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文學七書(小說卷上下+散文卷上下+評論卷上下+詩歌卷)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台灣原住民文學七書(小說卷上下+散文卷上下+評論卷上下+詩歌卷)

作者:孫大川等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24日
ISBN: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638元

《台灣原住民小說卷》(上)  《小說卷》上收錄陳英雄、田敏忠、奧威尼‧卡露斯、根健、根阿盛、霍斯陸曼‧伐伐等六位作家,共十篇中短篇小說創作,從微觀與巨觀面細細描繪原住民整個民族的生命起落與個人在其中無可遁逃的歷史宿命與深刻感受。   原住民身處民族的「黃昏」,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掙扎擺盪,創作者藉由文字傳達他們身處弱勢族群的苦悶與壓抑,同時另一方面也以其獨特的詞彙、意象比喻傳達出他們對自然山林海洋豐沛的情感,為傳統漢文書寫形式注入一股生氣,並呈現另一番全然不同的面貌。 《台灣原住民小說卷》(下)  《小說卷》下收錄田雅各、林二郎、里慕伊‧阿紀、林俊明、蔡金智、李永松、乜寇‧索克魯曼等七位作家,共十二篇中、短篇小說創作,其中包括李永松獲得文學獎肯定的長篇史詩〈雪山子民〉。從微觀與巨觀面細細描繪原住民整個民族的生命起落與個人在其中無可遁逃的歷史宿命與深刻感受。   原住民身處民族的「黃昏」,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掙扎擺盪,創作者藉由文字傳達他們身處弱勢族群的苦悶與壓抑,同時另一方面也以其獨特的詞彙、意象比喻傳達出他們對自然山林海洋豐沛的情感,為傳統漢文書寫形式注入一股生氣,並呈現另一番全然不同的面貌。 《台灣原住民散文卷》(上)  在《散文卷》上共收錄劉武香梅、奧威尼‧卡露斯、阿道‧巴辣夫、孫大川、夏曼‧藍波安、霍斯陸曼‧伐伐、田雅各、瓦歷斯‧諾幹等八位原住民作家,二十六篇散文,我們看見夏曼‧藍波安對海洋的深情,瓦歷斯‧諾幹對部落山林的依戀,他們以平實懇切的字句,娓娓道出原住民生命中歡喜悲傷的各色景象。   原住民身處民族的「黃昏」,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掙扎擺盪,創作者藉由文字傳達他們身處弱勢族群的苦悶與壓抑,同時另一方面也以其獨特的詞彙、意象比喻傳達出他們對自然山林海洋豐沛的情感,為傳統漢文書寫形式注入一股生氣,並呈現另一番全然不同的面貌。   《台灣原住民散文卷》(下)  在《散文卷》下共收錄伐楚古、里慕伊‧阿紀、達德拉凡‧伊苞、馬紹‧阿紀、曾麗芬、利格拉樂‧阿烏、董恕明、亞榮隆‧撒可努、乜寇‧索克魯曼等九位原住民作家,二十五篇散文。我們看見撒可努對部落山林的依戀,以及馬紹‧阿紀在城市中的矛盾掙扎,他們以平實懇切的字句,娓娓道出原住民生命中歡喜悲傷的各色景象。   原住民身處民族的「黃昏」,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掙扎擺盪,創作者藉由文字傳達他們身處弱勢族群的苦悶與壓抑,同時另一方面也以其獨特的詞彙、意象比喻傳達出他們對自然山林海洋豐沛的情感,為傳統漢文書寫形式注。  《台灣原住民評論卷》(上)  《評論卷》收錄的多為漢人評論者的文章,上卷為「綜論」,涉及原住民文學之生成與界定的問題,也碰觸到原住民文學批評及其美學基礎的討論。   上冊收錄孫大川等七位作者共十一篇之文章: 一、孫大川  原住民文化歷史與心靈世界的摹寫──試論原住民文學的可能  山海世界──《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序文  原住民文學的困境─黃昏或黎明  文學的山海,山海的文學 二、浦忠成  原住民文學發展的幾回轉折──由日據時期以迄現在的觀察 三、瓦歷斯‧諾幹  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去殖民──台灣原住民文學與社會的初步觀察  從台灣原住民文學反思生態文化 四、陳昭瑛  文學的原住民與原住民的文學──從「異己」到「主體」 五、傅大為  百朗森林裡的文字獵人──試讀台灣原住民的漢文書寫 六、廖咸浩  「漢」夜未可懼,何不持炬遊?──原住民的新文化論述 七、彭小妍  族群書寫與民族 / 國家──論原住民文學  《台灣原住民評論卷》(下)  《評論卷》收錄的多為漢人評論者的文章,下卷為「作家評論」,乃針對個別重要作家作品的鑑賞與評析。   下冊收錄楊渡等九位作者共十篇之文章: 一、楊渡  讓原住民用母語寫詩──莫那能詩作的隨想 二、許俊雅  山林的悲歌──布農族田雅各的小說《最後的獵人》 三、林正三  孫大川與台灣原住民文藝復興運動 四、魏貽君   找尋認同的戰鬥位置──以瓦歷斯‧諾幹的故事為例 五、王應棠  語言、生命經驗與文學創作──試論奧威尼從《雲豹的傳人》到《野百合之歌》的心路歷程 六、董恕明  浪漫的返鄉人──夏曼‧藍波安   微風的力量‧大地的芳華──試論八、九○年代台灣原住民詩歌中重構主體的樣態 七、陳敬介  冷海中燃燒的生命──試讀《冷海情深》 八、楊翠  認同與記憶──以阿烏的創作試探原住民女性書寫 九、瓦歷斯‧諾幹  Bunun的詩歌──伊斯瑪哈單‧卜袞《山棕月影》的魅力《台灣原住民詩歌卷》  《詩歌卷》共收錄奧威尼‧卡露斯、阿道‧巴辣夫、胡德夫、田哲益、莫那能、溫奇、林聖賢、根阿盛、林志興、瓦歷斯‧諾幹、伐楚古、達卡鬧‧魯魯安、旮日羿‧吉宏、董恕明、伍聖馨、趙聰義等十六位原住民詩人,近六十首詩歌創作,其中如原住民第一位出版詩集的盲詩人莫那能,女詩人董恕明及文學獎新生代詩人之詩作,另收有歌手胡德夫等人寫作的歌詞,各以其簡潔淳樸的意象勾勒出原住民的心靈世界。   原住民身處民族的「黃昏」,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掙扎擺盪,創作者藉由文字傳達他們身處弱勢族群的苦悶與壓抑,同時另一方面也以其獨特的詞彙、意象比喻傳達出他們對自然山林海洋豐沛的情感,為傳統漢文書寫形式注入一股生氣,並呈現另一番全然不同的面貌。作者簡介   孫大川,卑南族,1953年生於台東下賓朗(pinaseki)部落,族名巴厄拉邦(Palabang)。台大中文系畢業,輔大哲學研究所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K.U.Leuven)漢學碩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兼民族語言傳播學系系主任、山海文化雜誌社總編輯、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教育學會理事長。   1993年創辦「山海文化雜誌社」,出版《山海文化》雙月刊;1994年和《當代》金恆煒、台大謝世忠等籌辦「第一屆台灣原住民文化會議」於屏東瑪家鄉;1996年任「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首任政務副主委。近三年來他將主要的心力放在有關原住民的語言、文獻之整理工作上,完成卑南族南王語系詞典之編輯、高砂義勇隊(1941─1945)歷史事件之研究;並和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合作出版為少年閱讀之中英對照「台灣原住民之神話與傳說」系列(10冊);以及和印刻出版公司合作出版《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共4卷7冊。此外,也在孫大川的支持下,完成了原住民和內蒙古作家之交流作品之互譯;同時也和日本學者土田滋、下村作次郎等合作,推動原住民文學日譯之事宜。   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