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 | 伊波 拉 病毒感染 人數
附註: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利比利亞、獅子山、幾內亞的實際疫情比官方所公布的數據高出兩至三倍。
國家, 感染案例, 死亡人數, 最後更新 ...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進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5年8月26日)參考文獻應符合正確的引用、腳註及外部連結格式。
此條目可能包含不適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資料,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無法被證實。
(2014年10月26日)請協助校核其中的錯誤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情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4年10月9日)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編輯這個條目。
(幫助、討論)西非伊波拉病毒疫症西非疫情概況日期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1]傷亡人數附註: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利比利亞、獅子山、幾內亞的實際疫情比官方所公布的數據高出兩至三倍。
[2][3][4]國家感染案例死亡人數最後更新日期世衛最後於2016年1月14日更新 賴比瑞亞10,6754,809結束於2016年1月14日[5] 獅子山14,1243,956結束於2016年3月17日[6] 幾內亞3,8112,543結束於2016年6月1日[7] 奈及利亞208結束於2014年10月19日[8]马利86結束於2015年1月18日[9][10] 美國41結束於2014年12月21日[11] 英國10結束於2015年3月10日[12]塞內加爾10結束於2014年10月17日[8] 西班牙10結束於2014年12月2日[13] 義大利10結束於2015年7月20日[14]合計28,64611,323截至2016年5月8日 (2016-05-08)[update]西非伊波拉病毒疫症,是2013年12月始於西非,由伊波拉病毒引發之疾病大流行。
此乃伊波拉出血熱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爆發,亦為該病首次登陸西非。
[15][16]此次疫情錄得的最高臨床致死率為71%[17][18][19];就診病人的死亡率則為57-59%[20]。
伊波拉出血熱首次於1976年出現在現時的剛果及南蘇丹,並常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造成間歇性流行。
這一次的爆發源於2013年12月的幾內亞,後散播至賴比瑞亞及獅子山。
[17]奈及利亞及塞內加爾曾出現20人及1人的少數感染個案,但是兩國至今沒有再增添新的病例[21];马利也曾有數人染病[22],而英國也有一名隔離患者[18]。
美國與西班牙均出現境外移入個案,患者都是醫護人員,但是病毒沒有進一步擴散。
[23][24]截至2016年1月14日 (2016-01-14)[update],世界衛生組織及多國政府共錄得28,637宗感染個案及11,315宗死亡案例。
[5][10][8]不過,他們相信這比實際的數字低。
[2][25][26]這次爆發使伊波拉出血熱首次成為流行病。
以往的爆發均為局部性,並多於數週內受到控制。
造成大規模爆發的原因有很多:社會貧困、醫療體系存有漏洞、人們對政府的不信任及當地政府對疫情上報的延誤均為重要因素;除此,當地的埋葬傳統、爆發地人口稠密和國際間的忽視亦有一定影響。
[27][28][29][30]隨著疫症不斷擴散,很多醫院因人手不足或設備不夠而不堪重負。
一些醫學家認為,醫院無力處理其他醫療需求很可能額外增加死亡人數。
[31][32]需要接觸患者體液的醫療員工為高危一族,而世衛亦表示,截至8月,有10%的死者為醫護人員。
[33]病例分布不均使一些患者需遠赴其他醫療機構就診,此舉的可行性在很多情況下不大。
[34]此次疫情於8月8日成為第三宗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35]世界衛生組織要求194個會員國採用法定措施於疾病預防、監控、控制及回報[36]。
數個援助機構(英語:Aidagency)及國際組織,包括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歐洲聯盟委員會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單位正投入人力試圖減緩疫情,另有無國界醫生、紅十字與紅新月會[37]、善普施等人道機構。
目錄1疫情發展1.1初期幾內亞疫情1.2後續疫情擴散2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疫情3病毒學3.1傳播方式4病例數據5疫情控制5.1監視接觸者5.2社區意識5.3旅行限制和隔離
國家, 感染案例, 死亡人數, 最後更新 ...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進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5年8月26日)參考文獻應符合正確的引用、腳註及外部連結格式。
此條目可能包含不適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資料,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無法被證實。
(2014年10月26日)請協助校核其中的錯誤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情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14年10月9日)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編輯這個條目。
(幫助、討論)西非伊波拉病毒疫症西非疫情概況日期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1]傷亡人數附註: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利比利亞、獅子山、幾內亞的實際疫情比官方所公布的數據高出兩至三倍。
[2][3][4]國家感染案例死亡人數最後更新日期世衛最後於2016年1月14日更新 賴比瑞亞10,6754,809結束於2016年1月14日[5] 獅子山14,1243,956結束於2016年3月17日[6] 幾內亞3,8112,543結束於2016年6月1日[7] 奈及利亞208結束於2014年10月19日[8]马利86結束於2015年1月18日[9][10] 美國41結束於2014年12月21日[11] 英國10結束於2015年3月10日[12]塞內加爾10結束於2014年10月17日[8] 西班牙10結束於2014年12月2日[13] 義大利10結束於2015年7月20日[14]合計28,64611,323截至2016年5月8日 (2016-05-08)[update]西非伊波拉病毒疫症,是2013年12月始於西非,由伊波拉病毒引發之疾病大流行。
此乃伊波拉出血熱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爆發,亦為該病首次登陸西非。
[15][16]此次疫情錄得的最高臨床致死率為71%[17][18][19];就診病人的死亡率則為57-59%[20]。
伊波拉出血熱首次於1976年出現在現時的剛果及南蘇丹,並常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造成間歇性流行。
這一次的爆發源於2013年12月的幾內亞,後散播至賴比瑞亞及獅子山。
[17]奈及利亞及塞內加爾曾出現20人及1人的少數感染個案,但是兩國至今沒有再增添新的病例[21];马利也曾有數人染病[22],而英國也有一名隔離患者[18]。
美國與西班牙均出現境外移入個案,患者都是醫護人員,但是病毒沒有進一步擴散。
[23][24]截至2016年1月14日 (2016-01-14)[update],世界衛生組織及多國政府共錄得28,637宗感染個案及11,315宗死亡案例。
[5][10][8]不過,他們相信這比實際的數字低。
[2][25][26]這次爆發使伊波拉出血熱首次成為流行病。
以往的爆發均為局部性,並多於數週內受到控制。
造成大規模爆發的原因有很多:社會貧困、醫療體系存有漏洞、人們對政府的不信任及當地政府對疫情上報的延誤均為重要因素;除此,當地的埋葬傳統、爆發地人口稠密和國際間的忽視亦有一定影響。
[27][28][29][30]隨著疫症不斷擴散,很多醫院因人手不足或設備不夠而不堪重負。
一些醫學家認為,醫院無力處理其他醫療需求很可能額外增加死亡人數。
[31][32]需要接觸患者體液的醫療員工為高危一族,而世衛亦表示,截至8月,有10%的死者為醫護人員。
[33]病例分布不均使一些患者需遠赴其他醫療機構就診,此舉的可行性在很多情況下不大。
[34]此次疫情於8月8日成為第三宗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35]世界衛生組織要求194個會員國採用法定措施於疾病預防、監控、控制及回報[36]。
數個援助機構(英語:Aidagency)及國際組織,包括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歐洲聯盟委員會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單位正投入人力試圖減緩疫情,另有無國界醫生、紅十字與紅新月會[37]、善普施等人道機構。
目錄1疫情發展1.1初期幾內亞疫情1.2後續疫情擴散2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疫情3病毒學3.1傳播方式4病例數據5疫情控制5.1監視接觸者5.2社區意識5.3旅行限制和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