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

作者:肖運本 主編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
出版日期:2010年02月01日
ISBN:9787547801383
語言:繁體中文

全書共23章,附錄部分為實驗指導。第一至第五章為醫學微生物學總論,第六至第十六章為醫學免疫學,第十七至第十九章為醫學微生物學各論,第二十至第二十三章為人體寄生蟲學,附錄為實驗指導。教學參考時數為高級護理專業72學時,臨床醫學專業90學時。從廣義的細菌概念出發,將傳統的細菌、放線菌與諾卡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和螺旋體等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統一編寫為第十七章“病原性細菌”。根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將醫學免疫學安排在醫學微生物學總論之後。為了便于師生掌握每章節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在每章節之前注明了導學。為了便于教師課後總結和幫助學生課後復習,在每章節之後編寫了小結。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英文,在教材中附注了常用的英文詞匯。

第一章 醫學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的概念與種類  二、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三、醫學微生物學的概念及學習目的 第二章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第一節 細菌的大小與基本形態   一、細菌的大小   二、細菌的形態  第二節 細菌的結構   一、基本結構   二、特殊結構  第三節 細菌的形態檢查法   一、不染色標本檢查法   二、染色標本檢查法 第三章 細菌的生理與遺傳變異  第一節 細菌的理化性狀   一、細菌的化學組成   二、細菌的物理性狀  第二節 細菌的生長繁殖與培養   一、細菌的生長繁殖   二、細菌的人工培養  第三節 細菌的代謝產物   一、細菌的分解代謝產物   二、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  第四節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一、細菌遺傳與變異的概念   二、細菌的變異現象   三、細菌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四、細菌遺傳性變異的機制   五、細菌遺傳變異在醫學上的意義 第四章 細菌與外界環境  第一節 細菌的分布   一、細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細菌在正常人體的分布  第二節 消毒與滅菌   一、基本概念   二、物理消毒滅菌法   三、化學消毒滅菌法 第五章 細菌的致病性  第一節 細菌的致病因素   一、細菌的毒力   二、細菌的侵入數量   三、細菌的侵入門戶  第二節 感染的發生、發展與結局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的來源   三、傳播途徑   四、易感者 第六章 醫學免疫學概述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   三、醫學免疫學的概念及學習目的 第七章 免疫系統  第一節 免疫器官   一、中樞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節 免疫細胞   一、淋巴細胞   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三、抗原提呈細胞   四、其他免疫細胞  第三節 免疫分子   一、細胞因子   二、黏附分子 第八章 抗原  第一節 抗原的概念與特性  第二節 抗原的免疫原性與特異性   一、抗原的免疫原性   二、抗原的特異性  第三節 醫學上重要的抗原   一、異種抗原   二、異嗜性抗原   三、同種異型抗原   四、自身抗原   五、腫瘤抗原   六、獨特型抗原  第四節 超抗原、佐劑和絲裂原   一、超抗原   二、佐劑   三、絲裂原 第九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節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第二節 免疫球蛋白的結構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及其他結構   二、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第三節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一、識別並特異性結合抗原   二、激活補體   三、結合細胞   四、穿過胎盤和黏膜  第四節 五類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與生物學活性   一、IgG   二、IgM   三、IgA   四、IgD   五、IgE  第五節 人工制備抗體的類型   一、多克隆抗體   二、單克隆抗體   三、基因工程抗體 第十章 體系統  第一節 補體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第二節 補體的激活   一、補體激活的經典途徑   二、補體激活的MBL途徑   三、補體激活的旁路途徑   四、補體激活的共同末端效應  第三節 補體的生物學活性   一、溶解細胞作用   二、調理作用   三、免疫黏附作用   四、中和病毒作用   五、炎癥介質作用   六、清除免疫復合物   七、清除凋亡細胞   八、免疫調節作用 第十一章 免疫應答  第一節 免疫應答的概念  第二節 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和特點   一、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   二、免疫應答的特點  第三節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   一、B細胞對TD抗原的應答   二、B細胞對TI抗原的應答   三、抗體產生的一般規律   四、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與特點  第四節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   一、效應Thl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   二、效應Tc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三、細胞免疫的生物學效應與特點  第五節 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   二、研究免疫耐受的意義 第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節 非特異性免疫   一、屏障結構   二、吞噬細胞   三、體液中的殺菌物質  第二節 特異性免疫   一、體液免疫的抗感染免疫作用   二、細胞免疫的抗感染免疫作用   三、黏膜免疫 第十三章 超敏反應  第一節 工型超敏反應   一、工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二、常見的工型超敏感反應病  第二節 Ⅱ型超敏反應   一、Ⅱ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二、常見的Ⅱ型超敏感反應病  第三節 Ⅲ型超敏反應   一、Ⅲ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二、常見的Ⅲ型超敏感反應病  第四節 Ⅳ型超敏反應   一、Ⅳ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二、常見的Ⅳ型超敏感反應病  第五節 超敏感反應病的防治原則   一、發現並避免接觸變應原   二、脫敏療法   三、藥物防治   四、免疫新療法 第十四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免疫缺陷病  第一節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的相關因素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類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原則  第二節 免疫缺陷病   一、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三、免疫缺陷病的治療原則 第十五章 腫瘤免疫與移植免疫  第一節 腫瘤免疫   一、腫瘤抗原   二、機體抗腫瘤的免疫效應機制   三、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   四、腫瘤的免疫診斷與免疫治療  第二節 移植免疫   一、同種異型抗原排斥反應的機制   二、移植物排斥反應的類型   三、移植物排斥反應的防治 第十六章 免疫學應用  第一節 免疫診斷   一、抗原或抗體的檢測   二、淋巴細胞的功能檢測   三、免疫診斷的,臨床應用  第二節 免疫預防   一、人工主動免疫   二、人工被動免疫   三、預防接種  第三節 免疫治療   一、抗體為基礎的免疫治療   二、抗原為基礎的免疫治療   三、細胞因子及其拮抗劑為基礎的免疫治療   四、細胞為基礎的免疫治療   五、免疫調節劑治療 第十七章 病原性細菌  第一節 化膿性細菌   一、葡萄球菌屬   二、鏈球菌屬   三、奈瑟菌屬   四、假單胞菌屬  第二節 腸道感染細菌   一、埃希菌屬   二、沙門菌屬   三、志賀菌屬   四、變形桿菌屬   五、弧菌屬   六、彎曲菌屬   七、幽門螺桿菌  第三節 厭氧性細菌   一、厭氧芽胞梭菌   二、無芽胞厭氧菌  第四節 呼吸道感染細菌   一、結核分枝桿菌   附︰麻風分枝桿菌   二、白喉棒狀桿菌   三、嗜肺軍團菌   四、百日咳鮑特菌   五、流感嗜血桿菌   六、肺炎克雷伯菌  第五節 動物源性細菌   一、布氏菌屬   二、炭疽芽胞桿菌   三、鼠疫耶氏菌  第六節 放線菌與諾卡菌   一、放線菌屬   二、諾卡菌屬  第七節 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   一、支原體   二、立克次體   三、衣原體  第八節 螺旋體   一、鉤端螺旋體   二、梅毒螺旋體   三、其他螺旋體 第十八章 病毒  第一節 概述   一、基本生物學性狀   二、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三、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第二節 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附1︰甲型H1N1流感病毒   附2︰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二、麻疹病毒   …… 第十九章 真菌 第二十章 人體寄生蟲概述 第二十一章 醫學蠕蟲 第二十二章 醫學原蟲 第二十三章 醫學節肢動物 附錄 實驗指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