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症狀辨別,傳染途徑和治療方法 | 肺結核種類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俗稱「肺癆」,由於細菌感染,患者的肺部會有壞死現象,並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等病症,嚴重時甚至會致死。
Skiptocontent疾病知識/肺臟肺結核症狀辨別,傳染途徑和治療方法由iHealth·2017-09-22若有人出現咳不停、發燒、疲倦等症狀,你是否會直覺地以為,他是不是感冒了?當心囉!某些疾病會偽裝成感冒的模樣,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嚴重後果,今天的主角「肺結核」,就是不容小覷的疾病之一。
肺結核是什麼?肺結核(pulmonarytuberculosis)俗稱「肺癆」,由於細菌感染,患者的肺部會有壞死現象,並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等病症,嚴重時甚至會致死。
事實上,它屬於結核病(tuberculosis)的一種。
結核病的影響範圍遍及全身,舉凡淋巴結、骨骼、腦膜、胸膜、腎臟、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都是疾病的攻擊範圍。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結核病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疾管署載明,如果沒有接受治療,約有一半的患者在發病內三年會死亡,2015年因結核病死亡的國人,平均每十萬人有571人。
在台灣,結核病屬於「第三類法定傳染病」,一旦確認患者罹患結核病,醫療人員應於一週內向所在地主管機關報告,必要時,得隔離患者進行治療。
不過,大部分的發病案例仍以肺部為主,故今天談論的重點會以肺結核為主。
致病原因肺結核及其他結核病的致病原是「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由於結核桿菌偏好生長於含氧量較高的環境,因此肺部通常是發病部位。
歷史上患有肺結核的名人不計其數,例如英國詩人雪萊、江戶末年的天才劍客沖田總司、描寫浮士德與惡魔交易的歌德,連波蘭著名鋼琴家蕭邦,本身亦是肺結核患者。
結核桿菌看似可怕,然而卻有90~95%的人在受到感染後,終其一生都不會發病,怎麼會這樣呢? 感染分期原來,人體的免疫系統可壓制細菌,因此結核桿菌進入人體後,並不會立即發病。
根據細菌的活躍狀態,肺結核可分為兩期:潛伏期健康的人體感染結核桿菌後,在免疫系統控制下,細菌會在體內潛伏、伺機發作,通常感染後一年內的發病率最高,其機率隨著感染時間越長而遞減。
一般來說,正常人感染後,終其一生只有5~10%機率發病。
當細菌處於潛伏期時,患者不會有症狀,雖暫時不具傳染性,未來仍有機會發病。
可傳染期此時的結核桿菌已具傳染性,檢驗時可在患者的痰液中發現細菌,原因是自體免疫能力下降,結核桿菌就會感染肺部,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T細胞)雖然會試圖消滅細菌,但結核桿菌可抵抗免疫細胞的攻擊,甚至反過來殺死免疫細胞。
你可以將感染部位想像成一個戰場,結合桿菌與免疫細胞在此交戰、死亡,久而久之,它們的殘骸會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團塊,稱為「乾酪性壞死(caseousnecrosis)」,影響該部位的正常運作。
為了預防疾病,我們需要先了解它的傳染途徑!傳染途徑疾病的傳染途徑有兩種,分別為「飛沫傳染」與「空氣傳染」。
飛沫傳染當患者的痰液檢驗出細菌,細菌就可能附著在咳嗽、吐痰、講話所產生的飛沫。
曾有研究指出,致病飛沫的飛行距離約2.5公尺,若不慎吸入帶菌飛沫,就有可能感染。
空氣傳染如果患者的飛沫接觸到空氣(例如隨地吐痰、未戴口罩等),細菌就可能附著在塵埃上,飄到更遠的地方,擴大感染範圍。
高風險族群在台灣,每十萬人口約有45.7名結核病患者(多數是肺結核),男女比例約為2.3:1,在年齡部分,65歲以上患者佔總患者口55%,顯示長輩因免疫力較差,因此有較高的機率罹患疾病。
肺結核的高風險群大多與免疫力衰退有關,除了年齡以外,尚有以下幾種情況:免疫機能不全(如罹患愛滋病)糖尿病營養不良曾接受胃切除手術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末期腎臟病(腎衰竭)患者此外,根據疾管署統計,新竹縣五峰鄉、南投縣仁愛鄉等山地鄉鎮的發病率高於常態,可能與其生活條件、醫療資源不佳等影響免疫力的因素有關。
若是長期處於充滿灰塵的場所,可能會因吸入過多灰塵導致「塵肺病(又稱矽肺病)」,這種疾病有機會引發肺結核。
肺結核症狀如果罹患肺結核,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咳嗽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沒胃口咳血胸痛疲勞倦怠由於肺結核症狀與感冒類似,容易被誤認為感冒,因而錯失治療時機。
所以,發現疑似症狀時(如咳嗽超過兩週),應儘速就醫。
肺結核的預防方法由於肺結核可能導致死亡,千萬不要等發病
Skiptocontent疾病知識/肺臟肺結核症狀辨別,傳染途徑和治療方法由iHealth·2017-09-22若有人出現咳不停、發燒、疲倦等症狀,你是否會直覺地以為,他是不是感冒了?當心囉!某些疾病會偽裝成感冒的模樣,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嚴重後果,今天的主角「肺結核」,就是不容小覷的疾病之一。
肺結核是什麼?肺結核(pulmonarytuberculosis)俗稱「肺癆」,由於細菌感染,患者的肺部會有壞死現象,並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等病症,嚴重時甚至會致死。
事實上,它屬於結核病(tuberculosis)的一種。
結核病的影響範圍遍及全身,舉凡淋巴結、骨骼、腦膜、胸膜、腎臟、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都是疾病的攻擊範圍。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結核病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疾管署載明,如果沒有接受治療,約有一半的患者在發病內三年會死亡,2015年因結核病死亡的國人,平均每十萬人有571人。
在台灣,結核病屬於「第三類法定傳染病」,一旦確認患者罹患結核病,醫療人員應於一週內向所在地主管機關報告,必要時,得隔離患者進行治療。
不過,大部分的發病案例仍以肺部為主,故今天談論的重點會以肺結核為主。
致病原因肺結核及其他結核病的致病原是「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由於結核桿菌偏好生長於含氧量較高的環境,因此肺部通常是發病部位。
歷史上患有肺結核的名人不計其數,例如英國詩人雪萊、江戶末年的天才劍客沖田總司、描寫浮士德與惡魔交易的歌德,連波蘭著名鋼琴家蕭邦,本身亦是肺結核患者。
結核桿菌看似可怕,然而卻有90~95%的人在受到感染後,終其一生都不會發病,怎麼會這樣呢? 感染分期原來,人體的免疫系統可壓制細菌,因此結核桿菌進入人體後,並不會立即發病。
根據細菌的活躍狀態,肺結核可分為兩期:潛伏期健康的人體感染結核桿菌後,在免疫系統控制下,細菌會在體內潛伏、伺機發作,通常感染後一年內的發病率最高,其機率隨著感染時間越長而遞減。
一般來說,正常人感染後,終其一生只有5~10%機率發病。
當細菌處於潛伏期時,患者不會有症狀,雖暫時不具傳染性,未來仍有機會發病。
可傳染期此時的結核桿菌已具傳染性,檢驗時可在患者的痰液中發現細菌,原因是自體免疫能力下降,結核桿菌就會感染肺部,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T細胞)雖然會試圖消滅細菌,但結核桿菌可抵抗免疫細胞的攻擊,甚至反過來殺死免疫細胞。
你可以將感染部位想像成一個戰場,結合桿菌與免疫細胞在此交戰、死亡,久而久之,它們的殘骸會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團塊,稱為「乾酪性壞死(caseousnecrosis)」,影響該部位的正常運作。
為了預防疾病,我們需要先了解它的傳染途徑!傳染途徑疾病的傳染途徑有兩種,分別為「飛沫傳染」與「空氣傳染」。
飛沫傳染當患者的痰液檢驗出細菌,細菌就可能附著在咳嗽、吐痰、講話所產生的飛沫。
曾有研究指出,致病飛沫的飛行距離約2.5公尺,若不慎吸入帶菌飛沫,就有可能感染。
空氣傳染如果患者的飛沫接觸到空氣(例如隨地吐痰、未戴口罩等),細菌就可能附著在塵埃上,飄到更遠的地方,擴大感染範圍。
高風險族群在台灣,每十萬人口約有45.7名結核病患者(多數是肺結核),男女比例約為2.3:1,在年齡部分,65歲以上患者佔總患者口55%,顯示長輩因免疫力較差,因此有較高的機率罹患疾病。
肺結核的高風險群大多與免疫力衰退有關,除了年齡以外,尚有以下幾種情況:免疫機能不全(如罹患愛滋病)糖尿病營養不良曾接受胃切除手術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末期腎臟病(腎衰竭)患者此外,根據疾管署統計,新竹縣五峰鄉、南投縣仁愛鄉等山地鄉鎮的發病率高於常態,可能與其生活條件、醫療資源不佳等影響免疫力的因素有關。
若是長期處於充滿灰塵的場所,可能會因吸入過多灰塵導致「塵肺病(又稱矽肺病)」,這種疾病有機會引發肺結核。
肺結核症狀如果罹患肺結核,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咳嗽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沒胃口咳血胸痛疲勞倦怠由於肺結核症狀與感冒類似,容易被誤認為感冒,因而錯失治療時機。
所以,發現疑似症狀時(如咳嗽超過兩週),應儘速就醫。
肺結核的預防方法由於肺結核可能導致死亡,千萬不要等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