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學院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荀子學院

作者:秦榆
出版社:海鴿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5日
ISBN:9789866714061
語言:繁體中文

他告訴我們,打從心底,你就想做壞事!
楊倞稱讚荀子:「真名世之士,王者之師。」
郭沫若:「漢儒總匯百家,而荀子實開其先河。」
梁啟超:「自秦漢以後,政治學術,皆出於荀子。」
章太炎:「自仲尼而後,孰為後聖?……惟荀卿足以稱是。」
  荀子(西元前313年 ~ 前238年),名況,字卿,後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對儒家思想發展有極大的貢獻,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當的貢獻,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錄了他的生平。荀子於五十歲始來遊學於齊,至襄王時代「最為老師」,「三為祭酒」。後來因被誹謗而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家居蘭陵,在此期間,他曾入秦,稱秦國「治之至也」。又到過趙國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面前,最後老死於楚國。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弟子,也因為他的兩名弟子為法家代表人物,使歷代有學者懷疑荀子是否屬於儒家學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國歷史上受到許多學者的猛烈抨擊。
  荀子重視社會秩序,反對神秘主義的思想,重視人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繼二人後提出「禮」,重視行為的規範。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本惡」,須要由聖王及禮法的教化,透過「化性起偽」,提高人格。現存《荀子》共三十二篇。
  在先秦時期,舊的社會體系即將解體,新的社會秩序還在探索之中,天下異說紛紜,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多學派,其中以儒家的地位尤為顯著。然而,到了戰國時期,儒家的思想顯然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而成衰微之勢。此時,孟子、荀子相繼而出,二人皆師從孔子,以繼承儒家道統、弘揚儒學精神為己任。再加上漢初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奠定儒家思想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統治地位。
  本書以荀子的基本思想為出發點,在荀子對天人的思考範疇上,對做人、做事、處世、言談、交際、識人、用人等方面做深入細緻、淺顯易懂的探討,希望在重讀這些先哲智慧的同時,能給我們的人生新的啟發,這樣的話,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作者簡介
秦榆
  大學中文系畢業,自幼對國學即有濃厚的興趣,就學時期醉心於中國文化,並對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有深入且細微的研究,曾出版過許多相關著作,堪稱國學研究之翹楚。

前言
第一章:中國的亞里斯多德
  馮友蘭曾在《中國哲學史》上說:「荀子在中國歷史之地位如亞里斯多德之在西洋歷史,其氣象之篤實深博亦似之。」可見,荀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之高。荀子以儒學為本,是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足可稱為先秦時期繼孔子、孟子之後最有成就的儒學大師。荀子在中國學術、思想界的地位不可忽視。《荀子》的思想相當豐富,對中國文化產生多方面的影響。若要瞭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就離不開對荀子的研究和瞭解。
荀子其人
荀子其書
荀子「性惡」解讀
第二章:荀子的「人定勝天」
  人是什麼?為什麼有些人一生幸福,另一些人一生卻總是痛苦?自從人類開始認識自己以來,人們思考最多的就是命運。命運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神奇的事物,命運又是所有人最關注的事物。然而,早在幾千年前,荀子就以其睿智的思想告訴我們,命運不是由神安排的,命運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人的命運可以選擇
用行動改變命運
掌握自己的命運
激發潛力,創造命運
善於自我控制就能把握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
拒絕命運的安排
設計命運,定位人生
磨礪自信,造就人生
埋怨只能證明你無能
愛心不能帶有任何功利性
第三章:荀子智慧與人性之辯
  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至今還是一個糾纏不清的問題。孟子說人性本善,實際上他是從人的肯定面來鼓勵人、安慰人;荀子說人性本惡,實際上他是從人的否定面來鞭策人、警醒人。當荀子說,人性生來是醜惡的,我們應該感謝他的直率,讓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應該改變什麼。
好心態是做好人的前提
欲望太多造成心理貧窮
追求功名不棄君子之道
得不到的未必是最好的
學會自我節制
出人頭地慢慢來
強出頭,必招來禍患
自我反省
人生需要不斷進取
造就人生
第四章:荀子的做事方式
  做事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最終的目的都是以取得成功告終。從荀子博大精深的智慧中,我們尋得一些做事的捷徑與技巧,相信對你也會有所裨益。
學習是終生的需要
鍥而不捨,萬事皆可成
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注重細節,昇華人生
成功的最大敵人——目標不適
半途而廢,只能「收穫」失敗
做事要分輕重緩急
事事不必躬親
習慣的力量不可忽視
行動,行動,再行動
巧借他人成事
第五章:人情練達皆學問
  世事洞明,方能人情練達。為人處世是做人的一門必修課,從古至今皆是如此。一個人情練達的人,必是一個受人喜歡的人;一個人情練達的人,必能在紛繁複雜的塵世中遊刃有餘。但是,何為人情練達的人呢?荀子智慧如是說。
斤斤計較,吃虧的是自己
嫉妒是人生大忌
寬厚待人,與人為善
謙受益,滿招損
要有危機意識
誠實、守信是人生的重要品格
高標處世,低調做人
第六章:贏在口才
  荀子說,君子一定要善於言談。一句話,退三軍;一句話,抵九鼎;一句話,救人命。語言的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語言的力量就是情感的力量,語言的力量就是智慧的力量。因此,一味奉行「沉默是金」,乃是一種消極的人生狀態,善於說話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言簡意賅
別人的秘密,知道的越少越好
忠言不逆耳
愛說風涼話,人人敬而遠之
爭辯不能消除錯誤,只能加深怨恨
出其不意,以「巧」服人
看天吃飯,看臉說話
第七章:交友寧「缺」勿濫
  荀子特別強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良師益友為伴,你的德行會受到他們的感染而提高;與小人為伍,他們只會陷你於不義。與什麼樣的人交往?怎樣交往?人際關係實在是一門奧妙深邃的學問。我們不妨從荀子的智慧中,揣摩個中滋味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尋求志同道合之人
結交真正的朋友
睜大眼睛辨別君子與小人
交友須謹慎,多交必濫
給人好處不求報答
結交良師益友
對品性不佳的朋友,敬之不如棄之
第八章:荀子的智慧與識人術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見,在茫茫人海中,練就一套高超的識人技巧就顯得十分的必要。但是想要真正的看透一個人,也是一項值得揣摩的技巧,荀子給我們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途徑。
人不可貌相,識別廬山真面目
會識人,才能用對人
識人重其樸實無華
識別不當之才
評價他人不能感情用事
要有識才之眼和容才之量
明其性格任其職
根據自身經驗識人
識別各色人等
觀其行、知其心
識人識其心性
第九章:荀子的用人之道
  對於一個企業,一個團隊來講,光有睿智的領導者是不夠的,還得覓得最得力的幹將;對於一個人來說,光有滿身才華是不夠的,千里馬還需要得到伯樂的賞識。如何用人?如何用對人?對於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荀子對這一點認識得相當透徹。
人才:第一要素
得民心者得天下
知人善任
懂得授權
獨斷專行是用人大忌
任人唯親不可取
用人有度,提拔得當
以仁德降服民心
第十章:荀子思想與現代企業
  企業拿什麼標準來衡量員工?員工又以什麼標準來為自己定位?優秀的員工不僅能替老闆分憂解勞,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原則。其實,荀子早在幾千年前就給了我們評判的標準。
忠誠最可貴
盡職盡責,才能盡善盡美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勇於負責,不諉過
服從是美德
沒有任何藉口
為老闆分憂解勞
不要只會說「YES」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