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國中篇小說精選(文本分析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2006年度中國中篇小說精選(文本分析版)

作者:中國小說學會 編
出版社:天津人民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01日
ISBN:978720105501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30元

小說的演進,往深里說是一種話語流變的過程,這多少有點像生物基因的延續,若非恰遇重大歷史轉折——類似於基因突變——一般來說是不會因年度的不同而有太多變化的。然而正如人類賦予了無始無終的宇宙以時間一樣,我們也會以年為季,去檢視這一年里中國小說的收獲。 話語流變一直以來都是我觀察小說的一個獨特視角。回顧百年間中國小說話語的流變,其中具有正面價值的突變,多緣於話語資源的匱乏,而亟須引入新的資源來破解已是陳腐不堪的陳詞濫調。從形式的角度講,這叫「陌生化」,從內容的角度講,人們早已有了個耳熟能詳的詞,叫「思想解放」。其實這二者是一回事,沒有新話語的「新思想」是不可想象的。像「新文化運動」的白話小說,絕不是文言和白話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對「載」於古老修辭方式中的「道」的清算;「新時期」后的各種「現代派小說」,也不僅僅是「形式探索」,而是在「文革」后的話語荒原上,對新資源的開發。這就是話語流變,這就是小說演進深層的話語漩渦。 而現時話語的特點,是「流」大於「變」。如果說20世紀80年代是個話語惡補的時期,90年代是個消化吸收的時期,那麼現在就是個沉淀和醞.釀的時期。昔日的先鋒,早已放下了高蹈的姿態,唯留下些優雅的余韻。因為「惡補」已成過去,當各類的「敘事圈套」都已不再新鮮時,今日先鋒更需要的是植根於母語的話語創新。那些曾伴隨着媒體炒作而喧囂.一時的另類「美女」,也紛紛卸妝,或謝幕退場,或洗去鉛華淡妝相見。從前些年開始,中篇小說就已經進入了一個話語相對穩定的階段。 2006年的小說,仍是2005年小說的延續和發展,平順而自然,不存在基因突變,一切都顯得那麼水到渠成波瀾不驚。2005年里有着不俗成績的屍些作家,如嚴歌苓、須一瓜、王松、陳應松、楊少衡、葉舟、李馮、遲子建、:王祥夫、羅偉章、夏天敏、胡學文、孫惠芬……也依然是2006年度的主力,而另一些實力派如蘇童、范小青、李銳等則繼續在短篇地帶稱雄。新舊面孔間的替換,在2006年里並不顯眼。大多數作家的姿態是守護式的,既是種調整,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蓄勢待發。嚴歌苓沒能續演《吳川是個好女孩》那樣的傑作,楊少衡的新作也沒有超越他的標志性作品《林老板的槍》。而另一些作家則.確實在2006年里實現了對自我的超越,如王松的《雙驢記》、須一瓜的《回憶一個陌生的城市》。另外如葉舟的《目擊》、胡學文的《命案高懸》、馬秋芬的《螞蟻上樹》以及魏微的《家道》、阿寧的《假牙》、遲子建的《第三地晚餐》、王祥夫《尖叫》等,也都令人刮目相看。雖然這麼多的小說無法全部選入,但在2006年的中篇小說中,都是絕對值得一提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