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則非知不可的心理學概念(2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50則非知不可的心理學概念(2版)
男性與女性的大腦有多大差異?利他行為真正存在嗎?我們的心智在出生時是空白的石板嗎?夢境是否揭露了我們的潛意識慾望?
在今日的社會中,心理學到處存在。假使不從心理學的角度引進,任何犯罪小說、紀錄影片、談話節目或醫學諮詢就稱不上是完整的。心理學試圖理解及解釋各種行為、觀念、情感及思想,它牽涉到令人眼花撩亂的一系列領域,從誇大妄想和電腦恐懼症到癌症的起因、從記憶和社會流動到態度形成和酒精中毒,僅是列舉一些而已。
整理最近的探討、個案研究和關鍵思想家的論證,本書是心理學理論的完美導讀。Adrian Furnham教授提供50則簡明而平易近人的小品文,除了解釋心理學的一些核心觀念,也藉以提供讀者豐富的詞彙,以便解釋及描述人類的行為。
作者簡介
Adrian Furnham
是倫敦大學學院的心理學教授,也是英國心理學會的院士,先前被選為「個別差異研究之國際協會」的會長,也是Henley管理學院的心理學客座教授。Adrian定期為Sunday Times和 Daily Telegraph撰寫專欄。他已論述超過650篇科學論文和55本書籍。
譯者簡介
游恒山
學歷: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著作:臨床心理學、心理測驗、健康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學、消費者行為心理學等心理學方面譯作數十本
1變態行為
2安慰劑效應
3杜絕習慣
4失去現實接觸
5不是精神病患者,僅是不同
6看似精神正常
7壓力
8視錯覺
9心理物理學
10幻覺
11妄想
12你有意識嗎
13積極心理學
14情緒智力
15情緒有什麼作用
16認知治療法
17IQ與你
18Flynn效應
19多元智力
20認知差異
21羅夏克墨清測驗
22偵測謊言
23權威人格
24服從權威
25從衆行為
26自我犧牲或自私自利
27認知失調
28賭徒的謬誤
29判斷與解決問題
30投入太多而不易抽身
310合理的決策
32對過去事情的記憶
33目擊者看到什麼
34人工智慧
35依稀做夢
36試圖遺忘
37舌尖現象
38性心理階段
39認知階段
40成列的鴨子
41白板
42維持饑餓
43行為主義
44強化程序
45掌握複雜性
46顱相學
47分手是不容易的事
48失語症
49閱讀障礙
50那是誰
序
心理學有其擁護者、唱反調的人,甚或譭謗者。有些人認為心理學基本上是「社會科學的皇后」,它的進展、洞察力及連用對健康、幸福及進步至關重要。要意批評者則視心理學為自欺欺人,甚至是為非作歹的;不是出於一般的見識,就是一些錯誤觀念及實務的集成。
心理學(psychology)的正式誕生是在1870年代。心理學家曾被高度重視為國際性的有影響力人物。有些人甚至表示,連同達爾文(Darwin)馬克斯(Mark),佛洛依德(Freud)是19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關於人們如何做每一事情(從如何撫養及教育他們子女,以迄於如何甄選及管理工作人員),華生(Watson)、史基納(Skinner)、麥格雷(Milgram)及另一些人已帶來重大衝擊。然後,在第21世紀,第二度有心理學家獲頒諾貝爾獎(經濟學方面)。
心理學存在於今日社會的每一處地方。不論是犯罪小說、紀錄影片、談話節目或醫學諮詢,只要沒有引入心理學的觀點,就稱不上是完整的。不論是你的汽車、你的房屋的設計、你的衣飾、消費品及伴侶的選擇,我們教導自己子女的方式——所有層面都已是心理學研究的主題,且受到心理學研究的影響。此處,心理學在管理、運動及消費者行銷方面的角色也已廣被接受。
心理學既是純粹科學,也是應用科學。它針對於理解行為,以及理解那些影響觀念、情感及思維的基本機制和歷程。它也試圖解決人類問題。它是一門跨學科整合的學問(multidisciplinary),與其他許多專門學科有密切的關連。包括解剖學、醫學、精神病學及社會學,也包括經濟學、數學及動物學。
新手經常對心理學深感訝異,因為心理學家從似乎在探討廣泛延伸的事物——從作夢到誇大妄想;從電腦恐懼症到癌症的起因;從記意到社會流動;從態度形成到酒精中毒(酗酒)。很重要而有用處的是,心理學教導人們豐富的詞彙,以便使用來描述及解釋行為;心理學教導學生行為描述和行為解釋(behavioural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的語言。
有些心理學理論是違反直覺的,另有些則相當合乎一般見識。我希望在這本書中,我能夠澄清前者和闡明後者。
<01>變態行為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也被稱為臨床心理學(clinical psychology)是指對異常行為的探討。它檢視偏差或失調的習慣、思維或驅力(drive),探討它們的起源、徵候及治療。變態行為可能是由環境、認知、遺傳或神經因素等所引起。變態心理學家關切心理失調的評鑑、判斷及管理。他們身兼科學研究人員和開業醫師二者身分,通常專供各種及奐的治療,像是焦慮性疾患(anxiety disorders,焦慮症、恐懼症、創傷後壓力疾患);情感性疾患(mood sisorders,憂鬱症、雙極性疾患、自殺);物值性疾患(substance disorders,酒精、興奮劑、致幻劑,等等);或非常複雜的失調,如精神分裂症。臨床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部分,但不是核心部份。雖然在一般人的聯想中,臨床心理無疑是應用心理學中,最為引人興趣而重要的領域。界定變態。我們相對地容易發現一些人們憂心忡忡或舉止怪異,但我們要界定變態卻遠為難多了。「變態」(abnormal)意指偏離規範(norm)。所以,極高和極矮的人們是變態的,極為智能遲鈍和資賦優異的人們也是如此。如上所述,嚴格說來,愛因斯坦(Einstein)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是變態的,巴哈(Bach)和莎士比亞(Shakespeare)也應被作如是觀。對臨床心理學而言,問題倒較不在於該行為是否偏離常態教室在於它是否為「不良適應」(maladaptive),造成當事人的苦惱和社交缺損。假使個人的行為似乎失去理性,或對自己和他人具有潛在傷害性,我們就傾向於認為該行為是變態的。對心理學家而言,這種情況稱之為心理病態(psychopathology);對一般人而言,就稱之為瘋狂(madness)或精神錯亂(insanity)。我們都喜歡明確性和清晰度,希望在正常與異常之間作個精確的劃分。然而,我們知道,歷史文化塑造了何者被視為異常。精神科的教科書便反映了這點。同性戀(homosexualtiy)在還沒太久之前仍被仍被視為一種心理疾病。手淫(masturbation)在第19世紀被認為是變態的。社經地位、性別及種族都與變態性有所關聯。女性較可能罹患厭食症(anorexia)、貪食症(bulimia)或焦慮性疾患;反過來說,男性較可能是物質濫用者。貧窮人們較可能被判斷出精神分裂症(相較於富有人家)。美國兒童承受控制不足(under-control)疾患的較高發生率;但是在西印度群島,情形剛好相反,過度控制(over-control)疾患有較高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