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不是我的錯:正確診療ADD,重建有計畫的生活方式(增訂版)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分心不是我的錯:正確診療ADD,重建有計畫的生活方式(增訂版)
銷售200萬本的肯定
最多人認識注意力缺失症的第一本書
無數的兒童和成人整天被嘮叨個不停:專心一點,坐好,別一直動來動去,不要什麼事都半途而廢,別那麼散漫,做事情老是拖拖拉拉……無論學校課業、工作表現或人際關係,他們總是不斷出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像是缺乏自制力和紀律,事實上這些人可能天生具有神經構造上的異常──他們患有注意力缺失症(ADD)。
書中以患者的生命故事說明ADD的徵狀如何造成生活、學習、工作上的困擾,引起眾多家長、老師及患者的共鳴,開始尋求醫療方面的幫助。還提供包括調整環境、運動、管理情緒、改善人際關係等具體方法,及伴侶和家人面對困難時的因應建議,減低分心問題造成的影響,發揮潛力,重拾自信。
兩位作者都患有ADD,但是都成為成功的精神科醫師,他們的親身體會和專業經驗使本書更具說服力和可讀性。《分心不是我的錯》長銷20年,創下銷售200萬本的佳績,已經豎立典範,成功幫助ADD患者擺脫長期的負面形象,重新建構自我認知,甚至化阻力為助力,擁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對於經常有機會接觸ADD患者的教育工作者、心理治療師及相關專業人士,更是一本深具啟發性的好書。
專文推薦
很高興遠流出版公司出版《分心不是我的錯》增訂版,過去多年來這是我在臨床上常推薦給家長做為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書籍,依據國內外流行病學的研究報告指出,ADHD的罹患率約為百分之五,其症狀在幼兒時期就出現,影響到孩子多領域的發展一直到成人。藥物只是治療的一部分,但孩子生活層面各方面的問題,都需要家長及孩子自己的努力,一本好的正確知識傳達的書籍相當重要,而《分心不是我的錯》就扮演著這個角色。我相信這本書對家長、孩子及專業人員都有著極大的幫助。──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負責人
本書透過生物醫學與研究資料的提供,令人鼓舞成功經驗的分享,告訴我們最重要的訊息:「注意力缺失透過多元模式的治療是能改善的」。本書不僅讓人注意這個發展困難的存在,也希望讓人們有更多的知識後,能理解、接納與關懷心智的挑戰與難題,協助自己與周遭的人找到成功的力量。──林亮吟,心禾診所負責人
這本書是我讀過多本書寫分心的書籍裡數一數二值得推薦的。透過這本書讓我更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也原諒了自己。過去我常常被指責為不認真、不用心,但事實證明當我被確診有分心的問題之後,從中找方法幫助自己或請求他人協助讓我減少錯誤,工作完成更高了。──花媽卓惠珠,「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部落格版主
哈洛威爾醫師以注意力缺失症(ADD)患者和醫師的身分,提供ADD患者和家人建議,及ADD成人的徵狀說明,尤其是童年未就診的成人,正向的接受診斷和治療,可以讓ADD患者認識自己,並積極發現個人優勢,可以有自信的說:分心不是我的錯。──洪儷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兼主任
《分心不是我的錯》對臺灣大眾近二十年來了解ADHD有重要的貢獻,新版加入成人ADHD的新知,包括新藥物治療和診斷的概念,強調他們的優勢、減少污名化,提供正確的治療模式,對最近網路及媒體出現對ADHD診斷的質疑和反精神醫療的聲音,可以提供更多治療成功的案例,以及紮實的科學證據:ADHD是腦部功能的不足,生物學治療(藥物)、好的親職功能、學校教學及人際協助和社會支持的整合性治療可以讓他們的人生由黑白變成彩色。──高淑芬,臺大醫院精神部教授/主任/主治醫師
一本非常有可讀性,並提供翔實資訊和有所助益的書。──《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最重要的一本有關注意力缺失症(ADD),可讀性極高,也非常實用的書。不論是兒童或成人的個案故事都很有意思,具有啟發性。──Judith L. Rapoport, M.D.,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院兒童精神治療部主席
平易近人的語調,豐富的內容和專業的經驗,使得這本書非常具有說服力。即使是最無法專心的讀者也不會看不下去。──Peter D. Kramer, M.D.,《神奇百憂解》作者
對於教育工作者,心理治療師和注意力缺失症患者而言,這是一本必讀的書。──Charles E. Magraw, M.D.,前波士頓心理協會會長
這本書什麼都談到了,包括教育體系、家庭對應、診療過程。全書充滿希望,讀過這本書,每個人都會了解注意力缺失症是怎麼一回事,如何處理注意力缺失症帶來的問題,甚至學會如何化阻力為助力。──Sandra Freed Thomas, R.N.,前美國注意力不足兒童及成人協會會長
這本書非常有用。資訊豐富,充滿感情,實用,清晰,甚至還很幽默。這是一本很吸引人的書。──Priscilla L. Vail,《聰明孩子壞成績》作者
這是一本重要的書,充滿智慧,實用,讓人讀了信念大增,並且充分了解注意力缺失是怎麼一回事。這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一本書!不論是在學校或是在生活中,如果你自己是一個高潛力的低成就者,或是認識這樣的人,你都必須讀這本書。──Jane M. Healy, Ph.D.,《心靈危機》(Endangered Minds)作者
作者簡介
愛德華‧哈洛威爾醫師(Edward M. Hallowell, M.D.)
曾於哈佛醫學院任教超過二十年,現在是麻州瑟谷和紐約市兩家哈洛威爾認知和情緒健康中心的負責人。暢銷著作包括:《分心也有好成績》、《分心就該這樣教》、《焦慮歸零》、《瞎忙》和《在童年播下5顆快樂種子》等書。
個人網站:www.drhallowell.com
約翰‧瑞提醫師(John J. Ratey, M.D.)
哈佛醫學院精神科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精神醫學及精神藥物學。著有:《分心也有好成績》、《人人有怪癖》、《聰明學習靠運動》、《運動改造大腦》等暢銷書,目前在麻州劍橋開設私人診所。
個人網站:www.johnratey.com
譯者簡介
丁凡
留美遺傳學碩士,由分子生物研究轉戰教育界,長期關心學習障礙與另類教育,曾任台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理事長、兒童教育實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種籽學苑校長。目前是自由文化工作者,同時學習、創作、寫作、翻譯、演講、教課,對戲劇及繪畫獨具興趣。翻譯過《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分心也有好成績》、《我的天才噩夢》、《因才施教》、《瑟谷傳奇》、《如果男人有月經》﹔著作《小孩萬歲》、《留級生教授》等書。
□各界推薦
□新版前言
第一章 什麼是ADD?
典型的ADD有衝動、分心、過動三個特徵,患者不是學習障礙或智能不足,他們只是很難把自己的想法整理表達出來。
第二章 在波浪般的鉸鏈中歡唱【ADD兒童】
有ADD的孩子,越早診斷確定越好,否則長期受到誤解,被認為是懶惰,叛逆或壞孩子,將造成他們自我形象嚴重受損驗。
第三章 聲音中混亂的次序【ADD成人】
對於ADD患者而言,缺乏結構是最糟糕的事,他們常覺得世界隨時會崩解,災難馬上就要發生,因此他們需要指導、需要結構,來穩定混亂的生活。
第四章 生活與愛【ADD患者的婚姻關係】
ADD不是一個獨立的現象,配偶受到的影響與患者是相同的,有效改善關係的第一步是,了解ADD是怎麼回事,並坦誠彼此的感覺,試著尋求解決之道。
第五章 大鬥爭【ADD患者及其家庭】
在ADD的家庭中,不斷的爭執與衝突是常見的情形,當家庭願意用全心的眼光看待一個長期遭誤解的家人,願意改變家庭舊有的模式,其實家庭生活是可以很愉快的。
第六章 瞎子摸象【不同類型的ADD】
當我們強調ADD的分心,就會忽略患者有時能專注的事實,當我們強調過動的現象,就會忘記那些愛作白日夢的患者,唯有藉著檢視不同類型的徵狀,我們才能窺得全貌。
第七章 我是否有ADD?【診斷步驟】
ADD的診斷,最重要的是建立個案歷史,藉由自己與身旁其他人的回憶以及心理測驗,讓有經驗的醫師做出正確的判斷與結論。
第八章 你該怎麼辦?【ADD的治療】
經由診斷與教育得到的新認知,患者會消除長期的負面形象,重新建構自我認知,同時重整生活中的細節和結構,使自己更能控制生活。
□附錄:相關資源網站
前言
一九九四年,《分心不是我的錯》第一版即將出版前,我記得和強納森.葛拉席(Jonathan Galassi)之間有一段對話。強納森現在是紐約的法勞,斯特勞斯與吉羅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的負責人。自從高中和大學時代,強納森和我就是朋友了。我們之間無話不談。身為編輯,強納森對於我即將面世的新書極為關心。他說:「沒有人聽說過注意力缺失ADD,從你取的書名(譯註:原文書名是Driven to Distraction),我擔心大家會誤以為這本書在講汽車。」賣了將近兩百萬本之後,強納森和我都為了最有洞察力的編輯也可能犯錯而笑了。
在一九九四年,很少人聽說過注意力缺失症(ADD,現在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大概很快又要改名稱了!)。少數聽說過的人,並不真的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大家會想到刻板印象中的過動男孩,破壞教室秩序,讓家庭生活變得一團糟。當時的人認為,這種狀況只限於兒童,而且幾乎都是男孩。大家認為過動兒童一旦成年就不會有這些徵狀了。只有很少數的幾位醫生知道,ADD可以持續到成年,而且女性就像男性一樣,也可能有ADD。
我於一九八一年首次聽到ADD,那時我在波士頓麻州心理健康中心(Massachusetts Mental Health Center)接受兒童精神科的第一年醫學訓練。在那之前,如果你跟我說某人有注意力缺失症,我會以為那是某種精神分析的概念,指的是沒有得到足夠注意的兒童。然後,我的老師艾爾西.費爾曼醫師(Dr. Elsie Freeman)針對ADD講了一堂課。
那場演講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聽著艾爾西講話,我的下巴掉了下來。我得到了此生最強烈的「啊哈!」經驗。艾爾西說的就是我。至少,我找到了我思考和行為與眾不同的合理解釋了。我在學校和大學的表現一直很好,所以,沒有人,包括我自己,會認為我有學習障礙。我知道自己閱讀很慢──後來我才知道,除了ADD之外,我也有閱讀障礙──可是我從來不了解,為什麼我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別人不同,為什麼我的直覺這麼強,為什麼我總是在框框外面思考,為什麼我這麼沒耐性,為什麼我會這麼快地下結論,為什麼我有奇怪的幽默感……等等。雖然我現在知道自己不是典型的ADD患者,但是我確實有ADD。
更重要的是,在一九八一年,我發現許多人有這個狀況,人數比專家知道的還多。我也知道ADD可以一直延伸到成年。ADD成為我的專長,我開始閱讀相關文獻,並在病患中尋找ADD的蹤影。
我也開始和我的朋友約翰.瑞提(John Ratey)對話,直到今日。我於一九七九年認識約翰。那時我在麻州心理健康中心擔任第一年的住院醫師。這家州立醫院也是哈佛的教學醫院。約翰是我那一年的主治醫師,既是老師,也是朋友。我完成了住院醫師實習,開始在兒童精神科受訓,約翰和我保持聯繫,每週見面一起打壁球,討論彼此有興趣的話題。ADD成為我們的主要話題之一。
一九八○年代過完了,進入了一九九○年代,約翰與我持續探索這個議題,比較病患數據, 猜測書中沒有寫的、關於ADD的一切。約翰發現他也有ADD,所以,很自然地,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個主題。
關於這個主題,當時市面上沒有寫給一般大眾閱讀的好書,於是我開始寫講義給我的個案。我把講義堆在辦公室的地板上。我寫了大約二十篇講義之後,忽然想到我應該寫一本書。越來越多的病患──各種年紀──因為ADD求助。我想寫一本書,協助更多的人,而不只是來找我的少數人。
約翰鼓勵我做這件事。我們一起腦力激盪。我寫了企劃,被出版社接受了。我很驚訝一個專業出版社會接受我的企劃,因為大眾並不熟悉這個主題。這本書不是節食的書、不是食譜,甚至不是大家熟知的糖尿病或關節炎。這本書寫的是大部分的人從未聽說過的徵狀。
我寫這本書時,偶爾打電話給約翰.瑞提,讓他知道進展如何。我總是會問:「會有任何人要讀這本書嗎?」他總是鼓勵我。我會讀一兩段給他聽,他會給我一些回饋。但是我的妻子,蘇,必須聽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可憐的蘇!她面對的是不可能的任務,一面給我有用的批評,一面說她熱愛這本書。我對她的每一個批評都感到惱火,但是我夠聰明,接受了每一個批評,做了改變。
書一出版,剛開始賣得很好,因為ADD的族群事前就聽到了風聲。我心想,我們會熱銷一陣子,然後就銷聲匿跡了。
事實並非如此。
就像艾爾西.費爾曼醫師針對ADD的演講打動了我一樣,《分心不是我的錯》也打動了大眾。大家已經準備好了,可以理解ADD的徵狀不是道德瑕疵,不是「壞」或「缺乏紀律」,而是神經徵狀,不受個人意志的控制。
對於某些人,這個觀點仍然只是傳說而已。舊的道德模式很難消除。某些團體和某些人仍然相信這是道德瑕疵。道德模式的核心信念就是意志力控制了人類所有的情緒、學習和行為。以這種模式而言,憂鬱症的治療就是「開心起來」。焦慮症的治療就是「接受它」。ADD的治療就是「更努力」。雖然,努力對任何情況都有幫助,但是要求ADD患者更努力的效果就像要求近視眼的人更努力瞇眼睛一樣。這個觀點忽視了生物本質。
一旦診斷確定,下一步就是學習ADD是怎麼一回事。你知道的越多,越能依照自己的需要設計療程,也越能從ADD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生活。有效的治療包括重新思考自己的一切。了解ADD不但使你辨識出它對你造成的影響,也使你更能對別人-家人、朋友、同事和老師-解釋自己的狀況。教育身旁周圍的人是很重要的。ADD會深深影響人際關係:它影響你的家庭生活、你的工作、你的學習以及你的內心。你需要對周圍的人解釋自己的內心世界。例如,假如你能對老闆解釋自己的狀況,並且讓他能接受你,你的工作狀況必然改善許多。同樣地,如果你能對配偶清楚解釋自己的狀況,婚姻品質必然不同。如何幫自己說話是ADD患者的重要功課,也是成功管理生活的必要條件之一。你一旦了解ADD是怎麼一回事之後,就會有所改變。你會有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是因了解而產生的力量。這份了解將成為你的一部分,不知不覺地引導你迎向新生活。ADD的治療不是被動的,患者不能坐等改變。患者必須努力學習,改變自己。成人的教育很直接:讀書、聽演講、和專家及其他患者談話,你會慢慢地了解ADD是怎麼一回事。兒童則不同。家長及老師都有個疑問: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多少?多大年紀的孩子才應該被告知?應該告訴班上其他學生嗎?如果孩子因此覺得自己很笨怎麼辦?關於藥物,孩子應該知道多少?這些問題很難回答。其實,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基於過去的經驗,我發現最好的政策是實話實說。跟孩子和學校實話實說的好處是,可以消除ADD的負面形象,鼓勵人們不用有色眼鏡看待ADD患者。實情比任何支吾其詞都來得更簡單、更單純、更精確。任何混淆真相的藉口都瞞不了孩子,反而給他一種不可告人和危險的感覺。實話實說則顯得無所隱瞞,無所懼怕,沒有什麼好丟臉的。當我對孩子解釋ADD時,一定至少有一位家長在場。我沒有固定的臺詞,可是典型的說詞如下(我會常常停頓一下,問他有沒有問題,如果我只顧著自己一直講不停,沒兩句他就不會專心聽了;對ADD兒童而言,說個不停等於是在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