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綱要:從史前到戒嚴,發生在臺灣本土的7個年代記錄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4月

臺灣歷史綱要:從史前到戒嚴,發生在臺灣本土的7個年代記錄

作者: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19日
ISBN:978986516571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24元

  本書集合多位史學專家,考據了臺灣在史前時代的地理、歷史,一直到近代蔣經國去世、臺灣解除戒嚴的一份完整歷史脈絡。
 
  全書共分七個章節,第一章「早期臺灣」描述了臺灣的地理環境與早期住民的社會生活;第二章「荷蘭入侵的38年」描述了臺灣在荷蘭與西班牙人殖民統治期間的社會經濟與抗爭歷史;第三章「明鄭時期」描述了鄭成功光復後的臺灣的發展;第四章「清代前期」描述清朝早期對臺灣的定位與社會發展;第五章「清代後期」描述滿清末期外國人的入侵與臺灣現代化的進程;第六章「日本統治的50年」描述日據時代的殖民統治與臺灣人的抗日活動;第七章「當代臺灣」描述臺灣光復到解除戒嚴時的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

編者簡介
 
陳孔立
 
  長期從事臺灣歷史、政治、兩岸關係的研究,曾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理事。
 
  陳孔立教授與民進黨交往由來已久,是最早研究民進黨的學者之一,1988年他開始寫作《民進黨:過去,現在,未來》,發表的第一篇臺灣政治論文是《民進黨與1989年選舉:預測與解釋》。主要著作有《臺灣研究十年》,《清代臺灣移民社會研究》,《臺灣歷史綱要》,《簡明臺灣史》,《臺灣歷史與兩岸關係》,《觀察臺灣》。

第一章 早期臺灣
第一節 地理環境和早期住民
第二節 早期住民的社會生活
第三節 早期臺灣與大陸的關係

第二章 荷蘭入侵的38年
第一節 荷蘭和西班牙的入侵
第二節 殖民統治下的社會經濟
第三節 殖民統治與反抗鬥爭

第三章 明鄭時期
第一節 鄭成功收復臺灣
第二節 大陸移民與臺灣開發
第三節 鄭氏政權的對外關係和鄭清關係

第四章 清代前期
第一節 康熙統一臺灣與經濟發展
第二節 移民社會的結構與內外關係
第三節 清政府的統治與社會矛盾

第五章 清代後期
第一節 外國入侵與對外貿易的發展
第二節 由移民社會向定居社會的轉變
第三節 臺灣建省與近代化的開始
第四節 反對日本佔領的鬥爭

第六章 日本統治的50年
第一節 殖民統治的建立
第二節 社會經濟的殖民地化
第三節 民族抵抗的社會運動
第四節 殖民統治的強化與戰時反日活動

第七章 當代臺灣
第一節 臺灣光復
第二節 國民黨的專制統治
第三節 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第四節 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第五節 本土化和自由化的推行

第三節 早期臺灣與大陸的關係 一、早期的史籍記載 三國時代的吳國黃龍二年(西元230年),吳王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1萬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亶州」,到達夷洲。夷洲在什麼地方歷來都有爭論,有的認為在今天日本或沖繩,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夷洲即今日臺灣。有的學者指出:「夷洲之方向,地勢,氣候,風俗與臺灣極相似,舍臺灣外無可指,且近時日本人曾在台北發現指掌型之古磚,推其時代即屬於三國,故夷洲之為臺灣,絕無疑義。」有的學者認為,成書於西元264年至280年的《臨海水土志》所記的夷洲,在地理方面無一不與今日之臺灣相合,如方位:「夷洲在臨海東南」,臨海郡北起浙江寧海一帶;氣候:夷洲「土地無雪霜,草木不死」;物產:「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文化特徵:如鑿齒,「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齒」,臺灣北部的泰雅人,直到明清時期,仍有此風,男女青年相愛,男「鑿上顎門旁三齒授女,女亦鑿三齒付男,期某日,就婦室婚,終身依婦以處」。又如獵頭,勇士「戰得頭,著首還,中庭建一大材,高十餘丈,以所得頭差次掛之,歷年不下,彰示其功」。臺灣土著居民長期保持這種風俗,「所屠人頭,挖去皮肉,煮去脂膏,塗以金色,藏諸高閣,以多較勝,稱為豪俠雲」。據上所述,《臨海水土志》描述的夷洲就是當時臺灣的情況。吳國孫權派遣官兵前往夷洲,規模很大,時間很長,前後經歷一年之久,衛溫、諸葛直到達夷洲後,由於疾疫流行,水土不服,「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不得不帶領數千名夷洲人返回大陸。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到達臺灣。同時,這次行動使丹陽太守沈瑩有可能通過到過夷洲的官兵和由官兵帶回的夷洲人,詳細地瞭解夷洲的情況,寫出《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有關臺灣情況最早的記述。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