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类锥虫病(昏睡病) | 睡眠病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媒体中心/实况报道/Detail/非洲人类锥虫病(昏睡病)MSF/C.Mahoudeau©来源非洲人类锥虫病(昏睡病)2021年5月18日重要事实昏睡病由受感染的采采蝇所传播的寄生虫引发,在存在可传播该病的采采蝇的36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流行。

若不加治疗,该病被认为是致命的。

暴露于采采蝇最多并因此暴露于该病的人生活在农村地区,依赖于农业、渔业、畜牧业或狩猎业。

非洲人类锥虫病有两种类型,这取决于所涉寄生虫的亚种:布氏冈比亚锥虫占昏睡病报告病例的95%以上。

持续开展的控制工作使得新发病例数减少。

2009年,报告的数字50年来首次降到1万例以下,2019年记录了992例病例。

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很复杂,需要具备专门技术的人员。

非洲人类锥虫病也称为昏睡病,是一种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

此病由锥虫属原生寄生虫感染所致。

这些寄生虫被携带人类致病寄生虫的人类或动物感染的采采蝇(舌蝇属)叮咬后传给人类。

采采蝇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但只有某些种类的采采蝇会传播该病。

由于迄今未得到解释的原因,在发现采采蝇存在的许多地区并没有昏睡病。

生活在发生传播的区域并依赖于农业、渔业、畜牧业或狩猎业的农村人口暴露于采采蝇最多并因此暴露于该病。

发生疾病的地区可以是单个村庄或整个区域。

在受感染地区内,各村的疾病严重程度可各不相同。

非洲人类锥虫病的类型非洲人类锥虫病有两种类型,这取决于所涉寄生虫的亚种:布氏冈比亚锥虫可见于非洲西部和中部的24个国家。

这种类型目前占昏睡病报告病例的95%以上,并引发慢性感染。

患者可感染数月甚至数年,但没有患病的明显症状或体征。

出现更明显的症状时,患者常常已到疾病晚期,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

布氏罗得西亚锥虫可见于非洲东部和南部的13个国家。

当今,这种类型占报告病例的5%以下,并引发急性感染。

在感染数月或数周后可观察到最初的症状和体征。

病情迅速发展并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只有乌干达存在这两型疾病,但出现在不同的地带。

另一种类型的锥虫病主要发生在拉丁美洲,称为南美锥虫病或恰加斯病。

引起南美锥虫病的致病微生物属于不同的亚属锥虫,由不同的病媒传播,且疾病特征与非洲人类锥虫病不同。

动物锥虫病锥虫属其他种和亚种的寄生虫对动物具有致病性,并可在野生和家养动物中引发动物锥虫病。

在牛群中,该病称为那加那病。

家养动物(特别是牛)的锥虫病是受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动物可携带人类致病寄生虫,尤其是布氏罗得西亚锥虫,因此家养和野生动物是重要的寄生虫宿主。

动物也会感染布氏冈比亚锥虫,并在较小程度上可能成为寄生虫宿主。

然而,动物宿主对于冈比亚型锥虫病所起的流行病学确切作用尚不明确。

重大人类疫情在上个世纪,非洲发生了若干次该流行病疫情:1896年至1906年期间发生过一次,主要在乌干达和刚果盆地;1920年在若干非洲国家发生过一次;最近一次疫情始于1970年,并延续到1990年代后期。

1920年的疫情得到控制,是流动工作队的功劳,它们对数百万有风险的人进行了筛查。

到1960年代中期,该病曾得到控制,整个非洲大陆报告的病例不足5000例。

在此次成功之后,便放松了监测,结果到1970年,该病又重新出现,在若干区域达到流行程度。

世卫组织、国家控制规划、双边合作和非政府组织在1990年代和21世纪初开展的工作扭转了这一曲线。

由于国际协调努力导致2000至2012年报告的非洲人类锥虫病新发病例数显著下降,因此世卫组织被忽视的热带病路线图将到2020年消除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到2030年阻断传播(零病例)定为目标。

疾病负担昏睡病威胁着36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许多受影响民众生活在获取适当卫生服务的机会有限的偏远农村地区,这使得监测工作变得复杂并因此影响了病例诊断和治疗。

此外,民众流离失所、战争和贫穷是促进传播的重要因素。

1998年,报告了近40000例病例,但估计有300000例病例未得到诊断并因此未得到治疗。

在最近流行时期,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南苏丹若干村庄的患病率达到50%。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