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33則有夠弔詭的邏輯悖論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0月
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33則有夠弔詭的邏輯悖論
◎英國亞馬遜4.5顆星推薦!大學生與上班族最愛的腦細胞活化讀物
◎英國人文哲學家協會主席彼得.凱夫最受歡迎的哲學啟蒙思考書
「在這幅圖中,你看到的是鴨還是兔?」
「熊朝你跟另一個朋友奔來,你該逃生還是犧牲?」
這些時常出現在臉書上的心理測驗小遊戲,背後其實都是哲學問題!
熊出沒!快逃啊!
潘妮洛普和奧菲莉亞在山上冒險,突然發現遠處有隻棕熊直奔而來!
「我們最好快逃!」奧菲莉亞說。
「不行啊!我們怎麼可能跑得比熊快?」
「我們不必跑贏熊──我只要跑贏妳就行了!」話還沒說完,奧菲莉亞已拔腿狂奔!
為了活命,我們的道德界線應該設在哪裡?
吃豬、吃牛、吃雞、吃魚都沒問題,為什麼就不能吃人?
瀕臨絕種的北極熊、跳鼠該救,為什麼路邊的蟑螂、老鼠卻該死?
去藝廊看裸體素描很高尚,在家看女優寫真集就是下流?
悅耳歌聲與擾人噪音該如何區分?
美甲護膚沙龍限定女性職員,算是性別歧視嗎?
作者彼得.凱夫設計了33道最搞笑、最弔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情境兩難問題,從飢餓的棕熊到只想整日放空的樹懶,引導你我進入邏輯思辨之旅。本書挑戰你的道德直覺、打破是非善惡的刻板印象,進而幫你釐清盲點、突破迷思,透過反覆論證的過程,幫助我們在多元價值的現代社會中,強化思考能力,建立自己觀點。
本書特色
■不斷動腦的閱讀體驗:作者將邏輯思辨過程透過文字對話的方式呈現,讓讀者看到哪,思考到哪。加上作者獨特的幽默筆調,提供給讀者驚喜不斷的閱讀體驗。
■深度與廣度兼具的哲思啟蒙讀物:本書將「安慰劑悖論」、「說謊者悖論」、「紐康悖論」等經典邏輯悖論及論證與生活經驗結合,主題囊括愛情、政治、平等、生死、自由、宗教、道德、藝術,或將哲學主題以有趣的童話故事改寫包裝,適合初探哲學領域的大眾讀者。
■打破侷限的非線性閱讀:每篇結尾都有「超連結」設定,列出相似主題的其他篇章,讀者可以藉此建立「閱讀專用迴路」,讓你思考不跳電!
好評推薦
這是本輕鬆哲學小品,對於喜歡思考和挑戰的人來說,書中提供的資料和提問足夠你進入一段又一段的「腦內冒險」。──朱家安,沃草公民學院主編、哲學雞蛋糕腦闆
你憑什麼自認為道德直覺高人一等?你如何展現優越的理性論辯才能?讓這位著作等身的哲學家好好考驗你的批判思考能力吧! ──莊文瑞,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你要喝咖啡或紅茶?」「我要喝紅茶,所以我不要喝咖啡。」這回答問題出在那裡?邏輯可以使人觀念清晰,並能指出困難狀況的有效處理辦法。──黎建球,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這是本值得閱讀與反思的書籍,閱讀過程就像進行一場思辨之旅,你將會發現自己更能面對時代挑戰,也更擅長探索各種真相。──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書富娛樂性,充滿機智且激發思考,書中經典邏輯悖論挑戰直覺,讓我們對許多日常事件產生啟發,闔上書本後,書中問題依然在腦中不停迴盪。──Cliff Collis,英國亞馬遜讀者五顆星推薦
沒想到哲學也可以這麼好玩。如果你想要獲得啟發、喜歡接受挑戰,或是想要偶而放鬆一下,那這本書非常適合你。──愛書人,英國亞馬遜讀者五顆星推薦
作者簡介
彼得.凱夫 (Peter Cave)
現任英國人文哲學家協會主席,倫敦紐約大學、倫敦城市大學與英國公開大學哲學課程講師。凱夫時常參與國內外哲學講座,與人探討弔詭的邏輯悖論,追求清晰的邏輯論證,特別著重於倫理、政治與宗教領域,也常在哲學期刊雜誌發表哲學文章,從學術性論文以至大眾讀物皆有貢獻,他也曾為BBC廣播電臺的聽眾撰寫並介紹有趣的哲學悖論。凱夫認為,藉由故事、影像與些許幽默,能讓哲學與深度思考變得生動活潑。他是暢銷書《Can A Robot be Human?》的作者,也撰寫許多哲學基本入門書籍。
譯者簡介
鄒詠婷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喜愛戲劇與英國文學。因為對語言的好奇,大學畢業後進入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語言學研究所,專攻語音學與第二語言習得,獲語言學碩士後歸國。現專職聽損患者語言發展相關研究工作,並兼職翻譯。譯有《領導現場關鍵9件事:每周一聚焦9分鐘,想清楚這些事就能讓你的團隊更出色》、《數學,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一門不教公式,只講故事的數學課》(協力翻譯)、《業務之神的態度》。
序言
致謝
推薦序一 哲學就像孤獨九劍/冀劍制
推薦序二 不管那個人嗑了什麼有趣的話題,都給我來一點!/朱家安
目次
迷思1 傻瓜王子跟聰明王子:誰能贏得公主芳心?(心智、理性)
迷思2 何必跑贏熊?我跑贏你就好(倫理)
迷思3 幫助下定決心的藥丸(欲望、自我)
迷思4 不存在的時間(形上學、時間)
迷思5 海上揮手的女子:她在打招呼還是求救?(行動、心智)
迷思6 想像力,無極限?(形上學、心智)
迷思7 跳鼠該救,為什麼蟑螂就該死?(環境、倫理)
迷思8 雙重生活:變裝人生(形上學、邏輯)
迷思9 人體素描模特兒:藝術鑑賞或慾望投射?(表象、現實)
迷思10 讓你痊癒的是信念還是藥物?(信念、理性)
迷思11 該來的,一定會來嗎?(宿命、自由意志)
迷思12 男女真的可以平等嗎?(政治、倫理)
迷思13 火雞大餐與黑天鵝效應(知識、證據)
迷思14 國家給你的是麵包還是棍子?(法律、政治)
迷思15 辛勤工作還是輕鬆度日?(生活、價值)
迷思16 愛情中的自我(愛)
迷思17 神、巧克力與紐康悖論:該拿哪個箱子?(理性)
迷思18 大腦能擁有經驗嗎?(形上學、心智)
迷思19 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倫理、動物、烹飪)
迷思20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邏輯、語言)
迷思21 世界上有聖誕老人嗎?(神、存在)
迷思22 自由的界線:噪音與偷窺狂(倫理、人性)
迷思23 是鴨子還是兔子?(藝術、觀看)
迷思24 普德泰格拉的法律難題(邏輯、法律、生活)
迷思25 罪犯談什麼人權?(倫理、宗教)
迷思26 「睡美人問題」:是機率還是存在問題?(理性、機率)
迷思27 你相信奇蹟嗎?(宗教)
迷思28 上一秒跟這一秒的河流,其實不一樣(形上學)
迷思29 草地都會是綠色的嗎?(形上學、知識)
迷思30 人生可以是多選題嗎?(倫理、政治、法律)
迷思31 星星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嗎?(形上學)
迷思32 沒完沒了的邏輯推理(邏輯、推理)
迷思33 你想當人還是當貓?(意義、人生、藝術)
推薦序一
哲學,就像獨孤九劍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冀劍制
有天,一位朋友打電話來邀約演講,我直覺就說:「不知道要說什麼。」他聽了覺得不可思議:「跟你隨便聊聊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怎麼可能不知道說什麼呢?」他以為我只是隨便找個藉口拒絕,但事實上,這的確是我不愛演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面對一群不說話的人,我還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透過與人對話,我可以從言談中找到很多值得一提的素材,進而滔滔不絕地談論各種哲學思維。越強的思考者,就越能激發出對話的樂趣。
哲學本身就應該是一場對話。我喜歡把哲學比喻成金庸小說中的獨孤九劍,它本身無招,但對應不同的攻擊時,便能回應出不同的招數。對手越強,就越能激發出獨孤九劍的精髓。哲學本身(除了特定教學內容之外)並沒有什麼確定不移的知識可以作為演講的題材,但當面對不同的問題或思維時,便能對應出各種不同的理論。問題越深、思考越精,就越能激盪出高深的哲學思想。
本書作者從一開始就透過文字跟讀者對話,雖然不是以對話的格式撰寫,但作者始終以對話的心態寫下每一個字,文字因而較為口語,具親和力與感染力。當你心中隨著閱讀產生疑問時,作者會在接下來給你回答。這真是個非常愉快、有趣的閱讀經歷。
本書所談的內容主題儘管有趣,但多數問題不會真的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有人會懷疑,除了訓練思考能力之外,思考這些問題有什麼價值嗎?實際上,這不僅能增強思考能力,還可以讓自己回頭反思自己習慣的思考方式、判斷的預設、以及先入為主的觀點,讓我們自己越來越清楚自己的思維,以及這些思維背後的不穩定基礎,協助我們破除執著。另一方面,深入思考這些問題也能強化某些既有觀點的重要性,以增強對自己想法的信心。
這是一本值得閱讀與反思的書籍。當我們深入經歷這場思辨之旅,將會發現自己再度進化,蛻變成一種更能面對時代挑戰,以及更擅長探索各種真相的思考哲人。
推薦序二
不管那個人嗑了什麼有趣的問題,都給我來一點!
沃草公民學院主編、哲學雞蛋糕腦闆
朱家安
《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是輕鬆的哲學小品,不介紹深入的哲學理論和歷史,而是以一個個具體的問題為基礎,引誘人進入哲學性的思考。這樣的書註定無法令哲學專家滿意(話說回來,無法讓哲學專家滿意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但對於喜歡思考和挑戰的人來說,它提供的資料和提問足夠你進入一段又一段的「腦內冒險」。
《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包含33個哲學問題,每個問題會(看情況)附送幾個互相衝突的答案或是相關的小問題。這些論述都可以在大號的時間內讀完(這只是個形容法,為了健康起見,你最好別在大號的時候讀任何東西),不過光是讀完哲學內容,並不代表你真的開始體驗哲學,重點在於這些內容讓你多動了多少腦。作者凱夫特別在序言裡引用維根斯坦的說法,建議大家「慢慢來」,我在這裡承襲他的態度,提供幾個「慢慢來」的時候可以想的事情:
我眼前的文章致力於回答的到底是什麼問題?
文章裡的各方說法,為這個問題給了哪幾種答案?
這些答案,根據文章,有哪些支持的理由?
這些理由有道理嗎?能順利支持它宣稱自己要支持的答案嗎?
在這些答案裡,我最喜歡哪一個?
對於和我做出不同選擇的人,我有什麼好說法可以說服他?
有些消極的人認為,哲學的特色在於「沒有答案」,或是「沒有對錯」。(這種人可能沒想過,「哲學有沒有答案╱對錯?」這個問題算不算是哲學問題。)站在這種人的立場上,他可能會拒絕執行上述「無謂」的程序。
我沒辦法在這篇短短的推薦文裡跟你說明,上述的消極立場有什麼問題。我只能說,如果你願意的話,參考我推薦的方式把這本書讀一讀,想一想,或許你會(如同大部分從事哲學研究的人)發現「積極」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