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怎麼辦? 5大原因與應對方法大解析 | 胎位異常

造成胎位不正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沒有明確的根據指出其真正原因。

除了胎兒過早出生、多胞胎、子宮肌瘤和骨盆形狀異常可能影響胎位外,以下介紹5種可能造成 ...移至主內容MenuStaywithus搜尋胎位不正怎麼辦?5大原因與應對方法大解析生產是懷孕中最難熬的階段,自然生產的媽媽們得將產道擴張到原來的好幾倍大,經歷數小時的煎熬,才能讓寶寶順利誕生到這個世界上。

然而真正能順利自然產的胎兒,通常只有正常位(或稱頭位),其他種類的胎位可能會需要進行剖腹產。

審稿人-廖韻涵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1分鐘閱讀媽媽們也不需要太過擔心,據統計,胎兒從正常位出生的機率高達95%,即便有些在胎兒在產檢時發現有胎位不正的問題,通常也會在之後自然調整正常。

孕婦能否自然生產,不僅取決於媽媽和寶寶的身體狀況外,胎位正常與否也是決定寶寶出生方式的主因之一。

造成胎位不正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沒有明確的根據指出其真正原因。

除了胎兒過早出生、多胞胎、子宮肌瘤和骨盆形狀異常可能影響胎位外,以下介紹5種可能造成胎位不正的原因。

 5種胎位不正的原因羊水過多或過少:雖然看起來很矛盾,但當羊水過多的時候,胎兒更容易在肚子內活動,提高了胎兒變換成錯誤胎位的機率;羊水過少則會使寶寶一旦呈現非正常胎位,便很難再調整回去。

有經驗的產婦:有過生產經驗的媽媽們,子宮可能不再像初次生產時一樣窄小,而較大的子宮空間會使胎兒更容易變換位置,提高胎位不正的發生機率。

前次生產影響:如果孕婦在懷上一胎時,也有胎位不正的情況,也可能會增加下次生產的胎位不正風險。

前置胎盤:如果胎盤的位置非常靠近子宮頸口,也會影響胎兒的胎位變化。

胎兒體型:胎兒過大、過小,兩者都會使引發胎位不正和生產困難的機會增加。

 胎位不正有分3大類寶寶的胎位包含頭位、臀位和橫位,而每種胎位都有不同的差異。

頭位就算都是頭朝下,還是有最適合胎兒出生的正常位,那就是胎兒枕骨朝子宮頸口、臉部面向媽媽背部的枕骨前位。

大多數的胎兒會在32~36週之間轉成這種姿勢,有部分胎兒則會在出生前才轉變成枕骨前位。

臀位臀位出現機率大約有3~4%,是最常見的胎位不正。

在此姿勢下,胎兒屁股會朝向子宮頸口,而臀位又可以細分為完全、直腿和足式臀位。

如果胎兒是完全臀位,其雙腳會呈盤腿的姿勢;直腿臀位則是雙腳伸直朝上,只有屁股朝下,所以胎兒的頭部會抵著雙腳;足式臀位代表胎兒的雙腳或單腳朝下面對子宮頸口,在生產時可能會是腳或屁股先出來。

由於臀位在自然生產時,胎兒頭部會成為最後出來的部位,因此提高了生產的困難度,而且在臀位的姿勢下生產,胎兒會更容易臍帶繞頸,或是擠壓到臍帶,因而切斷氧氣和血液的供應。

所以如果最晚在懷孕第34週前,若胎兒還沒從臂位自行轉正,就可能要藉由剖腹產幫助生產。

橫位顧名思義,寶寶會呈現打橫的姿勢在肚子裡。

不過橫位的出現機率極低,通常在預備生產前,胎兒就會自行調整成正常的胎位,如果仍保持橫位,醫師就會建議進行剖腹產,以避免自然生產造成的風險。

 胎位不正的判斷與應對辦法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媽媽們不太容易感覺寶寶胎位是否正常,須透過產檢才能清楚了解胎位的狀態。

但媽媽們也不需要太過擔心,據統計,胎兒從正常位出生的機率高達95%,即便有些在胎兒在產檢時發現有胎位不正的問題,通常也會在之後自然調整正常。

通常在初次發現胎位不正時,離預產期還有一大段距離,由於這時胎兒尚未發育完全,因此胎位仍可能會繼續變化,醫師可能會建議繼續觀察,或是採用膝胸臥式運動,以幫助胎兒轉成正常位。

膝胸臥式作法如下:雙膝跪地與肩同寬,上半身趴下,手肘稱地,並讓屁股翹高,讓大腿盡量和地板保持垂直。

在雙肘撐地的情況下,讓胸口和肩膀盡量貼地。

建議早晚練習2次,每次5-10分鐘。

另外,膝胸臥式也有比較進階的做法,主要是將讓支撐上半身重量的雙肘,改為直接用胸口貼地,讓雙手向前伸直平放,這種方式比較要求柔軟度,因此建議媽媽們可以先嘗試用手肘撐地的方法。

 胎位不正對寶寶的影響看完這麼多胎位不正的資訊,媽媽們可能會擔心胎位不正是不是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

事實上,胎位不正只會影響到生產方式的選擇,對胎兒本身並不會造成傷害。

前面提過唯一的正常胎位是頭位當中的枕骨前位,但也不是說其他的胎位不正,全都需要靠剖腹來解決,假如胎兒體重較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