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知識庫】產後出血 | 產後10天大出血

二、晚期產後出血(又稱遲發性產後出血). (1)指發生在胎兒娩出後24小時後至6週內的任何時間的出血。

(2)大多發生在產後第6~10天。

AnTenNews最新消息最新訊息課程活動衛教專欄【安田知識庫】產後出血2019.05.20產後照護前言產後出血是產科嚴重的急症,可發生於陰道自然生產及剖腹產之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約有1/4的產婦死亡是產後出血所造成的,故必須詳細檢查,找出原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定義產後出血就廣義而言,乃指胎兒娩出後之出血。

但就定義而言,乃指產後24小時內總出血量大於500ml而言。

24小時以後之出血叫後期產後出血,產後出血發生率約為10%。

正常分娩過程中,失血量約為200ml,若作會陰切開,則出血量會增加100ml或更多。

正常孕婦出血量在500ml以內不會有任何問題。

出血量如圖:  分類一、早期產後出血(又稱立即性產後出血)(1)自然產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總出血量大於500ml。

 (2)剖腹產出血量大於1000ml。

 (3)以胎盤娩出後,產後1~2小時內的出血發生最常見。

二、晚期產後出血(又稱遲發性產後出血)(1)指發生在胎兒娩出後24小時後至6週內的任何時間的出血。

 (2)大多發生在產後第6~10天。

  常見的原因一、立即性►子宮無力(Uterineatony)(a)、子宮收縮和縮腹能力欠佳產生子宮無力。

主要的原因有生產的時間過長,而使子宮筋疲力竭;多胎懷孕;羊水過多;經產婦麻醉過深。

(b)、在胎盤未分離前,過早的擠壓子宮。

(c)、滯留性胎盤(Retainedplacenta):胎盤若未完全排出會影響子宮的收縮胎盤排出後要檢視是否完整,必要時,必須用圓鉗探查子宮。

(d)、產道損傷:常見的有子宮裂傷,子宮頸裂傷,會陰裂傷等等,而其最常見的情況包括有子宮頸未開全而強行陰道接生急產過度的會陰保護。

(e)、死胎、羊水栓塞及胎盤分離過早,都可能用掉血液Fibrinogen而產生凝血問題。

(f)、血腫:常於骨盆及陰道發生。

二、遲發性►胎盤碎片殘留(a)子宮內感染(b)子宮復舊不全:產後子宮無法有效收縮,導致持續的紅惡露及血塊之產生。

 臨床症狀1.出血時首先會出現心跳加快,當初血持續發生,造成血以容積不足時,血壓才會下降。

2.當脈搏加快到100~120時,及收縮壓低於90~100mmHg時,通常失血量已達全身血量的1/4以上。

3.陰道若持續出血,則出現呼吸短促、臉色蒼白、嘴唇發紺、嗜睡、昏迷等休克現象。

 預防措施1.產後期,指導產婦子宮按摩、檢查子宮收縮的狀況及會陰裂傷口的照護。

2.膀胱脹時,會導致子宮收縮不好,故宜4~6小時解尿一次。

3.監測生命徵象尤其是血壓及脈搏速率予產後護理評估,預防出血。

4.各種護理的評估和處理措施,均會詳細解釋說明以降低其憂慮、害怕。

5.給予有關子宮復舊的過程和惡露的變化及會陰護理的指導。

惡露的變化: 6.教導有關產後出血和症狀及需立即就醫的狀況。

7.讓產婦了解自己病情康復情形並鼓勵說出內心的感受。

  返回列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