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治療的新選擇(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 腦部立體定位手術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原理,簡而言之,就是藉著精準的立體定位系統,使不同方向來的高能量放射線能在一次治療中精確的集中於顱內病灶,以發揮定點、聚焦的治療效果。

治療時它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放射腫瘤部訊息公告歷史沿革單位簡介醫療團隊門診時刻表衛教資訊儀器介紹治療流程治療方法教學研究English:::首頁 /放射腫瘤部 /衛教資訊 /腦瘤治療的新選擇(立體定位放射手術)腦瘤治療的新選擇(立體定位放射手術)腦瘤治療的新選擇(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熊佩韋原著 林群書改版一、前言: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stereotaticradiosurgery,SRS)在近幾年已成為放射腫瘤與神經外科在臨床治療顱內腫瘤的熱門焦點。

本院自1995年底開始,採購直線加速器可加裝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配件,進行所謂的光子刀(X-knife)顱內治療;於2007年8月成立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中心,採用新型電腦刀(Cyberknife),可施行全身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因此本文特別針對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之發展及應用作一概括性介紹,以便讀者對此新式治療能獲得更進一步的認識。

 二、主要內容:歷史沿革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發展主要源自1940年代末期立體定位手術的萌芽與成功,而其中一位瑞典神經外科醫師(Leksell),更是功不可沒。

他有鑑於當時腦部手術的高死亡率,經過不斷的研究改良,終於在1951年首次提出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理論及技術,並治療第一個病患。

  此後,以Leksell為首的科學家們利用立體定位儀並陸續配合深部X光機或同步迴旋加速器等作治療,由於當時的深部X光機的能量太低,並不適合治療深部腫瘤,而同步迴旋加速器則設備昂貴且使用不便,所以直到1967年,第一部以鈷六十為射源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機(因為利用鈷六十射源所釋放的伽瑪射線來治療,別稱「伽瑪刀」)才問世。

  在此之前,美國及蘇俄亦開始使用質子射線作相關的治療。

而採用直線加速器作立體定位放射手術起步較晚,法國在1982年首次將該機改裝來治療患者,美國則從1986年開始發展,並於1992年量產具有優良軟、硬體設施的高精密度直線加速器(因為利用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超高能量X射線來治療,故別稱「X光刀」)。

  總之,目前全世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主要分直線加速器、鈷六十治療機及粒子射線治療機三大治療系統。

其中以利用直線加速器為主要射源的機型最多,包括本院所擁有的電腦刀(Cyberknife),及其他常見的螺旋刀(Tomotherapy)、諾力刀(Novalis)…等。

定點聚焦的治療特性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原理,簡而言之,就是藉著精準的立體定位系統,使不同方向來的高能量放射線能在一次治療中精確的集中於顱內病灶,以發揮定點、聚焦的治療效果。

治療時它如同一把無形的手術刀,但沒有傷口、不流血、也少有感染的可能,此外更沒有全身麻醉及開腦手術本身的危險性。

若與傳統體外放射治療相較,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特點在於「小範圍、單次或少次、高劑量」照射,且較能避免周邊正常腦組織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四大階段完成治療  治療步驟基本上可分上定位架、獲取影像、治療計畫、及進行治療四大階段:1.打上定位架:本院新型的電腦刀配備有X光即時影像系統,可在治療前、中、後進行即時影像監測,其準確性已可比擬定位架固定,因此本院的電腦刀施行顱內治療”不”需要打定位架。

若接受螺旋刀或諾力刀的病患,神經外科醫師需在患者相對固定位置(一般在兩額骨及兩頂骨附近)以酒精性優碘作局部消毒,然後在其皮下注入麻藥,最後藉著特製螺釘將立體定位架固定於病患皮下及骨膜上。

2.獲取影像:打上定位架後,將病患送入放射科作電腦斷層或磁振照影等檢查(若為血管瘤須加作腦血管攝影)。

3.電腦治療計畫:將檢查後獲取之影像經光纖網路傳回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中心內,經電腦治療計畫系統讀取影像資料,之後由放射腫瘤或神經外科醫師協同放射診斷醫師於電腦系統內標定病灶及鄰近重要器官(眼球、視神經、腦幹等)後,電腦治療計畫系統可將之重組形成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放射治療或神經外科醫師及物理師,則依據不同條件模擬各種可能的照射方式,最後選取最適當的一種治療計畫預備治療。

4.進行治療:依據治療計畫所擬之條件,藉由電腦刀(六百萬電子伏特的直線加速器)來治療病患。

臨床治療的適應症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發展至今已數十年,全世界各地在這些年均快速發展,適用於動靜脈畸形(俗稱血管瘤)、良性或惡性腦瘤,及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