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CNN記者獎」得主帶你看穿民粹主義者如何用煽動話術玩弄事實,認清我們與「民粹之惡」的距離!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民粹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CNN記者獎」得主帶你看穿民粹主義者如何用煽動話術玩弄事實,認清我們與「民粹之惡」的距離!

作者:楊.路德維希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26日
ISBN:978957931474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6元

  簡化問題、挑釁對手、鄙視媒體、激化恐懼、散播陰謀論……

  這樣的政治人物,你是不是也似曾相識?

 

  「CNN記者獎」得主帶你看穿民粹主義者如何用煽動話術玩弄事實,

  認清我們與「民粹之惡」的距離!

 

  「民粹主義」一詞源自拉丁文「populus」,意即人民。在民粹主義者眼中,「我們即人民,而且只有我們才是人民。你們這些想法不同、長相不同以及信仰不同的人,你們不是人民的一分子!」

 

  民粹主義者常會透過大幅簡化問題,激起民眾的恐懼感。他們喜歡宣稱是「沉默多數」的唯一代表,將自己塑造成重大危機的救星。從美國總統川普、英國首相強森,到巴西總統波索納洛、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民粹主義政治人物在全世界都聲勢正隆。但為什麼選民會把票投給這些人?他們是如何說服大眾的?他們對民主政治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CNN記者獎」得主路德維希從頭梳理「民粹主義」形成的歷史,揭示民粹主義者如何將語言當作武器來玩弄事實、批評媒體、製造恐懼和憤怒,帶你看穿民粹主義者的話術,告訴你民粹主義者為何如此危險以及公投為何不必然是最佳的選擇。

 

  民粹主義是一種對社會問題過度反應的警訊,但民粹主義也能讓我們重新認識民主的本質。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輕信權威,不要屈服於恐懼,用理解代替爭論,我們就能將對民粹主義的反思轉化成改革社會的力量!

 

名人推薦

 

  【Youtuber說書人】超級歪 超級Y 專文推薦!【哲學雞蛋糕腦闆、沃草烙哲學主編】朱家安、【公民教師】周維毅、【公民教師、《思辨》作者】黃益中、【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黃涵榆、【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管中祥 一致盛讚!


作者簡介

 

楊.路德維希 Jan Ludwig
 

  生於1983年,在德國及法國的大學主修哲學和歷史,於漢堡的亨利南仁新聞學院進修後踏進新聞界,目前定居於以色列。
 

  2015年,他和亞歷珊德拉.洛伊寇夫共同贏得「CNN記者獎」。現任德新社編輯,同時以自由記者的身分撰寫有關中東、歷史等知識性報導。

 

譯者簡介

 

麥德文

 

  遊學歐洲多年後返鄉的台北人,對西方歷史、哲學、政治多所涉獵,現為專職德文譯者,譯有《孤寂的盡頭》、《上一堂有趣的文學課》、《好的哲學會咬人》及《街角遇見哲學》等書。


推薦序/理解民粹就是實踐民主 超級歪 超級Y

前言

 

第1章/民粹主義時代

第2章/從何分辨民粹主義者?

第3章/民粹主義如何形成?

第4章/如何看穿民粹主義者的話術?

第5章/誰把票投給民粹主義者?為什麼?

第6章/為何公投不必然是最佳選擇?

第7章/民粹主義者如何玩弄事實?

第8章/民粹主義者為什麼批評媒體?

第9章/民粹主義者如何製造恐懼和憤怒?

第10章/民粹主義者如何將語言當作武器?

第11章/民粹主義者如何操弄圖像?

第12章/民粹主義者為何如此危險?

第13章/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的事

第14章/我們如何從民粹主義獲益?


推薦序

 

理解民粹就是實踐民主

YouTuber 說書人/超級歪 SuperY

 

  什麼是民粹主義?在我撰寫這篇導讀的同時,二○二○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正火熱上演,參選人互相指控對方是騙子的說詞,剛好很適合讓讀者一窺典型的民粹主義話術:

 

  拜登:川普沒有健保政策,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連疫情都處理不好! 

  川普:媒體給你好的報導,給我壞的報導,都是假新聞啦!我早就習慣了!

  拜登:美國警察系統的種族歧視你為什麼不處理!

  川普:刻意談種族歧視就是製造對立、煽動仇恨!

  拜登:你是美國史上最糟的總統!

 

  這場辯論中的發言大概會讓台灣觀眾想到,不久前台灣2020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參選人們花了兩小時互相指控,而非有建設性地討論具體國家政策,同時,韓國瑜與蔡英文的支持者也都互相指控對方是民粹。世界各地的政治學者哀嘆民主在退潮,一般大眾開對民主政治失望,原本公民神聖的一票現在只寄望能選出一位不那麼糟的候選人。如果問題只是大眾對民主參與的信心正在消逝,那倒還有救,但當今世界各地的民主危機,還源自於另一股力量正藉著民主失能時趁機篡位,它的名字叫「民粹主義」。

 

  在台灣,「民粹」已經變成指控對手最好用的政治標籤,只要實施跟我立場不同的政策,就是民粹政黨,只要我不喜歡的就是「民粹」, 我喜歡的就是「傾聽民意」。但是,這種區分「你們」/「我們」的行為,其實本身就是孕育出民粹主義的養分,結果,指控別人是民粹的人,自己可能也不自覺得落入另一種民粹。因為看到這個現象越來越普遍,我在半年前拍攝了一支關於民粹主義的說書影片,想讓觀眾可以更清楚認識到底何謂民粹主義,不過在拍攝時我立刻發現,在台灣書市上,多數介紹民粹主義的書籍仍然偏理論導向,一般大眾可能難以消化。讀者手中的這本《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民粹主義》卻是我目前看到最深入淺出的導讀書,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最適合「入門級」的一本。如果這本書早點出版,我會很樂意選這本書做導讀影片。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記者楊.路德維希(Jan Ludwig),因為本書是設計寫給德國公民的小書,所以書裡的例子多半是德國社會的經驗或是歐美國家的社會境況,談論歐洲國家的民粹政黨如何趁著近年的難民問題、恐怖攻擊問題興起,也因此,作者也在一開始就提醒讀者這本書是聚焦在右派民粹主義,而沒有談論左派民粹主義。我發現這幾乎是介紹民粹主義的書籍都會遇到的麻煩,因為多數作者都是希望告誡讀者,歐美國家要被民粹政黨、政治領袖佔據(看看近年興起的法國的勒朋、荷蘭的懷爾德斯、匈牙利的維克多),所以並不會談比較草根性的左派民粹主義,否則可能造成讀者的混淆,不曉得民粹主義到底是好是壞。

 

  這本書的一個思想主軸是指出,(右派)民粹主義跟民主最大的區別,在於情緒煽動與理性討論兩者之間的比例。民粹主義者想鼓動的是情緒而非理性,因為製造恐懼和憤怒更容易達到政治績效、目的,所以資訊是真是假無所謂,散播假新聞、陰謀論也沒關係,現代人不點開臉書上的新聞內容,只看標題就留言分享,更是民粹主義者的最愛!因為提不出更好的理性論政,只好透過貶抑他人的想法來抬高自己的地位,藉由情緒操控群眾來對抗敵人,在哲學家尼采眼中,這種心理操弄技術正是典型的奴隸怨恨心理,是弱者的表現。因此作者也提醒讀者,應該去注意民粹主義者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很可能是社會結構轉型時沒有被體制照顧到的受害者。

 

  然而,近年也有政治學者試圖從民粹主義中發掘新的政治動能,有沒有可能發展出一種對社會有益的民粹主義?民粹主義者喜歡宣稱自己是唯一、真正的人民代表來為自己增加正當性。「人民」、「民眾」、「庶民」這些字近幾年越來越常見,政治哲學家拉克勞(Ernesto Laclau)把這些字稱作「浮動意符」(floating signifiers),它們其實根本沒有實質意義內容,只是一個空的符號,讓大家投射自己在既有的政治管道上無法宣洩的情感、不滿(這個政府眼中早已沒有「人民」!下臺!)對於領導者的共同好惡被凝結在一個象徵符號中,因而賦予人們一個共同的政治認同,形塑出強大動員力量。拉克勞認為這種動員力量可以發展出一種左派民粹主義,用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是真民主,而非像右派民粹主義只追求政黨政治利益的假民主,例如二○一○年茉莉花革命、二○一一年的華爾街運動,都是以「人民」的名義號召群眾,而帶領社會走向正向改革。

 

  無論是哪種民粹主義,無論是誰想要主張自己可以代表普羅大眾,只要人們願意並且能夠追求真相、理性討論,這些行動就是在實踐民主。我們必須承認,在世界各地,多數有大學學歷以上、讀過較多書的人,普遍會認為民粹主義者是「外行」、「情緒化」、「被政治操弄的選民」,而自己則跟他們不一樣,但這種看人低一等的態度,往往只會造成民粹主義者更加深既有印象(看吧!這些政治菁英根本不在乎人民!)如果要能贏得民眾信賴,深化民主溝通機制,不只是要小心民粹主義的興起,自認為不是民粹主義者的人們也可以反省一下,自己對民主的認識又有多少、是否把對方當成互相尊重的公民而不是情緒選民、是否願意不帶偏見的去聽聽看跟自己意見不同的聲音?民主不是一個先存在在過去,而必須被守護,不要在未來被民粹主義侵蝕的東西。民主是一個必須透過重複實踐創造出來的東西,如同作者在書裡的結尾指出的「只要多聽民粹主義者說話一會兒,就會發現我們其實正在參與這樣的民主」。

從何分辨民粹主義者? 在民主功能不彰的狀況下,示威抗議者越是自行主張代表普羅大眾,就越偏向民粹主義。 ──揚-維爾納.繆勒 政治學家一再強調沒有單一種「民粹主義」,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相同,不過有些相似性卻超越國界。符合下列分類標準的也不全然就是民粹主義者,也不是所有民粹主義者都符合下列全部標準。比起左派,這些特徵比較能從右派民粹主義者身上看出來。 1.針對複雜問題,民粹主義者提出非常簡單的解答。 二○一七年聯邦議院大選前夕,在一個脫口秀節目當中,德國另類選擇黨政治家亞歷山大.高蘭(Alexander Gauland)被問到,他的政黨對德國的改變是否能做出建設性的提案,他回答:「這在目前不是我們的任務,我們想把這個國家維持在我們至今所知的狀態,也就是難民危機之前的狀態。」複雜的問題,簡單的答案:民粹主義者運用的就是這種方式。簡單的答案是脫口而出的,因此並不一定經過深思熟慮。 伊斯蘭恐怖攻擊增加了?那就不要再讓穆斯林到歐洲來!如上一章說明,這個建議來自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政治人物馬庫斯.富隆邁爾,時間是在二○一六年夏天。不過按照富隆邁爾的邏輯,也不能把汽車鑰匙交給年輕人,因為根據統計數字,他們發生車禍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族群。按照富隆邁爾的邏輯也要立法禁止抽菸,畢竟德國每天有三百到四百人死於抽菸後遺症。 民粹主義者主要關心的不在於完全解決政治問題,他們最重視的是去滿足找出代罪羔羊的期望,把世界簡單劃分成非黑即白,非善即惡──最重要的:區分「我們」和「那些外人」。 2.民粹主義者將世界分成「我們」和「那些外人」。 「我們就是人民」:各國民粹主義者都會在群眾聚集處呼喊這個句子,在前東德即將解體幾個月前,憤怒的民眾就曾呼喊著「我們就是人民」而走上街頭,他們抗議不民主的政府,最終使這個政府垮臺。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