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頭痛 | 偏頭痛中醫

一般臨床上對於頭痛,中醫大致分為外感和內傷兩種。

... 肝逆頭痛:大怒傷肝,肝氣不順,上衝於腦,令人頭痛、偏頭痛或頂顛痛、夜眠不安、目赤脈弦。

用小柴胡 ...中醫與頭痛中醫部    陳光偉主任(97年2月)引起頭痛的原因甚多,《素問脈要精微論篇》指出:“頭者精明之府”,意即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注予頭,以營養五行,使之發揮,視、聽、呼吸、語言等功能,如六淫之邪外襲,上犯巔頂,使氣血運行受阻,或內傷病久,氣血不足以充養;或痰濁瘀血阻於經絡,均可發生頭痛。

傳統中國醫學,對頭痛的病因和治療,累積了數千年的經驗。

一般臨床上對於頭痛,中醫大致分為外感和內傷兩種。

外感頭痛是因感冒引起的頭痛,來得快去得快,但處理不好,日久遷延,會成為慢性頭痛。

所以外感頭痛還兼具一般感冒的症狀,例如發熱畏寒、全身酸痛無力、有汗或無汗等。

依中醫辨證分以下幾種:1.太陽頭痛:風邪襲於太陽經令人頭痛,主要症狀為後頭痛(含肩背)、項背強、惡風寒、脈浮緊。

可用羌活防風湯或葛根湯治療,或針列缺、束骨二穴解之。

2.陽明頭痛:風邪襲於陽明經令人頭痛,主要症狀為前頭痛、自汗、發熱不惡寒、脈浮緩。

可用升麻葛根湯或芎芷石膏湯治療,或針合谷、內庭二穴解之。

3.少陽頭痛:風邪襲於少陽經令人頭痛,主要症狀為側頭痛、胸滿脅痛、耳聾口苦、寒熱往來、脈弦細。

可用柴胡黃芩湯或川芎茶調散治療,或針外關、臨泣二穴解之。

內傷頭痛無外感症狀,有的是由外感頭痛失治而致,有的是因體質陰陽失衡而得。

症候可分以下幾種:1.虛勞頭痛:由操勞過度而得,症狀為頭部空虛、時時作痛、脈虛細。

可服八珍湯或當歸補血湯治療,或灸足三里、關元。

2.肝逆頭痛:大怒傷肝,肝氣不順,上衝於腦,令人頭痛、偏頭痛或頂顛痛、夜眠不安、目赤脈弦。

用小柴胡湯或天麻鉤藤飲加減,或於十宣穴放血,並刺合谷、行間二穴。

3.痰濁頭痛:症狀為偏側頭痛,重而昏蒙,惡心嘔吐,胸脘滿悶,納呆食少,舌苔白膩,脈弦滑。

用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療。

4.瘀血頭痛:症狀為一側頭痛時作時止,痛有定處,或痛如針刺,或劇痛似裂或青筋現露,本型多見於壯年婦女,經行滯澀量少,且挾瘀塊,或經行頭痛加重,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弦或細澀。

用血府逐瘀湯治療。

除外感、內傷二種頭痛外,還有一種頭痛,它本身無別的症狀,只在心理不順暢或衝突挫折時才引起的,為心理性頭痛,必要時給予精神撫慰,解其痛苦。

著名方劑如丹梔逍遙散可以運用。

【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