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鹽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5月

臺灣.鹽

作者: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出版社: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01日
ISBN:9789860200676
語言:繁體中文

  數百年來,人們在臺灣西南沿海這片鹹鹹的土地上辛勤勞動營生,其中來自鹽業∕鹽田∕鹽村∕鹽工所交織的地理空間與人文故事,透過「臺灣.鹽」這本書,以系列三部曲的編輯形式來穿梭時空,探索、詮釋鹽分地帶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帶來全新的感受與感動!
  首部曲「鹽來如此」,主要是從「時間的長度」作嚴謹的文史考察,從明鄭初闢鹽田、清代鹽場不斷遷移、日治全方位擴展,到戰後力挽狂瀾終是「無鹽的結局」,勾勒出台灣鹽業發展曲曲折折的歷史輪廓,及勞動者如何以產晒技術克服天候條件,開創出三百多年的白金歲月。
  第二部曲「鹽選景點」,則是從「空間的廣度」來介紹全台各地鹽田遺址的現況與過往,進而從歷史紋理中理解鹽業文化資產的時代價值與意義,範圍包括布袋、北門、七股、台南等主要鹽場,兼及鹿港、高雄、金門等較不為人知的鹽場;同時也特別介紹國內外許多文化觀光鹽田,呈現臺灣鹽業再發展的新希望。
  第三部曲「文學散步」,則是邀請鹽分地帶的作家,從「人文的深度」來呈現鹽村生活文化的多元內涵,以小人物、小故事綴連成有地方情感的集體記憶。
  本書透過紮實的田野調查及文獻整理,以十餘萬字來書寫臺灣鹽業的故事,介紹全臺超過五十處鹽業遺址;此外全書照片多達五百餘張,除了鹽分地帶迷人的水地風光,並輔以珍貴的老照片、古地圖來重現歷史場景。通俗易懂且富人情味的文字風格,搭配猶如置身現場的照片,是一本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產業文史科普書。
作者簡介
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本書動員一群地方文史及鹽業文化研究者共同執筆。
  文史「鹽來如此」及地景「鹽選景點」:由張復明(臺鹽公司退休、資深鹽業文化研究者,共同撰稿《臺灣的鹽業》)、蔡炅樵(嘉義縣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著有《白金歲月臺灣鹽》),方俊育(曾任職臺灣鹽博物館研究專員,共同撰稿《臺灣的鹽業》)、沈錳美(曾任職臺灣鹽博物館展示教育專員)等四人共同主筆。
  鹽分地帶「文學散步」:則邀請黃文博(臺灣常民文化研究者及作家,獲獎無數、著作等身)、謝玲玉(前聯合報地方記者,著有《南瀛鹽分地帶藝文人物誌》)、黃崇雄(鹽分地帶作家,著有《一隻鳥仔哮啾啾》)、陳丁林(鹽分地帶作家,著有《南瀛鹽業誌》)及蕭戎等人友情協力撰稿。
吳志學
  專案攝影  (自由攝影,作品網站《臺灣寶島影像網》)

處長序
  沿著西濱快速道路穿越雲嘉南沿海,映入眼簾的盡是水車轉動的魚塭、蚵架遍布的潟湖與海口,以及水鳥覓食飛翔的廢晒鹽田;偶有幾處村落、廟宇的倒影映在廣闊的鹽田溼地上,形成獨特的景緻。
  回首數百年來,台江內海與倒風內海逐漸的淤積形成潟湖、陸地,人們在這片鹹鹹的土地上勞動營生,形成的魚塭、鹽田、農地、聚落等,這些人為活動累積下來的「人文產業地景」,而潟湖與溼地則為大自然力量呈現出來的「自然生態景觀」,兩者共同交織成雲嘉南濱海獨特的旅遊魅力。
  其中,來自鹽業∕鹽田∕鹽村∕鹽工所形成的人文空間,相當豐富,然而鹽是怎麼形成的?臺灣鹽業「產、收、運、銷」的歷史發展?鹽田聚落的景點?復晒鹽田何處體驗?鹽分地帶的人文故事有哪些?等等有趣的問題,都將透過《臺灣.鹽》這本書,為您帶來全新的感受與感動!
  本書一開始由「鹽來如此」,帶大家從「時間的深度」來了解臺灣鹽業發展的歷史輪廓,如何以產晒技術克服天候條件,開創出三百多年的白金歲月。續由書中的「鹽選景點」,以「空間的廣度」介紹您認識全台各地鹽田遺址的現況與過往,除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的主要鹽場外,還有鹿港、高雄、金門等較不為人知的鹽場,讓大家從實際紋理中瞭解鹽業歷史,同時也特別介紹國外文化觀光鹽田,與臺灣天日晒鹽轉型發展文化觀光的現況。本書最後以「人文角度」所呈現的鹽村小人物、小故事,讓大家認識鹽鄉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發展及生活軼事。透過本書,你會發現,雲嘉南濱海的鹽業人文之旅是這麼的精采!
  誠心希望這本書所提供的臺灣鹽業歷史脈絡、產業文化地景及人文故事,能讓大家拋開工作壓力,帶著家人在這一片自然與人文交會的鹽田水地風光間探索與體驗。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竭誠歡迎您帶著《臺灣.鹽》來雲嘉南濱海拜訪「臺灣鹽的故鄉」。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處長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