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

作者:梁旅珠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12日
ISBN:978986589624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88元

繼《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熱銷50,000本後新作!
  如果5歲的孩子管不動,你還能指望他15歲,與你好好溝通嗎?  梁旅珠的「分齡教養」,讓你輕鬆教出好孩子!  台灣父母都在等的教養書;聯合報讀者感動落淚
  從2歲到20歲,全台灣父母對教養的焦慮與苦惱,化成一篇篇心急的提問。這些提問,梁旅珠在深刻思索後,延伸書寫成這本兼具理念與方法的教養書。
  梁旅珠認為,教養的最大問題與迷思:  對於小小孩,過於「尊重」、放任,沒有教規矩、是非。  當孩子大了,表現不符期待,又把青少年當小小孩般責罵,自然引起親子衝突。
  所以,她主張「分齡教養」,搭配每個階段孩子的發展,父母不但能輕鬆教,更能教養出好孩子。
  Part1學齡前&幼稚園(如海棉般,大量吸收與模仿的時期)  這個階段的教養目標應該放在良好觀念和習慣的養成,這些需要靠父母以各種方式引導、鼓勵、制止或責罰來達成。  有些父母以為講了很多道理給孩子聽,就已經盡到教養責任,其實不然。聰明的孩子只要發現口頭制裁沒約束力,父母的說教很快會淪為「無效的嘮叨」。所以父母「動口」之外,也要「動手」執行,才有辦法做到有效的教養。
  Part2小學(如麵包般,不同材料做出不同麵包,不同父母教養出不同孩子)  小學六年,是親子互動最密切的階段。這個過程有點像做麵包,從材料的品質比例、揉麵技巧、發酵過程、時間拿捏到環境工具等等,影響成果的因素很多,每一個環節都要用心以對。  這個年紀是父母協助孩子養成觀念和習慣最重要,也最容易使力的階段。做得好的話,不但可以是親子間親密快樂的時光,也能為往後的互動打下好基礎。
  Part3國高中(如鞭炮般,一點火星就可能引發連環爆)  外表生理的變化、體內賀爾蒙暴衝再加上繁重的課業壓力,內外失衡的青春期孩子就像一串鞭炮,只要一點火星就可能連環爆。  這個年紀的孩子多半對「沒有好理由」的命令或限制難以服氣,對未來也很迷惘,如果父母能理解這些,就會自己先做好情緒管理和充分的準備。  只要採取適切的應對技巧,跟孩子一起輕鬆愉快的度過青春期,實非難事。
  Part4大學~成人(如火車般充滿動能,硬去阻擋或衝撞並不明智)  這個階段必須盡早完成的終極目標,應該是讓孩子確實的學會為自己負責。  高中畢業以後的孩子,好比是充滿動能的火車,硬去阻擋或衝撞行進中的火車並不明智,因此平交道前的「停看聽」,就是面對成年孩子問題最理想的方法。  父母要先冷靜下來,仔細觀察癥結在哪裡,才有辦法找出對策。了解火車的路線方向與時刻表並耐心等待,因為唯有火車進站停靠時,我們才有機會進入火車的內部。
  親子間每個看似單一的事件,背後都是多年親子互動累積的結果。別小看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小事」或「狀況」,那是父母為孩子建立核心價值,導正觀念、行為的機會。但也別怕教養來不及,只要父母認真面對,思考對策,就是找回親子間美好的開始。
本書特色
  .繼《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熱銷後的新作!
  .獨特的「分齡教養」,條理分明,讓父母更清楚,孩子在什麼樣的年紀,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孩子,最能教養出好孩子。
  .未出版,已有讀者熱烈詢問。一本台灣父母都期待的教養書。
作者簡介
梁旅珠
  北一女、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碩士,曾主持台灣第一個自製旅遊節目「世界真奇妙」,獲得新聞局金鐘獎。
  從小各方面優異的她,一對子女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女兒2010年北一女畢業,同年錄取美國七大頂尖名校,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大學,打破北一女創校百年紀錄,女兒後來選擇史丹佛大學。兒子於2011年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
  目前擔任明曜親子館負責人、呈熙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曾出版《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浮世的繪──我和我的那些日本朋友們》、《日本夢幻名宿──溫泉、美食、建築的美好旅行》、《Kuli好狗命──A Queen’s Dog》。

輯一 家長提問 Part1學齡前&幼稚園(如海棉般,大量吸收與模仿的時期)每天上演吵架戲碼? 媽媽兇,會不會造成孩子沒自信? 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孩子愛挑食?孩子屢犯,怎麼辦?                先生對孩子的教養,很沒耐心? 管教時,親友團愛干涉?預算有限,如何栽培孩子才藝? 三四歲的孩子,如何學英文? 如何啟發孩子興趣?如何讓孩子體貼、有耐心?如何為孩子選擇學校?該給孩子上幼稚園嗎?如何與長輩溝通? 如何處理孩子感情、人際及打扮? Part2小學(如麵包般,不同材料做出不同麵包,不同父母教養出不同孩子)如何訓練小孩按時寫作業? 該做功課、複習,孩子擺臭臉,該堅持嗎?  同儕相處有問題?夫妻教養不同調(課業篇)? 夫妻教養不同調(休閒篇)? 如何增進英文閱讀能力? 孩子熱心相助,卻犯錯? 孩子會打人? 孩子提早叛逆? 如何引導英文學習?家有磨咕大王?女兒有公主病嗎?
Part3國高中(如鞭炮般,一點火星就可能引發連環爆)用功讀書,成績卻沒起色? 如何正確讚美孩子?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良好互動? 女兒因為感情問題蹺家? 孩子基測成績失常? 運動、課業,哪一種重要? 青春期女兒的唐突轉變? 我是不是誤了孩子? 孩子很乖,但功課不好?女兒沉迷電腦?該不該讓兒子去國外念高中?孩子是同性戀?如何消弭兄弟仇恨?
Part4大學~成人(如同火車)(如火車般充滿動能,硬去阻擋或衝撞並不明智)兒子大學無法畢業,怎麼辦? 孩子沒上進心,該怎麼幫他? 不懂事的大五兒子,該怎麼辦? 想要孩子回家住,該怎麼做?速讀和記憶法,有效嗎? 三十歲的年輕人,適合什麼工作?
輯二 學生提問我被數理壓得喘不過氣……我的人際關係不太好…… 爸爸媽媽管太嚴?我不想參加指考…… 我該轉哪一科?有天才兄姊,我該怎麼辦? 課業與人際,都讓我頭痛…… 怎麼跟媽媽談心?

Q:孩子屢犯,怎麼辦?想請問旅珠姊,當五歲的孩子屢犯時,在不體罰孩子的狀況下,我們該選擇什麼樣子的教育,才會有效呢? 因為體罰好像會造成不少後遺症,但一直叨叨唸唸,要孩子不要做這、不要做那,我們自己也覺得好累……A:不斷努力規範、要求兒女,孩子卻屢屢再犯,我想這是很多家長常常碰到的頭痛問題吧!我在演講中特別提到,若發現孩子對我們的要求一次、兩次、三次的當成耳邊風時,做父母的就要提高警覺了,因為孩子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如果我們不在這個時候,找出有效的應對方法,孩子馬上會感受到父母沒有約束力,他們可以不予理會,我們的要求很快就會變成「無效的嘮叨」。父母制定規矩,必須說一不二生活中人際間一再產生的「拉鋸戰」,考驗我們的應對智慧與處理能力,慢慢累積,決定了相互的「權力、態度關係」,不論是親子、夫妻、朋友或職場同事間,都是一樣的。所以,對於孩子還很小的家長們,我一再強調從小培養親子間良性互動的重要性。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比較有機會長時間跟他們相處,孩子也還沒有既定的行為模式與習慣,對於一些規矩和要求比較容易徹底執行,因此一定要利用這個時候嚴格要求,執行到位,盡量做到說一不二,孩子自然會了解父母的要求都不是隨便說說的,不能輕忽。當然,大人一定要對所有的規矩想清楚,再要求,不要提出自己站不住腳,或讓自己騎虎難下的規範。當孩子屢犯,父母繼續責罵,是無效的年紀越大的孩子就越難強制、約束他們的行為,如果開始覺得孩子有屢犯的傾向時,父母一定要馬上節制自己繼續唸或罵,趕快針對問題,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去想想看,他為什麼會一犯再犯。比方,我曾經聽一位朋友說,她發現十幾歲的女兒,每天在浴室用來擦臉的髒面紙團,總是丟在洗臉台上,而不丟進垃圾桶裡,讓她每次進浴室就一肚子火。她唸了好多次,要求改進,女兒還是不把她的話當一回事。後來她仔細想想,發現這件事都發生在早上,因為孩子趕上學梳洗時,為了丟紙團,必須要「多走三步」繞過馬桶,用腳去踩開有蓋式垃圾桶,再把垃圾丟進去,孩子嫌麻煩就偷懶。因此,針對解決方案,她考慮過是否要改用無蓋式垃圾桶比較方便丟?還是要移動垃圾桶的位置?她這樣的反應和反省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時候如果不趕緊找出行動上的解決方法,又繼續罵,我們就放著自己往「嘮叨媽媽」之路邁進了。看似不重要的生活小事,卻會影響親子間日後的溝通方式和相處氣氛。找出孩子屢犯的癥結點,讓孩子面對問題孩子會一再重複的行為,我們若能找出癥結點,幫孩子點出來,也提出對策,以行動協助他改進,或讓孩子自己建議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不要停留在事情的表面層次碎碎唸,孩子就必須面對問題,比較難逃避責任。我的朋友最後決定不改變垃圾桶的狀況。她讓孩子知道媽媽理解原因,但她堅持女兒必須體諒媽媽的辛苦與困擾,也強調大家一起使用的公共空間,必須考慮到別人──製造了髒亂,讓別人不舒服或給別人困擾都不應該,然後控制自己不要開口就罵,以免造成孩子心態上的反彈,開始採用比較輕鬆、幽默的態度與方式提醒女兒,孩子自己覺得不好意思,狀況很快就有了改善。會被孩子「看笑話」的教養方式有朋友對孩子總是亂丟髒襪子而衝口罵出:「下回再這樣,我就叫你把髒襪子吃下去!」對這一類的氣話一定要節制,出口萬萬要謹慎,因為小小孩對父母無法執行這樣的要求,或許沒什麼「感覺」,大小孩就會「看笑話」了。跟十歲以上的孩子過招,切記不要讓孩子看著自己食言,做不到,無論如何,都要幫自己留「有尊嚴的台階」下。指正、鼓勵及幽默要並用當孩子因應父母的要求有改進或改善時,一定要加以讚美、鼓勵,讓孩子確實感受到「爸爸媽媽因為我的行為,覺得非常高興、感動」。指正和鼓勵要適度穿插運用。對大一點的孩子,用幽默的方法,效果很好。以丟垃圾的例子來說,如果是我,我可能會用小紙片畫豬打叉叉,寫一些比較誇張、好笑的抱怨之詞,貼在孩子的洗臉鏡上。比方,我可能會寫:「新聞快報:XXX的母親A女士發現女兒持續將髒紙團丟在她辛苦打掃、一塵不染、史上最乾淨的洗臉台上,此等忘恩負義的行為,讓她震驚不已、無法面對、痛不欲生。針對XXX令人髮指的不孝行為,社會局將介入調查。」每有「犯行」就貼一張,換點內容,「堅持」貼到孩子改善為止。通常大孩子對媽媽這種可笑的做法會「看不下去」,很快就會改進。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比較不穩定,不要當面給臉色或用罵的,這樣可以減少孩子頂嘴的機會,避免掉對立,甚至讓孩子爬到頭上的難堪。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