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 生病了怎麼辦 - 2024年6月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作者:王意中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15日
ISBN:9789864061952
語言:繁體中文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對立反抗孩子心裡,其實是一道又一道傷痕。❙
 
  我們不希望哪些情緒、行為在孩子身上出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
 
  ‧「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說好的遊戲時間到了,但孩子躺在地上哭鬧,大家對你們指指點點,好丟臉……為什麼孩子老愛這樣耍賴?

  ‧上課了,老師剛走進教室,那孩子又開始吵。「今天也沒辦法好好上課吧,他是故意的,其他課都沒事……為什麼專找我麻煩?」

  ‧「你就是愛唱反調!我不信治不了你!」你被激得氣極了,孩子嗆聲,你也直接嗆回去,變成惡性循環……這個關係的「結」,怎麼解?
 
  ◎曾幾何時,我們和相愛的孩子之間,只剩互看不順眼?

  對立反抗孩子愛生氣、愛挑釁、愛爭辯,好像吃定了大人。最難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對立反抗」狀況都不同。王意中心理師提供了全面性的方法與指引,幫助頭痛心更痛的大人,與孩子重建關係。
 
  ◎對立反抗孩子,大多沒有「病識感」。

  「都是誰誰誰的錯,我又沒錯!」我們說一句,孩子頂回十句,簡直是氣死人不償命。對立反抗孩子其實非常敏感,感到被指責時,容易反彈。但只要我們先放下成見,釋放出善意,將有助於減少孩子自我防衛的敵意。
 
  ◎調整與變化,是互相的。

  對立反抗的化解,是關係的改善。並非只是單向要孩子改變,更不是逼孩子聽話,而是大人和孩子相伴,度過情緒劇變。透過互信互重,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紓解情緒。帶刺的玫瑰,終會願意與我們親近擁抱。
 
  ❙孩子對立反抗,其實多麼渴盼有人去看見,他張牙舞爪背後的脆弱。❙
 
本書特色
 
  ◎本書教你學會與聰明的情感「精算師」過招。
  ◎「媽媽,我要抱抱!」──衝突後,孩子要你擁抱的方式,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動機。
  ‧【主動走向你,張開雙手抱住你】表示孩子在為自己找臺階下。請你就好好抱著他,有助於使他慢慢平靜。
  ‧【留在原地等著,要你過去抱他】表示孩子在掌控你,要你妥協。抱他,反而讓他變本加厲地予取予求。

作者簡介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王意中部落格】blog.xuite.net/atozwyc/blog
  【王意中的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網路讀書會】www.facebook.com/301ADHD


【寫在前面】我為「對立反抗」寫一本書  009

 

第一章

【超前部署】對立反抗的「預防」之道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對立反抗試水溫  018

孩子容易生氣,怎麼辦?──面對生氣的因應之道  028

「社會性掌控」呼之欲出──如何與聰明的精算師過招  037

孩子吃定了大人,怎麼辦?──「我就是要讓你埋單。」  046

孩子總是對大人予取予求,怎麼辦?──孩子想要的,要給得「限時」與「限量」  056

孩子不在乎行為的後果,怎麼辦?──留意處罰造成的「反效果」  064

 

第二章

【挫敗無力】「擺脫」遭遇對立反抗的困頓

孩子出現「選擇性」的配合──柿子挑軟的吃  074

爸媽想放棄管教,怎麼辦?──「無力感」與「挫敗感」,交替循環著  082

孩子破壞教室秩序,怎麼辦?──老師請自我覺察,是否「機車」上身  090

老師拿學生沒辦法,怎麼辦?──別讓班級經營陷入死胡同  099

老師的傷,誰能懂?──逃離羞愧的惡劣氣氛  109

對立反抗,是誰有問題?──一堵難以跨越的對話高牆  118

面對「非自願」接受輔導的孩子──關於輔導成效的質疑  127

 

第三章

【迎刃而解】對立反抗問題的「見招拆招」

孩子故意惹大人生氣,怎麼辦?──「不用懷疑,我就是要激怒你。」  136

「你那是什麼態度!」──是誰先不尊重誰?  145

孩子容易挑釁大人,怎麼辦?──避免隨之起舞  154

孩子以言語辱罵大人,怎麼辦?──他只是個孩子  164

孩子愛爭辯,怎麼辦?──別陷入孩子的詭計中  173

孩子常將問題歸咎給別人,怎麼辦?──「千錯萬錯,都是你的錯。」  182

 

第四章

【修復傷痕】對立反抗的「關係修復」

當關係漸行漸遠──對立反抗的「負能量」,正在醞釀中  192

孩子充滿對立的態度,怎麼辦?──破壞教室氣氛的殺手  201

孩子態度惡劣,怎麼辦?──雙方的停火和解  210

孩子與大人總是起衝突,怎麼辦?──「身教」,歷久不衰的真理  218

孩子總是心存報復,怎麼辦?──允許報復有「寬容值」  227

孩子總是充滿恨意,怎麼辦?──回想親子之間的美好交集  236

頑固難解的對立反抗──常見的「共病」與「鑑別」  244

序 
 
  【寫在前面】我為「對立反抗」寫一本書
 
  對立反抗孩子──一群易怒、好發脾氣,容易和大人爭辯、挑釁並激怒大人,拒絕配合、不服從,常將錯誤歸咎他人,以及出現報復行為的兒童與青少年。
 
  要改善對立反抗的關係很難,但別說不可能。
 
  這些年,不時有爸媽、老師詢問:市面上有沒有哪一本書,專門在談對立反抗?
 
  說真的,坊間以對立反抗為主題的書,相當少見。但在現實中,這類型的孩子,大人卻常遇見。
 
  這次,特別以「對立反抗」進行主題書寫,希望有助於陷入煩惱的爸媽及老師們,有個參考、指引的方向,以解決長期以來遭逢對立反抗孩子,不知所措的困惑及苦惱。
 
  然而,想要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問題,不能單純只是期待孩子做改變。父母和老師是否有想要改變與孩子關係的優先動機,才是最為關鍵的一點,也是非常必要的。與對立反抗孩子間的關係要達成和解,少了你這一票,一切都無解。
 
  陪伴對立反抗孩子,最終目的,不在於僅是讓孩子順從與配合大人的要求。而是要讓孩子學習一種符合社會規範、符合人與人間應該有的基本尊重,覺察自己的言行舉止,擁有內省的能力。讓孩子能夠用合理的方式,與人溝通,說服別人,並與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維繫良好的關係。
 
  書中內容涵蓋的年齡層,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我以自己長期在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的實務經驗,將案例重新改編後,以寫實的手法來描述父母及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在班級教室裡,遇到對立反抗孩子時所呈現的問題,分析行為的成因,並針對問題,提供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法、輔導策略與教養祕訣。
 
  第一章、【超前部署】對立反抗的「預防」之道

  讓父母與老師瞭解,可以透過超前部署的方式,預防孩子產生對立反抗。有效防範對立反抗問題從家中逐漸往學校蔓延。
 
  第二章、【挫敗無力】「擺脫」遭遇對立反抗的困境

  在這一章,提到許多父母及老師,面對孩子有對立反抗問題的困境,無法招架,不知如何解決,而衍生出無力感與挫折感。
 
  第三章、【迎刃而解】對立反抗問題的「見招拆招」

  與父母、老師們分享,如何在家裡及班級經營中,有效因應對立反抗孩子鋪天蓋地而來的叫囂、批評、激怒、挑釁等語言和動作。
 
  第四章、【修復傷痕】對立反抗的「關係修復」

  最後一章將回歸到一個重點:我一直認為對立反抗孩子的心裡,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傷痕。如果大人與孩子願意彼此和解,重新修復雙方的關係,相信將有助於陪伴這些迷途的孩子,再度回到應有的軌道上。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對立反抗試水溫 「你到底在幹什麼?整個地板全是玩具,現在馬上給我收一收!」媽媽歇斯底里地嘶吼。只見揚揚不為所動地繼續玩著他的遙控車,加速前進,瞬間甩尾,再突然踩煞車。 「我在跟你講話,你到底有沒有聽到?現在馬上給我收乾淨。我警告你喔!如果你再不收的話,我馬上拿垃圾袋,把你的玩具一袋一袋清走。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 不管媽媽怎麼威脅,揚揚依然文風不動。這些話已經聽了太多遍,他就像絕緣體一樣,沒感覺。 「反正等到最後,媽媽受不了,她一定會自己動手整理。」揚揚如此深信著。 果不其然,當他起身離開玩具間後,媽媽一邊氣急敗壞地收著散亂一地的玩具,嘴巴繼續叨念著,「你這孩子竟然玩一玩就把玩具給我丟在一邊,人就離開了,成何體統!現在才幾歲,就這副德性。大人的話,現在就聽都不聽,那你以後怎麼辦?」 揚揚除了不收玩具之外,媽媽要求的事情,他幾乎都不當一回事。 「襪子不要亂丟,趕快撿起來。」「我跟你講了多少遍,趕快去洗手。」「你不是最後上廁所的嗎?為什麼不把燈關掉?」「我跟你講了多少遍,不要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為什麼自己的書包不整理好?」 不聽話,不聽話,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該怎麼辦? 對立反抗的輔導與教養祕訣 「做該做的事」:迴避瑣碎的要求與指令 對於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或是他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下達指令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我們必須留意,自己下達指令是否太過頻繁、太過瑣碎。 與其不斷地對孩子說:「去洗澡!」「把書包整理好!」「把電燈關掉。」「把手洗乾淨。」「現在去睡覺!」……(未完,以下自行補充)我的做法會是: ‧「做該做的事,去洗澡。」‧「做該做的事,把書包整理好。」‧「做該做的事,把電燈關掉。」‧「做該做的事,把手洗乾淨。」‧「做該做的事,現在去睡覺。」 當我下達指令時,常常冠上這一句「做該做的事」,雖然後面會接不同的要求內容,但在這當中,我只和孩子強調一件事:「做該做的事」。目的也在培養孩子清楚知道這個概念:「做該做的事」,而養成自律的習慣。 甚至於這麼說了幾次之後,對孩子下達指令時,只要說出「做該做的事」,再看看浴室的方向,孩子就知道自己該去洗澡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