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是什麼?一次了解敗血症症狀、治療以及如何預防 | 壞血病敗血症

敗血症是病人受到細菌、病毒或是黴菌寄生蟲的感染,產生發燒、心跳變快、白血球 ... 抗生素治療:敗血病主要的治療方式,早期可先給予廣效性抗生素治療, 待血液、痰液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敗血症首頁健康百科心臟敗血症症狀病程併發症成因危險族群預防相關檢驗治療照護就醫準備部位分享收藏訂閱點擊可以訂閱電子報喔!✕加入LINE好友什麼是敗血症?敗血症是病人受到細菌、病毒或是黴菌寄生蟲的感染,產生發燒、心跳變快、白血球上升的現象。

會伴隨血壓下降、休克,甚至造成呼吸無力、呼吸衰竭,有時會造成腎衰竭。

最嚴重的就是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可達七成以上。

引起敗血症的原因,主要是大面積的皮膚黏膜遭到破壞而引發感染。

另外還有免疫功能低下、各種侵入性治療引起感染,以及抗生素的濫用等。

引發敗血症的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肺炎球菌等。

要治療抗生素,早期可先給予廣效性抗生素,並視血液、痰液或尿液培養報告結果,再投以特定種類的抗生素。

有時會需要使用心血管支持療法,以穩定血壓。

敗血症症狀敗血症可分依程度不同有不同症狀:全身性發炎症候群(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體溫低於36°C或高於38°C,每分鐘心跳次數大於一百下,呼吸超過每分鐘20下,且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小於32毫米汞柱,血液中白血球超過12000顆或是少於4000顆。

當病人有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症狀,且有疑似細菌感染源時,即能判定為敗血症。

敗血症若合併全身多重器官衰竭,則為嚴重敗血症,若出現低血壓休克則為敗血性休克。

其他症狀:感染部位可能出現紅、腫、熱、痛,有些人則會出現全身性症狀如發燒、呼吸急促、嘔吐和噁心等。

敗血症進展敗血病的進程可分為四個時期:全身性發炎症候群(SIRS):體溫過低或過高、心跳過快、呼吸急促、白血球過低或過高。

敗血症:兩項或以上SIRS症狀且有確切感染證明。

嚴重敗血症:敗血症伴隨急性器官官能障礙,可能出現意識改變、黃疸、低血壓、寡尿、心跳過速等症狀。

敗血性休克:即使持續輸液治療,敗血症依舊造成低血壓和低血液灌流的情形。

敗血症併發症呼吸系統併發症:當敗血休克時,肺部血流灌注不足,致使氧氣吸收下降,血液中的氧氣分壓過低,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

腎臟併發症:腎臟功能下降會導致尿量減少,尿毒指數提高,此時需依賴藥物維持腎臟功能。

凝血系統併發症:敗血症會在末梢血管形成血栓,致使血流不順,加重器官缺氧情形,也可能造成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下降。

敗血症常見致病原因敗血症往往與細菌感染有關,下列這些情況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大面積的皮膚黏膜破壞:大面積燒傷及尿道、膽道、胃腸道黏膜破損等黏膜破壞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如果受到感染即有可能引發敗血症。

免疫功能低下:肝硬化、糖尿病、腎病、腫瘤等及使用抗排斥免疫抑制劑者(器官移植病人)若合併感染時,較易引發敗血症。

醫源性因素:接受各種侵入性管路、內視鏡、人工瓣膜等治療或檢查等,以及濫用抗生素,造成抗藥性菌種的感染,而導致敗血症。

常見的敗血症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肺炎球菌等。

一般說來,這些細菌在免疫力正常的人身上不見得會引起感染。

敗血症好發族群年長者免疫不全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兒童敗血症預防重點避免抗生素濫用:雖然現今有越來越多的廣效抗生素,但仍應小心病謹慎的使用,以防抗藥性細菌的生成。

抗藥性細菌也有更高的機會引發出敗血症。

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針對免疫不全病人、老年人或慢性耗損性疾病病人,接受侵入性檢查或治療措施的機會較高,應注意並避免感染。

  敗血症診斷方式前降鈣素(PCT):可以用來診斷早期敗血病,且能預測嚴重度、治療監控以及判斷預後等效果。

血液及體液培養:臨床上懷疑有敗血症感染時,就應進行血液培養,藉以釐清病因。

敗血性休克的病人在血液培養診斷上效果較有限,因此採其他體液進行診斷。

敗血症治療抗生素治療:敗血病主要的治療方式,早期可先給予廣效性抗生素治療,待血液、痰液或尿液培養報告出來後,再依細菌培養結果給予抗生素治療。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