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要看哪科?許嘉麟醫師教你坐骨神經痛的判斷方式 | 起床 腰痛 看哪 科

Skiptocontent小凱最近一直覺得腿麻、背痛,認為自己得了「坐骨神經痛」,人家跟他說可以練習深蹲來復健,但是他做了好幾天,症狀一點都沒有改善,還覺得不太舒服。

坐骨神經痛不是「病名」是症狀!輝馥診所復健科醫師許嘉麟說,坐骨神經痛這名詞因為「控八控控」而聲名大噪,但事實上。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坐骨神經被壓迫之後造成的「症狀」,並不是病名,所以治療、復健,都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下診斷,另外,腳麻、下背痛也有很多原因,不一定都是坐骨神經被壓迫而造成的。

「比如肩痛是症狀,診斷可能是五十肩,然後用擴張術來治療,坐骨神經痛也是症狀,診斷可能是腰部椎間盤突出,做微創手術就是治療。

」許嘉麟說。

許嘉麟說,因為許多人可能印象中只有坐骨神經痛,就把所有下背痛、屁股痛都自己判斷為「坐骨神經痛」,但壓迫到神經會有特殊的症狀,除了痛之外,還會覺得酸麻、或是怪怪的,這樣是坐骨神經痛的機率才大。

坐骨神經壓迫症狀走路偏斜,走一走會軟腳合併有大腳趾無力,無法上翹麻木感、刺痛感感覺異常,穿鞋穿褲子時,兩隻腳的感覺不太一樣許嘉麟說,如果如果有上面的症狀,那真的是坐骨神經壓迫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只是臀部酸痛,很可能只是梨狀肌拉傷或是尾骨疼痛症、坐骨臀部滑囊炎、彈響髖等比較不常聽到的問題。

而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可能來自骨頭或是肌肉的壓迫,治療方式也分成開刀、震波,或是運動復健,許嘉麟說,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神經壓迫,或是腫瘤造成的神經壓迫,治療方法都不相同;如果是肌肉拉傷造成的,雖然肌肉需要配合運動來訓練,但也有肌力不足、肌肉發炎、姿勢不良等症狀,運動方式也都不同,貿然嘗試可能會受傷。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骨頭壓迫:腰椎椎管狹窄症、骨刺、椎間盤突出、腰椎退化症、骨腫瘤、骨折等。

肌肉壓迫:外傷,或是臀肌、大腿肌、小腿肌壓迫,過瘦、短期內體重減輕過多,讓臀部的脂肪與肌肉層太薄、壓迫到神經。

坐骨神經痛可以運動嗎雖然適度的運動的確是治療肌肉傷害的一個重要方式,因為血液流通可以帶來足夠的修復物質,幫助受損的肌肉新陳代謝,但受傷的部位必須確立診斷之後,才能完全掌握,不是聽誰說「XX運動可以治療下背痛」就能直接去做的。

比如「深蹲」是許多人的肌肉在重建肌力的時候,會運用到的方式,但許嘉麟說,深蹲練的是腰、臀的肌力,治療坐骨神經壓迫的效果不大,而且「運動處方需與自己的醫師討論後進行,較為安全。

」如果真的是肌肉受傷,急性受傷時會採用「POLICE原則」,再回到「平日的肌力訓練」、「調整姿勢」、「適度運動」、「適度放鬆」等。

POLICE(警察原則,急性運動傷害的新準則)保護(Protect)肢體常利用繃帶或護木來固定,而腰部固定方式,則是直接「平躺」讓腰部固定於床上即可。

適當負載(OptimumLoading,OL)在疼痛略為緩解後,可以試著活動、伸展。

新的觀念認為,盡快的在疼痛可以忍受的範圍內適度負載運動,反而恢復的效果較好,一方面是增加代謝,另一方面是避免患處的肌肉萎縮。

冰敷(Ice)在傷後6小時之後,不需要再冰敷。

而6小時內的冰敷,具有止痛的效果,讓患處的疼痛感減輕。

壓迫(Compress)當扭傷或拉傷時,同時可能會有細小血管的出血,壓迫可以幫助止血,減少之後血腫的不適。

而腰部的壓迫則一樣躺著即可,利用身體的重量加壓。

抬高(Elevate)手或腳這類的末稍肢體容易合併水腫的問題,患部抬高於心臟可以增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

但腰部只能要恢復到正常活動,讓身體能夠順利坐起或站立,就達到抬高的效果了。

延伸閱讀原來床要這樣挑,睡眠品質才會好!復健科醫師許嘉麟告訴你膝蓋痛可能不只是一般痠痛!骼脛束症候群應該要這樣動核心肌群無力可能造成肩膀痠痛!醫師許嘉麟教你如何拉筋文/盧映慈圖/許嘉真Heho熱門文章1.COVID-19/哪些人是接種第九類對象?單純性高血壓就不算!診斷碼真的足夠判定風險?2021-07-112.整理包/50歲以上成人都開放疫苗施打意願登記!預約關鍵四步驟一次懂2021-07-083.打疫苗前需要準備什麼?1分鐘搞懂注射流程及接種後該注意的事!2021-06-254.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Delta變異株更像重感冒2021-06-295.COVID-19/染疫後不是康復出院就沒事了!看不見得傷口在這裡2021-07-11影音健康【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Heho微動畫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