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國家與認同:打造兩岸「民族新肚臍」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文化、國家與認同:打造兩岸「民族新肚臍」

作者:謝政諭
出版社:幼獅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14日
ISBN:9789575746797
語言:繁體中文

  當代民族主義著名學者-Benedict Anderson,認為民族主義是隨著前工業社會的三個特性:拉丁文聖經-宗教共同體、神聖王朝與神諭式時空觀的沒落與崩潰後才產生的。本書順著這思考脈絡,認為傳統中國「朝代國家」亦有三個特性:文化天下主義、天朝世界觀與「正統政治觀」,數千年帝國的崩解,海峽兩岸至今仍然未能擺脫這三個特性的制約,而出現「民族國家」轉型的困境。
  一百多年來,兩岸的歷史命運不同、政治體制迥異,加上政權與治權的分裂、分治,依照另外一名著名的民族學者-Ernest Gellner的說法,「民族肚臍」有「與生俱來的」、「自己創造的」及「別人賜予的」三種模式。台灣與中國與生俱來的的肚臍是否能運作正常?台灣獨派人士另造民族肚臍能成功嗎?國際政治勢力是否能?兩岸肚臍的連接與斷裂做「接生婆」?這些錯綜複雜的因素與力量,正是本書所欲回答的。
作者簡介
謝政諭
  台灣雲林人,1955年出生,東吳大學法學士、政治大學法學碩、博士,近年來分別獲得教育部、Fulbright、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及中央研究院獎勵學人短期研究等獎助,赴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杭州大學、Valparaiso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等訪問研究三年,主要研究領域,兩岸民族主義、憲政主義與文化、中國政治思想、休閒文化等。曾任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主任、發展處處長,中華民國民族主義學會理事長。現任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幼獅)、〈第4屆立法院政治生態與國會再造之分析〉、〈百年來東吳大學中西學術融貫之研究〉、〈中西文化中的人義與人權及其發展〉、〈1991-2000年台灣民族認同變動之分析〉、〈從美國進步主義與威爾遜理念反思中山先生的憲政思想〉、〈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全球在地方化」的模式分析〉、〈1990-2000年台灣修憲的文化解釋--與美國「制憲」的比較〉、〈憲政主義的思想文化潛因-東西憲法文化的辨析〉等數十篇。

第一章:前言第一節、「帝國」的沒落與民族主義的誕生第二節、本書的研究範圍與取向
第二章:中國傳統文化主義vs.民族主義第一節、文化天下主義vs.民族主義第二節、「天朝世界觀」vs.甲午年台灣的割讓第三節、正統、道統vs.民族主義
第三章:民族主義的演進與民族國家的形成第一節、民族主義的演進與本書的分析類型第二節、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第三節、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與當代台灣民族主義的文獻分析
第四章:二十世紀兩岸道統、正統vs.「民族國家」的論爭第一節、孫中山的民族國家建構的歷程第二節、蔣介石、毛澤東的「正統」之爭第三節、蔣介石、蔣經國治理台灣的「正統」的作用與反作用第四節、自由主義者建構兩岸國家轉型的空間
第五章:百年來台灣vs.中國「國家認同」的辨證發展第一節、辯証法的意涵第二節、四層兩岸民族主義統合的因素與力量一、國民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意識教育二、自由主義菁英推動下的兩岸民族統合願景三、憲法一中框架下的民族主義四、國際規約下「一個中國」的民族主義第三節、五層台灣與「中國」民族主義分離的因素與力量一、日本統治台灣的去「漢民族意識」政策二、「228事變」影響下的分離意識三、「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與效應四、外交的挫敗引發「國家」認同的迷思五、90年代高漲的中國民族主義及其對台灣的威脅第四節、三層建構台灣民族主義的因素與力量一、台灣文化主體性?台灣認同意識的發展二、台灣政治主體性?台灣獨立意識的發展三、兩岸現代化發展差距vs.國家認同異化效應
第六章:「新台灣人」論述中的民族認同第一節、台灣人認同觀的歷史情結第二節、原生論的兩岸民族認同觀及其異化第三節、建構論的新台灣人認同觀的形成及其類型一、類型一:追求現代化與維持現狀的台灣人二、類型二:追求現代化且追求獨立的新台灣人第四節、結構論的新台灣人認同觀第五節、影響「新台灣人」民族認同光譜移動之因素一、主流的新台灣人民族認同二、影響新台灣人「民族認同」移動的幾點因素三、中共化→文化中國化→「新中國人」
第七章:1990年代台灣國家認同變動的「複線歷史觀」第一節、複線歷史的意涵第二節、國際政治情勢制約台灣國家認同一、蔣介石、蔣經國主政期間國際體系下的國家認同二、李登輝主政期間國際體系下的國家認同第三節、國內政治版圖變動下的台灣國家認同一、蔣介石、蔣經國主政期間國內政治與國家認同二、李登輝主政期間國內政治與國家認同第四節、經貿體系變動下的國家認同一、蔣介石、蔣經國主政期間經貿發展與國家認同二、李登輝主政期間經貿發展與國家認同第五節、思想文化體系變動下的國家認同-大小傳統的位移 一、蔣介石、蔣經國主政期間的國家意識二、李登輝主政期間的國家意識三、台灣文史的興起?國家認同意識的「豬羊變色」
第八章:1990年代台灣修憲的文化因素vs.國家認同第一節、憲政生成的文化因素第二節、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對台灣修憲的影響一、現實主義對台灣修憲的影響二、自由主義對台灣修憲的影響第三節、對比美國制憲過程中自由主義的影響第四節、正統思想對臺灣修憲的影響一、正統符號與儀式在修憲中的衝擊二、政治人格與「正統」思想在修憲中的「解重構」三、「正統」政制面臨衝擊
第九章:公民社會、全球化與兩岸民族認同第一節、本文「公民社會」的內涵第二節、公民社會vs.兩岸政治第三節、本文全球化的意涵第四節、全球化vs.中國國家圖像的轉變一、全球意識vs.中國中心論二、文化的民族主義vs.馬、列、毛思想三、自由的民族主義vs.「全能主義」的政權第五節、全球化vs.兩岸民族認同的未來一、「經貿、金融景觀」vs.兩岸民族認同的未來二、「族群景觀」vs.兩岸民族認同的未來三、「媒體與意識景觀」vs.兩岸民族認同的未來
第十章:結語第一節、文化、思想制約兩岸「民族國家」的轉型與認同第二節、政經體制、情勢制約台灣「國家認同」的發展
圖表目錄:表7-1:1991-2000年台灣各政黨得票率圖7-1:1992-2000台灣民眾政黨偏好(政黨認同)趨勢分佈圖7-2:台灣重要政黨統獨立場政治光譜表7-2:1991-2001台灣赴大陸投資概況表7-3:1991-2001年台海岸經香港轉口貿易金額統計表8-1:1760-1805 美國政治作品中引用西方思想家的前36位表8-2:1760-1805年美國政治作品中引用西方思想家前12名的變動表8-3:第四次修憲 國、民兩黨十四項協商共識入憲概況圖10-1:1994-2001年台灣民眾統獨立場之變化表10-1:我國歷次修憲中「國家結構與定位的變動」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