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無卵頭家演員?推薦回答

作者:徐宗懋圖文館

  無錫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康熙和乾隆踏遊無錫山水,流連忘返,留下百年佳話,也成了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一種象徵,激發了諸多藝術創作的想像和思考。西方攝影術發明後傳入中國,沿海一帶的商埠開設照相館,到遠東冒險的旅人或傳教士,記錄著他們的所見所聞,並用相機在東方文明古國獵影采風。本書精選晚清至民國時期的照片,包含:無錫和南京、上海、徐州、揚州、鎮江、蘇州、杭州、寧波、紹興等十座名城。歷史古蹟...

作者:蕭瓊瑞

  林玉山是臺灣日治時期「台展三少年」中的一位,一生長達80餘年的創作生命,從寫生出發,將臺灣的風土、人情、生態提升到一種具有詩學內涵的層次。在戰後臺灣畫壇「正統國畫之爭」的暗潮洶湧中,悠遊於膠彩、水墨兩界,以其優異的創作,贏得大陸來臺畫家及本地畫家廣泛的友誼與敬重,成為臺灣近代繪畫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定位的代表性畫家之一。 作者簡介 蕭瓊瑞   藝術,是根基於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美。現代人...

作者:羅伯‧拉‧弗蘭內斯

  本館與英國藝術與創意科技基金會推出「萬無引力—英國FACT科技藝術交流展」探討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美學與挑戰。

作者:劉容臣

  這本書是篆刻者劉容臣先生的印譜集。劉先生平日放浪《四無齋》中,喜好文藝音樂,皆粗涉獵,無一精通。多年前結識一位篆刻朋友,多年後自己研究與摸索,沒 有接受任何專業訓練和老師教導。印譜是自己平日閒來無事,透過刻章過日而累積的成品。平日讀書甚多,尤其熱愛中國古文。若有所啟發,則截文斷句,將其勒字 上石,用陰刻深化或陽刻凸顯等方式,製作新的印章。   整本共243頁,有400多種印章,如姓名、...

作者:蕭瓊瑞

  出身臺南府城官宦之後的金潤作,血液中流著一份貴族的氣質。戰後初期,他以絕高的才華,連續獲得「全省美展」與「台陽美展」的最高獎項,成為這些美術殿堂的評審委員;但深具藝術家氣質的他,卻以「理念不合」,辭去人人稱羡的職位,走著一條孤寂獨行的道路,最後以六十一之齡,倒臥在畫架之前,結束傳奇的一生。 作者簡介 蕭瓊瑞   藝術,是根基於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美。現代人追求幸福感、美感以及生活品質...

作者:蕭瓊瑞

  張金發(1934-2012)是一位成長於時代夾縫中的台灣南部藝術家,在完全沒有正規美術學院教育的環境中,透過和在地藝術家的交往學習,走出一條完全屬於自我風格的藝術大道。他的作品,在慵懶與激情、現實與超現實、沈默與蹦發之間,充滿了強勁的藝術張力;成為南台灣土地中綻放的一朵奇葩,也是台灣戰後美術史南方一把嘹亮的號手,被稱為「下港畫家」值得大家的親近、理解與欣賞。 作者簡介 蕭瓊瑞  ...

作者: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吳學讓(1923-2013)出生於四川省岳池縣,二十歲時考入當時遷至重慶的國立藝專就讀。抗戰勝利後,隨著學校而遷往杭州,於1948年從杭州藝專畢業。畢業之際,正值國共戰爭爆發,在校長汪日章的協助下渡海來臺,執教於嘉義中學,其後輾轉於花蓮、桃園、台北等地的中學任教。1978年始進入文化大學美術系至六十歲退休。1988年任職東海大學美術系,直至赴美定居為止,為台灣書畫藝術的教育貢獻良多。 由...

作者:道格.曼紐

賈伯斯唯一授權拍攝 史丹福大學圖書館永久典藏 ————從未曝光的100多幅珍貴影像————   一卷別開生面的矽谷數位革命紀事   長達15年、25萬張負片積累的爆發瞬間   見證那些無所畏懼的天才們   如何開啟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創新年代   /我們才剛剛開始想像,而他們已經預見了未來。————道格.曼紐Doug Menuez   1985年春,矽谷正醞釀著一場科技革命,紀實攝影工...

作者:林國章

  臺灣和法國的文化與藝術交流一向頻繁熱絡,這次由國立國父紀念館、法國泰勒藝術基金會(Fontation Taylor)和臺灣巴黎文教基金會等共同主辦「無邊‧無界─臺法藝術交流展」,展覽策劃正是植基於藝術應超越國界局限,對創作理念和深度無窮無盡的追求,藉此搭一個交流的藝術橋樑與對話平臺。

作者:謝棟樑

  本專輯收錄藝術家謝棟樑近期的心山水、無相和圓融系列為主,加上以前抽象及山水系列的代表作共四十件於大墩文化中心做演繹性展出,讓觀者瞭解作者抽象山水創作脈絡的演變過程,無相圓融是最近的風格,顯示藝術家謝棟樑於人生和藝術的修行境界。風格多元又一脈相襲,線條流暢,質感細膩、空間虛實變化充分表現太極陰陽之道。

作者:江見敏宏

精緻接合的連續圖樣、無歪斜的高品質紋路質感素材   本書刊載了各種我們生活周遭中,常見的圖樣及紋路質感檔案。書中附贈的DVD中,收錄了總數900個高品質、高解析度、高像素的數位檔案。有JPEG格式&PAT格式提供給各位使用者。   無接痕圖樣檔案是將方磚般的檔案連續配置後,即呈現如其名般沒有接縫、且能無限填滿的便利檔案;紋路質感檔案則能夠填滿、重疊及鑲入圖像底部,輕鬆呈現各種質感。 本書特色...

作者:蕭瓊瑞

  戰後台灣曾以「經濟奇蹟」,受到國際社會的囑目。事實上在文化創新方面,也有足以傲人的成績,劉國松正是這些文化成就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   作為在戰亂中成長的孤兒,卻在一個原本異鄉的海島台灣,綻放出藝術動人的花朵,本身就是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劉國松(1932-)的傳奇,幾乎成為戰後「台灣現代繪畫運動」,尤其是「現代水墨」的代名詞。1960年代影響台灣,1970年代影響香港,1...

作者:Sing Chan

將荒廢的歷史,用光影傳承下來   廢墟文化在外國傳入,近年在香港興起,一般人可能覺得香港發展迅速,應該不會有太多廢墟,但其實除了在偏遠的新界地區可找到外,繁華的市區裡亦隱藏不少。進入廢墟有點像行軍打仗,需要資料收集、部署和技巧。此書就是將多個不為人知的廢墟,用影像、經驗及資料,詳細地將各個各有特色的廢墟一一呈現給讀者了解,讓人們進一步了解廢墟中的故事與歷史。 本書特色   1.  探索...

作者:蕭瓊瑞

  一、阿嬤養大的小孩(1895~)  二、國語學校的美術啟蒙(1913~1916)  三、故鄉嘉義公學校的服務(1917~1923)  四、留學東京美術學校(1924~1928)  五、前往大陸(1929~)  六、遣返台灣(1933~)  七、歌頌故鄉──嘉義、台南、淡水以身殉難(1947.3.25) 本書特色   陳澄波(1895~1947)是台灣日治時期最具知名度與代表性的畫家。由於...

作者:蕭瓊瑞

  一、葫蘆墩出生的農家小孩  二、從國語學校到東京美校  三、府城台南的生命經驗  四、從入選帝展到台展評審  五、長榮中學、南一中到台師大的教學生涯  六、現代藝術的支持者與行動者  七、台灣畫壇的美麗彩虹 本書特色   廖繼春(1902-1976)台中豐原人,卻在台南府城度過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時間。古城的色彩、民間的活力,成為這位外表沈默、內心澎湃的藝術家創作生命最重要的泉源。他對現代...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