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頭皮針療法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林氏頭皮針療法

作者:吳九偉 王海麗 編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ISBN:9787313069054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是一部全面系統介紹林氏頭皮針基礎與治療的學術專著。 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基礎篇,主要介紹了與頭皮針有關的解剖、生理、頭皮針的常用刺激區及頭皮針治療原理,重點突出了林氏頭皮針對大腦功能的獨特分區和認識。下篇為治療篇,主要就林氏頭皮針的取穴特點、取穴原則、具體針刺方法、治療經驗等作了介紹,重點突出了林氏頭皮針對一些臨床常見病與疑難病的獨特療效與治療經驗。本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是對林氏頭皮針的一次全面系統總結。本書可供從事中醫針灸臨床、教學與科研的專業人士參考使用。

引言︰林氏頭皮針緣起 一、西醫出身,基礎扎實 二、西為中用,探索創新 三、老當益壯,再立新功 上篇 基礎篇 第一章 頭皮的結構 一、顱頂部的頭皮 二、顳部的頭皮 三、顱骨 四、頭皮的血管和神經分布 五、腦的大體解剖 六、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 七、神經傳導路 八、頭與經絡的關系 第二章 林氏頭皮針的常用刺激區 一、大腦功能定位區 二、靜區 三、小腦新區 第三章 林氏頭皮針的治療原理 一、神經學說原理 二、生物全息原理 三、腦血流與腦功能原理 四、經絡學說原理 下篇 治療篇 第四章 林氏頭皮針療法 一、林氏頭皮針的取穴特點 二、林氏頭皮針的取穴方法 三、林氏頭皮針的針刺技術 四、林氏頭皮針的治療經驗 五、林氏頭皮針的常見病癥取穴表 第五章部分疑難病治療 小兒腦性癱瘓 兒童多動綜合征 抽動-穢語綜合征 兒童自閉癥 頭痛 三叉神經痛 帕金森病 神經性耳聾 口吃 小腦性共濟失調 面神經麻痹 老年痴呆 憂郁癥 腔隙性腦梗死

總結上海市中醫文獻館林學儉先生應用頭皮針療法經驗的文稿,授我有關針灸學術和治學之“漁”。受顧問責任的激勵,我欣然接下為這位廣受尊敬的福建同鄉前輩經驗集作序的任務。 針灸學恰似一本連台的大戲,“生旦淨末丑”各個行當,一個也不能缺地共同演繹“將相和”。特色明顯的頭皮針療法的加盟,促進了“針器”(刺灸技術、器材及相關療法等)的研究,讓針灸治療體系變得更豐滿、更有活力,也為滯後的“針道”(理論、概念和作用規律等)的探索,提供了某些切入點。 歷史老人的魔杖,往往讓後輩們只專注于科技史實中的精華,而忽略糟粕的部分。當今針灸學術的成就,如創建實驗針灸學、發明針麻手術、提出針刺穴位防痛概念,以及引領中醫藥學走向世界等,也可能令幾百年後的針灸學人,由衷地感嘆“今不如古”。本人無法贊同所謂中醫‧針灸學正處于危機中的判斷。林醫師的實踐經歷和學術經驗,也提示那種認識是完全不客觀的。當然,我們也不可以無視中醫師不姓“中”等諸多現實的問題。 鑒于林學儉老師曾在上海第二醫學院教授生物學多年,我不由自主地回憶起50多年前的一些往事。 草創于1956年的上海中醫學院,起初的兩年暫棲于北蘇州河路上河濱大樓的兩個樓層。身為第二屆學生的我等,只得到北京路河南路口的國華大樓上某些公共基礎課;借用山東路體育場的設備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我等通常在四川路橋下乘會發出“叮叮”鈴聲的17路無軌電車去重慶南路的二醫上課,這對我們這些來自華東地區的“鄉下”學生,當年的新上海人,卻是一種新鮮的融人大上海的最初經歷。追昔撫今,眺望今天中醫藥大學寬闊壯觀的浦東張江新校區,我不禁慶幸能成為母校從河濱大樓時期,到零陵路時期,再到張江新校區時期滄桑演變的見證人之一。 誠然,“硬件”的擴充、改善,對促進中醫學術發展居功至偉。但我以為,決不應忽視文化理念等“軟件”“潤物細無聲”的意境和效應。 海派中醫一一海派文化在中醫藥界的縮影,乃開埠尤其是近代以來,在五方雜處的上海灘,經人文雜交而出現的。林先生頭皮針學術的醞釀、形成,我理解也是踐行海派中醫理念的結果。 中醫學博大精深,有海一樣的胸懷,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天文、時間、地理、氣象等與生命活動有關的許多知識。在現今全球化、國家現代化建設的環境中,中醫‧針灸學一如往昔歡迎一切像林先生那樣熱愛中醫,信仰中醫學文化傳統的人士,參與其理論和治療體系的建設,不論膚色,更勿論學術出身或背景和人“山門”之早晚。 早年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的林老,是一名資深的基礎醫學教授,多年在國內外針灸臨床的探索和經驗積累,造就她成功轉型為“大器晚成”的針灸專家。業內行家深知,此一瀟灑“轉身”,必不輕松,個中之甘苦,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幸虧,歷史是公正的,耐住寂寞者終必修成正果。也全賴中醫學文化中有厚道一說,盡管有時這兩個字沉重如鉛。若不厚道,當年何來針麻和針刺鎮痛原理研究諸多的創造。反觀那些動輒拿中醫說事的“科學衛士”,就頗欠厚道了。而對總想廉價地利用我們的厚道,從經絡針灸中討得一盞羹者,這個“山門”再不能盲目敞開了。 出乎某些人意外的是,當林教授輕撫自己迭經醫海“沖浪”始捕獲的學術果實時卻坦陳,林氏頭皮針療法是在焦(順發)氏系統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研創的新穴(靜區和小腦新區)而形成的。林老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同海派中醫不拘一格、兼收並蓄、立足于探索、著眼于發展的理念,一脈相承。這種學者式的誠實,對于那種學術抄襲丑行,不啻一種無言的呵斥。在年屆耄耋的林先生面前,良知未泯的造假者,是沒有理由不汗顏的。從來,精深學問與嚴謹治學,恰如互根的陰陽,是須臾不得離決的。 關于刺灸頭部穴位療疾,我國經典醫籍早已記載,但作為一種專門療法,頭皮針療法僅在20世紀中葉後才問世。包括此法的微針系統療法,對于傳統的治療體系,更是新的、外來的。它相對于巨針系統(分布于周身的經典穴位系統)療法而特指存在于身體特定部位(頭、耳、足、手、眼、舌等)的穴位系統療法。此乃美國R.A.Dale于1976年提出的,包含14個系統,近年中國學者又增加第二掌骨側穴位群刺法等。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