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離性障礙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壅擠的腦袋~~淺談解離與多重人格(1)

而今年(2017)上映的分裂(Split), 也攻佔了排行榜冠軍,雖然以「解離性身分障礙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過去稱為多重人格,Multiple ...孩子親師溝通親子溝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青少年憂鬱症拒學網路成癮妥瑞氏症婦女更年期懷孕生理期離婚與單親婦女藥物資訊銀髮長者用藥安全老年憂鬱症失智症瞻妄音樂課程分享藝術藝療小說藝療文章分享心理創傷心理創傷創傷後壓力症解離邊緣性人格創傷知情EMDREMDR介紹經驗分享文獻分享講座活動情緒焦慮憂鬱躁鬱強迫症恐慌自律神經失眠癮酒癮網路成癮賭博戀物癖Searchformisempty!WHAT'SNEW?Loading...較新的文章較舊的文章首頁壅擠的腦袋~~淺談解離與多重人格(1)小光多重人格,張元祐心理師,解離壅擠的腦袋~~淺談解離與多重人格(1)文:張元祐心理師從電影談起雨人(RainMan)、黑天鵝(BlackSwan)、隔離島(ShutterIsland)、美麗心靈(ABeautifulMind)、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LiningPlaybook),這些電影我想你可能都有看過,雖然這些電影每部主題都不同,但有個共同點:將精神疾病做為劇本的素材。

不管是溫馨也好,還是懸疑驚悚也好,一直以來,精神疾患常是電影劇本取材的來源。

而今年(2017)上映的分裂(Split),也攻佔了排行榜冠軍,雖然以「解離性身分障礙症」(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DID;過去稱為多重人格,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MPD)做為題材並非第一遭,但這部電影的確再度引起大家對於DID的好奇。

再來談談「解離」吧在談DID前,我們先來談談「解離」這件事。

當人們遇到壓力或創傷事件時,我們的內在會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以減少或避免繼續面臨精神上的痛苦,這就是所謂的自我防衛機轉(Self-defenseMechanism),常見的壓抑、否認、投射、合理化等,都是自我防衛機轉運作的方式。

解離也是我們的一種防衛機轉。

周勵志醫師指出解離是指一或多種正常、主觀的完整心理生物功能的瓦解(disruption)或/及中斷(discontinuity)。

所指的心理功能至少包括,記憶、身份(identity)、意識、知覺、和運動控制等。

而解離症的病患中,約有60%到80%有創傷經驗,DID則是被創傷與解離領域學者視為複雜解離症(complexdissociativedisorders),也就是說,DID是一種嚴重的創傷後心理障礙。

那麼解離一定是不好的嗎?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解離的經驗,例如做白日夢、想事情想到出神、高速公路催眠(HighwayHypnosis),這些都可能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解離的狀況,發生的時間多半不會太長,對我們的生活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一般我們不會太把這些狀況視為問題;而也有些解離的狀況,例如記憶喪失、無法回憶自己做過的事、感覺喪失,情感麻木,或彷彿靈魂離開身體,覺得身體不受自己控制、甚至身份認同轉變,例如有另一個性格部分佔據了你的身體、身體彷彿被其他靈魂或意識控制著、腦海裡的聲音「出來」佔用了你的身體等狀況,這些則是被視為較嚴重或病態的解離。

擁擠的腦袋:DID「人格狀態」是一個難以被具體描述、被測量的一個概念,因此DID有時被視為一項具爭議性的精神診斷。

有些學者從社會認知模式的角度認為DID與社會文化、角色扮演、治療師引導、心理暗示、當事人偽裝等因素有關,也對DID的真實性有所質疑;但對於創傷與解離領域的學者,則是認為DID的病態解離與心理創傷有密切的關係,而近年也有心理生理學研究,找到解離症的一些生理學基礎、生理特徵,這些發現皆不支持社會認知模式的解釋。

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ISSTD)指出,DID在一般人口中的盛行率約為1%至3%,若依此推估,國內可能也有超過2萬的患者存在,但為何國內好像較不為人知?目前國內與DID相關的研究的確很稀少,也缺少相關的衛教訊息;且要觀察到人格狀態(alters)的轉換不易,DID患者也容易有憂鬱、焦慮等症狀,相對人格狀態的轉換,這些也是相對外顯的症狀,所以即使已就醫,可能也不易被發現。

那麼,怎樣的狀況會被視為DID患者?從診斷的條件來看有下面幾項:出現兩個或多個不同個性狀態的身份分裂(disruption)狀態,這可能在某些文化中被描述為「附身」(possession)經驗。

身份分列包含明顯的自我感和意識斷絕(discontinu



2. 忘記身份出走流浪~談解離性漫遊症

解離性漫遊症(Dissociative fugue,又稱解離性遁走症)屬於解離性障礙(Dissociative disorder)的一種,它並不像典型的失憶症,如忘記自己是誰、遺失某段 ...跳到內容心理健康»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忘記身份出走流浪~談解離性漫遊症醫學審稿:賴建翰醫師|文:W.R.Su更新日期:2020-09-15.閱讀時間:2分鐘馬上分享解離性漫遊症(Dissociativefugue,又稱解離性遁走症)屬於解離性障礙(Dissociativedisorder)的一種,它並不像典型的失憶症,如忘記自己是誰、遺失某段記憶,或喪失某些個人特質等,解離性漫遊症患者有時候會暫時失去個人身分感,無預警地忽然離開家或工作場所,出走去流浪或旅行,因為患者無法想起自己部份或全部的過去,在某些時刻,他們會變得對自己的身分或所處的環境感到很困惑,在少數個案中,患者可能會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身分。

而這些人的外表並沒有共同的特徵或行為,所以表面上看不太出來是否有解離性漫遊症。

(同場加映:4症狀檢測!您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造成解離性漫遊症的原因解離性漫遊症經常與重大的壓力或創傷有關,經歷過戰爭或天然災害等,可能會提高發病的機率,此外,個人因素的壓力也可能加重病情,而導致患者離家出走,例如經歷所愛逝世或工作上的壓力都有可能使人想短暫逃離或抹除自己的過去。

(推薦閱讀:難察覺的傷~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診斷解離性漫遊症?當醫師發現患者對於自己的身分,或對於提起過去的行為感到困惑時,才會懷疑是否是解離性漫遊症。

醫師會先評估患者的症狀,並做一些理學檢查,以先排除因生理性因素所導致的記憶喪失,同時也會進行精神狀態檢查。

一般來說,解離性漫遊症患者會在突然回歸到自己的身分時,或對於自己身處於陌生環境而感到困惑時,才會發現問題並診斷出來,而醫師通常會調閱病史,並蒐集患者離家、外出遊走,或建立新生活之前的資訊,才能確診。

(同場加映:壓力大好焦慮怎麼辦?3分鐘認識壓力和焦慮)如何治療解離性漫遊症?解離性漫遊症經治療和復原後,以前的記憶通常也會完整地保留下來,也因此患者通常並不需要任何治療。

多數個案的心理治療,可能會包含催眠,而催眠也可能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記憶。

治療師通常會鼓勵患者去回想和面對造成漫遊症的壓力事件,畢竟創傷事件往往是導致解離症狀的根源,而讓患者面對創傷,治療那些造成混亂的感覺和情緒,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為創傷事件可能會使一個人逃離以及忘卻過去,必須讓患者去面對那些所造成悲痛、憂鬱、害怕、憤怒、悔恨,或導致精神問題的記憶。

Hello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這文章對您的幫助有多大?我超愛這文章!它改變了我的人生。

如果您能分享更多詳細的資訊,將幫助我們提供大眾一個更好的內容網站。

請注意,若對您來說不方便,就不需要填完所有的細節。

點選下方「提交我的意見」後,可繼續瀏覽網站。

這些資訊很有用,讚!如果您能分享更多詳細的資訊,將幫助我們提供大眾一個更好的內容網站。

請注意,若對您來說不方便,就不需要填完所有的細節。

點選下方「提交我的意見」後,可繼續瀏覽網站。

嗯...我想發問。

我們目前沒有個人的健康諮詢服務。

如果您此刻有緊急的醫療狀況,請馬上撥打119求助,或立即前往離您最近的醫療院所急診室。

提交我的意見。

我們怎樣可以更進步?這篇文章有誤或不正確的資訊。

請告訴我們錯誤之處請注意,若對您來說不方便,就不需要填完所有的細節。

點選下方「提交我的意見」後,可繼續瀏覽網站。

這篇文章提供的資訊不足。

請告訴我們遺漏之處。

請注意,若對您來說不方便,就不需要填完所有的細節。

點選下方「提交我的意見」後,可繼續瀏覽網站。

嗯...我想發問。

我們目前沒有個人的健康諮詢服務。

如果您此刻有緊急的醫療狀況,請馬上撥打119求助,或立即前往離您最近的醫療院所急診室。

提交我的意見。

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Messenger參考資料WebMD,MentalHealthandDissociativeFugue,http://www.webmd.com/mental-health/dissociative-fugue#1.Accesse



3. 兇手是身體裡的另一個我:從電影《藍色恐懼》認識神秘的 ...

正式名稱叫做「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的多重人格障礙,患有此病的人,身體裡好像塞有不同的靈魂一樣,不同 ...正/簡FEATUREGetLucky#開運指南到算命仙聚集的饒河夜市,來趟求神問卜的開運之旅Details細節二三事&Stories生活選文Column{現正輸入中...}Style時裝TV&Movie影視Appetite吃喝Design設計Travel旅行Music音樂Art藝術Gadget物件Subscribe.訂閱電子信生活藏在細節裡,每週五的主編手札。

確認關於我們FacebookInstagramRSSContactPhotoCredit:PerfectBlue,來源:IMDb今敏的作品以高超的敘事手法著名。

在虛實交錯下,我們直到最後才發現兇手的真實身分,但很快會發現,行動的雖是同一具身體,但思考方式卻像是完全不同的人。

文字:孫艾莉是哪部電影讓《黑天鵝》、《噩夢輓歌》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DarrenAronofsky)喜愛不已,親口承認「致敬」呢?那就是一代動畫大師今敏於1997年推出的經典之作《藍色恐懼》。

從流行歌手轉型為演員,極度不適應的女主角未麻,在不情願的演出過程中開始懷疑自我。

雪上加霜的是,她疑似被狂粉跟蹤,每天的言行作息都被披露在網站之上。

而就在未麻感到焦慮與不安之時,身邊竟發生了數起殺人事件,且被殺的都是未麻本身親近的同事。

在這裡,觀眾試著跟著未麻一起找出真相,反而一同越陷越深……《藍色恐懼》與《分裂》等電影裡出現的多重人格PhotoCredit:PerfectBlue,來源:IMDb今敏的作品以高超的敘事手法著名。

在虛實交錯下,我們直到最後才發現兇手的真實身分,但很快會發現,為何行動的雖是同一具身體,但其思考方式卻像是完全不同的人?這就是大家所謂的「多重人格障礙」。

正式名稱叫做「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DID)的多重人格障礙,患有此病的人,身體裡好像塞有不同的靈魂一樣,不同的人格間有各自的記憶、個性、喜好等等。

此病非常難以確診,又因為其不可思議的症狀,讓DID成為多部影劇的題材。

但絕大多數自稱患有DID的人其實是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自我催眠或單純幻想居多。

之所以會發生DID,大部分情況是年幼自我意識及人格尚未完全發展成熟時,遭遇嚴重心理創傷(例如性侵害、家暴、目睹家人自殺),若意識及潛意識無法啟動適當心理防衛機轉來調適壓力,那患者為了保護自我意識,有可能會分裂產生其他人格。

PhotoCredit:PerfectBlue,來源:IMDb罹患DID的患者,體內除了主要人格外,通常會有2個以上的次人格。

次人格的出現通常是為了保護主人格,往往需要觸碰到某個切換人格的「開關」,才會讓不同人格出現。

「開關」可能是一句話、一個特定場景、一種氣味或顏色等……患者本人不一定知道「開關」是什麼。

像電影那樣隨時可以讓不同人格現身的情況,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發生。

舉例來說,《分裂》裡的凱文(Kevin,主人格),3歲時因為不夠整潔被母親虐待,凱文分裂出丹尼斯(Dennis,次人格)來承受痛苦。

假設丹尼斯出現的開關是「髒亂」,那麼以後只要凱文看到髒亂的地方,丹尼斯就會出現。

此處只是舉例,實際還是要看凱文在當下決定製造新人格的契機是什麼。

同樣,假設若母親虐待丹尼斯的過程中還施加暴力,丹尼斯無法承受身體上的痛,丹尼斯分裂出派翠西亞(Patricia,另一個次人格)。

若派翠西亞出現的開關是「譴責暴力」,那麼以後只要凱文/丹尼斯遇到暴力相關的場景,派翠西亞就會出現。

*上述為筆者依現實分裂人格的基本概念做假設,部份敘述與實際電影劇情有所出入。

PhotoCredit:Split,來源:IMDb這些人格存在於同一個身體裡,那為什麼有些人切換人格後會突然懂外國語言?有些人會突然擅長從未顯現過跡象的事情?目前認為,這是因為不同人格從潛意識裡提取的東西不同。

亦有認為是該人格自己認真學了相關知識,但其他人格和週遭的人不知道而已。

例如,小美看了幾篇艱深困難的物理學論文,雖然小美完全看不懂,但那些文字已經進到小美的潛意識去。

也許小美所創造出來的某個人格正好可以提取這部份的意識,因此「小美」就「突然」成為物理專家。



4. 身體型與解離障礙(somatoform & dissociative disorders )

病因 ‎轉化症 ‎精神分析的觀點 ‎下意識角色的一個清楚範例,在轉化症在精神 ... 解離障礙(dissociative disorders) ‎定義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壓力下記憶如何運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