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淺讀詩經:古今談同調,詩經裡的情歌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深淺讀詩經:古今談同調,詩經裡的情歌

作者:施逢雨
出版社: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5日
ISBN:978986933752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2元

  本書選擇-二十四首詩經的作品,從淺而深,從感情的起始到複雜的情思變化及生活風情。作者施逢雨以豐富的學養,及敏銳而流暢的解讀功力,將詩經中的情感與美好,傳遞給讀者。並有翔實的註解,幫助讀者理解詩經原文。插畫家的每一幅作品都鑲嵌著自己的感情體會,畫中除了有詩意,也有故事性。絕對是耐人品味細讀的好書。

本書特色

  本書選擇-二十四首詩經的作品,從淺而深,從感情的起始到複雜的情思變化及生活風情。作者施逢雨以豐富的學養,及敏銳而流暢的解讀功力,將詩經中的情感與美好,傳遞給讀者。並有翔實的註解,幫助讀者理解詩經原文。插畫家的每一幅作品都鑲嵌著自己的感情體會,畫中除了有詩意,也有故事性。絕對是耐人品味細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

施逢雨

  台灣彰化人。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哲學研究所碩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博士。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著作除本書初版外,尚有《李白生平新探》、《深淺讀唐詩》、長篇小說《出走》、以及《尤利西斯中文註釋及導讀》。
 



基礎篇
關雎(周南)
靜女(邶風)
野有蔓草(鄭風)
將仲子(鄭風)
桑中(鄘風)
式微(邶風)
野有死麕(召南)
遵大路(鄭風)
摽有梅(召南)
丰(鄭風)
綢繆(唐風)
伯兮(衛風)
出其東門(鄭風)
衡門(陳風)
竹竿(衛風)
蒹葭(秦風)
小星(召南)
碩鼠(魏風)
伐檀(魏風)
陟岵(魏風)
 
挑戰篇
氓(衛風)
東山(豳風)
柏舟(邶風)
七月(豳風)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集子,全書共分 《風》、《雅》、《頌》三大部分。其中,從文學的 角度看,《風》,或稱《國風》,乃是最出色動人的 部份。本書所選詩作都是由《國風》中的傑出作品挑 選出來的。 由於《國風》中的傑出作品以愛情詩佔大宗, 所以選出的作品就以愛情詩佔多數。如果我們把〈東 山〉也算是愛情詩的話,本書共選了愛情詩十八首, 約佔全書八成。但是,就像在現實生活裡戀愛中的男 女也無法完全摒除其他雜事一樣,本書也不能摒除所 有非愛情詩。因此,本書選了三首寫反剝削的詩,一 首寫行役的詩,一首寫先民四季生活的詩,和一首寫 受霸凌的詩。這些詩也是《國風》中的重要作品,且 其主題即使在現代社會中也仍與一般人的生活息息相 關,可以當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重要插曲。整體 來說,本書可算是先民生活以愛情為中心的寫照。 最早以講授《詩經》出名的有齊、魯、韓、毛四家。後來只有《毛詩》留傳下來。《毛詩》既是最早 講解《詩經》的著作之一,其說法本應具有相當的權 威性。可惜的是:《毛詩》因為把《國風》中各詩的 詩旨往往附會到其政治主張上去,因此講這些詩── 尤其是其中的愛情詩──的主旨時往往穿鑿附會。有 時為了遷就其對主旨的穿鑿主張,更進一步歪曲詩中 字、句的意思。這使得我們在應用這部書時不得不做 很多廓清的工作。在做完這些廓清的工作後,我們發 現《毛詩》由於比較接近《詩經》創作的時代,所以 其字、句解釋仍有很多有根據、有道理的部份。《毛 詩》的鄭玄《箋》也是一樣。所以在註解詮釋上,我 們就爬梳了自《毛詩》《鄭箋》以下,直到宋人、清 人、現代人的注釋和考證,從中擇優來形成我們的見 解。我們先仔細涵泳詩作,形成對詩意的某種理解, 然後再揀擇前人注解來支持我們的看法,再反過去看 是否果能符合詩意。如此反覆推求,直到能完滿解釋 全詩為止。 為了不使各詩流為冷冰冰、硬梆梆的文字,我們在每首詩後都會附一篇文章,指出這些古詩與現代生 活的聯繫。有時也會藉着提問的方式,幫助讀者跨越 古今之間的隔閡。

  但是由於《國風》中這些詩實在太漂亮、太迷人 了,我們不希望讀者好像只讀到一篇篇現代文譯述那 樣而已。我們熱切地期盼讀者在讀完一篇篇聯繫古詩 與現代生活的文章之餘,能夠借助書中的詳明注釋, 切實讀通原詩,感受愛情詩風格繽紛,極少重複的絢 麗。如果能再進一步加以熟讀、朗誦、甚至反覆吟咏, 相信大家所獲得的樂趣和成就感必定是無與倫比的。 試想,輕輕鬆鬆就能夠貫通古今,打破時間年代的障 碍,直接讀出兩三千年前的詩篇中所蘊藏的一種亙古 美感,將是何等美妙的經驗啊!

  此外,我還有兩點要向讀者做個說明。一是本書 中的絕大部分愛情詩,是依照生活中男女交往情境的 發展順序編排的,與傳統依國名順序編排的方式不 同。二是全書最後的四首詩,由於較長較難,我把它 們歸類為「挑戰篇」。讀者可以拿這四首詩來評量一 下自己閱讀《詩經》的能力,看看是否已完全成熟。 如果初讀時覺得有困難,也不要氣餒。多試幾次,自 然可以克服的。這四首詩是《詩經》精華中的精華, 值得你再三去琢磨、欣賞。 最後,感謝楊景惠女士幫助修改、潤飾全書文字。感謝洪若蘭女士提供相關資料並潤飾部分文字。感謝 蔡柏盈女士閱讀全書並提出一些修改意見。感謝內人 呂秀玲女士初步編輯全書並幫助輸入歷次修正結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