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只是瘜肉,它就是大腸癌的元兇 | 大腸瘜肉成因

家族性大腸瘜肉則是一種遺傳疾病,此類病人容易演變成結腸直腸癌。

大腸瘜肉形成的原因目前的研究顯示主要與遺傳、飲食習慣有關,大部分的大腸瘜肉沒有症狀,除非瘜肉 ...首頁台灣常見癌症腦瘤喉癌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肺癌乳癌胃癌肝癌膽囊膽管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血癌骨癌癌症預防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防癌小博士主題癌症專區更多防癌知識常見防癌問題癌症e學苑(癌友服務)癌症的認識台灣十大癌症其他癌症自我照護管理醫療新知癌症照護癌症營養心理支持復健運動免疫治療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病友支持團體肺腑之癌腸相挺笑顏逐開悅聲合唱團愛care之友午茶話療癌症病友補助營養品補助經濟補助銀髮偏鄉交通補助居家喘息心理諮商癌症保險諮詢假髮租借專業諮詢服務安心窩-住宿服務線上諮詢抗癌鬥士數位教學平台直播小教室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癌友關懷教育中心關於基金會基金會緣起宗旨與目標服務項目組織架構最新消息媒體報導榮耀共享年度報告捐款與支持捐款方式愛心義賣募捐專區志工招募企業參與捐款芳名錄台癌資料館圖書出版其他出版會訊下載各項專業調查衛教手冊會員專區站內搜尋首頁免費四癌篩檢別以為只是瘜肉,它就是大腸癌的元兇收藏文章友善列印收藏文章 別以為只是瘜肉,它就是大腸癌的元兇文/汪居安台灣癌症基金會專案企劃組專員整理從98年10月開跑至99年6月底截止,「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共計11,213位民眾報名參加,為了鼓勵民眾主動接受腸癌篩檢、關心自我健康,本會準備了高達80萬元的獎品、獎金,在律師的見證下共抽出了1,000多位的幸運兒獲獎。

「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在報名的11,213位民眾中,有600位民眾接受大腸鏡篩檢,其中有279位民眾成功地追捕到瘜肉,發現率高達46.5%外,當中更有5位屬於原位癌及10位為大腸癌的民眾。

大腸癌的發生與瘜肉密切相關在成功追捕瘜肉的個案中,屬於管狀腺瘤有23.7%、絨毛管狀腺瘤4.7%、絨毛腺瘤3.7%,近1/3為容易癌化的腺瘤性瘜肉。

本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能夠早期找到腺瘤性的瘜肉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腺瘤性瘜肉極有可能演變為癌症,而高惡性度腺瘤瘜肉就被歸為癌前病變,事實上,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密切的關係,所謂大腸瘜肉,是指發生在大腸黏膜隆起的突起物,好發的部位為乙狀結腸與直腸,大腸瘜肉主要可分為非家族性大腸瘜肉與家族性大腸瘜肉兩大類。

非家族性大腸瘜肉中依病理組織可分為增生性瘜肉及腺瘤性瘜肉,增生性瘜肉為大腸中最常見,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會癌化。

家族性大腸瘜肉則是一種遺傳疾病,此類病人容易演變成結腸直腸癌。

大腸瘜肉形成的原因目前的研究顯示主要與遺傳、飲食習慣有關,大部分的大腸瘜肉沒有症狀,除非瘜肉大於1公分或在較晚期時才會出現症狀,偶而會出現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非特異性症狀,因此常被忽略。

家族遺傳性:一家三口發現瘜肉立即切除遠離腸癌威脅蔡先生今年28歲,在此次「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中,成功追捕到瘜肉,現在的他非常注重健康,也會定期主動接受篩檢,其實蔡先生的父親在51歲時因為大腸癌而去世,父親過世後的某天無預警的出現血便,雖然當時糞便潛血的結果為陰性反應,但仍相當不放心,並與母親和弟弟自費接受大腸鏡檢查,竟而發現家中3人居然都有瘜肉,而且是屬於「管狀腺瘤」,一家三口當下立即開刀切除,避免瘜肉日後惡化轉變為大腸癌。

賴基銘醫師建議,不到30歲的蔡先生這麼年輕就發現了2個管狀腺瘤,極有可能為有家族性遺傳,一般建議這類型的個案最好一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而檢查年齡最好從青少年開始,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定期篩檢:連續二年發現瘜肉加強蔬果攝取及藥物化學性預防參加「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的許女士,63歲,她說發現身體有狀況後,才會仔細回想自己的飲食習慣。

平常不偏食,但蔬果攝食的份量也不多的許女士,在民國97年,第一次發現大腸內有「絨毛管狀腺瘤」,當下二話不說就立即切除,但卻沒想到隔年的秋天,和先生參加老人健檢時,居然又發現大腸內長了「增生性瘜肉」和「管狀腺瘤」,因為自己的父親也是因為大腸癌而往生,更加的提醒自己要注意均衡飲食,尤其是要多攝食蔬果。

賴基銘醫師也提醒,許多民眾以為切除過瘜肉即為一勞永逸的觀念,其實這是錯誤的!事實上連續二年許女士皆發現了大腸瘜肉,這表示有家族史的許女士,除了要加強蔬果飲食的攝取,也可以進行藥物化學性的預防。

「糞便潛血&大腸鏡」雙管齊下:潛血反應正常大腸鏡卻意外發現管狀腺瘤同樣參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