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散曲精選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元明清散曲精選

作者:黃天驥 康保成 編選
出版社:鳳凰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01日
ISBN:780643719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63元

這本《元明清散曲精選》,共收選了61位散曲作家111篇作品。 據任訥先生的《散曲概論》統計,元代散曲作家可考者有227人,明代多達330人。凌景埏、謝伯陽先生編的《全清散曲》所載作家有342人。在這近千人的隊伍里,本書選入的作家、作品,當然只屬巨大寶藏中一小部分。 散曲是金元之際興起的詩歌體裁。人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元曲自然包括散曲。由于這種體裁在元代蓬勃發展,作家們駕馭著它在詩壇上飛翔,于是成為一代文學的標志。明、清兩代,散曲成就稍遜于元,但影響依然巨大,依然得到人們的喜愛。在封建時代後期的詩歌領域里,散曲與詩、詞呈現出鼎足三分之勢。 散曲的音樂建制,由宮和調合成。金元之際,宮指的是律位,即今天音樂術語所說的“調高”。調是由一定旋律、節。奏組成樂曲的代稱,即今天所說的“曲牌”、“詞牌”。每一首散曲,離不開宮和調,說明了這種文學體裁和音樂具有產生的關系。 散曲有北曲和南曲兩大類別。而無論北曲或南曲,其曲調源流主要來自民間。北曲流行于我國北部和中部地區,當地民歌和西部少數民族音樂的曲調,構成了北曲的聲腔系統。南曲則流行于東南沿海一帶,當地的村坊小調、巷里歌謠,是構成南曲的基礎。這兩大聲腔系統,差不多在同一時代產生,但北曲的發展卻先于南曲。有元一代,北曲風靡全國。而南曲,直至明代弘治、正德年間以後,隨著經濟文化重心的南移,才逐漸興盛起來。 散曲之所以被稱之為“散”,一般是與戲曲相對而言。戲曲是戲中使用的曲,黏連著科白、情節,成為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作家以曲的體裁抒情作詩,則與科白情節毫無聯系,這就叫“散”。因為它是一種可以獨立生存的個體。 除此之外,散曲之為“散”,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一是它在語言方面,既和詩、詞一樣,注意音步、平仄和押韻的有序排列,又吸收了散文不受限制自由靈活的特點,因此,往往會呈現出口語化以及曲體某一部分音節散漫化的狀態。二是它在藝術表現方面,比詩詞更多地采用“賦”的方式。賦就是鋪陳、敘述,是散文最基本也最有效的功能。正因為散曲與詩詞相比,更具韻文與散文結合的趨向,因此,突出它的“散”字,也有一定的意義。而從其總體的格調來看,它顯得比詩、詞尖新直露,生動活潑,這一點,自然也和它能夠融合散文的韻味有關。 散曲融合散文形態的標志之一,是它可以增加襯字。所謂襯字,是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例如北曲的正宮[塞鴻曲],其曲調末句,依格本是七個字,但貫雲石的《塞鴻秋‧代人作》,末句是“今日個病懨懨,剛寫下兩個相思字”,變為十四個字了。那麼,本格七個字之外的另七個字,就是襯字。七個字屬襯字,在北曲倒無須確指,“北力在弦”,它只受樂曲的旋律制約,孰正孰襯,是無所謂的。至于南曲,則有明確的正襯之分。“南力在板”,襯字是指板眼以外所增加的字。一般來說,北曲襯字可多可少;而南曲有“襯不過三”的限制。但不管怎樣,增加襯字,在文學上明顯具有讓語言口語化、俚俗化,並使曲意明朗活潑、窮形盡相的作用。例如關漢卿的《不伏老》套數,[黃鐘煞]一曲,把“我是一粒銅豌豆”七個字,增襯成“我是個薰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晌當當一粒銅豌豆”,這一來,整句顯得豪放潑辣,把“銅豌豆”的性格表現得淋灕盡致。 關于散曲的篇制,主要有小令、帶過曲、套數幾種。小令源于唐代的酒令,相當于詞的一片、一闋。它是散曲篇制的基本單位。一支曲調,通常就是一首小令。如果意猶未盡,可以在宮調相同音律餃接的基礎上,再用別的一、二首曲牌,組成一篇,這就叫“帶過曲”,如[雁兒落帶得勝令]、(罵玉郎帶感皇恩采茶歌]等。帶過曲的容量,比小令大,不過它最多只能使用三個曲牌。如果需要寫更多的內容,那就要用“套數”了。“套數”又叫“套曲”、“大令”,它由同一宮調的若干首曲牌聯綴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韻,結尾部分有[尾聲],在音樂上首尾呼應,構成一個整體。在散曲的篇制中,“小令”短小精悍.“套數”容量較大,“帶過曲”則是兩者的折衷,它們各具現功能,作者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在體裁上作出自己的選擇。 自從散曲興起以後,曲壇上作者如林。他們馳騁才思,以曲體抒發感情,反映生活,作出了顯著的成績。在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前期有白樸、關漢卿、盧摯、姚燧、馬致遠;後期有張養浩、喬吉、張可久、貫雲石等。在明代,湯式、康海、馮惟敏、王磐、陳鐸,各領風騷。至清代,朱彝尊、厲鶚、吳錫麒等,也有自己的貢獻。由于不同時代的作者,具有不同的經歷和不同創作個性,因此,曲壇上也出現珠寶紛呈、繁花似錦的局面。清代劉熙載在《藝概‧曲概》中,把散曲分為三品,一日清深,二日豪曠,三日婉麗。這樣的劃分,基本上是準確的。顯然,這三品就像三原色,它們的色調,又能互相融合、滲透,調制出萬紫干紅的色彩。一般說來,每個時代的前期,散曲風格以豪曠居多,更能顯出真率自然的曲味,中後期則以婉麗居多,有時還會傷于雕斫。本書僅向讀者提供散曲的一些精品。由于時間和篇幅所限,掛一漏萬、錯訛不當的地方肯定不少,希望以後有修訂增補的機會。

楊果 越調小桃紅 商挺 雙調潘妃曲 劉秉忠 南呂干荷葉 王和卿 仙呂醉中天 詠大蝴蝶 白樸 雙調沉醉東風 漁父 關漢卿 雙調沉醉東風 南呂一枝花 不伏老 盧摯 雙調沉醉東風 秋景 雙調折桂令 田家 姚燧 越調憑欄人 寄征衣 馬致遠 越調天淨沙 秋思 雙調撥不斷 雙調夜行船 秋思 白賁 正宮鸚鵡曲 馮子振 正宮鸚鵡曲 農夫渴雨 王實甫 呂呂十二月過堯民歌 別情 張養浩 中呂山坡羊 潼關懷古 鄭光祖 雙調折桂令 夢中作 睢景臣 般涉調哨遍 高祖還鄉 範康 仙呂寄生草 曾瑞 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 閨中聞杜鵑 施惠 南呂一枝花 詠劍 張可久 黃鐘人月圓 春晚次韻 中呂山坡羊 閨思 越調憑欄人 江夜 正宮醉太平 嘆世 南呂一枝花 湖上晚歸 喬吉 中呂滿庭芳 漁父詞 雙調折桂令 荊溪即事 雙調水仙子 尋梅 雙調水仙子 重觀瀑布 雙調折桂令 丙子游越懷古 劉時中 薛昂夫 鐘嗣成 周德清 周文質 貫雲石 徐再思 曹德 景元啟 查德卿 張鳴善 楊朝英 汪元亨 倪瓚 劉庭信 鄧玉賓之子 湯武 朱有(火敦) 楊廷和 王九思 唐寅 王磐 康海 陳鐸 楊慎 常倫 黃峨 李開先 金鑾 馮惟敏 劉效祖 沈自晉 夏完淳 朱彝尊 洪� 厲鶚 黃圖秘 吳錫麒 趙慶(火喜) 許光治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