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繁體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繁體版)

作者:侯外廬 趙紀彬 杜國癢
出版社:人民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01日
ISBN:701000880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84元

這部中國思想通史是綜合了哲學思想、邏輯思想和社會思想在一起編著的,全書共分五卷。第一、二、三、五卷是就解放前寫的中國思想通史和中國近代思想學說史的一部分增訂修改而成;第四卷是一九五九年才編寫的。第一卷屬于古代,上自殷代,下至戰國;第二、三卷屬于中世紀的前期,上自漢代,下至南北朝;第四卷屬于中世紀的後期,上自隋、唐、下至明末;第五卷屬于封建解體過程中的一段,即自十七世紀以至清中葉十九世紀的四十年代,本書的出版對中國民族豐富的遺產做出了科學的總結。

序 上篇 中國古代思想緒論 第一章 中國古代社會和古代思想 第一節 中國古代社會及其亞細亞的特點 第二節 中國古代思想發展的諸階段 第二章 中國古代思想總論 第一節 西周官學是怎樣發生的 第二節 春秋思想的特點 第三節 戰國時代思想的發展及其衰微 第三章 殷代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 殷代世系的名號與古代思想探源 第二節 殷代的科學和宗教 第四章 西周城市國家的意識形態 第一節 “周因于殷禮”的歷史路徑和政治思想的發生 第二節 西周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 第三節 西周宗教思想和道德思想 第四節 西周統治階級的政治頌誥思想及其內容 第五章 西周末至春秋時代的思想 第一節 詩句中所表現的西周社會的矛盾 第二節 悲劇詩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 第三節 春秋時代的唯物主義思想 中篇 孔墨顯學 第六章 孔墨顯學和前期儒學思想 第一節 “維新”束縛下的孔墨思想 第二節 春秋末期學術下私人的社會和孔子“私學”的開創 第三節 前期儒家的政治論、道德論和天道觀 第四節 前期儒家知識論的歷史意義 第一節 前期儒家的知識起源論和知識方法論 第七章 前期墨家的思想 第一節 孔學優良傳統的萎縮和儒墨對立的意義 第二節 前期墨家的階級論和天道觀 第三節 墨了唯物主義的知識論 第四節 墨子的邏輯思想 下篇 戰國百家爭鳴的學術 第八章 老子思想 第一節 老子的思想產生年代及其社會根源 第二節 老子的自然哲學 第三節 老子的知識論 第四節 老子的經濟思想 第五節 老子的國家學說 第六節 老子的人性論和社會思想 第七節 評黑格爾論老子 第九章 莊子的主觀唯心主義 第一節 莊子言行里的身世消息 第二節 莊子的先王觀和自然史寓言 第三節 莊子的自然哲學及其道德論 第四節 莊子的存在與思維關系論 第十章 楊朱學派的貴生論和宋尹學派的道體觀 第十一章 思孟學派及其唯心主義的儒學思想 第十二章 惠施的相對主義唯心思想 第十三章 公孫龍的絕對主義唯心思想 第十四章 後期墨家的墨學發展及其唯物主義思想 第十五章 中國古代思想的綜合者——唯物主義思想家荀子 第十六章 法家的悲劇歷史和韓非子的思想 第十七章 中國古代思想的沒落傾向

這部中國思想通史是綜合了哲學思想、邏輯思想和社會思想在一起編著的,所涉及的範圍比較廣泛;它論述的內容,由于著重了基礎、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說明,又比較復雜。因此,我們的研究是試探性的,二十余年來我們對這門科學雖然曾用了些,但不敢說對中國民族豐富的遺產做出了科學的總結。 這部著作的編寫,一方面在很大的範圍內是屬于開荒的工作,特別是對唯物主義的優良傳統應給以足夠的注意,另一方面在不少的論題必須對過去唯心主義的研究給以批判,因此,有關重要的問題不得不在新的史料發現與舊的史料厘訂方面有必要的征引和考核,特別在論證中更須反復探討,以期根據充分,理由充足。 這部書共分五卷。第一、二、三、五卷是就解放前寫的中國思想通史和中國近代思想學說史的一部分增訂修改而成;第四卷是一九五九年才編寫成的。第一卷屬于古代,上自殷代,下至戰國;第二、三卷屬于中世紀的前期,上自漢代,下至南北朝;第四卷屬于中世紀的後期,上自隋、唐、下至明末,第五卷屬于封建解體過程中的一段,即自十七世紀以至清中葉十九世紀的四十年代(曾單獨以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一書分開出版)。至于近代思想史,則另有計劃編寫。 自由討論是可貴的,我們十二分希望本書能得到史學和哲學工作者的批評。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同志們對本書的編寫修訂提出不少寶貴的意見,楊超、李學勤、張豈之、林英和何兆武等青年同志在編寫中做了很多幫助的工作,這里衷心地表示感謝! 侯外廬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