。這是因為作為人類主食的麥子中,缺乏一種合成維生素D必要的酶,而這種酶只能在紫外線照射下才能被啟動。非洲人的黑色皮膚是由於黑色素累積形成的,它能夠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的危害。在陽光越強烈的地方,人的膚色就會越深;隨著緯度的升高,黑色素沉積就會減少,膚色也就會越來越淺。

本書從遺傳學家的視角,講述了人類偉大的遷移史、人類基因的秘密以及基因與文化的深刻互動和相互影響,為讀者呈現了一幅宏大的人類文化演進的歷史畫卷。所有這些內容會説明我們重新認識種族差異、文化差異以及人類本身。

用作者的話來說,這是一本“小冊子”,但卻是一本密度極高的小冊子:它融合了作者數十年在遺傳學、人類學、考古學和語言學之間對比研究得出的科學結論,是一本學術價值很高的科普類作品。寫作本書時,作者並未加任何註腳或章節附註。但考慮到本書客觀的專業性和跨學科性,我為文中的一些專業術語、重要概念和人名等增加了譯注,以方便讀者理解和進一步查閱文獻。因此,書中標注皆為譯注,特此說明,後文不再標注。

本書從義大利語原文翻譯而來。義大利語和漢語是差別巨大的兩種語言。翻譯時,我盡力忠實原文,並使用易於讀者接受的文字,避免語言西化。翻譯期問,我得到了諸多親友的幫助,在此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王雅婷,她給了我巨大的支持;還要感謝我的義大利同事Roberto Parcu和好友Silvia Caputo,他們從義大利語角度,對譯文提供了寶貴的專業意見;最後,感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信任和侯苗苗副編審的悉心編輯。

本書雖是一本小冊子,但專業性很強,譯文可能有不妥之處,還望專家與讀者雅正。

石豆
2018年2月4日于南開大學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