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太陽的心情:孩子生活美感的練習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0月

讀出太陽的心情:孩子生活美感的練習

作者:廖玉蕙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28日
ISBN:978957138174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3元

  帶領孩子閱讀一篇文章、聽一場音樂、看一次畫展,
  或陪他們說說故事,靜聽他們談談心得,給他們拍手鼓勵
  讓孩子們享受跟父母一起分享的溫暖,
  為家裡的小朋友溫柔扎根,
  這世界就從各處美麗起來了。
  ──廖玉蕙

  本書是文學博士廖玉蕙運用自己在中國文學的造詣,以及這些年累積的人生智慧,分享她如何領著兩孫女品味生活、浸淫文學藝術裡。全書分為「生活裡的獨立作業訓練」、「帶領孩子浸淫文學藝術」兩輯,從日常生活說起,包括怎樣隨時機會教育、刷牙、洗頭……無一不是學習的展開;而陪著兩孫閱讀繪本、說故事、欣賞音樂會……她更是能就近取譬、信手拈來都是學問,也看得出對孩子的用心與用情。透過「延伸思考」,讀者也能吸收到她的「撇步」,找到帶領孩子如何親近藝術、培養生活美感的訣竅。

本書特色

  ★教養絕招大放送:無論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祖孫之間,皆能以書學習,人人有功練。
  ★教養無所不在:說得多不如說得巧,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帶領孩子親近文學,古典其實並不遠;落花水面皆文章,日日都過藝術生活。

好評推薦

  她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幽默感,不管是聊天、演講或是寫作,她的幽默來自原來的個性和她對於世事的洞察力和包容力。當她有了兩個孫女後,對於教養有了更新、更深的領悟,從重視美學、文學、藝術的角度陪伴兩個個性不同的小孫女們成長。我想有一個會畫樹的阿公和一個會帶領她們享受文學、藝術、音樂的阿嬤的孩子,未來也一定會是一個懂得美、享受藝術,追求一個更豐盛的人生的大人吧?──小野  作家
 

作者簡介

廖玉蕙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目前專事寫作、演講。曾獲吳三連文學獎、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五四文藝獎章等。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國中課本及各種選集。著有:《愛的排行榜──孩子表情達意的練習》、《讀出太陽的心情──孩子生活美感的練習》、《穿一隻靴子的老虎》、《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像蝴蝶一樣款款飛走以後》、《送給妹妹的彩虹》、《教授別急!──廖玉蕙幽默散文選》、《老花眼公主的青春花園》、《寫作其實並不難》、《古典其實並不遠》、《汽車冒煙之必要》、《在碧綠的夏色裡》、《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後來》、《純真遺落》、《大食人間煙火》、《廖玉蕙精選集》、《像我這樣的老師》、《五十歲的公主》、《走訪捕蝶人》等;也曾編寫《文字編織:讓寫作變容易的六章策略》、《廖玉蕙老師的經典文學》、《晨讀十分鐘:親情篇》等語文教材多種。
 

推薦序   當嬰兒潮變成了阿公阿嬤潮——寫給有點老又不太老的我們       小野
自  序   常民美學的濡染

【輯一】不試一試怎麼知道──生活裡的獨立作業訓練
不試一試怎麼知道?
眼淚會流成一條河
隨時可以機會教育
相互疼惜
幸與福
小孫女的建議
你拿錯牙刷了
遊戲中的學習
想知道這是什麼
比較聰明?還是比較膽小?
給阿嬤加冕
按「提示」!
幸運地擁有了信實的依靠
馬戲團的阿公跟阿嬤
海蒂的新獨立運動宣言
阿公不好玩
尋找父親節禮物
雖然血型不一樣
維持熱切投入生活的初心
搭車探病兼學地理
即使只是一塊梨
舒壓的切筍聲
關鍵字:自動自發
這才叫「神力女超人」
學會更衣、沐浴的全套獨立作業
衛生和不衛生

【輯二】讀出太陽的心情──帶領孩子浸淫文學藝術
學會了同理心
女力的呈現
「默默」在裡面走著
《紅樓夢》的魅力
讀出太陽的心情
月光下的迷離故事
一起來分享
光和影的關聯
洞悉大人心思
神祕的午後
兩位小孫女的首次木工作品
所有成長的痕跡經常就落在這些細微處
你們家跟我們家
由黑白轉為彩色的故事
讓世界更美麗的方法
首度國家音樂廳的風雅聆賞經驗
諾諾的肚臍功課
創意繪本書

後記  祝福的3.0版
 

自序  常民美學的濡染 我們常常帶著孫女見識些新鮮事,更常陪伴她們度過些尋常日。 新鮮的事譬如:看戲劇、聽音樂演奏、觀賞美展,甚至去做陶藝、竹筷;採草莓、到鄉下老家附近拔蘿蔔、看農夫插秧或收割、製作卡片、讓她們拿手機錄影,然後將影片送給家人慶生、去旅行…… 尋常日的活動如:閱讀、散步、嚐美食、做運動、玩桌遊、畫畫、拼圖、唱歌、跳舞……生活就是這樣徐徐展開,新鮮和尋常交迭,串聯其間的,是無止盡的學習、對美的鑑賞,連帶引發對愛的嚮往、叩問與應答。 前些天,七歲的大孫女海蒂在夜裡將上床之際,情詞懇切跟阿嬤說:「阿嬤,你能跟我一起上床嗎?我有重要的問題要請問你。」通常只在阿嬤提問時回答或回問的孩子,忽然鄭重其事要開問了。阿嬤立刻放下工作,把電腦關掉,跳上床。 「什麼問題?請說。」阿嬤問。 「阿嬤,你有好朋友嗎?」「有啊!」 「是誰?」「就是我常提起的那四位作家姨婆啊!」 「你們在一起都在做什麼?」「就是偶爾會約著一起吃飯;或分別打電話聊天;或在臉書私訊對話框裡一起聊心事;或看到好文章,相互傳告;或轉好文章的連結並交換閱讀心得。」 「那在日本帶我們去迪士尼樂園的姨婆呢?她是你的好朋友嗎?」「當然也是。但她住得遠,我們比較沒經常聯絡,她是阿嬤的學妹。」 「那今天請我們去看燈展的拉大提琴的C伯伯是你的好朋友嗎?」「也是啊!」 「是最要好的嗎?」「喔喔……不算『最』要好,他算是最新的朋友。」 「最新就不能算是最要好嗎?」「也不是這樣,但那幾位作家姨婆都跟阿嬤交往了幾十年。朋友的交情有時需要時間累積,交往那麼久,沒吵架,很投機,很不容易,就一定是好朋友啊!」 因為拉大提琴的C伯伯剛剛才在台中燈展中見過,海蒂印象深刻,因此繞著伯伯開問:「作家姨婆們跟你同樣是寫文章的,日本姨婆是你的學妹,那你跟C伯伯是怎樣認識的?」 阿嬤不防有這一問,沉吟一下,細說從頭:「我們都是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在一起參加政府標案的評選時認識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