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下流老人: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你也養不起你自己,除非,我們能夠轉變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續‧下流老人: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你也養不起你自己,除非,我們能夠轉變

作者:藤田孝典
出版社:如果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4日
ISBN:978986941269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2元

  ★日本在2025年會出現45萬的照護難民,台灣呢?
  ★因為國家沒有錢,所以我們必須忍耐較差的長照及年金制度,真的是這樣嗎?
  
  引爆台日兩地熱議、人人自危,日本銷售超過20萬冊,台灣銷售超過3萬冊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的最新續作,面對即將破產的未來,提出的迫切建言! 
  
  *日漸趨向貧窮化的老人,我們稱之為下流老人。這個名詞來自日本,但目前在台灣也已被廣泛使用。
  
  未來,我們不僅是「下流老人」,更可能成為「過勞老人」,
  因為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退休後,你也養不起你自己,
  到死前的最後一刻,都必須出賣自己的體力才能活下去。
  
  靠自己和家人來解決貧困和照護的需求已經到達極限,
  淪落為下流老人是自身的責任嗎?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個現況?
  
  ◆這些事,會發生在你、我,每個人的身上:
  【故事一】因「照護離職」的65歲的野見山女士
  為照護失智的母親,不得不辭去原本穩定的工作,但在自己的身體也出現警訊後,想將母親送到公立的安養院,但沒想到床位要幾年後才能排到,只能將母親送到自費安養院。但自己的年金+母親的年金,在支付住院費之後,只能剩下一萬日圓。野見山女士不得不到安養院附近的車站擔任清潔工,以支撐自己的生活。談到未來,野見山女士說,她不知道自己能撐到什麼時候,也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充滿了不安。
  
  【故事二】「中年失業」不得不到便利商店打工的田坂先生
  原本在東京大型物流公司擔任課長,沒想到,在金融風暴發生時無預警地被公司解雇。原本以為以豐富的資歷,可以很容易地再找到工作,但結果卻是處處碰壁,最後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最小的孩子大學還沒畢業,房貸也還有十年以上,田坂先生真害怕,自己的體力,是不是能支持到付完房貸的時候。
  
  ◆如同健保,年金和長照是我們人人都用得到的社會制度,該如何思考並打造,讓每個人都能得到應得的老年幸福?
  ◆以刺激景氣、國家財政為前提的長照方案,刺激的是少數企業的經濟成長,還是真能為我們提供所需要的保障?
  
  無法單靠個人自力救濟的老年生活,關於年金與長照,我們要走上哪條路?
  
  【已經在日本出現的老後危機】
  ◎物價不斷升高,為了支撐生活,高齡者在退休後又馬上再度投入勞動。
  ◎國家宣稱預算不足,擅自調高需要被照護者的級別,讓許多需要照護者得不到照護。
  ◎把錢砸進長照產業,把市場做大,刺激景氣循環,結果也無法保證讓每個人都得到想要的老年照護。
  ◎錯誤的長照政策,盲目把長照交給市場機制,讓頂級照護機構愈來愈多,而人人需要的照護機構倒閉或愈來愈少。
  
  【我們即將面對的未來,從都市到鄉村,從制度面到經濟面】
  ◎商品化的照護單位收費愈來愈高,只有少數有錢人有能力負擔。
  ◎公立的養老院受限預算,資格限定愈來愈嚴,急切需要入住的人求助無門。
  ◎因為個人健康問題或家人需要,上班族時期的儲蓄可能所剩無幾。
  ◎鄉村的家庭式老年照護,因為缺乏年輕人,變成老老照護,隨時有可能斷裂。
  ◎老年就業市場不夠多元,即使工作時期是高階主管,再度就業也只能從事體力勞動,隨時可能倒下。
  
  【思考我們當前最迫切的需求】
  ◎年金該怎麼發?我們是不是可以把照護服務視為金錢的一部分,重新思考年金的定義?
  ◎長照制度該怎麼走?如果長照需要的花費只能在國家的預算規畫下控管,其他交由市場,或縮減人民所需,這樣我們真能得到需要的幫助?
  ◎財源哪裡來?是國家開徵長期照護險專款專用,或者是從其他的國家收入挪用,我們才能確保每一分徵到的錢都花在長照的需要上?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長期站在日本貧窮及老年福利第一線的日本社會學者,從政策、社會制度到國家經濟,為我們提出他懇切的建言,預防疲弊社會的到來。

名人推薦
  
  陳正芬(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陳穎叡(台北仁濟院社服室主任、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楊培珊(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蔡昕伶(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懇切推薦‧

作者簡介

藤田孝典

  1982年生。NPO法人HOT PLUS代表理事。聖學院大學人類福利學系客座副教授。反窮困網絡琦玉代表。黑心企業對策計畫共同代表。日本厚生勞動省社會保障審議會特別部會委員。以社會工作者的身分在現場展開活動,並針對生活保護與生活窮困者支援的理想狀態提出建言。著作包括《一個也不讓他們被殺掉》(堀之內出版)等多部。

譯者簡介

吳海青

  政大畢業,曾赴日留學,現為日文譯者,譯有多部著作。
 

前言

第一章 日益嚴重的下流老人問題
轉變為貧困大國的日本
〈1〉日益嚴重的「收入極低」
用著比接受生活保護更少的收入來生活的高齡者
即將崩壞的年金制度
年金領取金額以六到七萬日圓居多
高齡期的收入不斷減少
〈2〉日益嚴重的「存款很少」
存款金額的差距極大
深信「雖然經濟並不富裕,但總會有辦法」的恐怖
「想隱瞞」貧困的高齡者
〈3〉日益嚴重的「關係疏離」
大量的「潛在孤獨死者」
打造「富裕日本」的男人們的末路
長時間工作造成的女性社會性孤立
「不工作就沒飯吃」,這是正義嗎?
「因為認真,所以要工作」是個謊言
邁入總計一億人的「疲弊」社會

第二章 為了生存而工作的老後
——不斷消磨到死的身體與心靈
〈個案1〉光靠年金無法生活,將近八十歲還是得工作的酒井先生(化名)
因為妻子病倒,只好把店關了
從七十歲開始的求職活動
拚命送報的每一天
「一旦無法工作,兩人只有死路一條」
你有「依賴他人的勇氣」嗎?
〈個案2〉 五十歲時被公司裁員,在便利商店工作的田坂先生(化名)
從一流商務人士淪落至無業
「我覺得過了五十歲應該很難再找到工作」
不知體力能否支撐到付完房屋貸款
一旦「脫離」,一切就完了
〈個案3〉 為了支付父母的看護費、醫療費而工作的超過六十五歲的野見山女士(化名)
沒有依照約定時間前來的母親
因為要照顧父母而離職,讓自己身心俱疲
每個月手邊只剩一萬日圓
靠著清潔員的兼差工作來維生
〈個案4〉 為了養育將近四十歲的子女和孫子而工作的七十幾歲的吉岡先生(化名)
公務員、豐厚的年金,美滿富足的生活……
「你了解父母的心情嗎?」
在高齡期「第二度」養育子女
就算有收入,還是非常辛苦
〈個案5〉 住在鄉下地方,每個月靠五萬日圓過活的江藤女士(化名)
丈夫過世,月收入僅剩五萬日圓
住在都市的兒子也沒有餘力,無法依賴
「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吃到肉了」

第三章 所有人都會陷入「工作到臨死之前」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高齡者必須工作
〈1〉高齡者工作的理由
持續工作已經變得理所當然嗎?
在日本,高齡者也會「工作過度」
「為了追求生存意義而勞動」只是謊言
一直到死前都會讓人感到不安的社會
高齡者工作的理由① 持續下降的年金領取金額
高齡者工作的理由② 持續上漲的介護保險費
高齡者工作的理由③ 持續上漲的生活費
〈2〉醞釀出「工作到臨死之前的高齡者」的日本三大問題
〈1.雇用、勞動的相關問題〉
一旦離開軌道,職位就會被迫下降
光是學一些「沒有用的技術」的勞工們
能夠仰賴的只有自己的身體
薪資被砍得很低的高齡者勞動力
〈2.家人的問題〉
「老老照護」與「照護離職」問題
子女在經濟上的依賴
「多問題家庭」的出現
〈3.鄉下的問題〉
消失的鄉下家庭
不久的將來,「貧困村」會爆炸性增加嗎?
年輕人不願定居的城鎮沒有未來
〈3〉因過勞而逐漸疲憊的社會
以成長為前提?「總計一億人的活躍社會」的真意
隱藏在「終身勞動」背後的現實
「過勞老人」造成的事件.意外不斷增加
不只勞動量,也必須顧及品質
何謂「真正」可以在工作中實踐生存意義的社會

第四章 日本的老後生活靠的就是錢
——令人毛骨悚然的社會貧富差距
該如何度過「最後十年」?
悲嘆「殺了我吧」的高齡者
介護保險制度的成立與兩個目的
快速增加的「照護難民」
價格過高的自費老人安養院
附設照護設備的高級飯店與「上流老人」
所得愈低的人愈難利用服務
特別養護老人安養院也因為太貴而無法入住
出現倒閉的特別養護老人安養院
龐大的家庭負擔和責任
「以預算為前提」的制度所造成的未來

第五章 拯救下流老人的錢在哪裡?
——讓我們來談談未來的「財源」
日本真的是「負債大國」嗎?
高度經濟成長期打造出的「勤勞國家」
「因為沒有錢,所以只好忍耐」這種強力邏輯
「加稅」不好嗎?
即使稅金的負擔加重,個人的負擔還是不會增加?
對政治家的極度不信任
追求「更小的政府」的國民
小型政府所形成的社會
就算是大型政府也可以達到經濟成長
對稅金十分敏感的日本人
醞釀出不公平感的世代對立
拯救別人自己就會死?
打造「所有人都是受益者」的社會
是「all for all」,而非「all for one」
基本收入和公共服務給付的差異
必須給付「實際物品」而非「現金」的原因
深藏在基因中的勤勞美德
為什麼會厭惡「拯救弱勢」
如何找回日本的民主主義

第六章 預防總計一億人下流化的策略
——永續的未來:給孩子們的世代
在不安的社會孤獨生活的我們
邁向「去商品化」的社會
工作方式也會有極大變化
贏得安心度日權利的人們
權利不是任何人給予的
思考「必要的事」,而非「做得到的事」
相信,然後持續爭取
現在就要讓貧困者支援組織復活
當個訴說理想的傻瓜

結語

前言
  
  只要三十秒就好,請大家稍微試著想像一下。
  
  自己還能繼續工作幾年?
  
  退休後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當因為生病、意外、照顧父母、裁員等原因而必須辭掉工作時,該怎麼辦?
  
  年金會完整支付嗎?有足夠的存款嗎?有人可以支援自己嗎?
  
  辭掉工作後,我們一樣可以過著健康且有文化的生活嗎?
  
  目前在日本,已步入高齡期(六十五歲以上)但仍持續工作的人不斷增加。
  
  誠如各位所知,日本已經邁入過去不曾經歷過的少子高齡化社會。現在(二○一五年十月),高齡化比例達到二六.七%,亦即四個國民中有一個是高齡者。而在所有團塊世代都成為後期高齡者(七十五歲以上)的二○二五年,高齡人口估計將多達三千六百五十七萬人(高齡化比例為三○.三%)。(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註1)
  
  在即將步入「以高齡者為核心的社會」的此刻,高齡者的形象和任務都面臨巨大變革。過去,高齡者非常富有,退休後,可以在家人的包圍下,照顧孫子,並靠著一定數量的退休金和存款,以及不是太多的年金,生活無虞地度過安穩、富足的時光。
  
  但是今後,應該只有極少部分的人能夠如此自在地生活。
  
  二○一五年十月,日本政府宣告要推動實現「總計一億人的活躍社會」,這句話不只是口號而已。為了不讓自己「下流化」,幾乎所有高齡者都必須做為支撐社會的主要勞動力,在人生的工作時期結束後,馬上以一樣的薪資再度投入勞動(細節將在本書中說明)。
  
  「安逸的晚年」應該已經消失無蹤了。
  
  往後,我們可能要步入一個「如果不工作到臨死之前就無法生存的社會」。
  
  我的上一本著作《下流老人》出版後,我發現幾件事。
  
  書籍出版後,引起巨大迴響(不知是否應該感到開心)。到現在,我還會收到來自日本全國地方政府、勞動組織、醫師工會、律師工會、NPO法人組織等單位的演講邀約。就是有這麼多人對高齡期生活感到不安,覺得自己明天就會變成下流老人,我不斷在各地來回奔走,告訴大家如何解決貧困問題。
  
  透過「下流老人」這個字眼,可以突顯因貧困所苦的高齡者,並且讓大家知道「任何人都可能因為一些細微的原因而面臨陷入貧困的危機」,以及社會系統的薄弱。
  
  同時,我還有事情沒有完成。
  
  演講時,我有很多機會可以和目前為貧困所苦的人們直接交流。
  
  我發現,認為若退休後一樣繼續工作,應該勉強可以維持生計的高齡者,超乎預期的多。
  
  比方說,有一位七十歲女性,她在丈夫死後開始接受一個月九萬日圓的遺屬厚生年金,光靠著這些,她應該可以維持生活,但現在她依然在特別養護老人安養院擔任照護員。她開朗地說,因為沒有可依靠的親屬,所以想趁著還能工作時盡量工作,但同時她也感到憂慮:「不知過了八十歲後,是否還能過著同樣的生活,一想到這點就覺得不安。」這話讓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高齡者過著近乎貧困的生活,但同時又一邊說「因為有工作,所以應該有辦法生活」、「現在身體健康,不需要照護和醫療,應該沒什麼問題」。
  
  可是,當身體不再健康、無法繼續工作時,他們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不光是他們,每個人總有一天一定會「變得無法工作」。
  
  到那個時候,我們可以不變成下流老人嗎?
  
  為了回答這個疑問,我執筆寫下這本續集。
  
  主題正是「高齡期的勞動和貧困」。
  
  撰寫續集還有另一個理由。
  
  簡單說就是,在上一本書中我「犯了一個錯」。
  
  書籍出版後,許多人問我「怎麼做才能不變成下流老人?」雖然我自認為已經在上一本書中提出建言,但大多數人想問的是:不讓自己變成下流老人的具體「自我防衛策略」。比方說,退休前該存多少錢?該買什麼樣的保險商品?是否有退休後還能有效取得收入的方法等。
  
  我知道大家想消除心中的不安。
  
  我在上一本書中已經提出,靠著自己的力量努力找出不下流化的解決之道、尋求自我防衛策略,並不能真正消除高齡者的貧困。在這個必須將生活中的安心當成商品購買的社會,貧富差距和貧困問題不斷擴大(細節將在本書中說明)。我在上一本著作中,沒能完整傳遞這一點,因此,有許多財務規劃師打著「避免變成下流老人」的口號,陸續發表鼓吹自助努力的著作和報導,混淆視聽。
  
  我成立的NPO團體「HOTTO PLUS」,過去一直以社工的角色持續支援生活貧困者。近來詢問的件數與日俱增,我深切感受到整個日本社會正陷入貧困。
  
  但另一方面,社會上也不斷出現「陷入貧困者都是那些懶惰和沒計畫的人」、「是他們自己的責任,所以沒必要救濟」等批評。這些批評背後存在著「因為其他人也一樣痛苦」、「因為國家沒有財源,非常辛苦」等,要大家咬牙忍耐的恐怖壓力,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要大家不要有「死纏爛打只想得到好處」這種膚淺的態度。正因為如此,財務規劃師們所發表、鼓吹的自我防衛策略及自助努力這些想法的影響力才會不斷增強。因為,我們這個國家覺得這些都是自己的責任。
  
  對經濟弱勢者施加的這種壓力,有著難以抵抗的「沉重」,這讓當事人不得不接受「就算貧困也沒辦法」、「只好自己想辦法」這樣的觀點。
  
  就這樣,貧困從社會上「消失」,遭眾人遺忘。
  
  但是,我想再次說明。
  
  淪落為下流老人並不是他們自己的責任,而是因為這個國家社會制度的扭曲。
  
  如果不修復社會保障制度脆弱的部分,不光是下流老人,年輕人也一樣,日本的貧困問題會永遠持續。
  
  本書將以「高齡者的勞動」為主題,從各種不同角度檢視下流老人的現狀和解決策略。此外,也會針對「為什麼靠著自助努力無法解決貧困問題」這一點,參考客觀資料反覆討論。
  
  在第一章,我想再次說明下流老人的現狀。目前高齡者的貧困不僅沒有改善,還年年增加、日益嚴重。不得不透過「勞動」、「家庭財務管理」、「存款」(自助努力)來彌補社會保障不健全的高齡者,今後將快速增加。
  
  在第二章,將介紹靠兼差來維持生活的五名高齡者的例子。在高齡期工作是怎麼樣的光景呢?希望大家知道他們各自工作的理由與實際生活樣貌等真實的聲音。
  
  第三章,我們將一探現代以及未來高齡者的雇用、勞動環境。日本的高齡者為什麼必須工作得這麼辛苦。工作真的可以讓生活變得富裕嗎?在這章亦將檢視政府推行的「總計一億人的活躍計畫」的真實意義。
  
  第四章,將針對現在日本介護保險制度2所面臨的課題,以及帶來高度貧富差距的社會進行描述。不管是誰,總有一天都會變得無法工作,當必須依靠旁人的支援才能生活時,我們是否能得到足夠的照護、安心生活?想達到這個目的還需要做些什麼?
  
  從第五章開始,我將根據一到四章所描繪的課題,思考可以解決下流老人,以及所有貧困問題的方法,亦即提升社會保障的財源。究竟是否真有救濟下流老人的錢?這些錢又是由誰、如何準備?關於在上一本著作中引起諸多討論的財源問題,我將根據從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井手英策先生那裡獲得的寶貴意見,果敢地進行討論。
  
  最後,在第六章,我將再度針對如何預防總計一億人之疲弊社會的到來,以及總計一億人的下流化,提出個人建議。請大家務必和我一起思考該如何改造社會,才能讓我們可以輕鬆生活。
  
  生活窮困者被批判,貧困問題被忽視,背後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極度害怕貧困」。但是,如果不鼓起勇氣來面對、踏出第一步,不僅無法提出解決策略,也無法逃離那種恐懼。
  
  現在,就一起揭開籠罩著我們社會的「不安的真實面目」吧。
  
  註1:根據台灣國發會估算,台灣在二○二五年時,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會占全體人口達二○%,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是六十五歲以上,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
  
  註2:日本政府為因應社會高齡化的需求,於二○○○年起開辦介護保險,向中高齡者(四十五歲以上),以年齡別徵收不同的保險費,以提供需要長期照護者的需求。 

第四章 日本的老後生活靠的就是錢──令人毛骨悚然的社會貧富差距該如何度過「最後十年」?(節錄) 近年,日本的高齡者數量不斷快速增加。 換句話說,就是高齡期變長了。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平成二十七年簡易生命表」(二○一五年)的統計,二○一五年的平均壽命,男性是八○.七九歲,女性是八七.○五歲,相較於三十年前的一九八五年,男性大約多了六歲,女性則多了七歲的壽命。 這應該是因為,和過去相比,營養狀態改善很多,以及因醫學進步而得救的生命增加之故。 但是,壽命延長並不等於可以健康的活著。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的資料(見次頁圖),二○一三年的「健康壽命」平均值,男性是七一.一九歲,女性則為七四.二一歲。 所謂健康壽命指的是,二○○○年WHO主張的「平常不需要依賴醫療和照護,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維繫生命,度過日常生活」的壽命期間。相較於該年的平均壽命,男性差了九歲,女性大約差了十二歲。也就是說,在相差的這幾年,必須以身體不得動彈、生活因疾病而變調、完全稱不上健康的狀態度過。 縮小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的差距,不僅是日本,也是全世界的課題,同時,也是要降低醫療和照護花費時不可避免的問題。對個人來說也是一樣,這段期間不只不能工作,醫療費和照護費還會對家庭經濟造成比過去更大的負擔。 我在上一本著作中曾經提到,高齡期在人生中所占比例變高,就代表了為維持健康而必須支付的成本也增加了。 該如何度過「最後十年」? 這應該是在高齡期不陷入貧困的重要關鍵。 (中略) 根據民間有識之士組成的「日本創生會議」的試算,在團塊世代成為七十五歲以上的後期高齡者的二○二五年,全日本約有四十三萬名高齡者會變成無法接受必要性照護服務的「照護難民」。 這是在將現在的照護床位總數假設為「收容能力的界限」,所計算出的將來不足床位的數量,亦即量(供給力)的問題。因此今後,在確保照護人才的同時,醫療、照護設施可以增設到什麼程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另一個問題是,量的範圍將無窮無盡。因為經濟及制度面的問題,今後恐怕又會多出以數百萬計的照護難民。 最嚴重的是,因為照護服務過度商品化,經濟不甚寬裕的高齡者變得無法接受照護。照護本來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服務,但現在我們的社會已經逐漸變成:是否有錢不只對老後生活,也會對生死造成極大影響。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