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粒子是如何找到的?:來自史上最大物理實驗的內部故事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希格斯粒子是如何找到的?:來自史上最大物理實驗的內部故事

作者:(英)喬恩·巴特沃思
出版社:人民郵電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ISBN:978711540546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04元

在瑞法邊境地下百米處深藏着一個全長27千米的龐然大物,那就是享譽世界的粒子加速器、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復雜的實驗設施之王,也是世界上機器中的王者——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自2008年9月啟動以來,LHC在不斷打破對撞能量記錄的同時,也在持續開辟人類知識的新疆界。而2012年7月希格斯玻色子在LHC上被發現,是粒子物理乃至科學在過去幾十年里重大的發現之一。它不僅為粒子物理的標准模型拼上了重要的一塊拼圖,解決了「粒子物理的核心問題」,也在世界各地的公眾當中引發了持續的熱情和關注。那麼希格斯玻色子是什麼?它又是如何被發現的?除了搜尋希格斯玻色子,LHC還做了什麼?在CERN的生活又是什麼樣子的?在這本首次由內部人士講述希格斯玻色子發現過程的書中,CERN物理學家喬恩•巴特沃思就將帶你深入體驗發現的整個過程,了解LHC背后的科學、技術、政治和文化,感受在一個現代粒子物理的大型國際合作項目中的生活的點點滴滴。喬恩•巴特沃思(Jon Butter worth),倫敦大學學院(UCL)物理學教授、物理和天文系主任,現工作於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ATLAS實驗。他成長於英國曼徹斯特市,1989年從牛津大學本科畢業(物理學),1992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高能物理學)。隨后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資助下,他在德國漢堡DESY強子–電子環形加速器(HERA)的ZEUS實驗進行博士后研究。1995年,他加入UCL,並繼續在ZEUS工作,直到2008年。此后,他帶領一個UCL團隊,工作於ATLAS實驗,並先后擔任過ATLAS蒙特卡羅小組和ATLAS標准模型小組的召集人。他個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LHC上有關電弱對稱性破缺的物理過程,包括對希格斯玻色子的搜尋。他和合作者首次提出了將利用強子噴注的次級結構來尋找高速運動粒子衰變的方法運用到希格斯玻色子的搜尋中。2013年,他「因在高能粒子物理,尤其在理解強子噴注方面先驅性的實驗和唯象理論工作」而榮獲英國物理學會的查德威克獎章。除了教學和研究工作,他還曾擔任主管科研經費分配的英國科學和技術設施理事會(STFC)下設科學委員會的成員以及CERN的英國代表團的成員。他也積極致力於與政府和公眾的科學溝通和傳播,包括舉辦講座、參與媒體節目、在《衛報》開辟博客(「Life and Physics」)以及拍攝系列紀錄片《對撞的粒子》(Colliding Particles)等。

引言 第一章數據到來之前 第二章重啟 第三章高能 第四章標准模型 第五章傳言和極限 第六章希格斯粒子的首個線索和一些瘋狂的中微子 第七章逼近 第八章發現 第九章下一步做什麼? 致謝 圖片版權說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