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狂嚼檳榔20年後驚罹舌癌

《自由時報》妙齡「西施」狂嚼檳榔20年後驚罹舌癌2019/05/06 ... 進行切片;果然切片檢查後證實是舌癌,而頸部的硬塊則是淋巴轉移,在癌症分期上已屬第三期。

瀏覽人數:63435599人在線人數:14204人×戒菸戒檳簡體版English網站地圖即時影像EIP入口醫院簡介▾細說秀傳總裁的話院長的話歷史沿革組織架構交通位置各樓層介紹醫院影音介紹肯定與榮耀醫療服務▾門診時間表網路掛號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交通時刻表醫師休代診查詢加護病房探病時間就醫流程就醫須知收費標準文件申請▶診斷証明書病歷複製申請表身心障礙鑑定外傭申請表單下載病人就醫權益同意書/說明書下載醫療機構醫療隱私維護規範病床配置表轉診服務▾轉診中心轉診病歷查詢單位介紹▾醫療單位護理單位醫事單位行政單位醫師介紹新進醫師介紹醫師粉絲專業衛教園地▾衛教中心衛教單張健康園地CallCenter線上諮詢疾病諮詢Q&A藥物檢驗查詢公開資訊▾電子病歷推廣健保訊息健康政策宣導全日平均護病比採購電子商務人才招募員工園地▾院內資訊委員會Populace民眾版訊息公告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首頁》最新消息《自由時報》妙齡「西施」狂嚼檳榔20年後驚罹舌癌 2019/05/06朱玉珊文/洪嘉駿40歲的方小姐(化名)3個月前口腔內出現不明傷口,她想是熬夜火氣大引起,或者是吃東西不小心咬破皮,應該隔幾天就會好,當下並沒有很在意。

▲醫師呼籲,只要有菸、酒、檳榔的過去史,口腔如出現持久不癒的異狀,都要就醫檢查。

(照片提供/洪嘉駿)▲口腔檢查可儘早確診病變,有口腔問題應儘早求醫;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

(照片提供/洪嘉駿)但過了大半個月,傷口依然紅腫疼痛,且用手去按壓傷口處,感覺有一個小腫塊,她到附近診所就醫服藥,情況並未明顯改善。

最近發現傷口處的腫塊變硬變大,且脖子上也摸到硬塊,愈想愈覺得不對勁,於是接受診所醫師轉診至本院。

方小姐張口接受檢查時,她的傷口處表面上像是一般的潰瘍傷口,但再往傷口底下探觸,才發現這僅是冰山的一角,病灶呈現硬塊觸感,直往舌頭內部發展,在深部有摸到一個硬塊,懷疑病情不單純,直覺是惡性腫瘤,建議進行切片;果然切片檢查後證實是舌癌,而頸部的硬塊則是淋巴轉移,在癌症分期上已屬第三期。

口腔癌、下咽癌、舌癌,都屬於頭頸部腫瘤,在臨床上,罹患頭頸部腫瘤的病人以男性居多,大都長期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的習慣,尤其是嚼檳榔,方小姐只有40歲,以頭頸部癌來說相對年輕,又是女性,因此容易輕忽。

經詢問病史,方小姐表示,約20年前做過好幾年檳榔西施,除了把它當口香糖吃,有時是要試包料的口味,有時是客人請吃,當時幾乎每天都吃檳榔,但換工作後,已經很久沒碰檳榔了。

方小姐罹患舌癌不排除和嚼檳榔有關,雖然事隔多年,但當年長時期嚼檳榔的傷害已經造成,建議她儘快接受手術治療。

原本她還擔心手術要切除舌頭及頸部淋巴清除,會影響吞嚥功能、傷害聲帶、損及顏面美觀,但在與醫療團隊充分討論後,她清楚整個治療過程已比傳統手術進步許多,對於外觀及功能的影響也大幅降低,整形外科的重建手術介入也讓結果更為完美。

方小姐術後一個月已能自主呼吸、正常進食,預後很不錯,但還是要接受放射和化學治療,並持續門診追蹤,以防復發的可能。

此實例提醒我們,只要有菸、酒、檳榔過去史的民眾,若口腔出現持久不癒的症狀,都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是治療成功與否最重要的關鍵。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隱私權保護政策|彰化市中山路一段五四二號 (04)725-6166©2015網站內容為秀傳醫療體系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最佳瀏覽解析度1280x1024,建議使用IE10以上版本或Chrome瀏覽器。

最後更新日期:2020/02/0612:37:41



2. 早期舌癌的治癒率相當高,安南醫院提醒民眾勿錯過黃金治療期

跳到主要內容:::首頁校園新聞早期舌癌的治癒率相當高,安南醫院提醒民眾勿錯過黃金治療期早期舌癌的治癒率相當高,安南醫院提醒民眾勿錯過黃金治療期日期:2014-09-29資料來源:安南醫院分享:25歲周先生,無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病史。

今年5月起開始感覺右側舌部有疼痛感,但不以為意認為只是舌頭潰瘍而未就醫。

可是舌部疼痛一直持續並加劇,實在無法忍耐時才前往安南醫院耳鼻喉科尋求邱怡喬醫師幫忙。

經理學檢查及觸診後,不但發現其右側舌部潰爛,舌部硬塊已達5公分大小,也在右側頸部觸診到數顆1公分大小之硬塊。

初步先施行鼻咽喉內視鏡並排除鼻咽癌、喉癌與下咽癌之可能性,而後在局部麻醉下於門診中馬上切片,進行舌部腫瘤0.5公分標本切片並送病理化驗,病理報告確定為為舌癌(鱗狀細胞癌)。

安南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怡喬指出,舌癌多源於黏膜表面,九成以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早期舌頭出現潰瘍、硬結或白斑,長期不癒,且硬結範圍逐漸擴大,吃東西時會刺痛或出血,所以較容易及早發現。

通常好發於40~60歲間之男女,但像周先生這麼年輕就罹患舌癌,實屬非常罕見。

為求慎重起見,周先生住院後隨即安排頭頸部核磁共振以了解原發腫瘤之大小及是否有頸部轉移與上腹部超音波、骨頭掃描、胸部X光等檢查以確認癌症是否有轉移至其它器官,最後證實其舌癌併頸轉移,為臨床第四期(最末期,T4aN1M0,StageIVa)。

邱怡喬醫師說,導致舌癌的危險因子通常有嚼檳榔、抽煙、喝酒、常吃過燙食物、口腔衛生不良、蛀牙、長期裝置不適合的假牙、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及暴露輻射線等。

舌癌對外表現的症狀如下:1.同位置之舌部潰瘍大於兩周未癒合。

2.舌部摸到硬塊。

3.持續的舌麻木感。

4.舌部出血。

臨床上的治療方式主要可歸納為5種:1.手術廣泛切除術。

2.單側或雙側頸部淋巴廓清術。

3.放射治療。

4.化學治療(Cispantin,5-FU,Taxol)。

5.標靶治療。

邱怡喬醫師表示,舌頭是口腔內的主要組織器官,加上舌頭很敏感,只要稍有不適都能立即察覺,故舌癌理當是最容易被診斷根治之癌症。

今天如果周先生能在第一時間就來醫院求助醫師幫忙的話,或許就不會惡化至舌癌末期田地,也不需要全部舌頭都切除。

早期舌癌的治癒率相當高,存活率通常可達8成左右,一但錯過黃金期,其存活率、復發率都相當不樂觀。

民眾如發現舌部潰瘍或疼痛超過二週,就應儘快至醫院耳鼻喉科就診以排除舌癌。

中央社新聞網(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56996.aspx )相關圖片:安南醫院耳鼻喉科邱怡喬醫師說明病人周先生舌癌位置及大小。

使用壓舌板診斷舌癌示意圖。

安南醫院吳彬安副院長致詞。

回前頁



3. 口腔癌

舌癌; 齒齦癌; 腭部癌; 口底癌; 咽喉癌. 轉移常見部位. 近處頸部淋巴轉移:顎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汐止國泰新竹國泰內湖國泰診所霖園集團網站導覽LanguageEnglish日本語简体中文搜尋按鈕搜尋:::首頁 Menu ▾口腔癌上一頁首頁民眾服務癌症防治癌症簡介口腔癌返回癌症防治返回癌症簡介口腔癌口腔顎面外科 林宏政主任、李嘉鐸醫師、游竣傑醫師整形外科 蒲啟明主任、劉致和醫師、顏毓秀醫師 簡介口腔癌包括上、下唇部、頰部、腭部、舌部、齒齦部、口底部、口咽及下咽部的異常腫塊,或久不癒合的潰瘍;很容易從口腔或頸部的區域,自己觀察或觸摸得到。

近九成患者為紅唇族,其餘與長期抽煙、酗酒、口內不良補綴物、口腔衛生不良,長期口內潰瘍…等有關。

 流行病學癌症至108年,已蟬聯國人死因榜首38年,而口腔癌(含口腔、口咽和下咽癌)也因菸、酒和檳榔的使用,依據衛生福利部106年死因統計,發現口腔癌(含口腔、口咽和下咽癌)死亡人數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5名。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分析105年癌登資料發現,男性勞工階層口腔癌發生年齡為51歲,較國人男性其他癌症年輕4歲,口腔癌死亡年齡52歲,也少於男性其他癌症的58歲。

罹病年齡年輕化,更令人怵目驚心,口腔癌已是台灣年輕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漁撈業男性,為口腔癌最易發生的職業,嚴重侵蝕家庭、社會和國家的基石,且『一人罹癌,全家受苦』更是口腔癌患者最深切的傷痛和揮之不去的噩夢,如何防治口腔癌也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課題。

 臨床症狀口腔癌症狀主要為口腔內潰瘍、硬塊、紅斑、白斑或伴有頸部淋巴腫大,不能張口、咀嚼吞嚥困難等,初期大都沒有疼痛,當腫瘤變大,局部壞死後可能造成細菌感染以致疼痛異常。

 診斷方法目前衛福部推廣每兩年的免費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或18歲以上有嚼檳榔的原住民,是可以多加利用。

目視是最重要的檢查方法,觸診也是常用檢查方式之一,另外染色螢光劑檢查也可使用。

病理切片檢查則是最重要的依據,細胞抹片檢查較少使用。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用於檢查腫瘤位置、大小及深部,及是否有頸部轉移。

 依細胞型態可分為:鱗狀細胞癌疣狀上皮細胞癌唾液腺癌淋巴上皮癌粘膜惡性黑色素瘤其他惡性腫瘤 依發生部位可分為:唇癌頰癌舌癌齒齦癌腭部癌口底癌咽喉癌 轉移常見部位近處頸部淋巴轉移:顎下區、頦下區、上頸部、中頸部、下頸部、後頸部、鎖骨下區。

遠處轉移:肺、骨骼、肝。

 分期第一期:癌部最大半徑小於或等於二公分,且無淋巴或遠處轉移者。

第二期:癌部最大半徑介二至四公分且無淋巴或遠處移者。

第三期:癌部最大半徑超過四公分或已有淋巴轉移小於三公分者。

第四期:癌症侵犯附近組織或淋巴轉移大於三公分者或已有遠處轉移者。

 治療口腔癌治療可分腫瘤手術切除、頸部淋巴廓清除,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放射同時治療。

一般以手術為主,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為輔。

本院為台灣口腔顎面外科醫學會之專科醫師訓練醫院,素來既有優良的傳統歷史,對於口腔癌的手術,有不錯的治療經驗。

目前本團隊在病人照護上的發展重點之一,是標準化術前與術後照護,加強術前的衛教活動與術後訪視;術後則藉標準流程的建立,監測並提升品質,統一人員的共識與教育,使本團隊的發展,可長可久。

 術後重建由於國內檳榔文化的因素,口腔癌的排名持續上升。

早期發現的口腔癌若病灶比較小,經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醫師的廣泛性切除後,有的可以直接縫合。

但是國人大多數發現口腔癌時都已經是後期,而需要更廣泛的切除。

這些癌症手術後造成的頭頸部組織缺損,往往無法直接縫合或縫合會造成口腔功能的障礙。

此時就需要整形外科進行重建手術。

重建的目標包括:恢復吞嚥功能,恢復清晰的發音,避免口水滲漏,避免形成唾液瘻管。

此外重建可使成為可接受的外觀,病人能再度走入社會。

重建的方式依部位、缺損組織量及復發次數,有所不同。

簡介常用的方法如下:植皮:對於少數較小的病灶,可以取得大腿內、外側或身體其他部位的薄層皮膚移植。

植皮雖然手術簡易,但是卻可能因為植皮區日後的攣縮,造成嘴巴張開的限制。

局部皮瓣:頭頸部因為構造的關係,比較缺乏近端皮瓣可用。

其中可使用局部的舌頭皮瓣來重建較小的口腔內缺損,卻可能會影響語言及吞嚥的功能減損。

在皮膚



4. 舌癌的治療與護理-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一、前言隨著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頭頸部腫瘤的發生,近年來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舌癌是口腔第二常見的腫瘤,最常發生在舌腹側緣或是中1/3的舌側。

台灣癌症防治網  關於我們簡介工作成績感謝與願景聯絡支持研究講座場次篩檢場次贊助捐款醫療顧問公開資訊捐助章程董事及監察人名單工作計畫及經費預算工作報告勸募公告財務查核報告監察報告書接受補助、捐贈名單清冊及支付獎助、捐贈名單清冊徵信錄出版刊物訂購刊物服務項目癌症新探衛教手冊歡迎投稿轉載申請其他圖書借閱繪畫藝廊攝影藝廊活動剪影資源分享相關連結近期活動專款、義乳及胸衣補助New搜尋健康新聞內容分類文獻導讀疑問醫答護理專欄衛教專欄醫療文獻癌症新知醫病討論臨床試驗癌症分類胃癌乳癌肺癌淋巴瘤子宮頸癌腎臟癌白血病肝癌口腔癌卵巢癌大腸癌食道癌攝護腺癌幹細胞移植膀胱癌胰臟癌甲狀腺癌頭頸癌骨髓瘤皮膚癌肉瘤鼻咽癌生殖細胞癌喉癌舌癌的治療與護理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陳敏佳護理師一、前言隨著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頭頸部腫瘤的發生,近年來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舌癌是口腔第二常見的腫瘤,最常發生在舌腹側緣或是中1/3的舌側。

舌頭的後三分之一(舌頭基底部)也可能會有惡性變化,加上內舌肌肉之間有許多肌肉的界面,因此舌癌很容易往黏膜下蔓延,且舌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致使大部分患部在診斷時都大於2公分,疾病的治療方式和預後也大受影響,所以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則。

二、舌癌的症狀舌癌的症狀包括白斑、潰瘍、疼痛和吞嚥困難等,若舌頭伸出時固定、無法自由運動或不對稱,表示深部肌肉已受侵犯;發生在舌前2/3的舌癌,40%會有頸部轉移的情形,而舌尖和舌背則較少見頸部轉移。

三、舌癌的治療與護理舌癌的治療大多以手術切除為主,晚期舌癌除了須手術外還須執行放射線治療,以下就手術前後的護理和注意事項逐一說明:(一)手術前的護理舌癌手術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因此在手術前須先進行多項的檢查,包括抽血、心電圖、胸部X光檢查,若舌癌的病灶過大,則須加作頸部電腦斷層掃描、腹部超音波、骨骼掃描等檢查來協助診斷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轉移,對於病灶較大的舌癌,在手術前有時須會診整形外科一同評估於切除後傷口部位植皮重建的必須性或可行性。

(二)手術後的護理手術後病患身上除了會有舌部傷口外,也會有靜脈輸液管及鼻胃管的留置,因為口腔有傷口無法進食,需要上述兩種管路來供給營養以促進傷口與疾病的癒合,一般鼻胃管的留置時間需依傷口癒合時間而定,大致上約放置十天,待傷口癒合完整可以由口進食後,鼻胃管即可拔除,所以,這段期間鼻胃管留置的照顧是相當重要的,絕對要避免滑脫的發生,否則須再度面臨重新插入的疼痛,如有疼痛情形,可以請護理人員給予止痛劑以減輕疼痛。

手術後第一天身體會較感疲憊不適,可以臥床休息,若不適情形有減緩,可以採漸進式活動,活動上沒有特殊限制,早下床活動對疾病恢復有助益。

在發聲方面,因為舌部有傷口,所以講話會較不清楚,隨著傷口的復原,發聲會逐漸清楚,但若切除一半以上的舌頭,發聲的功能可能會受影響。

因為舌頭有傷口,口腔內容易產生分泌物或唾液,需要每隔兩小時執行口腔護理來避免口腔產生異味和微生物增生,口腔清潔的溶液可採用一般市面上的漱口水或0.9%的生理食鹽水,也可自行製作。

泡製方法為將一小包綠茶包加入500cc開水及2片甘草片,待綠茶濃度釋放後將茶包取出,綠茶甘草水變涼後即可漱口使用(綠茶及甘草片因含有葉綠素與類黃酮成分,具有消臭、促進唾液分泌、減少口乾之效果)。

手術後會有痰液產生是正常現象,可輕輕將其咳出,或請護理人員協助抽痰。

早期的舌癌經由手術將病灶切除再定期追蹤,一般預後良好,文獻指出5年以上存活率達80%;對於較晚期的舌癌,除進行手術治療外,還需配合放射線治療,治療效果會較顯著。

因此,舌頭上的小病灶千萬不可輕忽它,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在Line分享在Facebook分享回首頁近期更新中年人每天運動10分鐘可預防老年失智症地中海飲食可減少早期攝護腺癌惡化風險小於50歲的食道癌病患越來越多癌症病患延遲治療會增加死亡的風險新的證據顯示他汀類藥物能減少一些癌症復發及死亡率使用PARP抑制劑治療可能增加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風險多吃魚可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發生及死亡的風險少吃紅肉可以減少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風險第三代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可作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肺癌輔助治療免疫檢查點治療癌症會有引發心臟不良反應的風險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地址



5. 舌癌

舌癌. 前言: 口腔癌中,尤其舌癌,近年來發生在男性身上有逐漸攀升的情形,只有早期發現才有較高的存活率。

舌頭是口腔內主要組織器官,應該是最容易被診斷與 ...舌癌 前言:口腔癌中,尤其舌癌,近年來發生在男性身上有逐漸攀升的情形,只有早期發現才有較高的存活率。

舌頭是口腔內主要組織器官,應該是最容易被診斷與根治的癌症,而且很敏感,只要稍有疼痛不適,即可立即察覺。

導致舌癌的因素大部分分為嚼檳榔。

抽煙、喝酒、長吃過燙的食物、口腔衛生不良有關、蛀牙、長期裝置不適合的假牙,好發年齡約40至60歲之間,且男性大於女性。

早期舌癌的治癒率相當高,五年存活率可達70-80﹪以上,一但錯過黃金期,其存活率、復發率都相當不樂觀,發現舌頭其周圍有異常變化時,還是要盡快就醫、診治。

臨床表徵:舌癌多源於黏膜表面,九成以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早期舌頭出現潰瘍、硬結或白斑,長期不癒,且硬結範圍逐漸擴大,吃東西時會刺痛或出血,所以較容易及早發現。

此外,舌癌也會引起頸部淋巴結異常,所以發現頸部淋巴結有不正常的變硬現象時,也應警覺是否罹患舌癌。

研究顯示,口腔黏膜如果出現白斑,則有50﹪的機會為癌症或癌前病變,而出現紅班,則有90﹪的機會,不可不注意。

治療:舌癌的確切診斷,必須做出切片取出部分組織送病理化驗,在由顯微鏡下觀察判斷,如確定為舌癌,則必須做臨床分期,如為早期舌癌(第一、二期),則可作外科手術切除,或採放射線治療方式(5000~7000CGY),分五至七週完成。

如屬於晚期,無法單以局部治療加以根除者,則必須合併手術、放射線及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在舌癌只能算是一種補助的角色,不能單靠化學治療,接受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有時候是必然的,而當擴散到頸部淋巴結時必須併用淋巴結廓清術。

衛教:1.     平常要有保持口腔乾淨與清潔的好習慣,可以降低蛀牙的可能,又可保持口腔正常氣味。

2.     平常要有定期口腔檢查的習慣,一旦有蛀牙或牙疼的情形時,要立即就醫治療。

3.     戒掉抽煙及喝酒的壞習慣,可降低舌癌的發生率。

4.     平常養成不喝過燙的食物,可以將食物放涼之後在飲用。

5.     一旦覺得舌頭疼痛,就要立刻就醫找尋原因以利早期診斷及治療。

    



6. 淺談口腔癌

廣義的口腔癌是指眼匡以下,頸部以上範圍內所發生的癌症,如上顎竇,耳下唾液腺、舌下唾液腺皆屬之,儘管它們並不在口腔內;而狹義的口腔癌,則包括口腔內所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站導覽回首頁高榮首頁小中大語音服務視覺輔助高雄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部全文檢索關鍵字Search進階搜尋主橫幅樣式設定::::::衛教專欄回首頁衛教專欄淺談口腔癌前言-  根據1993年Parkin等人之研究報告中指出,口腔及咽喉癌居世界最常發生之癌症排名第三位,而在本國衛生署85年公佈,臺灣地區十大常見癌症排名中,口腔癌從過去排名在十以外,大幅進昇為第五名,女性病人僅佔不到10;大部份是舌癌及頰黏膜癌,女性則大多是舌癌。

雖然癌症成因很複雜,且還未完全明瞭,但已知嚼檳榔、吸菸及喝酒易致口腔癌,而國人好檳榔者為數不少,可見此等癌症已慢慢威脅到本國人民的健康。

估計臺灣每年約有1400名口腔癌新病例;而避免與致癌因子接觸及增加蔬菜、水果及維他命,則可減低癌症的發生。

 何謂口腔癌-  癌症是身體內細胞受到不正常刺激,造成功能的改變,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一些惡性腫瘤的總稱,大部份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所謂的黏膜發生變異。

  廣義的口腔癌是指眼匡以下,頸部以上範圍內所發生的癌症,如上顎竇,耳下唾液腺、舌下唾液腺皆屬之,儘管它們並不在口腔內;而狹義的口腔癌,則包括口腔內所可以看到的組織細胞,包括舌、口底、唇、牙齦、口腔頰膜及顎等。

  口腔內90%以上的癌症是長在表皮部份,亦即嘴巴張開可以目視到的部份,所以將這一部份的癌症統稱為口腔癌,因為其一是位置的關係,其二是上皮細胞的型態,與其他器官型態的癌症不同,原因及功能上皆有很大的差別。

正常口腔內的表皮細胞僅為薄薄的幾層細胞,如果是長了口腔ca則會往下長出硬塊,代表細胞數目增加很多,細胞正常與否,在功能上的影響深遠。

 原因-長期慢性刺激所致:    研究顯示,長期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約9成口腔癌患者有嚼檳榔的習慣),市售檳榔成品與食用方法雖略有差異,但檳榔子、石灰、荖藤是基本材料。

檳榔子為檳榔樹的果實,含有許多植物鹼,如檳榔素,檳榔鹼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檳榔素,具有促進副交感神經作用,一般劑量下有發汗、興奮及增加唾液之作用,所以食用檳榔後,往往有生津止渴、提神、禦寒等功效。

但檳榔素在人體口腔環境下,會產生內生性硝化作用而形成數種不同的亞硝安,其中3-propionitrile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一般推測這是檳榔造成口腔癌的主因。

另外荖籐是胡椒科的藤本植物,有些市售檳榔在剖開的檳榔子中夾入荖花,老花即是荖藤的花序,含有大量的黃樟素〈有致癌性〉,或是在成品外裹以葉片〈提神、消腹脹〉,亦可致癌。

而石灰使嚼食檳榔的口腔唾液呈鹼性狀態,釋出自由基,破壞去氧核醣核酸而產生癌細胞,亦可能助長了了口腔癌的形成。

其他如吸煙、喝酒、陽光照射過度(唇癌)不良口腔衛生,尖銳的蛀牙或殘根,製作不良或破損的補綴物(如假牙、套子及長期營養不良﹞等都是造成口腔癌發生的可能原因。

另外最近有報告指出嚼檳榔、吸菸及喝酒三種嗜好皆有者,罹患口腔癌之機率為一般人之123倍之多,可見這些不良嗜好有多麼危險。

基因的變化:  短期刺激的變化會存在細胞的記憶之中,但維持很長的時期不產生癌的變化,可是若細胞內本來的基因有缺陷,不論缺陷是之前受到的影響或是之後產生的影響,會使受改變的細胞很快的變成癌。

易言之,癌細胞是存在體內與正常細胞一樣,但它會像電腦一般將外界給予的刺激一點一點地儲存在記憶之中,等待有一天累積的刺激無法負荷時,搖身一變為癌細胞。

 症狀-口腔癌與癌前病變之關係:  所謂癌前病變本身並非口腔癌,但長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一直存在時,以後有極高可能性發展成口腔癌。

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各處黏膜之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所謂硬口症〉、疣狀增生及慢性潰瘍等。

許多人都有在頰黏膜內側發生白色潰瘍或水泡的經驗,通常發生在有壓力、睡眠不好或飲食習慣改變〈水果吃得不夠〉之際,一般在二星期之內會痊癒,倘若超過二星期未痊癒,則必須作檢查,這個部位有60%的可能性是上皮性細胞癌。

有些口腔癌會造成外觀鼓出來的改變,從眼框以下到頸部以上的範圍都可能鼓出,唾液腺的口腔癌只會從臉上腫出來,不會往內長,有時只在一、二星期內就迅速成長,不可誤以為只是臉頰發炎而已。

口腔癌的早期症狀:※口腔黏膜顏色發生變化-如變白



7. 口腔癌的症狀與自我檢查::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舌癌初期常表現疼痛症狀,隨著病程進展而疼痛加劇,甚至會傳導至頸部、喉嚨及耳部。

舌癌常發生於舌側面,舌腹面次之,而舌背面較少。

某些疾病由於會導致舌背 ...首頁台灣常見癌症腦瘤喉癌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肺癌乳癌胃癌腸胃道間質瘤肝癌膽囊膽管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血癌骨癌癌症預防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防癌小博士主題癌症專區更多防癌知識常見防癌問題癌症e學苑(癌友服務)癌症的認識台灣十大癌症其他癌症自我照護管理醫療新知癌症照護癌症營養心理支持復健運動免疫治療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病友支持團體肺腑之癌腸相挺笑顏逐開悅聲合唱團愛care之友午茶話療癌症病友補助營養品補助經濟補助交通補助居家喘息心理諮商癌症保險諮詢假髮租借專業諮詢服務線上諮詢抗癌鬥士數位教學平台直播小教室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癌友關懷教育中心關於基金會基金會緣起宗旨與目標服務項目組織架構最新消息媒體報導榮耀共享年度報告捐款與支持捐款方式愛心義賣募捐專區志工招募企業參與捐款芳名錄台癌資料館圖書出版其他出版會訊下載各項專業調查衛教手冊會員專區站內搜尋首頁口腔癌口腔癌的症狀與自我檢查收藏文章友善列印收藏文章 口腔癌的症狀與自我檢查台大牙醫學系助理教授李正喆台大牙醫學系榮譽教授韓良俊   口腔癌臨床表現的症狀呈現多樣性。

在初始臨床狀上可能是以白斑(含紅白斑)、紅斑、表面不規則菜花型之外突腫塊、疣狀型腫塊或以潰瘍型病變等四種型態呈現。

不過它們的共同特徵是病變長期無法自行癒合,且範圍持續擴大。

剛開始發生時,這些病變並不一定會伴隨有疼痛或出血的情形,而使得患者輕忽,躭誤病情。

但隨著病變的持續進展,一些明顯的症狀就會出現,而引起患者的注意。

這些症狀隨著侵犯的部位而有不同,包括隨著病變擴展侵犯鄰近組織如深部肌肉、血管、神經、顎骨、鼻竇腔、鼻腔時,會陸續產生麻木、疼痛感、舌運動困難、開口、吞嚥或講話障礙、流血、牙齒鬆動、鼻塞、痰或唾液中帶血、病理性骨折、臉頰皮膚穿孔等病徵的產生。

病情再進行時,進一步口腔癌細胞可能會產生淋巴轉移,常會在頸側觸摸到無痛,不動性的腫大淋巴結;此時若再延誤治療,癌細胞最後會轉移至肺、肝、骨髓等全身部位,這時已到癌症的末期,藥石罔效了。

  因此,為了早期診斷出口腔癌病變,我們建議民眾,不妨利用每天刷牙的機會,順便做口腔的自我檢查,除了用眼睛觀察外,也用手去觸摸,檢查的重點,包括:(1)口腔黏膜顏色改變-如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除。

(2)潰瘍-超過二週以上而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就應作活體組織切片檢查。

(3)硬塊-口內或頸部不明原因之腫塊。

自我檢查是一種防癌的好方法,以下即針對各部位口腔癌的臨床症狀加以介紹,並照著鏡子做口腔自我檢查的方法-(1)臉部的對稱性  先看臉部左右是否對稱,包括表面皮膚及上下顎骨。

某些發生在顎骨內的口腔癌,初期並不會造成表面口腔黏膜之潰瘍,而是造成顎骨的局部性腫大,有時合併有顎骨知覺異常或其上之牙齒動搖等症狀。

在表面皮膚的檢查上,先觀察顏色是否相同,注意突出的地方如痣、硬塊是否比先前變大、變厚或顏色改變。

另外需注意表面皮膚是否有瘻管產生。

(2)唇  下唇之鱗狀細胞癌常無痛,生長緩慢,且很少向深層侵犯及遠處轉移。

檢查時以手將上下唇均往外翻,注意這部份每一地方之顏色或某些部位構造有異常情形如潰瘍或突起、白斑。

長期抽雪茄者,雪茄放置位常與腫瘤位相關聯。

(3)牙齦  由於牙齦癌常會造成牙齦組織之喪失與齒槽骨之暴露,甚或造成牙齒動搖,因此患者與醫師皆須與慢性牙周疾病做正確之區別診斷,以免誤拔牙齒而造成癌細胞之擴散或耽誤治療時機。

一般牙周炎較少造成潰瘍及表面壞死,牙齦癌常會疼痛,且刷牙時易造成流血,常以潰瘍形式存於附著牙齦上,並易侵犯至其下之齒槽骨,下顎骨比上顎骨發生率高。

檢查時將唇往外翻,使牙齦部份露出,同時注意頰側及舌側,查看顏色是否有異,注意表面是否有腫塊、潰瘍、出血及不正常之牙齒動搖;由於腫塊的產生,少數患者最初的主訴是較易咬到牙肉,特別在無牙區;另外牙齦鱗狀細胞癌較易對其下顎骨產生侵犯,至下顎管下齒槽神經時,會有感覺麻木情形出現。

(4)兩頰黏膜在台灣,頰部內面是口腔癌好發之部位,表面常呈乳頭狀或潰瘍狀,近咬合面處常易被牙齒咬到。

前期常以白斑病變存在,癌病變本身有時



8. 最短命癌症!醫師:預防「口腔癌5字訣」

什麼是口腔癌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之總稱,大部分屬麟狀細胞癌,可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腔底、頰黏膜、齒齦、硬 ...Skiptocontent什麼是口腔癌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之總稱,大部分屬麟狀細胞癌,可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腔底、頰黏膜、齒齦、硬顎部、臼齒後區及顎部。

絕大多數的口腔癌是由黏膜上的麟狀細胞惡化所形成,在台灣地區以舌癌與頰黏膜癌佔大多數。

口腔癌是「最短命」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國人口腔癌好發於男性,其發生率五年內成長百分之三十,幾乎是增加率最高的癌症,好發年齡有下降趨勢,且是最短命的癌症,病患平均少活16.3年。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100年,口腔、口咽及下咽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4位、女性為第15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4位、女性為第18位。

如何預防口腔癌避免菸草、紙菸、煙斗、檳榔、酒等長期對唇、舌和口腔粘膜的刺激。

在台灣研究報告中已知檳榔是主要的禍首,發現單獨嚼檳榔的致病危險率已達28倍,甚至比吸菸+喝酒的22倍還高,更遑論大多數的人都是”三合一族”,檳榔、吸菸、喝酒一起來則高達123倍。

避免長期直接曝露在強烈陽光底下,必要時戴帽子或塗防曬品。

如有不正的牙齒或假牙,對周圍有所摩擦,應立即前往牙醫矯正。

飲食要正常,食物營養要均衡,有時維他命或其他營養要素缺乏,所造成的口腔黏膜變化,也有可能誘致癌症發生。

避免長期食用太燙或太辣的食物。

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早期口腔癌的治癒率可達八成以上。

口腔癌的可能症狀醫師提出「預防口腔癌5字訣–破、斑、硬、麻、腫」,提供民眾做為預防口腔癌的自我檢查參考。

破–在同一部位持續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嘴破。

斑–口腔癌癌前病變,指口腔內出現不明的白斑、紅斑或突起物。

硬–口腔內或頭頸部有持續性之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會疼痛,口腔內腫塊偶有伴隨不明原因出血情形。

麻–感覺異常,如舌或唇麻木感,說話、吞嚥、咀嚼感覺麻木。

腫–因腫瘤而臉型腫脹,或頭頸部左右兩邊不對稱。

建議民眾可以照著鏡子,定期進行自我口腔黏膜檢查。

若發現有上述任何異常,或有持續性之張口困難、舌頭活動困難、聲音改變、耳朵疼痛(轉移痛)等情形,也應盡速就醫檢查,早期診斷、及早治療。

延伸閱讀:有這6大症狀,小心鼻咽癌找上門!骨癌早期的7大症狀淋巴癌早期的6大警訊!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心包油」讓心血管死亡率上升!心臟科名醫曝控制這項是關鍵2021-01-02《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鎖國非長久之計,好運能維持多久?2021-01-03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圖解健康動起來HehoTopicsHehoYoga瑜珈Heho專家說健康管理健康檢查自我檢測討論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