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經典五書(蟬+紐約眼+悠悠家園+藤纏樹+四十自述)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時代經典五書(蟬+紐約眼+悠悠家園+藤纏樹+四十自述)

作者:龔鵬程,劉大任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24日
ISBN:
語言:繁體中文

《蟬》本書分為:穿紅襯衫的男孩、虹外虹、逝者、蟬與辭鄉五部,五個不同的愛情故事、五個從死寂而平庸生活中尋找真實自我的過程。其中,<蟬>是林懷民三十多年前轟動一時的作品,也是奠定林懷民在文壇地位的一部作品。故事描寫幾個大學生在同窗時期的夢想、對未來的憧憬、相處的情誼與不經世事的輕狂。內容敘述年輕人對生與死的困惑,對同性異性情感的懵懂不安,對現實社會不滿的吶喊,還有好朋友死亡帶來的震撼悲傷等等情節緊湊、充滿張力的校園故事。林懷民鮮活地描寫了三十年前西門町的一群年輕人,儘管時代遞換,書中對年輕人的心理描繪讀來仍絲絲入扣。年輕人的苦悶藏在內心,原因有許多,諸如社會背景、家庭環境、教育制度、經濟壓力�0 .等等都是。林懷民也曾年輕,他瞭解年輕人在喧囂都市中聽到蟬鳴的悸動、瞭解他們在漆黑的舞廳中撈取墮落的苦悶……。所以在這部小說中林懷民描寫諸多抽煙、喝酒、游泳、約會、戲沙、跳舞、同性戀以吞服安眠藥的場景,在這些男女混雜、龍蛇難分的歡樂場合中,作者毫不保留地把那一代年輕人的生活型態公諸於世,既不誇張,也不粉飾。 這是一部台灣同志文學的發軔,也是當代文學中,最早觸及同志問題以及60年代年輕人物的生命史觀的小說。與今天的年輕世代比較時,除了閱讀的興味外,我們更可貼切的看到各世代的差異和相似之處。 <穿紅襯衫的男孩><虹外虹><逝者>與<辭鄉>同樣描寫年輕人的故事,分別描述與親人、朋友相聚別離的感嘆、追求理想時的心高氣盛與豪情、面對愛情時的羞赧與不安,人物性格強烈而分明,一如舞蹈般華麗而深刻。《紐約眼》本書為劉大任自2001年6月至2002年7月,在《壹周刊》專欄「紐約眼」的文章結集。共收錄43篇,分為五輯,分別是:第一輯從柏克萊到紐約──作者早年留學柏克萊加大的遭遇,及釣魚台事件後放棄學業,赴聯合國秘書處任職並定居紐約的生活素描;第二輯非洲雲遊──作者在聯合國任內曾派赴東非數年,本輯各篇為他與非洲當地人共同生活的經驗,以及他偕家人、友人在非洲的行旅札記;第三輯園事之餘──作者熱愛園藝,本輯記述各種栽植以及尋訪植物的經驗;第四輯身外事──主要從紐約911恐怖攻擊事件來談相關時事;第五輯身邊事──包括作者病中抒懷、戒菸心情,以及與家人如母親、兒子等的關係對話。《悠悠家園》80年間軍事政府和民主運動對決,吳賢宇服刑18年期滿出獄,由姊姊一家人迎接。重訪入獄前的舊居,山村小山崙,並追憶和女友允熙的生活情景。移監三次,女友不具探監資格。因此寫日記放在小山崙,他現今努力拼湊出他不在場的完整生活紀錄。賢宇在70年代維新時期,曾在南部地方的高中教書,並參加異議組織。80人光州抗爭的同時,賢宇和弟兄們印製傳單,在漢城市中心附近張貼,一方面則等待光州的弟兄工作告一段落前來會合,他們抗議政府在光州濫殺無辜,同時譴責美國是軍事政權的幫兇,也燒毀了光州、釜山等地五個美國文化院,有的弟兄還經驗過79年卡特訪韓時引燃歡迎牌樓。光州事敗後,賢宇被警方通緝,一路躲避,接受組織安排投靠韓允熙老師,韓老師在鄉下小山崙教美術,父親在30年代留日學美術,但因參加革命被捕,一生不得志,亦未顧到家庭。韓老師從賢宇身上發現當年父親的風貌行徑,進而產生情愫。兩人同居被發現,賢宇被押走後,韓老師唯恐在鄉間山村受議論,乃辭職準備負笈德國深造,84年又回學校,小孩滿2歲。朴宗哲被拷問事件釀成全國性示威時,她被同學牽連,入籍社會文化團體,被召喚多次,從老人到婦女在市區行進,大家戴口罩及塑膠袋,防催淚彈,還一邊丟石頭,全國數百萬名民眾同時響應。她學成回國在鄉下的大學任校,後來以兩人名義買下當年小山崙舊居。89年健康檢查發現異狀後,接受子宮頸癌放射線治療,最後96年6月3日寫給賢宇最後的一信交給賢宇姊姊,才告知他們有一女兒,囑他把給不了她的統統給女兒,據說她死於7月。《藤纏樹》  《藤纏樹》是一部描寫白色恐怖時期左派青年遭銃殺的寫實小說,分為上、下兩卷。在上卷〈尋訪〉中,返鄉從事文史田野調查的青年作家阿里,在採集客家山歌的過程中,聽聞同鄉青年林明華在白色恐怖時期遭銃殺的悲劇,深受吸引,因此放下文史研究工作,全心投入林明華生命故事的調查訪談,並根據這些受訪者的歷史證言與相關史料,整理出林明華的生平大事年表。在訪談過程中,一度循線採訪到林明華妻子的外甥,但最終呼之欲出的女主角林妻傅雙妹卻仍婉拒受訪,讓這一段尋訪之旅遺憾告終。下卷〈閉關〉,是阿里將採訪所得轉化為一部紀實小說的創作過程,兩線交叉,一線是阿里與其妻及前女友的通信,阿里的創作進度及其中周折,一一在信中對其妻吐露,讀者因此在上卷內容的理解下,也參與了將史料轉化為小說的種種艱難與樂趣;另一線則是阿里的小說創作《藤纏樹》,這部「書中書」寫下林明華與其同時代青年的國族認同困境,以及因此導致的生命悲劇。作者藍博洲在上卷以阿里的《藤纏樹》新書發表會始,下卷則以傅雙妹在這場發表會驚鴻一瞥出現終,令讀者掩卷之際也不禁悵然若有所失。《四十自述》  本書為龔鵬程在四十歲之齡回憶其生平學思歷程的自傳。龔鵬程自謂本書文體半散文半哲理半史述,期望能夠淺言以盡興、藉事以言理。  本書分為「詩、思、事、史」四卷。卷一從啟蒙寫到受完大學教育,主要是詳述淡江大學中文系當年的教學討論活動,及師生交遊情況;卷二則細訴在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班階段的學經歷,包括從淡江郊區初入師大塵世的心理轉折,師生、同儕關係的變化,以及開始整理古籍為通俗讀物的工作;卷三從入博士班開始寫,此時主要為成家立業階段。婚後為家計,除了博士班課業外,一方面回淡江中文系教課,同時也任職於淡江祕書處,之後且跨足出版界及報章雜誌等媒體;但最終在經歷了博士口試、甲等特考、分發國史館等等遭遇後,終於以接掌淡大中文系終結此卷;卷四以其在淡江的各種學術活動及教學、行政改革為始,從而詳述之後其在學界、政界的各種事蹟,最後則終結在獲聘為佛光大學校長之後,對主持校政的自我期許。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