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際秩序的建立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肇造區夏:宋代中國與東亞國際秩序的建立
與開放多元的唐帝國相比,兩宋的政治文化給後世留下了封閉內省的印象。但譚凱認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緣政治遺產所賜,宋代的政治精英擁有空前的國際化視野。通過分析宋、遼、西夏的文獻與考古證據,譚凱闡述了一種常態化的國家間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遼分治華北的現狀又如何催生了一種全新的邊疆意識與族群觀念——這些發生在國際關係領域的“唐宋變革”將在之後的一千年裡左右人們對“中國”的認知。
譚凱(Nicolas Tackett),現任教於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1998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2002年、2006年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Chinese Elites”。曾先後執教于田納西大學(2006-2007)、斯坦福大學(2008-2009)、伯克利加州大學(2009-)。
圖目 / 表目 / 前言 / 關於補充材料
北宋與周邊政權形勢圖
導論
現代以前的國族主義與國族意識
士大夫階層與十一世紀的“想像的共同體”
東亞世界秩序
史料與方法
全書概覽
第一部分 政治空間
第一章 外交與跨境社交
感受不同文化的宋人
兩朝共同的族群觀
慶祝北方邊陲的和平
小結
第二章 北方邊防
地理條件的限制
以史為鑒的北方邊防
“騎利在平地”
宋人的邊防線
西北鄉兵與蕃兵
小結
第三章 政權間的共同邊界
十一世紀的立界工程
有邊界的主權
大政府下的邊疆
駕馭邊陲
邊境與十一世紀的“中國”認同
小結
第二部分 文化空間
第四章 作為國族的“中國”
宋以前的觀念
不同的天下觀
作為族群的“漢人”
漢族群的內部團結
漢族群的封疆
國族的象徵與收復故地的情結
小結
第五章 跨越中原與草原的墓葬文化
十一世紀東北亞的墓葬
契丹墓葬文化
華北墓葬文化
宋遼邊境的文化地理
混合型墓葬
遼朝的族群政策
小結
第六章 華夏空間與漢人認同
作為旅行者的宋代精英
旅行與世界觀的轉變
“限南北”的“天險”
作為華夏空間的燕地
燕人
小結
結論
附錄A墓葬分析與文化差異
附錄B資料庫使用指南
參考文獻 / 索引 / 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