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得夠,孩子更好教:幼兒作息權威的24個祕訣,提升孩子各種潛能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動得夠,孩子更好教:幼兒作息權威的24個祕訣,提升孩子各種潛能
六歲前的幼兒問題,大多源自運動不足,
你能給孩子最美好的教養,就是帶領他動個夠、玩到夠!
你家有運動不足、夜型化的孩子嗎?
體溫常低於36度、排便不順、吃早餐三催四請慢吞吞?
膝蓋無法抬高、腳常拖著走、不愛與其他孩子互動?
躁動不安,容易生氣,心中少有感動?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症狀,請當心了,那就是運動不足!
根據日本早稲田醫學博士、前橋明教授的研究,1985年的五歲孩子,每日平均步行量有12000步,現在的孩子卻只剩下5000步不到。過度便利的世界,已造成孩子四體不勤、作息紊亂與學習力低下。
運動不足的孩子,直接及間接造成許多成長困擾。如果任其問題化,將造成孩子自律神經功能低下,引起荷爾蒙分泌異常。等到進小學、升上國中,更無法專注唸書,甚至拒絕去上學,變成繭居族。
我們都知道孩子該動,但要怎麼動才夠、怎麼動才對呢?
◎本書重點
→別錯過最適期!6歲前,兒童有90%的神經會發展如成人
體驗過多少遊戲,對於他這輩子的運動機能好壞,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孩子玩得愈多,情緒愈穩定
成長中,孩子其實累積了各種不滿、不安和憤怒,而紓解這些情緒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找個能讓孩子沉醉其中的遊戲或運動。
→虛構的緊急,可刺激孩子腦部,提升自律神經機能
像「鬼抓人」這樣緊張的遊戲,孩子的亢奮會給予大腦刺激,同時也會出現壓抑的部分,得以磨練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
→誤會!簡單的運動技巧,不用特別學,小孩自然而然就會了?
過去有鄰居兄姊,可模仿各種技巧。但身處現今環境,已很難遇到玩伴。
→我們都知道孩子要動,但是要動多少、怎麼動才夠?
幼兒體能權威前橋明教授這樣說:「從孩子身上感受不到生命力,是件很可怕的事。」請跟著本書的腳步,按部就班來,「動身體的同時,也是在動腦!」
→早上、中午、晚上,何時動對孩子最好?
遊戲和活動也有黃金時段,這段時間內,身體最能吸收活動量,千萬別錯過。
→完全免費!公園遊具的大發現!
孩子光有體力還不夠,要教會他動身體的技巧;只要好好運用公園常見的攀爬架、單槓,一次學會多種學前必需擁有的活動技巧。
◎本書關鍵字:前橋明、幼兒運動、幼兒飲食、幼兒成長、情緒控制、夜型化兒童
◎幼兒學習指標:運動
本書特色
→六大層面全面診斷:完整測驗,排出孩子的發展雷達圖,看看哪裡出問題?
→每日活動排程建議:按照孩子的生理時鐘,設計最適合孩子的活動表。
→公園遊具大大妙用:利用免費的遊具,一次學會四種學前重要動能技巧。
→不出門也能好好動:在家就能輕鬆做到的運動與遊戲,原來這麼簡單。
→台灣讀者限定內容:因應台灣環境的十個加值QA,更深入了解前橋明博士理念。
各界好評推薦
王宏哲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
好評推薦
作者簡介
前橋明
前橋明為日本嬰幼兒作息權威,長年奔波亞洲各地,致力於推廣嬰幼兒擁有均衡作息與運動的重要性。
曾在美國密蘇里大學(教育碩士)、岡山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攻讀學位。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嬰幼兒生活作息、孩童的疲勞和體溫之關係等。曾在台灣國立體育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也曾任《親子天下Baby》專欄作者的前橋明,經常在亞洲各國間飛來飛去,積極推廣嬰幼兒戶外活動。
他以專業腦科學研究為基礎,以及對嬰幼兒生活作息的長期研究,在多場演講中,打破一般的幼兒照顧迷思,深受家長及幼稚園、托兒所、育嬰中心等幼保人員的支持。引起廣大的迴響,台灣、韓國、新加坡等地也相繼採用。
譯者簡介
施逸筠
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天下雜誌》駐日特約記者,《親子天下雜誌》特約記者,並於電子產業任職多年。現為雙棲於媒體出版業及電子業的自由工作者。
【診斷】你的孩子,玩得夠多嗎?戶外遊戲大診斷
前言
01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能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體力
02孩子多走路,身體變強壯,內心更溫柔
03老是看電視,是無法養成空間感和距離感的!
•公園遊具這樣玩!
04孩子體溫太高或太低都不好。生活節奏亂,體溫也不正常
05睡得好,學習力立即提升;晚睡熬夜,學力反而變差
06不可思議!只要配合太陽的規律生活,晚上就能酣然入眠
07遊戲也有「黃金時段」
08孩子的運動量,一天內分期付款也ok!
•每天的運動時間表
•在家就能玩的遊戲
9該為孩子記住的四種運動技巧
•公園遊戲動線
10小傷多的孩子,大傷和嚴重意外反而少
11長中的重要學習,大多是從朋友身上學到的
•幫孩子帶來朋友的好遊戲
12虛構的緊急狀況,可刺激孩子腦部,提升自律神經機能
•各種鬼抓人遊戲的樂趣
13孩子玩得越多,情緒越穩定
14每個孩子都一樣,「不會的事情就不想碰」
15玩得多的孩子,才能成為聰慧的大人
•使用器材的運動遊戲
16孩子心動了,身體就會動起來
17限制越多,玩得越彆扭
18講究遊戲的安全性,正是大人的責任
•公園裡的安全遊戲法
19如同享受當季美食,也讓孩子樂在當季遊戲吧!
•自然遊戲 春夏篇
•自然遊戲 秋冬篇
20就像「補眠」無效一樣,「把運動量存起來」也行不通
21孩子不運動,體能就會每況愈下。當然,大人也一樣
•最好上手的親子運動
22想改變孩子的生活作息?你還需要這些秘訣
23現代孩童的「正常」其實很不正常
24期間限定,錯過不再的戶外遊戲體驗
結語
台灣版特別收錄‧專訪前橋明教授:
破解育兒迷思,讓孩子好好動個夠!
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能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體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太過便利的世界裡。 家中可以永遠維持著舒適的溫度,不管是想看電視、看影片、打電動玩具,想玩多久都沒問題;只要搭電車、汽車、電動自行車,不管是哪裡都能輕鬆抵達。問題來了:你知道你的孩子能步行多遠的距離嗎? 不光是腳力的問題。你知道他能從多高的地方跳下來?能跑得多快?單槓可以吊多久?單腳站立可以站幾秒?你大概答不出來。回答得模擬兩可的人,應該也為數不少。 在現今社會中,孩子們的運動時間和空間持續減少,家長們卻對此毫不在意。就連孩子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會做哪些運動,能動到什麼程度 。 或許很多人認為,孩子就算沒運動,反正身體還算健康、精神不錯就無須擔心。其實,不運動造成的問題多多,例如有些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專注力不足、無法和朋友和平相處,以及欠缺意志力和力氣等等的問題。這些足以造成所謂「班級崩壞」問題的症狀,其實都與幼兒成長期欠缺運動,大大有關。 運動不僅攸關身體建康,也關乎心靈健康。接下來我會說明為什麼,其實我一直憂心孩子活動身體和盡情遊戲的時間大幅減少,這類的現象,已經改變了孩子原本該有的面貌。 現代社會的父母工作忙碌,育兒種種常得遷就,甚至無力扭轉現狀。結果日積月累出許多勉為其難。例如,孩子們跟著大人晚睡,過著夜型化的生活,電視、電玩和智慧型手機的強光刺激,也擾亂了原本該有的健康作息。結果起床來不及吃早餐,早上無精打采的孩子越來越多。惡性循環已然而生。 現代兒童的成長環境已與我們當年大不相同,但人類的身體在這數十年內,並未出現重大的變化,這樣的改變並不適當。 孩子多走路,身體變強壯、內心更溫柔 孩子們每天的步行量,正在大幅減少中,減少的程度令人吃驚。以托兒所裡的五歲孩童為例,西元一九八五到一九八七年間,幼兒每天的平均步行量有一萬兩千步,到了西元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三年,退為七千到八千步。更有甚者,在一九九八年之後,更是衰退到只剩五千多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