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11月

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

作者:鐘士元
出版社:文光圖書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ISBN:9789869597739
語言:繁體中文

  在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物力學、「脊椎病因」理論指導下,運用龍氏「三部定位」進行診斷,採用「治脊療法」及國內外有效的脊追矯正手法治療脊椎錯位、脊柱相關疾病,是一種專治硬傷的的療法。

作者簡介

鍾士元

  廣州市市政醫院康復科主任,中醫骨科副主任中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兼職副教授,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副院長,廣州市越秀區名中醫。從事中醫骨傷科工作40年、醫學教育15年。

  自1984年起師從在國內首先提出「脊椎病因」理論。1985年畢業於廣州中醫學院。現任廣東省推拿學會委員,廣州醫學會康復分會常委,美國加州中醫師聯合總會學術顧問,美國中醫鐵打傷科協會名譽顧問,香港中醫骨傷學院客座教授。

  主編《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副主編《龍層花頸椎病防治》、《龍層花腰骶椎防治》(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現代家庭保健技巧與禁忌》、《指壓腧穴瘦身法》4本書和《脊柱、胸腹反射區診治掛圖》(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參編書2本。
 

第一章 脊柱的應用解剖
第一節 椎骨的解剖
一、椎骨基本結構
二、上頸椎結構特點
三、下頸椎結構特點
四、胸椎結構特點
五、腰椎結構特點
六、骶骨結構特點
七、尾骨結構特點
八、骨盆結構特點
第二節 脊柱的連接
第三節 有關肌肉
一、脊柱背側深肌
二、頸背部肌肉
三、上肢肌肉
四、腰髖部後側群肌肉
五、大腿肌肉
第四節 脊髓
第五節 椎動脈
一、頸段
二、椎骨段
三、枕段
四、顱內段
第六節 脊神經
一、頸叢
二、臂叢
三、肋間神經
四、腰叢
五、骶叢
第七節 交感神經
一、頸部交感神經
二、胸部交感神經
三、腰部交感神經
四、盆部交感神經

第二章 脊柱生物力學            
第一節 脊柱生物力學模式
一、脊椎的功能單位
二、運動節的前部與後部
三、脊柱的穩定
四、脊柱的運動
第二節 脊柱生物力學改變與臨床
一、靜態的脊柱
二、動態的脊柱
三、頸椎病與脊柱力學改變

第三章 脊柱病的病因病理          
第一節 病因
一、基礎病因
二、外傷
三、發病誘因
四、椎關節錯位
第二節 中醫對脊柱病的認識
一、直接外力
二、間接外力
三、勞損
四、外邪侵襲
五、瘀血阻滯
六、七情所傷
七、內因
第三節 脊柱病病理變化
第四節 國外對脊柱病的新觀點

第四章 脊柱相關疾病的表現         
第一節 頸椎相關疾病表現
一、如何自我發現頸椎病
二、自我對照頸椎病不舒適感覺
三、從活動範圍判斷頸椎病
第二節 胸腰椎相關疾病表現
一、如何自我發現胸腰椎病
二、自我對照胸椎病不舒適感覺
三、從活動範圍判斷胸椎病
四、自我對照腰椎病不舒適感覺
五、從活動範圍判斷腰椎病
第三節 骨盆相關疾病表現
一、如何自我發現骨盆移位
二、自我對照骨盆移位不舒適感覺
三、從活動範圍判斷骨盆移位

第五章 檢查與三步定位診斷法        
第一節 觸診檢查
一、頸椎檢查
二、胸腰椎檢查
三、骨盆檢查
第二節 特殊檢查
第三節 X光檢查
第四節 三步定位診斷

第六章 治療               
第一節 手法復位治療
一、祖國醫學對手法復位的認識
二、現代醫學看手法的作用
第二節 常用復位手法
一、頸椎相關疾病復位手法
二、胸椎相關疾病復位手法
三、腰椎相關疾病復位手法
四、骨盆相關疾病復位手法
五、水針治療
第三節 針刺治療
一、浮針療法
二、抖針療法
三、肌筋膜激痛點
四、體位鬆弛法
五、持續移位治療手法
六、肌筋膜牽拉療法
第四節 刮痧、拍打和拔罐療法
一、刮痧療法
二、拍打療法
三、拔罐療法
第五節 辨證論治
第六節 食療選方

第七章 預防             
第一節 預防頸椎病
一、預防分娩造成的頸椎損傷
二、預防哺乳期頸椎病
三、選用保健枕和合適臥具
四、治咽喉炎防頸椎病
五、頸肩保健操
第二節 預防腰腿痛
一、消除不利因素
二、合理使用腰圍
三、合理用墊枕
四、脊柱側凸的預防
五、用跪姿代下蹲防腰痛
六、腰部肌肉鍛煉
七、合理進行家庭理療
第三節 鍛煉背肌防胸椎病

第八章 脊柱相關神經系統疾病        
第一節 眩暈
第二節 震顫
第三節 頭痛
第四節 失眠
第五節 面神經麻痹
第六節 腦震盪後遺症
第七節 癲癇
第八節 三叉神經痛
第九節 血管神經性水腫
第十節 精神分裂症
第十一節 抽動穢語綜合症
第十二節 老年性癡呆
第十三節 排汗異常
第十四節 肩臂疼痛綜合症

第九章 脊柱相關耳鼻喉科疾病        
第一節 過敏性鼻炎
第二節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第三節 耳鳴耳聾
第四節 咽部異物感和吞咽障礙

第十章 脊柱相關婦科疾病          
第一節 月經失調和閉經
第二節 女性不孕症

第十一章 脊柱相關糖尿病症         

第十二章 脊柱相關消化系統疾病       
第一節 呃逆
第二節 腸易激綜合症
第三節 慢性腹瀉
第四節 急性腹痛
第五節 消化性潰瘍

第十三章 小兒支氣管哮喘          

第十四章 脊柱相關運動系統疾病       
第一節 肩周炎
第二節 肱骨外上、內上髁炎,肘關節骨關節病
第三節 屈指肌腱腱鞘炎
第四節 胸痛胸悶
第五節 乳痛症
第六節 膝關節痛
第七節 足痛

第十五章 脊柱相關循環系統疾病       
第一節 血壓異常
第二節 心律失常
第三節 類冠心病

第十六章 脊柱相關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第一節 排尿異常
第二節 男性不育症和性功能障礙

第十七章 脊柱相關眼部病症         

第十八章 易罐與易罐療法          
第一節 易罐
第二節 易罐的作用和適應範圍
第三節 易罐與創新
第四節 用易罐治療的典型病例

第十九章 脊柱病的綜合治療         
第一節 脊柱的平衡
一、上交叉綜合症
二、下交叉綜合症
三、胸椎綜合症
四、局部平衡
五、寰椎和尾椎平衡
六、枕寰關節和寰樞關節錯位
七、枕寰、寰樞關節錯位和顳頜關節紊亂
八、打鼻鼾(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九、顳頜關節紊亂和多動症
第二節 綜合治療脊柱相關疾病
一、口內、口外矯正治療
二、經筋療法(肌筋膜激痛點治療)
三、刀針療法、撥針療法
第三節 預防脊柱相關疾病
一、脊柱內外平衡與核心肌群
二、彈力帶鍛煉
 

序言

  由鍾士元主編的《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即將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我非常高興地向廣大臨床醫務工作者和有志研討脊柱相關性疾病的讀者推薦這本專著。

  《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的作者們,均是具有二三十年中醫臨床經驗的中西醫結合醫師,有留學美國作學術研究者,有美籍華人的中醫骨傷科資深醫師,多年來在中美兩國間切磋研究美國整脊術,以洋為中用,結合中國傳統醫學精華作深入的交流探討,大大地豐富了臨床疑難病的治療方法,提高療效,造福病人。在研究骨盆旋移症的臨床診治中,創造性地從三維坐標系探討骨盆位移,採用投照骨盆矢狀位X光片等方法,證實了骨盆旋移症錯位類型,應用正骨推拿法治療,取得良好療效。

  我與魏征教授於1959年開始中西醫結合診治頸椎病,發現不少病人在頸椎病治好時,一些慢性病症亦不藥而癒。故而於1969年開始研究脊椎病與其相關性疾病。1972年廣州流花橋醫院成立脊椎相關疾病科研組(後改為研究所),進行了深入的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創立了「脊椎病因治療學」的基礎理論。1986年以來,已有廣州市多間醫學院校的專家接受此理論,有舉辦專題國際學習班的,有列入該校海外大專班課程的。廣州醫學院在鍾南山院士的大力支持下,經專家論證,1996年正式設立《脊柱相關疾病診治》選修課,成為該校最受學生歡迎的選修課之一。魏征主編的《脊椎病因治療學》(由廣州流花橋醫院7位專家編著)於1987年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今天,《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的出版,萬分高興地能看到這門邊緣學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已為臨床醫師(包括中醫和西醫)所肯定,將造福於傷病員。

  《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已由頸肩腰腿痛範疇,發展成40多種臨床常見病、疑難病的病因治療理論,在脊柱病因理論指導下診治這類疾病,不少病人獲得了立竿見影的奇效:作者們總結大量的臨床經驗,從中醫學範疇總結、主編此書,這是十分珍貴的。

  誠然,《脊柱相關疾病治療學》雖非完美無瑕,但作者們在臨床中不斷探討、創新求實的敬業精神和科學態度,令我十分欣慰,故樂為之序。
 
廣州市流花橋醫院脊椎相關疾病研究所副所長
龍層花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