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漢學集刊·第二輯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0月

國際漢學集刊·第二輯

作者:陳學超 主編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ISBN:978750046960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93元

漢學(或者中國學Sonology or Chinese Sdudies)研究的國際化,已經有很深的傳統。了遠在20世紀20年代留學法國的學人李思純評議說:「西人之治中國學,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法國漢學家雷慕薩(Abel Remusat)、儒蓮(Stanislas Julien)、沙畹(Edouara Chavanne)、伯希和(Paul Pelliot)等,在歐洲首先將中國學建設成為一項專門學問、一個專門學科;其後,瑞典的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美國的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蘇俄的阿列克(V.M.Alexeif)都對中國的經典作了畢生的學習和研究;更有一批批海外華裔學者,為弘揚中國文化作出了艱苦原努力和卓越的貢獻,終於使漢學成為國際上一門令人矚目的學術領域。中國經典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對它的研究已經而且應該是世界性的。國際漢學,作為國內中國人文學術研究的拓展和延伸,其成果充實豐富了國學研究寶庫。近代以來,我們的先輩前賢在引進「西學」的同時,就開始注意引進海外的「中學」。國際漢學家從不同的文化語境、價值觀念、審美取向和研究方法開發,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涉及了多邊文化關系,是一種具有學術邊緣性的比較文化研究。它往往具有某種片面的深刻或者深刻的片面,可以給國內的中國人文研究以新鮮的啟示和特別警策。 國際漢學研究,是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文化研究,它超越了本土,具有屬於全球的普世價值。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繽紛的,沒有一種文化可以自命為中心,西方中心不行,東方至尊也不可取。前些年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提到「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時,我表示過懷疑。今天,當21世紀初的中國經濟發展騰飛、文化輸出迅猛的時刻,我依然認為所謂「中國人的世紀」或「中文的世紀,,的口號,是不可取的。《論語》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說法,是堅持文化異同、文化互補和和諧相處的原則的。而那些狂妄的說法,不是「和而不同」,而是「同而不和」。21世紀,不可能是哪一個民族、國家或語言的世紀。《庄子·齊物論》言『『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即沒有對方就不能有自己,沒有我的貢獻對方也不能得益,大家彼此相依,互相扶助,才能構成一個全球和諧共處的世界。「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口句)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庄子》),我們期待國際漢學在人類「泉涸」之境,以沫相濡,提供美好的精神甘霖。 語言方面也一樣。世界各種語言本來是不分優劣的。然而世界文明史上,希伯來語、希臘語、拉丁語以及法語,都曾經被尊為神聖、高貴的語言,英語甚至被褒為「世界上接近完美的語言」,而其他語言則被貶為野蠻的語言,並以此作為排斥「他者」語言的邏輯和理據。漢語近一百多年被冷落被貶斥的厄運,有西方人語言霸權的擠壓,有我們國力貧弱的底氣不足,也有中國知識分子自輕自賤自己母語的原因。「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有些精英就曾把中國落後的原因歸咎為漢語難讀難寫,甚至打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糊塗口號。幾年國內有的學校重英語、輕漢語的現象達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更不能不使世界華人感到一種潛藏的文化危機。語言是一種交流的符號,同時也是一個人文化身份的體現,它承載著一種特有的文化模式。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在獲得諾貝爾獎發表感言時,堅持用漢語而不用英語,那種令人尊敬的母語情懷和民族文化認同,感動了華人,也感動了世界。有學者根據這個事例,提出了語言文化的距離效應問題,「越是遠離了祖國,越是倍覺祖國語言文化的親切、珍貴、可愛。他們把中文寫作當作是鄉思、鄉戀、鄉愁的一種寄托,是對故國家鄉母語和母語文化的一種回歸.是對孤獨於異國他鄉的失語和失憶的一種抗爭,是尋找自己精神家園、靈魂回歸的一種最後的奮斗」(公仲:《語言的回歸歷史的沉重》)。當前,世界范圍內的學習漢語的熱潮正方興未艾,我們國人更要提高自己的母語意識,自覺地在漢語國際推廣中發揮作用。

卷首語林語堂《朱門》的西安想象細話漢唐文明 暢敘萬古江河——歷史學家許倬雲與西安市委宣傳部長王軍的對話漢唐記憶與西安文化從「遺跡」到「文獻」:宋明時期的陝西方志「載道」與「日新」——國際中文教育的世界公民教育功能探討從對外漢語到國際漢學對外漢語語法教學初探論漢字之文化特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簡論方言、共同語及其與對外漢語教學的關系談詞匯教學的幽默語境創設論中級漢語聽力教學中的課堂測試試論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語言簡論韓國的漢字教學談對外漢語「詞素教學法」論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生存環境的變化秦楚之際「進用人才方案」的嬗變秦始皇的城市建設計划及其理念基礎論唐詩中李廣形象的文化意識南宋詞人趙以夫及其詞考論甲骨文偏旁的位置、方向與字義關系試探甲骨文會意字的形聲化唐代漢字規范政策研究《韓非子》單音節詞的同義關系格式研究從閩語看漢語音節結構從粵普詞匯差異看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論給予句合格度的韻律制約漢日語音與句法語義關系綜述穗港語文教師對情意教育的看法詞在文學作品中的言語義:詞義分析的實踐都市里的村庄——論吳天明的城市片創作及其與農村片創作的不平衡現象關於現代愛情詩的幾點思考論現代散文主體性敘述杏林子散文風格淺談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