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的沈重包袱: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 | 飲食失調書

前陣子,網路名人林雅強在臉書貼了一張照片,是一個在高鐵上吃東西的 ... 飲食失調症簡介: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以及暴食症(Bulimia Nervosa).網頁部落格導覽列健美女大生的書訂閱健美女大生最新文章元氣網專欄文章POWr2016年6月25日星期六現代女性的沈重包袱:飲食失調症(EatingDisorder)(40%的9歲女童節食,80%的13歲女童曾經節食。

此為國外資料,台灣似乎相關的統計並不多。

圖片來源)前陣子,網路名人林雅強在臉書貼了一張照片,是一個在高鐵上吃東西的女子大腿與自己的大腿粗細對比照,並盤點女子吃了多少東西,暗示女子大腿圍度與她吃下肚食物的關聯。

這篇貼文激起很多的討論,主要圍繞在胖子羞辱(FatShaming)與女生在公共場合吃東西的壓力(例如個人部落格作者肥好的這篇文章:關於「在公共場合吃東西」)。

而談論到肥胖、飲食跟女性,就不得不討論到這個深深困擾著一些女孩,特別是青春期與大學女生的「類流行病」:飲食失調症(EatingDisorder)。

(對了,為避免誤導,必須強調一件事:光從林雅強那張照片看來,事實上根本無法判斷該女子是否符合「肥胖」標準。

不過,主打瘦身的專家名人,都不會積極導正「因為知識不足而把『肥胖』與『食物』兩者做過度的關聯」的風氣,可能反而選擇放任甚至是作為行銷手法)飲食失調症簡介:厭食症(AnorexiaNervosa)以及暴食症(BulimiaNervosa)厭食症與暴食症是最常見的兩種飲食失調症,有時翻作神經性厭食症與神經性暴食症、心因性厭食症與心因性暴食症。

女大生個人喜歡後面這種翻譯法,因為他直指飲食失調症的核心:它們是非單一成因的複雜心理疾病,而非一般常被誤認的營養攝取的問題,雖然,嚴格的營養攝取限制,例如節食、快速減重、或遵循特定的極端飲食法,的確可能是飲食失調症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

厭食症與暴食症並非唯一的飲食失調症,但因為發生率高,且經常同時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或是接連發生,因此女大生以下主要會圍繞著這兩種病症討論。

(法國女模特兒IsabelleCaro在2007年拍攝的一組「拒絕厭食症」系列照片。

Isabelle從13歲開始罹患厭食症,20歲開始因為各種併發症不時住院治療。

在2010因呼吸系統疾病過世)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飲食失調症?由於厭食症與暴食症,是兩種被正式歸類於心理疾病的類別,且在「正常」與「異常」之間,存在很大的灰色地帶,因此,需透過咨詢心理疾病專業人士才能夠確診。

不過其中有些可以留意的蛛絲馬跡值得參考留意。

厭食症的症狀與警訊根據美國國家飲食疾病協會(NationalEatingDieorderAssiciation),厭食症的症狀如下:導致體重明顯過低的不正常進食方式極端強烈地害怕體重的增加以及持續性做出各種努力防止自信心過度地和身體形象(BodyImage)做連結無法察覺自己以上這些傾向的嚴重程度暴飲暴食/排除型(binge-eating/purgingtype):過去三個月內曾有暴飲暴食及以激烈手段(如催吐、瀉藥、利尿劑、灌腸)排除食物的行為限制攝食型(restrictingtype):沒有上一項所說的暴飲暴食及排除食物行為以下則是不一定到患病程度,但須留意的厭食症警訊:體重急劇下降投注全副精力在體重、食物、熱量、脂肪量以及飲食方式拒吃特定食物、強烈限制攝取食物的熱量即使體重不斷下降,還是覺得自己太胖對於體重的增加或「變胖」感到焦慮否認自己的飢餓感發展出一套特定的進食規矩(例如:照順序吃不同的食物、過度咀嚼、特定擺盤方式)經常找藉口迴避需要進食或有食物的場合不論天氣狀況、身體疲勞、生病或受傷,堅持大量且嚴苛的運動來消耗掉攝取的熱量退出常態性的好友群或活動縱觀整體的行為與態度,顯示了減重、飲食與食物控制成為生活主體暴食症的症狀與警訊暴食症的確診症狀如下:經常且一回或連續數回的吃進非常大量的食物,並伴隨阻止體重上昇的手段,例如自我催吐對於這種經常性的大吃行為有無法控制的感覺自信心過度地和身體形象(BodyImage)做連結以下則是不一定到患病程度,但須留意的暴食症警訊:顯示暴食行為的證據,包含大量食物消失或是許多吃剩的食物包裝紙與容器,都可能是顯示排除食物行為的證據,包含餐後多次往返洗手間、嘔吐物的味道或殘跡、瀉藥或利尿劑用剩的包裝不論天氣狀況、身體疲勞、生病或受傷,堅持大量且嚴苛的運動來消耗掉攝取的熱量臉頰與下顎經常性地浮腫自我催吐造成的手背與手指關節處的繭或硬皮牙齒有髒污或是變色安排特定的生活方式與時間表以配合大吃/催吐行為退出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