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

作者:許惠珺
出版社:道聲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10日
ISBN:978986400204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24元

  本書顛覆大多數人對教育、文憑和工作的看法,擺脫體制內的教育思維。

  想要找到好工作,學位文憑不是必要。
  必學的,只有三項──能讀、能寫、能算。若再加上好品格和工作實力,一輩子不愁吃穿。
  學習讀寫算,塑造品格,培養實力,最佳的場所在哪裡?
  在家裡。

  在家自學,如何踏出第一步?
  -自學教材,怎麼選?
  -自學時段,怎麼訂?
  -自學課程,怎麼進行?
  -自學進度,怎麼訂?
  -共學活動,必要嗎?
  -學校,需要去嗎?
  -自學申請書,怎麼寫?
  -申請自學,怎麼送件?
  -心動,卻不敢行動?

作者簡介

許惠珺

  來自雲林鄉下的孩子,躍龍門進了北一女,而後考上國立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最後再進入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拿到電腦科學碩士。

  一個非常適應台灣教育體制的學生,求學過程步步順逐,卻感慨自己是傳統教育體制下的受害者。

  如今四個孩子都在家自學,按照學校編制,分別是八年級、六年級、四年級、三年級。

  六年來,看見四個孩子在家自學,快樂又充實,不勝羨慕,感觸萬千。

  二○一五年底,和美籍夫婿何恩,帶著四個從嬰兒時期就收養的孩子,從台北移居台東長濱。一家六口在家工作、在家自學、在家開伙,在美麗的太平洋海岸,展開豐富的農莊生活。

  著作: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實踐篇》、
  《這樣學翻譯就對了──口譯、筆譯、影視翻譯實用秘笈》、
  《像我們這樣一個家──收養,可以很幸福》、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增訂版──實踐百歲醫師育兒法十二年》

  作者部落格:jeanheidel.blogspot.tw/

  在家自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homeschoolingbook/

【自序】
從懷疑到篤信不移

【前言】
沒學位文憑,行嗎?

【孩子要上學了】
老大上小一了
輪到老二上小一
老三老四 沒上過一天小學

【啊,不去學校?】
不去學校上學,怎麼學合群?
不去學校上學,怎麼學人際關係?
不去學校上學,不就沒有同學了?

【學位文憑=工作?】
有學位文憑,才找得到工作嗎?
白費九年,慘烈非常
自學成為專業譯者
事業的選擇(一):家庭為先
事業的選擇(二):不往高處爬
事業的選擇(三):不做奴隸
低薪世代的出路:不是文憑,是實力

【在家自學,怎麼開始?】
必學的,只有三項
自學教材,怎麼選?
上課時段,怎麼訂?
自學課程,怎麼進行?
自學進度,怎麼訂?
共學活動,必要嗎?
學校,需要去嗎?
自學申請書,怎麼寫?
申請自學,怎麼送件?
心動,卻不敢行動?

【自學家長經驗分享】
原來自學一點都不難!
你想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能在家自學真好

【自學人生】
數學,學多少才夠?
自學英文很容易
自學鋼琴也成
家事廚事,從小就做慣
養狗是在學習
玩火也是在學習
農莊生活,學習機會多

【問與答】
如何安排每個孩子不同需求的學習?
如何讓長輩安心?
經濟不佳也能自學嗎?
自學生會不會和群體格格不入?
不去學校,如何為基督的信仰做見證?
怎麼知道學得夠不夠?
自學會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或是失去競爭力呢?
如何引導學齡前幼童自學呢?
有沒有一套最適合的自學教材和方法?
不打分數,如何知道學習效果?
獨生子女在家自學,會不會太孤單?
選擇在家自學,是不是在走窄路呢?
想自學卻一直被澆冷水,該如何心理建設?
不能在家自學,怎麼辦?

【結語】
家庭最重要
 

自序

從懷疑到篤信不移

  六年前,先生決定讓即將升上小三的老大在家自學。當時我對自學尚無清楚概念,甚至有疑慮:沒學位文憑,行嗎?

  想要找到好工作,沒學位文憑行嗎?我也有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孩子在家自學這六年來,我們不斷摸索適合的自學教材與方式,一路跌跌撞撞,不斷從錯誤和失敗的經驗中學習,與孩子之間更是教學相長。

  如今孩子在家自學已邁入第六個年頭,我們仍覺得自己在自學領域,該學的還有很多。然而,雖然懂得不多,感觸卻很多。六年的時間不算短,看著孩子一天天成長,我對自學,也從起初的懷疑,到現在的篤信不移。

  我們家四個孩子都在家自學,按照學校的編制,各是八年級、六年級、四年級、三年級,老師是爸爸,我這個做媽的,只需專心料理家務,不需插手。對於在家自學,我算是扮演旁觀者的角色。雖是旁觀者,感觸卻深。

  我是個感性的人,容易感動,看見自己的孩子在家自學後,生命更加散發光采,就忍不住拿起筆來,想要寫寫這六年來的心情與心得。

  這不是一本「在家自學教戰手冊」,您若期待書中詳細指導父母如何給孩子在家自學,恐怕會感到失望。本書只是在抒發心懷,聊聊在家自學帶給我們的種種啟示與領悟,也稍微分享我們在家自學的經驗。如果我們的經驗分享,能幫助到其他的父母,那麼寫本書所費的工夫,也就值得了。
 
二○一八年於台東長濱

前言

沒學位文憑,行嗎?

  我從小就是個適應台灣教育體制的孩子,能夠自動自發唸書,對成績有榮譽感,課業表現優異。雖然在雲林鄉下讀國小國中,高中卻能一舉考上北一女,讓父母和學校很有面子。高中畢業後,順利考上國立交通大學的電腦工程學系,後來又到美國留學,拿到電腦碩士。

  求學過程這樣順遂,又擁有學位文憑,我卻自認是傳統教育體制下的受害者。

  台灣的教育體制,擅長培養會考試的學生。我從國小、國中到高中,一路追求分數,以為人生在世,分數最重要,考上好學校最重要。我丟棄課業外的一切,專心把自己變成一台會考試的機器。

  等到終於考上好大學,目標達成,才突然發現接下來沒有奮鬥的目標,人生不再有意義。這是傳統教育體制對我的第一個傷害。

  第二個傷害是──錯過發展興趣和家事能力的機會。我從小只顧著讀書,沒有心思培養任何才藝或興趣,鋼琴學沒多久就放棄,合唱團也參加沒多久就放棄,連畢業旅行都沒參加過,只為了多騰出時間唸書。

  長大後,學位是拿到了,卻也成了一個乏善可陳的人,只有滿腦子呆板的知識。更慘的是,因為我在校成績好,父母為了保護我唸書的時間,不讓我幫忙做家事,使得我連基本的家事能力都不具備。直到要結婚了,還不會做飯,母親才開始擔心,我將如何為人妻、為人母?

  傳統教育體制對我的第三個傷害是──扼殺自學的能力。我太習慣填鴨教育,太習慣死記死背的學習方式,因此,長大後不管想要學什麼,都因為大腦的學習模式已經僵化,導致學習路上困難重重。因為困難,就容易挫折,挫折太多,就容易放棄,漸漸的,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失去信心,不再有學習新事物的動力。

  第四個傷害是──攔阻我朝天分去發展。我從小最喜歡、最擅長的學科是國文、英文和數學。在我成長的年代,數學好的人,不會選讀文組,因為社會灌輸給父母的觀念是:「數學成績好,應該學理工,不要學文,將來才找得到好工作。」一切選擇和決定,都是以將來能不能找到好工作為依據,天分和興趣並不重要。當時我腦中雖然曾經閃過讀英文系的念頭,卻不敢違背社會和父母的期待,勇敢選讀文組。

  考上大學後,才發現大事不妙──我一點都不喜歡電腦!硬著頭皮讀完四年大學,畢業後在電腦公司工作兩年,表現平庸。當時以為繼續深造會有幫助,就出國讀研究所。讀完後,再度進入電腦行業時,仍發覺自己對電腦毫無興趣。

  經過痛苦的掙扎,我終於下定決心離開電腦行業。父母對我的決定極為失望,但我實在無法再強迫自己做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工作。

  感謝上帝為我開路,我後來很奇妙的走上翻譯之路。在翻譯工作中,我獲得無比的肯定和樂趣,生平第一次發現,原來人可以樂在工作,可以享受工作,原來工作不見得要很痛苦。

  我漸漸醒悟到,追求學歷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人若有工作實力,就算沒有大學文憑,還是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自古至今,這都是不變的事實。

  我的美籍丈夫,八歲開始自己在家玩電腦、寫程式,等到高中畢業時,早已成為電腦高手。因為有工作實力,不必靠文憑加持,就有電腦公司願意高薪聘用他。

  而我的翻譯能力,也是透過自學和前輩的指點而來,從未在學校受過正式的訓練。當年改行做翻譯工作,我那張電腦碩士文憑完全幫不上忙。後來長期為出版社和電視台翻譯書籍和節目,他們看上的是我的翻譯實力,而不是一紙文憑。

  經過廿年的翻譯筆耕,文字能力不斷精益求精,我又發掘自己喜愛寫作,這些年陸續寫了三本經驗分享書。求學時代,我喜愛國文與英文,卻礙於社會與父母的期待,加上自己也被洗腦,不敢選讀文組。如今人生走了一大圈,還是回到上帝賦予我的天分上—文字工作。

  我從前對在家自學的疑慮,如今終於豁然開朗。父母若能看清學位文憑的迷思,鼓起勇氣帶領孩子走出傳統教育體制,選擇在家自學,孩子反而更有機會成為佼佼者。這是因為在家自學不受限於體制的框架,孩子能夠把大部分的時間和心力,拿來發展自己最擅長的才幹。憑心而論,古今中外有多少功成名就的人,確實是拜學校教育所賜?

  我親身體驗到,學位文憑,並非必要。真正必要的是──工作實力。

  然而,培養工作實力的最佳場所在哪裡呢?

  在家裡。

  必學的,只有三項

  我們家四個孩子的自學,是由先生全權負責,他對教學有想法,也有興趣。對他來說,能夠把教育理念貫徹在自己孩子身上,是很寶貴的機會和經驗。

  經過這六年來對自學教育的研究、摸索和體驗,他有感而發的說:「受教育,真正必學的,其實只有三項──閱讀、書寫、算術。」他說,只要能充分掌握這三項學習,就足夠好好過一生了。

  這話我第一次聽到時,嚇一大跳,心想:如果人生只需要學習這些就夠用,我唸那麼多年書,不是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

  但是繼而一想,確實沒錯。從小學到高中,我花了整整十二年在學校學習。但是,當我長大成人,嫁作人婦,開始養育兒女之後,學校教我的這些,百分之九十九派不上用場!

  我天天需要用到的,確實只有閱讀能力、書寫能力和算術能力。這個覺悟,太讓我驚訝了。

  在這三項必學的知識中,閱讀能力可說是最重要的,因為只要閱讀理解能力強,這世上浩瀚的資訊就能任意取用,套句英文的說法:The sky is the limit(無可限量)。閱讀能力,可以帶領人進入無窮的知識寶庫,一切學習,都可以透過閱讀自學。

  很多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好,學習能力不佳,很可能是因為閱讀能力不好。我們家老二曾在學校讀過一個學期,她的母語是英文,當時中文程度低。最近她才告訴我們,她上課時都是鴨子聽雷,考試時,考卷上的試題也看不懂。難怪她的分數總是慘不忍睹,根本都是亂寫。我跟她開玩笑說,乾脆都用猜的,也許分數還比較高。

  我們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幾個做法:一是打好識字的基礎;二是提供有趣好看的書;三是家中有閱讀的氣氛。

  識字的基礎,若是學中文,就要把注音符號學好;若是學英文,就要把自然發音學好。孩子剛開始學習閱讀時,我們會找一些內容好的繪本和漫畫書,引起孩子看書的興趣。父母若是喜歡閱讀,家中有閱讀的氣氛,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愛上閱讀。有些孩子太愛閱讀,整天埋首書堆,父母反而擔心孩子會近視,不時的要趕孩子出去戶外玩呢。

  第二項必學的,是書寫能力。書寫能力很重要,因為這是一個表達和溝通的工具,自我表達、與人溝通、記錄等等,都需要書寫能力。

  學習書寫,首先是學寫字。字體要寫得多工整、多漂亮,是由父母的期待來決定。有些孩子花了很多時間、下了很多工夫之後,能夠寫出漂亮工整的字體,但有些孩子不行,這也和孩子的天分有關。先生的要求標準是,字跡能看懂就好,因為寫出漂亮的字需要花很多時間。假如要花100個小時才能練出漂亮的字,他寧願孩子花少一點時間練字,省下的時間拿去學習更重要的功課。基本上,要花多少時間練字,是依據父母對學習優先順序的看法。

  我們家孩子是先學英文,剛開始練習寫作的階段,先生不會糾正拼錯的字,因為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學會表達。在這個階段,能夠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寫出來,會比英文字母拼對,或是把中文字寫工整,來得重要。

  會寫字之後,就多給孩子機會練習寫作。寫作能力的培養,祕訣無他,就是多寫。但是剛開始不用寫很多,一小段也可以,重要的是,持續給孩子機會寫作。

  過去兩年來,我們家的孩子,自己找出一個很好的書寫表達方式,很有意思。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我和先生很喜歡看大陸劇,尤其是民國以前描述各個朝代的歷史劇。我們挑選電視劇的標準是內容好、演技好、中文也好。過去十年來,我們看了快三十齣,也因此,美籍先生的中文程度進步神速,不時可以脫口說出中文成語。

  兩年前,我們開始讓孩子跟我們一起看,這成了全家愛做的一件事。無心插柳的一件事,後來成了珍貴的家庭時間。跟孩子一起看電視劇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隨時可以針對內容來引導孩子,若有不合適的畫面,可以跳過;若有令孩子困惑的情節,可以立刻解說。結果孩子在看了兩年之後,中文能力大大提升,也大略了解中國歷史的一些背景。

  在清劇裡,常會看見朝廷官員上奏摺的場景。這招,被孩子學了下來。孩子在遭受委屈或是心情不好時,會把心裡話寫成一份奏摺,拿給父母。很意外的,這個做法竟大大拉近了親子之間的關係。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開口表達心情,這時,書面文字的表達,成了他們抒發的管道。每次閱讀孩子表達心情的奏摺,看見那稚嫩的字體,充滿童真的文字,有時還配上可愛的插畫,心頭都好溫暖。

  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相同,如何引導孩子寫作,沒有公式可以套用,父母需要運用巧思。只要父母不操之過急,很多機會就會自然出現,可以藉機一步步找到適合孩子練習書寫的方式。

  第三項必學的,是算術能力,也就是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能力。

  對這點,我有很深的感觸。從小學、國中到高中,我上了十二年的數學課,但是長大後,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數學,就只是加減乘除的算術而已。買賣東西、記帳,生活中大概只有這些事用得上數學(算術)。只要加減乘除可以運算自如,會背九九乘法表,甚至會背20以下數字的加法和乘法,應付生活就綽綽有餘了。

  有很多孩子的天分和興趣不在數學,但是十二年義務教育要求每個孩子必須上相同的數學課程。跟不上的孩子,一方面浪費了許多時間學習,二方面因為怎樣學也學不好,自信心受到打擊。

  假如,一個沒有數學天分的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加減乘除的運算能力,把學習其他數學課的時間,拿來學習有天分和興趣的事,成效該有多好!

  這正是促成我們在家自學的主因──先幫助孩子精通這必學的三項,然後,再按著個別的天分和興趣,給予量身打造的學習內容。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在永遠學不好、也用不到的課程上,自信心也不會受到不必要的打擊。

  張藝謀有一部溫馨電影小品,叫「我的父親母親」。電影中描述的這位父親,是個小學老師,他熱愛教學,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待。這個老師總會在小一生開學時,教他們背一首詩,叫「識字歌」。我很喜歡這首詩,它恰如其分的指出,人生最重要的學習是──能讀、能寫、能算,以及良好的品格。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