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 糖尿病初期治療

Skiptocontent三高疾病/代謝性疾病/疾病知識糖尿病8種症狀,預防與控制飲食訣竅由iHealth·2019-02-25糖尿病是一項慢性代謝性疾病,很多患者感受不到明顯的症狀,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引發的併發症往往相當棘手。

糖尿病的併發症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所以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要遵從醫師的指示服藥或施打胰島素,加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運動、不菸不酒、清淡均衡飲食,血糖才可以獲得有效控制。

 說到糖尿病,你聯想到什麼?國人十大死因、胰島素、多吃、多喝、多尿……這些都沒錯,只是糖尿病遠比你想得還複雜。

不過別擔心,這篇文章要讓你認識糖尿病原因、症狀與風險族群,再來了解預防方法!本文重點:糖尿病成因糖尿病症狀糖尿病高風險族群糖尿病4種類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治療糖尿病糖尿病併發症預防糖尿病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以台灣來說,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全國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

糖尿病高居2016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五名,每10萬人有42.4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胰島素能將血液中的葡萄糖帶進細胞,做為細胞運作的能量。

我們可以想像荔枝是葡萄糖,宮女是胰島素,貴妃是細胞。

貴妃不可能自己跑去市場買荔枝,於是宮女就負責將荔枝帶去給貴妃食用。

主要有兩個因素會造成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而留在血液裡,使血糖居高不下。

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當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葡萄糖無法透過胰島素供給細胞利用,而滯留在血液中,就會使血糖持續高過正常值。

第一型糖尿病就是因為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胰臟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所造成。

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就是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能力異常,胰島素無法有效地代謝葡萄糖,導致葡萄糖滯留血液當中,腎臟無法完全回收就殘留在尿液中。

由於細胞無法獲得足夠能量,身體就認為應該製造更多的胰島素來搬運葡萄糖,所以日以繼夜地製造胰島素,但問題是細胞已經對胰島素反應低落,所以仍然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最後身體會快速消瘦。

有九成的糖尿病成因是因為胰島素阻抗。

其成因有可能跟脂肪過多、遺傳、年紀大有關。

話說貴妃(組織細胞)長期被餵食大量的荔枝(葡萄糖),不僅已經吃膩了,身材也漸漸豐腴,又看到宮女又送荔枝來只覺得反胃(胰島素阻抗)。

皇上只看到荔枝堆滿整個國庫,以為是宮女(胰島素)不足,難以負荷搬運荔枝的工作。

怕貴妃餓著了,於是便徵招更多的宮女(胰島素)來運送荔枝到宮中。

但貴妃不想吃就是不想吃,偶而免強吞個一兩顆而已。

於是就算宮中有很多的宮女以及很多的荔枝,但是貴妃卻日漸消瘦。

(身體組織無法吸收能量) 糖尿病症狀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以上警訊通稱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除此之外,糖尿病還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症狀:容易感到疲勞,四肢無力、麻痺皮膚及性器官搔癢視力衰退抵抗力降低,皮膚產生病變,傷口癒合能力差然而,糖尿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罹病,因此須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覺糖尿病。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吃很多、喝很多還是覺得飢餓和口渴?糖尿病患者即使吃進大量的食物,但是因為胰島素對細胞的反應不佳,無法讓葡萄糖為細胞所利用,因此患者仍然會感到飢餓。

另外因尿中帶有糖份,造成滲透性利尿。

當尿量不正常增加,身體的水分就會加速流失,而造成口渴。

因此如果血糖沒有降下來,就會持續有口渴的現象。

 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糖尿病除了跟遺傳因素有關之外,生活型態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仔細檢視以下的高風險族群,有哪些是平時就能避免的?吸菸、飲酒香菸中的尼古丁會抑制胰島素分泌,使血糖升高,空腹飲酒可能會造成低血糖,飯後飲酒反而有高血糖風險。

曾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婦女15%至50%有相關病史的婦女,在未來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壓力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會使荷爾蒙會分泌異常,妨礙胰島素運作,增加血糖升高的風險。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也會高於常人。

大於40歲這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好發期年齡。

高血壓、高血脂如果飲食偏好重口味,喜愛大魚大肉,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C)」濃度就會下降,使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C)」增加,不只帶來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也可能會引發糖尿病。

體重過重、缺乏運動肥胖會降低細胞對胰島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