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外感熱病卷(全二冊)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7月

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外感熱病卷(全二冊)

作者:單書健 陳子華 編著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01日
ISBN:780156023X
語言:繁體中文

一、《古今名醫臨證金鑒》,意在選取古今臨床家于中醫臨證有裨益之經驗,以資臨床借鑒,宗此標準,古代文獻之選輯,以明清文獻為主。 二、編排層次,每卷均先列古代文獻,繼以現論著文獻(1949年尚在世者均列入現代醫家)其下分列病種,進而臚述各家經驗,古代醫家一般以生卒時間為序,每病之下,系統論述者居前,醫話醫案居後,間有部分理論論述,或內容順序不宜後置者,而提置于前,病下各家經驗,多為一篇。間有數家因不便以一篇介紹者,未予合並。 三、編入各卷中的醫家均為聲名顯赫的大家,故介紹從間,間或有生卒時間無考者,只得抱憾缺如。 四、文獻來源及整理者,均列入文後,未列整理者,多為老生先自撰,或所寄資料未列,或轉抄遺漏,間亦有之,于茲懇請風諒。 五、古代文獻,以保持古籍原貌為原則,間有體例欠明晰者,則略作條理,少數文獻乃原著之刪節摘錄,皆著眼實用,意在避免重復,把握要點。 六、古代文獻中計量單位,悉遵古制,當代醫家文獻則改為法定計量單位,一書兩制,實有所因。 七、歷代醫家處方書寫,各有特色,藥名強求統一,擬覺與原來風格不諧,故多遵原貌,不予劃一。 八、曾請一些老先生對文章進修改或重新整理素才,以突出重點,使主旨鮮明,只邃意新;或理紛治亂,而重新組構,俾葉剪花明,雲淨月出。

上冊 ‧古代醫家經驗‧ 葉天士 溫熱論 葉天士 三時伏氣外感篇 薛雪 濕熱條辨 陳平伯 外感溫病篇 王孟項 論六氣陰陽,發揮(日者)溫,詳明證治 辨新感伏邪,斡旋樞機,清化痰熱 吳有性 溫疫論選要 繆仲淳 春溫夏熱病大法 余霖 疫疹窮源 戴天章 瘟疫五辨 楊栗山 治溫十五方 俞根初 傷寒要義 張景岳 論虛邪治法 柳寶詒 論伏邪暴感 辨六經形證 蔣寶素 身熱苔黃無汗案 陸九芝 溫證見解 張錫純 崇尚六經 寒溫一編譯 惲鐵樵 溫熱案繹 範文甫 乳蛾非盡屬火 “家方”一服可愈 王普耀 斑疹痧(�丹)(�立口)分別論治說 張鶴騰 辨寒(日者)各異 邵新甫 (日者)溫論 喻昌 秋燥論 丁夢松 外感秋燥篇 ‧現代醫家經驗‧ 統論外感熱病 朱良春 先發制病 早用通利 姜春華 扭轉截斷重祛邪 先證而治勿因循 董廷瑤 治發機先 攻逐邪毒 匡萃璋 雖有表證 實無表邪 孟澍江 表證發微 祝味菊 邪正交爭,傷寒五段 衛氣營血,不可拘執 蒲輔周 時病的治療經驗 李翰卿 易罹外感 非盡為虛 章次公 外感時邪治驗舉隅 董曉初 寒溫雖異 並行不悖 張學文 寒溫早辨 毒熱宜分 葉熙春 融治寒溫 唯守辨證 孔伯華 溫熱病從伏邪治 清熱疏解重石膏 時逸人 伏溫內發 需別氣血 嚴蒼山 顧護津、腸、腦 妙用汗、下、清 俞同芳 透泄護津以顧本,熄風開竅可防變 董建華 宣暢氣機 因勢利導 趙紹琴 宣暢氣機 因勢利導 吳佩衡 洞察真偽需慧眼 力斡春回賴經方 何炎(焱木) 不囿寒溫 中病是求 余無言 熱病循六經 承氣起沉痾 姚貞白 熱病執經方 六經妙義深 魏龍驤 郁寒發熱治用辛溫 李翼農 溫熱重清解 大劑方建功 任達然 證辨熱痰虛 施治以應機 劉仕昌 多先犯肺易夾滯 小兒溫病求輕靈 談達明 升降氣機 孤其熱熱 周楣聲 熱證貴灸 治疫用之 陳朗清 治溫重達邪 用藥穩狠準 張震夏 治療溫病經驗舉隅 錢遠銘 清解為主 參用六法 朱進忠 溫病亦當審表寒 脈舌相參是關鍵 王伯岳 辛溫辛涼並用 治表治里兼圖 劉志明 熱病初起溫涼並用 表里雙解相得益彰 時振聲 運用辛溫辛涼、辛涼甘寒、辛芳淡滲法的體會 馬雲翔 大黃石膏用須早 葉德銘 溫病清下 應識變通 下冊 統論外感熱病 風溫 (日者)溫、(日者)溫 濕溫、伏(日者) 麻疹、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白喉等 跋

十年前出版之《當代名醫臨證精華》叢書.,由于素材搜羅之宏富,編輯剪裁之精當,一經問世,即紙貴洛陽,一版再版,為醫林同仁贊為當代中醫臨床學最切實用、最為新穎之百科全書。一卷在手,得益匪淺,如名師之親炙,若醍醐之灌頂,沁人心脾,開慧迪智,予人以鑰,深入堂奧,提高辨治之水平,頓獲解難之捷徑,乃近世不可多得之巨著,振興中醫之輝煌樂章也,厥功偉矣,令人頌贊! 名老中醫之實踐經驗,乃中醫學術精華之最重要部分,系礪練卓識,心傳秘訣,可謂珍貴之極。今杏林耆宿賢達,破除“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之舊規,以仁者之心,和盤托出;又經書健同志廣為征集,精心編選,畫龍點楮,引人入勝。熟諳某一專輯,即可成為某病專家,此絕非虛夸。愚在各地講學,曾多次向同道推薦,讀者成謂得益極大。 由于本叢書問世迨已十載,近年來各地之新經驗、新創獲,如雨後春筍,需加補充;而各省市名老中醫珍貴之實踐經驗,未能整理入編者,亦復不少,更應廣搜博采,而專重訂《當代名醫臨證精華》之議,以期進一步充實提高,專振興中醫學術,繼承當代臨床大家之實踐經驗,提高中青年中醫辨治之水平,促進新一代名醫更多涌現,發展中醫學術,作出卓越貢獻。 與書健同志神交多年.常有魚雁往還,愚對其長期埋首發掘整理老中醫學術經驗,采擷精華,指點迷津,詳析底蘊,精心編輯,一心為振興中醫事業而勤奮筆耕,其淡泊之心志,崇高之精神,實令人欽佩。所寫“繼承老中醫經驗是中醫學術發展的關鍵”一文,可謂切中時弊,力挽狂瀾,為搶救老中醫經驗而呼吁,為振興中醫事業而獻策,愚完全贊同,願有識之士,共襄盛舉。 頃接書健來函,出版社囑加古代醫家經驗,顏日︰古今名醫臨證金鑒。愚以為熔冶古今,薈為一帙,覽一編于某病即無遺蘊,學術發展之脈絡了然于胸,如此巨構,實令人興奮不已。 書健為人謙誠,善讀書,且有悟性,編輯工作之余,能選擇系之于中醫學術如何發展之研究方向,足證其識見與功力,治學已臻成熟,遠非淺嘗浮躁者可比。欣慰之余,聊弁數語以為序。 八二叟朱良春謹識 時在一九九八年夏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